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20日確認了日本AA-主權債務評級,評級展望維持負面,并警告,如果日本人均1.2%的目前中期增長預期下降就可能下調其評級。
標準普爾聲明稱,評級反映出日本“大量的凈外部資產、較強的金融系統和多樣化的經濟”,還認為,日元是“關鍵的國際儲備貨幣”。
聲明表示
如果政府的債務發展仍然遵循目前的軌跡,或者開始影響日本的外部地位,我們也會考慮下調長期和短期評級。
同日公布的日本貿易數據顯示,2012年1月日本貿易赤字創歷史新高。路透認為,這凸顯了中國需求疲弱,令人擔憂中國經濟增長能否抵御歐洲混亂形勢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紐約時報認為,日本同期能源進口高漲,日元走強和全球需求下降都影響了日本制造商盈利。
住友商事駐東京首席經濟學家Soichi Okuda向彭博表示
標普的評級決定被進一步推遲,可能要延至標普發現是否日本的消費稅法案贏得議會支持。
2011年8月24日,另一評級機構穆迪將日本評級下調至Aa3,稱“自2009年全球衰退以來日本政府債臺高筑”。惠譽目前對日本評級AA-,評級展望同為負面。
圖見1980年至今政府總體債務占GDP百分比
相關文章:
日本或將獲得美國伊朗制裁豁免權
路透:日本讀賣新聞周二表示日本可能通過每年削減至少11%的伊朗原油進口量來換取美國制裁的豁免權。
該報紙援引匿名消息源稱,兩國上周已通過溝通達成協議,預期本月底將達成正式協議。
出于對伊朗核計劃的擔憂,美國希望日本削減進口伊朗石油。
日本是伊朗石油的第三大進口國。在福島核災難后,日本需要進口更多原油,該國的煉油廠尚未削減進口伊朗石油,正在等待日本政府的指示。
日本的伊朗石油進口量去年下降了11.7%至31.3萬桶/天,大約占到其總進口量的8.8%。日本2003年每日68.3萬桶的伊朗石油進口量至今已下降過半
歐洲銀行巨頭為求平安大量存款全球央行
- 機構
由于嚴格的銀行業監管新規和貸款擔憂,歐洲的大銀行正在全球央行大量存款,以求自保。
截至2011年12月31日,8大歐洲銀行在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存入的現金總計8160億美元,去年同期543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0%。
下圖可見德意志銀行、巴克萊、瑞信、瑞銀、桑坦德、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BBVA)、法國的巴黎銀行與興業銀行從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底的現金存款增長。
下圖為上述8大銀行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底的存款總額變化。
存款五大央行保證了資金安全,也能平息監管機構的焦慮,證明這些大銀行能輕易獲得資金。監管機構提出的資本緩沖包括:在央行存入大量現金,以及頂級評級政府發行的國債。
但華爾街日報指出,這種策略也有負面影響。大銀行存款央行,并不為個人、企業和政府提供貸款,這可能加劇歐洲的貸款荒,而且央行的存款利率低,會使大銀行的利潤縮水。
以西班牙的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BBVA)為例。該行透露,去年第四季度存款平均收益率0.99%,而該行整體資產的平均收益率為4.41%。
全球機械業重心“東移”
作者: niuye
據《財經》雜志報道,全球工程機械行業“東漸”之勢日益明顯。2005年,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10名中沒有中國企業,前50名中有3家中國企業;2011年,前10名中有3家中國企業,前50名中有11家中國企業。
從2005年到2011年,全球工程機械行業50強排名的一個重要趨勢是,除卡特彼勒、沃爾沃、利勃海爾等少數老牌強手外,歐美企業排名普遍下降,而中國企業的發展卻呈井噴態勢。在這一過程中,海外并購正越來越多地為中國工程機械公司所使用。
