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反對私有化浪潮]“國有企業壟斷論”的謬誤

張宇 張晨 · 2012-03-02 · 來源:國資委網
反對瓜分國有資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作者:張宇,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2008級博士研究生)

【核心提示】中國的國有企業不都是壟斷性企業,把國有企業經營績效提高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壟斷不符合實際;國有企業與壟斷并沒有直接關系,私有企業的壟斷更為普遍;壟斷是生產社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應當辯證地認識壟斷的作用;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主要不是來源于壟斷,而是來源于國有經濟的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反壟斷不是當前經濟改革的主要任務,推動科學發展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國有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有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國有企業的經營績效明顯提高。2002—2007年,全國國有企業銷售收入從8.53萬億元增長到18萬億元,年均增長16.1%;實現利潤從3786億元增長到16200億元,年均增長33.7%;上繳稅金從6794億元增長到15700億元,年均增長18.2%。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7.13萬億元增長到14.79萬億元,年均增長15.71%;銷售收入從3.36萬億元增加到9.84萬億元,年均增長23.97%;實現利潤從2405.5億元增加到9968.5億元,年均增長32.89%;上繳稅金從2914.8億元增加到8303.2億元,年均增長23.29%;總資產報酬率從4.9%提高到8.3%,凈資產收益率從4.3%提高到11.9%。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1843.5億元,同比下降25.2%,但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0502.3億元,同比增長17.8%,已交稅金17807.6億元,同比增加2421.4億元,增長15.7%。在金融危機的不利條件下,國有企業依然實現了較快增長,不少國有企業還通過兼并、收購和重組在危機中獲得了新的發展。

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業已確立并逐步完善的重要標志,意義重大而深遠。不過,這一點并非是人們的共識,一些學者特別是持新自由主義觀點的學者認為,國有企業經營績效提高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而是相反;國有企業績效的改善并非來源于企業效率的提高,而主要來源于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會擠壓私人企業的空間,導致國進民退,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深化經濟改革必須打破國有企業在一些關鍵性部門的壟斷地位,加快壟斷性國有企業的私有化進程,同時使國有企業完全退出競爭領域,造就所謂真正的市場經濟。上述觀點的實質是把國有企業效益的提高歸結為壟斷,把反壟斷的關鍵歸結為私有化,這就是“國有企業壟斷論”?!皣衅髽I壟斷論”在事實上缺乏依據,在理論上站不住腳,在實踐上是有害的。

一、中國的國有企業不都是壟斷性企業,把國有企業經營績效提高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壟斷不符合實際

國有企業的存在范圍是隨著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而變化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中,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統治的地位,這種情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中共十五大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所有制結構新的變化,對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作了新的說明,提出:“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指出,國有經濟分布過寬,整體素質不高,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必須著力加以解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其他行業和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200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資委《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兑庖姟访鞔_了國有經濟發揮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具體行業和領域,提出國有經濟應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絕對控制力,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這些領域國有資本總量增加、結構優化,一些重要骨干企業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同時,國有經濟對基礎性和支柱產業領域的重要骨干企業保持較強的控制力,包括裝備制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筑、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察設計、科技等行業。這些領域國有資本比重下降,國有經濟影響力和帶動力增強。從上述意見中可以看出,雖然自然壟斷行業是國有企業分布比較集中的領域,但是,從本質上看,我國國有企業存在的范圍并不是以壟斷或競爭為依據的,而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需要以及發揮國有經濟控制力的需要為依據的。

根據2007年的統計,我國國有資產主要分布在工業、交通運輸業和郵電通訊業,分別占到全部國有資產的48.6%、13.4%和9.3%。工業中,國有資產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電力、冶金、煙草、煤炭和機械行業,分別占到全部國有資產的13.7%、10.1%、7.0%、4.5%、3.7%和2.5%。從利潤角度看,2007年,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工業企業共實現利潤10795.19億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以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利潤額位列前五,占到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70.6%,而位列利潤占比前兩位的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利潤分別占32.2%和16.1%。另外,電信業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約1737億元,約占當年國有企業全部利潤的10.7%。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國有資產占比較大、且利潤貢獻較多的行業,即石油石化、電信、電力、鋼鐵以及煤炭行業來考察一下國有企業的壟斷或競爭的程度。

