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白益民產業經濟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出處:《環球財經》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著名產業經濟學家社科院“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理事 著有《三井帝國在行動》、瞄準日本財團》等
“芙蓉”搖身變“尖閣”
2004年,7名登島保釣的中國勇士被日本海上保安廳人員扣留,引起了中國民眾強烈的反應,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釣魚島問題便變得格外突出。6年后的當下,日本海上保安廳再次抓扣中國船員的事件,將國人的視線重聚釣魚島?! ?/STRONG>
關于此次事件,大家更多的在關注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待這個問題上的各種態度。但我們卻忽略了事件背后的因素,在釣魚島和東海問題的背后,有一個被忽視的因素,就是日本財團在東海的利益問題?! ?/STRONG>
2004年,日本富士財團的綜合商社丸紅商事子公司,向政府申請要求授予在釣魚島的試開采礦業權,當時該公司名為“芙蓉石油開發株式會社”?! ?/STRONG>
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資源開發株式會社、帝國石油株式會社、丸紅株式會社下的芙蓉石油開發等4家公司,向日本政府提出在EEZ開設礦區的要求。當時日本政府認為中日邊境線沒有劃定,所以對申請予以保留。而到了2004年,隨著釣魚島事件的升級,日本政府逐步的介入而態度也更明朗化,日本批準了以非政府身份即所謂的民間企業進行開發。并把原來所謂的民間芙蓉石油開發株式會社并購到了日本政府機構控股49.94%的“石油資源開發株式會社”下,并改名叫尖閣石油開發公司。
“芙蓉”變“尖閣”,這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日本此舉,相當于把此前的民間投資行為,變成了一個政府行為?! ?/STRONG>
除此之外,日本的雙日商社和帝國石油株式會社,也在申請開發釣魚島附近的石油資源。如此一來,實際上很多的問題不僅僅是出自于領土主權的爭端,背后還有關于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博弈?! ?/STRONG>
日本用“釣魚島”向美國招手
此次釣魚島事件再次爆發,并不是偶然事件。中國漁船在釣魚島附近活動是常有之事,為什么在這個時點上船長、船員被抓扣?
這次事件爆發之際恰逢日本選舉,鳩山政權下臺后,菅直人政權實際上在修正鳩山政府前一段時間的“脫美入亞”。
表面上看起來鳩山提倡的是“親美入亞”,但要與中國搞東亞共同體、亞元區,并對美國提出撤離軍事基地等要求,實質上已是“脫美入亞”。日美關系已經出現了裂痕,今年4月豐田汽車在美國遭遇的“剎車門事件”,就是美國向日本發出的一個警告信號。在豐田事件中,日本實際上被美國打了一棒子,隨后日本開始在很多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反應、調整,包括最后鳩山下臺,與其所面對的國際關系、美國壓力等多方面均有關聯?! ?/STRONG>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釣魚島沖突再度爆發了。事件爆發后給人一種感覺:中日之間有沖突,已非前段時間那么友好,已經出現裂痕。這無異于日本給美國遞上一顆“安心丸”?! ?/STRONG>
前不久,美國提出重新重視亞洲的戰略。在這一系列背景下,菅直人修正上屆鳩山政府的路線,同時通過釣魚島事件向美國發出信號:第一,跟中國的關系不會走得太近;第二,讓民眾感覺到日中沖突會引發這個地區的不穩定性,于是也就給了美軍在日本繼續駐留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釣魚島事件的發生,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是一種國際政治關系的需要?! ?/STRONG>
對于日本的示好,美國當即做出了回應。9月14日美副國務卿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關于沖突事件“希望以對話的方式和平解決”同時強調“日美同盟是亞洲和平與安定的重中之重”。并表示釣魚島為日本掌管區域,適用于日美安保條例,“有事”之時美軍將采取對應措施,以牽制態度強硬的中國?! ?/STRONG>