就在1月31日三一重工(600031.SH)收購普茨邁斯特發布會的當天,國內另一行業巨頭柳工(000528.SZ)發布公告,宣布以3.35億元人民幣并購波蘭HSW公司工程機械業務單元。與此同時,徐工機械(000425.SZ)正在和德國施維英(SCHWING)洽談并購事宜。算上2008年中聯重科(000157.SZ)并購意大利CIFA,國內工程機械四強無一例外地啟動了海外并購。
在工程機械的分支混凝土機械領域,普茨邁斯特是公認的第一品牌,緊隨其后的則是施維英和CIFA。如果徐工機械收購施維英成功,那么該領域的前三強就悉數歸于中國企業。這輪“改變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格局”的并購大潮發端于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加速于金融危機之后,站在潮頭的是中資企業,大潮背后,是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重心加速向中國轉移。
金融危機發生后,普茨邁斯特等傳統巨頭的收入和利潤逐年下滑,頹勢難止。反觀中資企業,由于政府實施了若干拉動行業發展的政策,直接刺激了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此消彼長之間,中資企業在國際市場強勢崛起。
歐洲的“德國化”
niuye
據《財經》雜志報道,德國的經濟實力和默克爾政府的堅持,將歐元去留與德國態度緊緊綁在了一起,德國逐步促使多數歐盟國家幾乎徹底接受了它在債務問題上的立場。2012年1月30日歐盟特別峰會上,除英國和捷克之外的歐盟其他25個成員國一致通過“財政契約”草案。草案明確要求加強財政紀律,對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超過3%的國家施以自動處罰措施。各簽約國將向歐盟轉移部分財政主權,這契合了默克爾借由政治一體化來解決債務危機的設想。
法國也無法迫使德國做出實質性讓步。法國總統薩科齊很早就呼吁歐洲央行出資干預,或者像美聯儲那樣扮演“最后貸款人”的角色,但默克爾始終反對歐洲央行直接介入,要求堅持其中立性。結果,德國倒是促使法國調整了最初立場,同意銀行等私營部門減記希臘債務。
德國經濟研究所預測與經濟政策部門主任費希內(Ferdinand Fichtner)說,“默克爾不僅僅想制止危機,更希望解決危機”,“她將危機看作是改變歐盟現有體系的一個手段。” 一個看似更“德國”的歐洲正在浮現。這招致了歐洲內部不少非議,在2012年1月的達沃斯論壇上,有觀察人士質疑歐洲一體化成了“德國化”,無論是財政政策、發展模式似乎都要以德國為圭臬。
不過,雖然德國在歐盟內部取得了一連串的外交成果,但德國能否在歐債危機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有效貫徹目前的設想,尚難以確認。不少分析人士表示,歐盟多數成員國接受德國立場主要是短期壓力下的行為。德國布倫伯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霍爾·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在接受采訪時認為,“當市場壓力慢慢消失后, 德國的影響力也會隨著對德國信用貸款需求的下降而下降。”
后危機時代歐元區面臨的四大問題
匯通網2月21日訊——在經過艱苦卓絕的談判之后,歐元區財長會議在北京時間周二(2月21日)中午達成了規模為1300億歐元的希臘救助計劃。但是這并不代表希臘就一定能夠足額獲得1300億歐元援款。如何完成私營部門債務減記和面對由此發生的后續效應,將是希臘政府和歐元區各國即將面對的新課題。
歐元/美元在歐元區財長會議最終決定為希臘提供第二輪貸款后升至日內新高1.3294,但現已大幅回落至1.3234。市場再次出現了“買消息,賣事實”的現象。希臘能夠獲得援助基本上已經在市場預期之中,并且此前數日匯價持續上漲,顯示利好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市場消化。隨著匯價再次接近100日均線阻力,部分多頭獲利了結可能打壓了匯價。