理論界一般采用市場集中度(CRn)和HHI指數來反映一個行業的市場結構狀況。市場集中度(CRn)是指同一行業內,前若干家企業的銷售收入(或者就業量、資本量等)占整個產業的比重。HHI指數是由經濟學家赫希曼和赫芬達爾先后提出的,該指數定義為產業內企業市場占有率的平方和,不但考慮了企業總數,而且考慮了企業的規模分布,HHI越大,則產業內競爭性越差,壟斷性越強。HHI指數取決于各企業的不均等程度和企業數量,也可以用來測算市場競爭狀況與市場集中度,是一個較好的衡量壟斷程度的指標。相比較而言,市場集中度(CRn)更傾向于反映一個產業中的市場結構,而HHI指數則更能反映一個市場的競爭強度。假設某產業中僅存在市場占有率相同的6家企業,那么,該產業的市場集中度CR4=0.64,可認為市場集中程度較高,但HHI則僅為0.15,產業內競爭性較強。而事實可能也較為接近HHI展示的結果,如果該產業內的企業不進行壟斷協議等非法經營行為而又實力相當,該產業的市場競爭應當相當激烈。相反,如果行業內只存在1家支配性企業,其市場份額只需達到43%,就能使該行業的HHI指數顯示該行業存在明顯的壟斷力量。這與現實中存在支配型企業的市場結構狀況一致。[1](P85-87)國內有學者根據不同的數據對各個產業的市場集中度和HHI指數進行過估算,摘錄見表1。同時,為了反映近年來國有資產主要分布行業的市場結構情況,我們使用2006年數據對這些行業的CR4和HHI指數進行了估算,見表1。

 

根據上述計算,我們可以對國有企業的市場結構做出具體判斷。

石油石化行業在石油石化行業的子行業原油天然氣生產行業和成品油生產銷售行業中,市場集中度都非常高,其中原油天然氣生產行業的產量主要來自三家國有企業即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以及中國海洋石油,成品油產量更是主要來自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家。因此,我國的石油石化行業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呈現寡頭壟斷局面,但也不是沒有競爭性。根據我們的估算,成品油生產和銷售行業的HHI指數為0.41,因此該市場并非如市場集中度反映的缺乏競爭,相反,由于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家公司實力相當,在成品油市場上的競爭相當激烈。

電信行業電信行業又可細分為基礎運營和其他通信增值服務兩個性質不同的領域。200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三部委聯合出臺了電信業重組的方案,通過此次重組,目前我國電信基礎運營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家國有企業。我們根據2006年即重組前的行業數據測算,該行業的市場集中度CR4為0.98,而HHI指數則為0.29。這反映了我國電信基礎運營行業在市場集中度較高的同時,塑造了較強的競爭格局。盡管對于電信基礎運營業務的市場結構特征學術界還有爭議,但其具有的自然壟斷行業的一些特征卻是難以否認的,例如其網絡性、規模經濟(成本弱增性)、存在大量沉沒成本等特點。這些特征決定了該行業決不可能完全實行自由進入、自由競爭的行業制度,而需要限制過度競爭并實行政府管制。電信業的過度競爭由于有悖于該行業的技術特征,同樣存在著效率低下問題。從世界各國的電信業改革案例中,我們看到電信業的競爭格局主要是通過原有壟斷企業分拆、政府發放運營牌照以及不同程度的政府管制等方式實現的。我國電信業的改革也遵循了大體相似的邏輯和路徑,通過不斷的改革和調整,在避免過度競爭帶來投資浪費的同時,塑造了具有較強競爭性的電信行業格局。2008年,針對我國電信業在競爭架構、資源配置和發展趨勢等方面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移動業務快速增長,固話業務用戶增長慢、經濟效益低,企業發展差距逐步擴大,競爭架構嚴重失衡等問題,我國對電信產業進行了改革重組,通過發放三張3G牌照,形成了三家擁有全國性網絡資源、實力與規模相對接近、具有全業務經營能力和較強競爭力的市場競爭主體,目的就在于形成適度、健康的市場競爭格局,既防止壟斷,又避免過度競爭和重復建設。因此,簡單地將我國的電信業歸為壟斷行業是不符合實際的,我國電信業目前呈現出的,是既有自然壟斷因素,又有政府產業政策規制,同時又具有較強的競爭性的行業格局。

電力行業電力行業又可細分為發電和電網即電力生產和電力輸送兩個技術特征不同的子行業。其中,電網具有網絡性、關聯經濟性、規模經濟(成本弱增性)、存在大量沉沒成本以及普遍服務性等特點,屬于典型的自然壟斷行業。而發電行業則不具有這些特征,應當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實現行業效率的提高。通過一系列改革調整,目前我國在電網行業中形成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企業的壟斷格局,而在發電行業則形成了多家國有發電企業“競價上網”的競爭性格局。根據我們的測算,2006年發電行業的行業集中度CR4為0.33,較2000年有所提高,但HHI指數為0.03,行業內競爭性較強。因此,在實行了“廠網分離”的改革后,我國電力行業目前的市場結構是,電網即電力供應行業屬于自然壟斷行業,由非對稱的兩家企業實行壟斷經營,由電力監管委員會對其進行監管,而發電行業則由多家實力相當的企業相互競爭。