中日想說“分手”不容易
釣魚島事件發生之后,大家最關心的是中日關系走向?! ?/STRONG>
經過2004年上一次釣魚島事件后,包括當年小泉政府參拜靖國神社等一系列舉動、政策,讓中日關系出現了很大的波動,從那以后,中日之間的關系定格在了“政冷經熱”。
所謂“政冷經熱”,其實為日本財團謀得了更多利益。中國方面出于為了拉近日本和中國在經濟上的互相依賴關系,從而牽制日本政治的戰略考慮,恰恰也為日本的財團企業創造進入中國市場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STRONG>
在中國加入WTO后,日中之間的經濟利益相互聯系得越來越緊密,日本在中國的投資、合資企業以及它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不斷增多。從表面上看,很多日本品牌,尤其是電子產品品牌一度絕跡于中國市場,但事實上,很多國產品牌背后其實依賴的是日本的零件、技術、設備。日本經濟學家長谷川曾寫過一篇文章,認為“中國的未來取決于日本”。觀點可以商榷,但中日之間的互相依賴度越來越高,也是事實?! ?/STRONG>
在這種情況下,在有了這樣一個體系的時候,兩國關系趨于一種穩定化,并不容易因為某次特別事件,或者因為一個暫時的、可計算的利益,就一下子把中日兩國之間整體的、大規模的經濟利益破壞掉。因此筆者判斷,釣魚島事態的進展,實際上都處于可以控制的范圍內。中日關系的走向,也不會因為這樣的一個事件產生大的倒退。
當然這是基于雙方都采取一種模糊戰略,而不是急于要明晰各方的主權要求和利益之爭的前提下?! ?/STRONG>
用產業升級應對“日本再一次”
有數據顯示,目前日資在華企業共有近2萬家,很多國人對此津津樂道,認為日本依賴于中國。這種過于樂觀的看法會對中國的判斷及采取的對策產生錯誤結果。
這種看法認為,既然日資企業在中國有兩萬家,所以一旦中日之間發生矛盾,日本會因擔心在中國的利益受損,而不會在釣魚島問題上堅持自己的立場,這是過于樂觀的一個想法。實際上我們要看到日本在全球的經濟活動中,中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不可妄自尊大?! ?/STRONG>
反過來,中國在很多方面卻依賴于日本。中國很多產業鏈的高端部分、技術和設備,都來源于日本,也就是說日本還是站在整個產業鏈的最高端。
同時,日本還逐步向印度、越南這樣的勞動密集型地區轉移,分散在中國的投資風險。總體來看,日本并沒有把雞蛋全部放在中國的籃子里,而中國的雞蛋很多卻放在日本的籃子里了?! ?/STRONG>
因此一旦日本完成產業風險轉移,再一次掀起釣魚島風波時,那時日本的態度很可能會變得很堅決,很強硬。中國只有提高自己科學技術能力、裝備制造的能力、提高自己產業升級的能力,才能在未來兩國關系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才不會蹩手蹩腳,前怕美國虎,后怕日本狼。
日本財團的利益所得
在日本,政經是不分的,政治和這些財團之間有很密切的關系。日本在釣魚島問題還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回到財團的利益角度來看釣魚島的問題。
2008年因“西藏問題”中國民眾發起抵制法國貨之后,中國啟動了百億采購大單向歐洲示好。2004年“釣魚島事件”升級后,中日之間緩和關系的過程是一個“政冷經熱”的過程,中國給了很多日本財團進入中國市場的很好的環境和機會。這次釣魚島事件爆發之際,恰逢中國很多大的項目即將上馬,如風電、核電、智能電網等環保產業,而日本看重中國的大市場,并在很多大項目上與中國政府以及項目相關公司有聯系?! ?/STRONG>
因此筆者認為,不排除日本財團利用此次“釣魚島事件”,更多為自己謀取經濟利益的可能性?! ?/STRONG>
中國戰略的失策
從歷史上看,中國長期以來在東海問題上占據著優勢。在雙方出現爭議之前,中國在東海陸架油氣深??碧椒矫嫒〉昧撕芏喑删?,而日本在勘探方面是處于落后的地位。但是中國卻又如何從優勢變成了被動呢?變局出現在2003年的春曉油氣田。
春曉是中國在東海陸架盆地西湖凹陷中開發的一個大型油氣田,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田,由4個油氣田組成,除春曉外,還包括平湖、殘雪、斷橋和天外天等油氣田,占地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2/3個臺灣省,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700億立方米以上。