但從更長期來看,盡管歐債危機并未徹底解決,但希臘暫時得到避免迫在眉睫的違約風險,應該會在短期掃除市場情緒面臨的一大障礙。因此,歐元/美元任何回落仍有可能得到買盤支持。支持現位于1.3200附近。
后危機時代問題
在后危機時代,希臘以及歐元區仍需要面臨幾大問題:
第一、私營部門債權人對提高后的舊債減記損失以及更低的新債息票利率作何反應。歐元區財長在會議后表示,未來幾天希臘將開始置換債券,該計劃要求私營部門債券持有人接受其所持有的希臘債券減值53.5%。
國際金融研究所(IIF)周二(2月21日)表示,新的援助方案與早前協議大體一致,債權人將對所持希臘國債全部本金減記53.5%。IIF稱,新債票面利率將遠低于市場利率,可將希臘債務削減1,070億歐元。債券持有人將希臘債券的15%置換成EFSF債券。相當于本金31.5%的債券將置換成新的希臘債券,新希臘債券到期期限為11至30年。
新債息票利率將分階段提高。新債票息最初為2%,2020年之前升至3%,從2021年起將為4.3%,而且在到期前保持不變。IIF指出,債券置換頭8年希臘新債加權平均票面利率將為2.63%,而超過30年期的希臘新債的加權平均票面利率3.65%。
希臘財政部長維尼澤洛斯和德國財長朔伊布勒2月21日都表示,與私營部門債權人的債券置換將于3月份第二周完成,希臘救助計劃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私營債權人的反應。 此次達成的協議將私營部門債權人持有的約2,000億歐元希臘國債轉換成面值減半的新債券,這項計劃必須在下個月中旬之前完成。此舉可能會引發與不滿的債券持有人的法律糾紛。
第二、IMF對希臘援助的出資數額。即使達成了協議,經濟學家們仍預計難以消除外界對希臘償債(即使是減少后的債務)能力的更長期質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也將為希臘救助計劃提供資金。IMF在一份機密報告中暗示,希臘救助計劃可能仍會遇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微博)(Christine Lagarde)周二(2月21日)早間表示,IMF理事會將在3月份第二周討論剛剛達成的希臘救援協議,并決定向希臘提供資金的數額。
第二輪救助方案將向希臘提供1,300億歐元的貸款。2010年5月,希臘已經從歐元區和IMF那里獲得了1,100億歐元的救助資金。據預計,由于擔心其對歐元區的風險敞口過大,IMF此次只會向希臘提供一小部分資金,此舉將把第二輪救助方案中的大部分資金負擔留給歐元區政府。
在第一輪救助方案中,IMF向希臘提供了300億歐元的資金,但IMF官員上周預計此次該組織只會提供130億歐元的資金。IMF出資的減少可能會令1300億歐元救助數額不足,救援資金的來源仍然是困擾歐元區的問題。
第三、希臘未來的償債能力。希臘經濟必須經過全面的工資削減而減少支出,工資水平下降只會加深希臘的衰退程度,令希臘政府更難承受債務負擔。因為重組之后的債務對希臘財政狀況來講依然是巨大的壓力。
出口的增長或彌補這一損失,但經濟學家預計,出口要大幅增長或許需要多年時間來實現;而這意味著希臘短期內將缺乏收入來源。
日內金融時報一篇報道受到關注。據報道,一份保密的有關希臘債務問題展望的報告指出,希臘救助計劃已經偏離軌道,即使本周希臘第二輪救助協議達成,未來希臘仍可能需要第三輪救助。報告預計,希臘債務削減進展將較預期緩慢,2020年前其債務占GDP比例僅可能降至160%,遠低于120%的目標,這樣希臘救助資金可能需要2450億歐元,遠高于目前討論的1300億歐元。
第四、評級機構對希臘債務重組作何反應。評級機構早就警告希臘違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會以CDS觸發的模式發生。希臘此番債務呼喚可能會引起信用評級機構宣布希臘債務技術違約,若不幸一語成讖,將可能會給金融市場帶來不可預見的后果。