鋼鐵行業鋼鐵行業是一國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我國最重要的基礎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極為迅速,行業內競爭較為充分。根據我們的測算,鋼鐵行業的市場集中度CR4=0.28,而HHI指數為0.03。此外,我國每年不僅出口大量鋼鐵產品,而且仍需從國外進口鋼鐵產品,考慮到我國鋼鐵行業面臨的國際鋼鐵巨頭的競爭,我國鋼鐵行業的競爭性就更大了。

煤炭行業煤炭是我國的主要一次能源和優勢產業。近年來,煤炭行業通過資源整合以及“關停并轉”小煤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國煤炭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有所提高,然而,煤炭行業生產仍較為分散,行業內競爭較為激烈,根據我們的測算,煤炭行業的市場集中度CR4=0.18,而HHI指數為0.01。因此就煤炭行業的市場結構而言,屬于競爭性行業。

除了上述電網、石油石化、電信基礎運營、鐵路交通運輸、煙草以及一些社會服務業中的子行業(如自來水生產供應)等行業有著較強的壟斷性之外,我國國有企業大部分存在于競爭行業,如建筑、房地產、汽車、機械制造、信息產業、金融業、商業和社會服務業等。從國有企業的行業分布上看,分布于競爭型行業國有企業占國有企業總數的90%以上。

此外,在全球化的條件下,判斷一個企業是否處于壟斷地位還要考慮到國際競爭的影響,從全球市場的角度看,能夠處于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更是少數。以石油石化行業為例,我國國有石化企業積極參與全球國際競爭,2008年中國石油國內產原油10825萬噸,國外產原油9270萬噸(其中3050萬噸為權益產量),近一半的利潤來源于國外市場;而在國內市場上,國有石油石化企業同樣受到全球化帶來的競爭。為兌現進入WTO的承諾,2004年12月,我國正式開放中國石油零售市場,BP、殼牌、埃克森—美孚等國際大型石油公司開始進入成品油零售市場,雖然占有加油站份額小,但進入的卻是中國經濟最發達、中國成品油需求量最大、利潤最高的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省。2006年12月商務部發布了《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對外開放國內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權,允許具備條件的企業從事原油、成品油批發經營。隨著我國成品油市場的逐步開放,中國石油企業勢必將面臨外國石油公司特別是以埃克森—美孚、殼牌、BP為首的國際大石油公司,以及一些產油國大公司,如俄羅斯石油公司等的激烈競爭。

因此,中國的國有企業并不都是壟斷企業,把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主要歸之為壟斷是不符合實際的。

 

二、國有企業與壟斷并沒有直接關系,私有企業的壟斷更為普遍

一些學者常常將國有經濟占據絕對優勢地位的行業“定義”為“國有壟斷行業”或“國有壟斷部門”,將處于這些行業的國有企業“定義”為“國有壟斷企業”,這種看法有意無意地把市場結構和所有制結構混為一談。

壟斷作為一種市場結構狀態,與所有制形式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公有制并不意味著國家壟斷,私有制也并不是必然伴隨著競爭。”“公有制和競爭完全可以相互兼容”。[2](P50,P57)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都是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平等地位,都要服從市場競爭規則。某些行業中的某些企業由于在技術的創造、資源的占有或權力的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優勢,從而在生產、交換和價格的形成上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從而形成某種形式的壟斷,這種情況無論是在公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中都會存在,并不是只存在于國有企業中。實際上,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私有企業壟斷是更為普遍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壟斷開始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征,因此,從列寧開始,馬克思主義理論把現代的資本主義定義為壟斷資本主義,生產的集中和壟斷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金融資本相對于其他一切形式的資本的優勢和統治地位,是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最本質的特征。事實上,當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存在各種形式的壟斷和壟斷組織。表2不完全地羅列了美國主要的壟斷企業,這些企業廣泛地分布于美國的各個行業之中。