1970年,中國便首次開始了對東海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1995年,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在春曉地區試鉆探成功。當時海上油氣業務歸中海油管轄,故移交給中海油管理。
從1970年到2002年30多年間,中國在東海單方面的開發并沒有引起日本的特別關注,中日之間并沒有出現正面的對立,而對于丸紅、帝國石油等日本企業申請的東海開發日本政府都拒絕批準?! ?/STRONG>
中日“爭端”出現在2003年。2003年8月19日,中海油、中石化、荷蘭殼牌公司、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包括春曉氣田在內的西湖凹陷作業合同,宣布聯合開發東海油氣資源,油氣田開發費用按中海油、中石化各30%,殼牌、優尼科各20%的比例由各方分別提供。中美兩國政府的高官以及四大石油公司“一把手”都親自出席,一時間華蓋滿京城。
也就是在這個協議簽署之后,日本加緊了在東海釣魚島的活動,以及對此海域的要求逐步增加。
2004年6月,日本外相川口順子提出中日應合法開發東海資源,支持民間企業對東海資源進行勘探?! ?/STRONG>
7月,日本派出測量船在中間線日方一側探測資源。中國抗議。
2004年10月,中日雙方就東海問題進行第一次磋商?! ?/STRONG>
2005年4月,日本政府開始接受審核日本企業申請東海的油氣試采權?! ?/STRONG>
2005年5月,中日雙方就東海問題進行第二次磋商?! ?/STRONG>
2005年7月,日本政府授予帝國石油東海的油氣試采權。
為什么在中國與美國簽署協議后,日本反應如此之大?因為這個協議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美國承認中國在釣魚島的主權?! ?/STRONG>
中國拉入美國參與其間,使得原本模糊態度的日本開始爭取所謂它的主權權益。
而后,美國看到了東海的爭端,撤離了在東海的石油開發?! ?/STRONG>
2004年9月,合作一年后,兩家外國公司荷蘭殼牌公司、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因日本通過美國政府施壓退出合同?! ?/STRONG>
而從日本方面來看,如果當初希望讓美國介入,實際上早就會跟美國成立聯合石油開發公司,但是日本一直沒有這么做,為什么?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學習?! ?/STRONG>
此外,在整個事件中,也不排除美國拉中國“上套”的嫌疑,美國虛晃一槍,也許原本無意要真正合作開發東海,而是想離間中日關系,挑撥中日對立?! ?/STRONG>
所以在解決本次釣魚島事件中,中國應避免美國介入。美國一旦摻和中日之間的事情,本來兩國之間模糊的地帶,就容易在刺激下變得訴求明晰。一旦訴求明晰的時候,很多矛盾就容易激化。
中日“共享東海,共同出?!薄 ?/STRONG>
面對現在這種局面,下一步中國應該怎么辦?日本執意要加快爭取在東海、在釣魚島附近的油氣資源權益,筆者認為,中國的戰略是可以選擇和日本共同開發,但是不能夠在現有優勢前提下退步。
中國也可以通過釣魚島事件的解決,帶動中國在全球油氣產業與日本之間進行戰略協調。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將在東海的優勢與日本分享的話,那么中國應同時要求日本在全球的油氣資源爭奪戰中與中國和解,把日本在全球的優勢讓給中國分享。只有利益互換,才能取得雙方都接受的結果。例如,中日合作設立“東亞油氣資源共同開發公司”,以共同體式公司的形式,進行全球的油氣資源開發。
目前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出海不暢,無論是在能源還是在礦產上,處處被圍堵。如果中國能夠以解決釣魚島事件為契機,與日本合作成立東亞資源共同開發體系,不失為一個好的出路?! ?/STRONG>
如果我們把這招棋下好了,不僅對中國整個出海戰略幫助巨大,也會加強中日之前長遠的和平、友好、共處關系。
書籍下載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agg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