金融交易稅若強推 歐洲金融業將重新洗牌
證券時報記者 唐盛
法國國民議會于日前審議通過了開征金融交易稅的相關法案。根據該法案,金融交易稅的稅率為0.1%,僅涉及總部設在巴黎、市值超過10億歐元的企業。此外,該法案還規定,對部分“涉及投機”的產品和交易行為征收0.01%的交易稅。
法國財政部長巴胡安表示,希望此舉可以向歐盟委員會傳遞施壓的信息,要求其加快在全歐洲推行該稅種。巴胡安表示,法國政府對金融交易稅進行了精心設計,以避免金融企業和就業機會逃離巴黎,同時還可以產生可觀的財政收入,并讓金融服務業為其在金融危機中的角色付出代價。
據悉,法國的金融交易稅與歐盟提議的模式相差很大,法國的金融交易稅征稅對象不包括衍生品,但“無實體”的主權信貸違約互換(CDS)除外。
長期以來,法國一直在努力推動在歐洲乃至全球范圍開征金融交易稅。今年1月29日,法國總統薩科齊還宣布,法國將從8月份開始對境內金融企業征收金融交易稅,同時對違約互換交易和電腦在線交易開征金融交易稅。業界評論認為,法國從今年8月份開始單方面開征金融交易稅,意在鼓勵其他歐盟國家仿效。但也有業內人士預計,強行推行的后果可能導致歐洲乃至全球金融競爭格局改變。
以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倫敦為例,倫敦金融城堪稱英國核心利益所在,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占整個英國GDP的3%,每天的外匯交易量占全球外匯交易的三分之一左右,比美國的華爾街還多一倍。這里包攬了全球場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36%的業務量,近500家外資銀行匯聚在此,經營著全球20%的國際銀行業務;倫敦金融城還集中了近180家外國證券公司,幾乎一半的國際股權交易在這里完成,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交易所。
現在,面對金融交易稅在歐洲全面實行的呼聲,英國金融圈早就被鬧得人心惶惶,倫敦金融城的很多金融機構都表示,如果開征金融交易稅,就將離開倫敦轉而遷往德國法蘭克福。這意味著歐洲金融業競爭和分布格局的重大變更。
為此,英國首相卡梅倫公開表示,只有在全球范圍內統一開征金融交易稅,英國才能同意征收此稅,理由是:假如僅在歐盟范圍內征收,那么將導致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向沒有征稅的國家和地區。
一家倫敦的投資咨詢公司人士也指出,僅從1986年英國征收印花稅的實際結果看,40%的稅收來自外國居民,所以,如果不當引入金融交易稅將無異于趕走外來投資者。
事實上,瑞典在這方面早有前車之鑒——從1984年到1991年,瑞典在國內征收了8年金融交易稅。時任瑞典財政部長的倫德伯格承認,當年的舉措可以說是徹底失敗的。
當時瑞典設定的金融交易稅分為三類:股票交易的稅率為0.5%,期權交易為1%,債券交易按照期限長短不同分為0.03%至0.001%,征收對象是證券交易商。當初,瑞典政府預期推行此項稅種后,每年可以獲得15億瑞典克朗的收入,但實際上平均每年政府僅拿到了5000萬瑞典克朗。開始征稅后第一周,債券交易量下降85%,期貨交易量下降98%,期權交易市場甚至零交易了,全國超過90%的交易員因此離開斯德哥爾摩轉投倫敦。統計顯示,在1991年取消該項稅負后,瑞典的證券交易額和政府收入才又獲得了穩步增長。
另外,從目前情況來看,在歐盟范圍內開征金融交易稅很難達成一致,要在全球范圍推行更是難上加難。盡管法德兩國已就開征金融交易稅達成原則共識,但德國的立場是歐盟全部成員國采取統一協調行動,共同征收金融交易稅。意大利也強烈反對由各國單獨推行各自的金融交易稅,英國則是開征金融交易稅的堅定反對者,此外,瑞典、捷克等歐盟成員國也明確反對開征金融交易稅。瑞典現任財長安德斯伯格曾指出,金融交易稅的征收將進一步緊縮瑞典股市流動性,進而削弱瑞典企業的競爭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