隨著壟斷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世界市場中有很多行業,特別是在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大型跨國公司壟斷。比如,在初級產品市場中,15家棉花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棉花貿易的90%左右,6家鋁業公司的鋁土產量占世界的45%以上,氧化鋁產量占世界的50%以上,[3](P58-59)2006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的原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球總儲量的84%和66%,產量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81%和71%。在高科技產業最具代表性的飛機制造業中,波音公司和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生產的客機占據世界民航機市場的近90%,幾乎完全瓜分了干線民航機的全球市場。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美國微軟公司占有了全世界計算機操作軟件的絕大部分市場,其Windows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長期處于90%以上,英特爾公司則占據了計算機中央處理器(CPU)近80%的市場份額,譼訛而在高性能計算機即服務器市場中,IBM和HP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更是超過8成。在流通業中,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在世界各地迅猛擴張,不僅在下游零售業中占據賣方壟斷地位,而且在上游采購中謀取買方壟斷,沃爾瑪在美國零售市場中的份額達10%以上,而在剛剛開放不久的中國就已開設140多家門店,并試圖通過并購控制更大的市場份額。在金融業中,摩根、高盛等投資銀行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具有非常強的壟斷地位。此外,跨國壟斷企業還通過結盟、兼并等方式不斷擴充自己的壟斷地位。發生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戴姆勒-奔馳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以及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的兼并案無不在其各自領域增強了這些企業的壟斷力量。譽訛當前,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壟斷資本的最主要形式,對全球經濟的主要領域進行控制。

在我國,跨國壟斷企業的力量也日益強大,甚至壟斷了我國的一些重要行業,如,英特爾、微軟、IBM等跨國公司對于我國計算機處理器、軟件、服務器等信息產業關鍵領域的壟斷;豐益集團對于我國食用油的壟斷譾訛;博世、博格華納等對于我國汽車關鍵零部件的壟斷;寶潔、聯合利華等對于我國日化、飲料等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壟斷;沃爾瑪、家樂福等跨國零售企業對于我國零售業的壟斷;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對于上市公司審計業務的壟斷譿訛;高盛、摩根、花旗、瑞銀等國際投行對于我國企業境外上市保薦承銷業務的壟斷;等等。一些學者對早已經形成了100多年的現代壟斷資本主義和國際跨國壟斷資本日益加強的統治,避而不談、視而不見,對中國的所謂的“國有企業壟斷”卻大加鞭撻、橫加指責,以“反壟斷”為借口否定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為推行私有化鳴鑼開道,這種不顧事實的片面的言論,只能被看成是一種赤裸裸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

 

三、壟斷是生產社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應當辯證地認識壟斷的作用

上面的分析說明,國有企業并不等于壟斷,壟斷與所有制沒有直接的聯系,其實,即使對于真正的壟斷現象,我們也要有客觀和科學的態度,而不能簡單地批判和否定。

在西方經濟理論中,壟斷意味著“沒有其他人能夠生產或銷售它的產品或替代品”,[4](P842)而在美國《布萊克法律大辭典》中,則將壟斷定義為“一個或少數幾個公司獨占某種商品或服務的一種市場結構”。在日常語境中,壟斷似乎天然地與低效率相聯系,成為人們指責的焦點。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從成因上看,壟斷可分為自然壟斷、經濟壟斷、行政壟斷等類型。其中,在自然壟斷領域,由于某些產品或服務在技術上的特殊性,例如網絡性、規模經濟、存在大量沉沒成本等,使得壟斷性經營效率更高,而競爭往往是不穩定的和破壞性的。行政壟斷是由于國家行政部門通過行政手段排除或限制競爭而形成的,行政壟斷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家對于具有高度稀缺性的資源部門或涉及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部門采取的壟斷性經營的政策導致的壟斷;另一類則是國家行政部門通過濫用行政權力,非法排除市場合理競爭的行為而導致的壟斷,如指定交易、地區市場保護、準入障礙等。前一類行政壟斷具有客觀基礎和合理依據,而后者則會帶來社會效率損失,因此反行政壟斷的對象應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經濟壟斷是指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由少數幾個企業控制的市場結構狀態,主要表現為寡頭壟斷和壟斷競爭。

西方經濟學者大都認為自然壟斷具有效率優勢,但對經濟壟斷的功能卻存在分歧。20世紀30年代,哈佛學派提出了“結構—行為—績效”的結構主義理論(SCP)。該理論認為,市場結構決定企業市場行為,企業的市場行為又決定市場績效。因此,壟斷的市場結構一定會導致市場的非效率,只有競爭性的市場結構才能保證有效競爭,從而維護市場效率。然而,由于各個行業的自身特點和外部環境不同,這一結構主義判別標準與規模經濟沖突很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不斷運用各種辦法折騰效率最高的企業?!痹诩訝柌祭姿箍磥?,在競爭和壟斷之間存在著一種困境,競爭過度不可取,壟斷也不好,但在一定條件下壟斷卻是獲取規模經濟、使社會福利改善的前提。熊彼特也認為,“純粹的長期壟斷的事例必定非常罕見”,并且對于壟斷的界定也常常是不確切的:“壟斷的概念,正如任何其他概念一樣,正被松弛地使用著。人們談論一個國家對這些或任何其他物品實行壟斷,即使談論的行業是高度競爭的”。[5](P167)20世紀70年代以德莫塞茨、波斯納、斯蒂格勒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在批評結構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行為主義理論,該理論認為,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之間不是單向決定的,而是互動的關系。市場結構是自然演進的結果,規模經濟往往是效率的來源。因此,壟斷不僅不是低效率的,相反恰恰是高效率的體現。因此,反壟斷應當保護競爭機制,而不是單純保護競爭者。鮑莫爾等人提出的“可競爭理論”同樣反對市場結構與企業行為之間的單一、既定的關聯,強調了“潛在競爭”對現有企業行為的影響。由于市場中潛在競爭者進入威脅的存在,必將迫使在位的壟斷企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維持其市場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其行為會像競爭性企業一樣,其壟斷地位恰恰是由于其較高的效率所實現和保證的。[6](P82)在行為主義思想影響下,各國開始調整“壟斷標準”,改變了以往僅以市場份額和市場集中度確定的“市場支配地位”作為壟斷認定標準并使其遭到處罰的立法原則,開始轉向以注重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的壟斷認定標準,這種轉變實際上就是對壟斷在客觀上具有的積極作用的承認。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視野中,壟斷的出現是與生產社會化和資本的本質密切相關的。自由競爭必然引起生產的集中,而生產的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引起壟斷。這是因為,資本家為了在追逐剩余價值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擴大生產規模,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獲取超額利潤。而信用、股份制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克服了單個資本主要依靠內部積聚的方式進行資本積累的局限性,把分散的小額資本迅速集中起來發展為大資本,這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而生產的集中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不可避免地形成壟斷。一方面,當一個部門被極少數大企業所控制的時候,他們彼此之間可以較容易地達成協議,從而使壟斷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少數大企業規模巨大,實力雄厚,造成中小企業難以同他們進行競爭,從而使得處于絕對優勢地位的大企業本身具有壟斷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的高度壟斷,并不能全部由技術因素和規模經濟的要求來說明。生產集中只是產生壟斷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它的原因,資本主義壟斷的根源首先在于資本自身。資本在競爭關系中所具有的排它性,在一定條件下就會發展為獨占性,成為壟斷的根源,壟斷的形成也是資本積累過程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資本積累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利潤量和提高利潤率;但積累程度越高,利潤率下降的壓力卻越大,較高程度的積累大大提高了資本的有機構成,使產品實現問題尖銳化,加強了大企業經營和投資的不確定性,這一矛盾的加劇迫使大資本不得不限制自由競爭而走向壟斷,以扼制利潤率下降和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積累目標。資本主義國家的有關政策也會促進壟斷資本的發展。[7](P75-85)

因此,自由競爭必然導致壟斷,壟斷資本主義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客觀結果。當然,“從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壟斷,并不消除競爭,而是臨駕于這種競爭之上,與之并存”,“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壟斷決不能完全地、長久地排除世界市場上的競爭”。[8](P650,P661)壟斷與競爭的關系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僅可以找到競爭、壟斷和它們的對抗,而且可以找到他們的合題,這個合題并不是公式,而是運動。壟斷產生著競爭,競爭產生著壟斷。壟斷者彼此競爭著,競爭者變成了壟斷者?!项}就是:壟斷只有不斷投入競爭的斗爭才能維持自己。”[9](P142)

因此,對于壟斷我們要采取“兩點論”的辯證態度:一方面要看到,壟斷是生產社會化的必然產物,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對于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要看到,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有可能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會妨礙市場競爭,制約市場經濟發展的活力。因此,國家對于壟斷企業的行為需要加以適當調節,以維護公平競爭,保障社會利益。但是,反壟斷的目的是要防止企業利用壟斷地位作出損害社會利益的行為,而不是取消企業的壟斷地位,因為企業的這種壟斷地位是與企業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和經濟優勢相聯系的,試圖憑借法律或行政手段人為地取消這種優勢,事實上是對先進生產力的破壞。

 

四、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主要不是來源于壟斷,而是來源于國有經濟的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

“國有企業效益提高主要來源于壟斷”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國有企業中的盈利大戶主要是壟斷企業。例如,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這六家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占到中央管理企業利潤總額的62.9%。有學者認為這些企業所處的行業有較強的壟斷特征,因此,其巨額利潤中的相當一部分應當屬于由于壟斷地位帶來的超額利潤。這一貌似合理的判斷其實理由并不充分。

壟斷企業獲取壟斷超額利潤必須通過制定壟斷價格等壟斷行為實現,因此,企業盈利是否來源于壟斷,不應以企業是否具有壟斷的市場地位作為標準,而應以企業是否有“濫用市場地位”的壟斷行為作為標準。在我國,壟斷行業由于受到政府規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事實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例如,石油石化行業中最重要的產品即成品油和天然氣是由政府進行定價的,電力供應價格也是由政府確定的。從絕對價格來看,這些所謂“國有壟斷行業”的產品價格與國際水平相比,大多處于中低水平。以電價為例,在2003年世界主要國家生活用電價格的橫向比較中,除中國以外,澳大利亞的生活用電價格最低,2002年為0.062美元/(kw·h),按當年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0.513元/(kw·h)。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系統2003年生活用電電價是0.411元/(kw·h),低于澳大利亞。[10]根據美國EIA等統計數據(已按匯率轉換成美元),2004年60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和居民電價水平排名中,我國工業電價處于第44位,居民電價處于第54位,電價水平相對較低。[11]成品油價格爭議較大。2009年5月,發改委提高成品油批發價格后,有人提出中國成品油價格高于美國,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以我國成品油價格與美國直接比較意義不大,這是因為美國長期采取對成品油的低征稅以刺激消費的成品油稅收政策。美國成品油價格里的州稅和聯邦稅加起來比例大概是15%到20%之間,有時還低于15%。而中國對成品油的稅收除了消費稅以外,加上生產環節的稅一共占油價大概30%左右。在世界成品油消費量較大的國家中,我國的成品油價格處于較低水平,低于歐盟、日本等國的成品油價格。

因此,這些具有壟斷地位的企業并不一定會通過實行壟斷價格獲取超額利潤,相反,由于政府定價考慮了宏觀經濟形勢和社會經濟狀況等諸多因素,在定價較低的時候,往往造成相關壟斷企業的虧損。例如,中國石化是國內最大的原油加工和成品油銷售企業,同時又是國內最大的原油進口商,70%以上的原油資源需要按國際原油價格外購。2008年前三季度,國際油價持續走高,與國內成品油價格嚴重倒掛,這使得中石化煉油相關成本大幅增加,2008年煉油板塊實際虧損1144億元。國家電網積極深入地推進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大力投資農網改造,努力實現城鄉同網同價。截至2008年底,公司供電區域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663個縣實現了城鄉居民生活同網同價,其中,有19個?。ㄗ灾螀^、直轄市)的1142個縣實現了城鄉各類用電同價,農民生活用電價格由1998年的0.756元/千瓦時降低到目前的0.5373元/千瓦時,降低了0.2187元/千瓦時,2008年減少農民電費支出260億元,減輕了農民負擔。2008年,公司繼續深入推進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完成投資24.3億元,為19.5萬戶無電戶、75.8萬無電人口通電。該工程從2006年實施以來,累計解決了118.6萬無電戶、439.4萬無電人口的通電問題。城鄉輸電的邊際成本并不相同,因此農網輸電的虧損需要由國家電網消化。另外,“戶戶通電”作為不可能盈利的民生工程,其成本也需要國家電網承擔。

事實上,國有企業利潤來源集中于上述行業的最重要原因在于,這些行業同時也是國有資產分布的主要行業。以石油石化、電信、電力三個行業為例,該三個行業的2007年利潤占全部國有企業利潤的42%左右,而其資產總額也占到了全部國有資產的33%。考慮到國有資產在社會福利業等非利潤行業的分布,以及石油石化行業受到全球行業景氣影響帶來的利潤增長,這一利潤與資產的匹配是較為合理的。因此,“國有企業盈利主要來源于壟斷”這一說法的前提是不成立的,其結論自然不足為信。

對“國有企業效益提高主要來源于壟斷”這一說法的一個有力反證是,近年來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是全方位的,并不限于壟斷行業。為了排除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我們利用2007年前三季度國有企業的績效表現來說明這一問題。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石化、電信、電力、冶金、交通、煤炭、貿易、汽車、煙草、有色、機械、輕工等12個行業實現利潤超過百億元,這其中不乏處于競爭性行業中的國有企業;另外,建材、交通、紡織、電子、醫藥、汽車、冶金、電力、輕工、貿易、化工、煙草、機械等13個行業增長較快,利潤增速均在重點企業平均增長水平之上,這些利潤增速較快的行業則主要處于競爭性行業。目前,我國的許多國有企業在生產規模、科技創新、全員工效、安全指標和發展速度等主要技術指標上不僅在國內一流,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地位。比如,2005—2007年,中央企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項,二等獎154項,分別占該獎項的47.5%和27.1%。2006年和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部由中央企業獲得。中國石化、兵器裝備集團、中國石油每年申請專利總數均超過1000項。這些情況都說明,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提高有著堅實的基礎,而絕不能僅僅歸結為所謂的壟斷。

那么,近年來國有企業經營績效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們認為,最主要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對國有企業進行了抓大放小、有進有退的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把國有經濟的重點放到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提高了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引導力和帶動力。二是經過多年的深入改革,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管理體制和治理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形成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企業制度,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活力大大增強了??梢哉f,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與我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是相互交織的,其績效改善與其市場化改革進程是同步的,其業績提高與競爭的強化是相伴的,國有企業的改革增強了市場競爭而不是減少了市場競爭,市場化改革和競爭強度的提高促進了國有企業績效的提高。

 

五、反壟斷不是當前經濟改革的主要任務,推動科學發展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國有企業

有一種觀點認為,壟斷行業的改革是當前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任務,而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又是改革的關鍵,這種觀點值得商榷。事實上,與主要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當前我國市場結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企業規模偏小,行業集中度偏低,而不是所謂的壟斷。

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大型企業的代表,然而從總體上看,其企業規模仍然是較小的。2006年,全國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平均資產總額為142億元,僅相當于當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平均資產(1354.9億美元)的1.3%。在國企中,中央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大,然而與世界大型企業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根據美國《財富》雜志最新公布的2009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我國入圍的企業與世界同行業領先企業的差距仍然較大:石油石化行業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三家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合計尚不及殼牌石油公司一家;電信行業中,中國移動的營業收入僅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一半;航運業中,中國遠洋的營業收入約為馬士基的40%;航空設備制造業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營業收入僅為美國波音公司的三分之一;礦業中,中國鋁業的年營業收入僅為必和必拓的30%;鋼鐵行業中,寶鋼的營業收入不足安賽樂米塔爾公司的三成;汽車業中,上汽與一汽的營業收入總和還不到豐田汽車的四分之一。而在標志一國工業技術能力的裝備制造業中我國尚無企業入圍世界500強,中央三大電氣集團的營業額僅為美國通用電氣的2.5%左右,約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的4.4%。企業規模偏小,一方面制約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不利于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特別是不利于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

同時,我國主要行業的行業集中度偏低。魏后凱利用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數據,深入考察了我國制造業的行業集中度狀況,其結論是:“無論是采用前4位和前8位集中率指標還是赫芬達爾指數和熵指數,分析結果都表明,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制造業的集中度都非常低,產業組織結構高度分散,許多行業都屬于典型的‘原子’市場結構”,“與主要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比較,我國制造業的市場集中程度很低,組織結構高度分散”,“它(市場集中程度低)不僅導致規模經濟的喪失,而且也加劇了生產能力過剩和市場的過度競爭狀況,不利于我國產業競爭力的提高”。[12]

在全球競爭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產業組織結構分散,勢必造成在與外國大型跨國公司競爭中由于實力懸殊、競爭力不足而敗下陣來。這一危機在很多方面業已顯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行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13](P11)作為一個處在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的發展面臨著激烈的國際壟斷資本的競爭,只有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才能應對這種激烈的國際競爭的需要。同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也需要保持國有企業在關鍵性部門特別是壟斷性部門的控制力,這樣才能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應對當前嚴重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實現國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需要國有企業作為重要的經濟基礎,都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國有企業。以石油石化行業為例,2007年12月3日,美國《石油情報周刊》(簡稱PIW)依據各石油公司2006年的原油儲產量、天然氣儲產量、煉制能力以及油品銷售量公布了2006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綜合排名。根據這一排名,進入前50名的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球總儲量的85%和63%,產量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80%和70%。由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內石油天然氣儲量限制,大規模進口石油天然氣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08年石油行業運行情況及2009年趨勢預測》稱,2008年我國石油產品進口大幅增長,消費對外依存度繼續提高。據行業統計,原油消費對外依存度47.9%,全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49.8%。在這種條件下,做大做強石油石化企業,提高石油石化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不僅是符合石油石化行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國際經驗的,而且是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維護我國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以及實現經濟的自主發展的重要保證。在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經濟命脈的戰略性部門,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有沒有壟斷,而在于誰來壟斷。從一定意義上說,對于國有企業在關鍵性部門中的壟斷我們不僅不應當反對,相反應當給予大力的支持。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壟斷論”缺乏理論支持和事實依據,其結論和主張都不足采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要警惕“國有企業壟斷論”的誤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壯大國有經濟,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

第一,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斷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國有企業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國有企業存在著本質的差別。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私有制是主體,國有制是補充,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基本經濟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和第七條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薄皣薪洕?,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就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實踐證明,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國有企業的支柱作用,有利于國家從社會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出發引導、推動、調控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利于克服單純市場調節的局限,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協調和穩定發展;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民族凝聚力以及應付各種突發事件和重大風險的能力;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提高國家的競爭力;有利于保持國家對關鍵行業和領域的控制力,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也有利于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國有企業的支柱作用,是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獲得成功的一條根本經驗。當前這場嚴重的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進一步證明,不顧一切的盲目的私有化是有害的,必然導致勞動與資本的對立、財富和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以及嚴重的經濟危機,特別是私人壟斷資本和金融資本貪婪本性的惡性膨脹與現代信息技術和金融全球化的結合,具有極大的掠奪性、投機性和破壞性。只有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才能實現經濟的科學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第二,做大做強國有企業,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一批實力較強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然而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相比,這些企業的總體規模仍然較小,國際競爭力仍然較低。在全球化時代,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發揮這些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的骨干、導向和示范作用,對于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意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全球范圍內資本的集中和壟斷趨勢進一步加劇,國際壟斷資本對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的侵蝕更加嚴重。在這種全球競爭條件下,要想實現科學的自主的發展,就必須從社會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依托社會主義國家的強大力量和有效的調控,充分利用國有企業的制度優勢,加速國內資本的集中和積累,加強對戰略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推動重點部門和重點企業的迅速擴張,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保持國家對關鍵行業和領域的控制力。當前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所提供的戰略機遇,進一步加大對國有經濟進行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的步伐,加快解決我國經濟中存在的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和分布散的問題,努力做大做強國有企業。

第三,完善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加強對壟斷性國有企業的監管。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無論是國有制還是私有制,只要實行股份制都會面臨著“內部人控制問題”和“委托代理問題”,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是拿社會或公眾的財產而不是自己的財產來從事經營管理,甚至是投機和冒險,導致企業出現“內部人控制”的問題,損害公共利益。這一問題,在轉型中的國有企業中表現得也比較突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應當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有所突破。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與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企業的職工和其他相關利益主體民主參與企業治理的具體制度,為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結合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微觀基礎。

當前,一些壟斷性行業存在諸如“霸王條款”、“職工收入偏高”、“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對壟斷行業的監管,規范壟斷企業的行為,使壟斷企業的行為符合社會利益;另一方面要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和非公有制經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鼓勵競爭、鼓勵生產、鼓勵創業、鼓勵投資、鼓勵就業,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提高壟斷行業的經營效率和服務水平。但是,不能把反壟斷與私有化混為一談,更不能以反壟斷之名行私有化之實。

第四,推動國有企業在競爭性領域的改革與發展,使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讓國有經濟完全退出競爭領域,專門從事那些私有企業不愿意經營的或市場機制無法調節的公共產品,去補充私人企業和市場機制的不足。這一觀點與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者方向完全是背道而馳的。我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使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在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壯大。如果說國有企業只能存在于非競爭領域,那么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成了一句空話。實際上,壟斷和競爭的區分是相對的,相互滲透的,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都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抽象。在現實中,國有企業有壟斷性的,也有競爭性的,更多的是壟斷性與競爭性并存,如果國有企業都退出競爭領域,發揮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就失去了基礎。當然,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不能通過國有企業在競爭性領域的全面擴張來實現,而要以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為著眼點,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但是,我們不能作繭自縛,自廢武功,把國有企業的作用僅僅局限于所謂的非競爭領域,甚至用行政命令的辦法強制國有企業放棄競爭領域,相反,我們要堅持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的方針,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積極地參與到國際國內的激烈競爭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國有企業,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威廉·G·謝潑德,喬安娜·M·謝潑德.產業組織經濟學(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約翰·維克斯,喬治·亞羅.私有化的經濟學分析[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3]劉國平,范新宇.國際壟斷資本主義時代[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4]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

[5]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6]泰勒爾.產業組織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7]高峰.發達資本主義經濟中的壟斷與競爭[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

[8]列寧選集[M].3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王熙亮,湯珺.世界主要國家電價水平的對比分析[J].國際電力,2005(6).

[11]李英.我國電價水平的國際比較[J].國家電網,2006(10).

[12]魏后凱.中國制造業集中狀況及其國際比較[J].中國工業經濟,2002(1).

[13]江涌.中國經濟安全透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http://www.sasac.gov.cn/n1180/n6881559/n6987010/6988574.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0.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日本另类 | 日日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五月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