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證券監管體制是中國經濟再進一步的前提
股市的每一條政策與措施,都是有利益取向的。我在《深刻的股市制度危機》一文中談到,任何制度制定者都必然會通過制定的制度來體現自我的利益,或給自我利益實現留有后門。因此才有美國在次貸危機而痛定思痛后,至2010年出臺金融監管法規時,為此法規的各條款就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國會里激烈的辯論與討價還價,通過制度所體現的金融資本利益與普通百姓利益在金融市場里有著嚴重對立的一面在這里表現得十分清楚明白。因此,監管的內容與方式、監管的機構設立與職能、投資者利益保護機構都是由國會出臺的法律法規所決定,監管機構只能依法監管,本身并沒有法律法規的制定權。
而我國的證券會,不僅具有部門規章的制定權,有關證券的法律制定也是主要的參與者。而證監會本身卻是一個事業單位,是事業單位表明它是一個經濟實體,就有收費權、市場本身的參與權。這就使得中國證監會成為一個十分奇怪的單位,一方面他們承擔著最大的資本市場的監管任務,另一方面,他所監管的交易所、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等實際上都是它的兒子與孫子,利益上的共同體,有著各種明的與暗的利益輸送的渠道。不僅僅是收費進貢、派駐交易所、證券公司、公募基金官員這些明的渠道。例如,多次的股市上市與發行制度改革就是在這些利益主體中討論而形成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利益讓渡的方式。由此才有依照這些利益群體極少數人的利益需要、量身定制的創業板偽市場化的發行制度與偽市場化的定價制度。由此才導致整個中國證券市場的信心危機。
在一個單方權利市場的體制下,法律只是他們的意志的體現,在這種體制下的管理制度建設,想不設置利益后門都難。 易憲容 博士曾在他的《當前中國股市改革面臨三大問題》一文中曾指出“不通過公共決策方式所形成的法律制度,要想平衡所有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是不可能的,甚至于這些法律制度可能成了少數人謀取利益的工具。或這些當事人可能把其利益制度化,把以往非法的制度合法化。這是當前股市的一種基本傾向。”。
股市參與者并不僅僅是股票發行者與股票投資者兩方面,涉及到審核機構、發行機構、中介機構、交易所、股票發行者、股票一級市場購買者、股票二級市場購買者、公募基金等八種利益各不相同的主體。我國的證監會僅代表審核機構、發行機構、中介機構、交易所、股票發行者、公募基金六個利益主體的利益,這不僅是他們組織機構方面的一體性關聯,而且更主要的是證監會無邊權力之所在。中國股市二十年來的情況己經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
例如,在股票發行制度方面,在學西方成熟股市制度的口號下,什么“綠鞋”、什么“市場化發行”、“市場化定價”,一學就來,而對造假發行各方的嚴厲懲罰、嚴格的法律監管,退市制度則無任如何也學不過來。也就是說,與市場化發行配套的凡是對股票發行者不利的制度與措施,再成熟、再有效也不會采用;凡是對發行者有利的,或者有利于尋租的,則都會在合理合法的外衣下很快被照搬。由此,才會導演出在創業板偽市場化發行上的空前的亂象。
中國股市制度改革己經的進行了多次,二十年仍然擺脫不了圈錢市,股市二十年不能產生財富效應,相反地倒成為消滅中產階級、制造兩極分化、阻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發源地,中國人應該學學美國人在次貸危機后的痛定思痛,不能不從股市的基本體制制度方面找找原因。經驗歷史己經證明,在利益格局不變的情況下,任何改革都必然是表面文章,在繁復的改革后面,不僅是圈錢市本質沒有改變,而且必然會愈改愈成為極少數人謀利暴富的工具。
作為一個最大的、影響最為廣泛的、對國民經濟發展直接產生極為重大影響的資本市場,其基本制度的制定按照常識也應有利益主體的各方參與,特別是占參與方人數99%廣大中小散戶的利益代表參與,才能平衡市場買賣雙方的關系。僅有發行方、與發行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制度制定,其利益怎能不向發行方、與發行相關方傾斜?當前證監會作為一個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怎能又同時是利益相關方?
因此,要使中國股市走向正軌,必須要抓住本質,必須從改革證券監管與管理的體制著手。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其最基本的必須符合如下兩條:1、由全國人大收回證監會的一切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制度的制定權,證監會只是監管的執行部門,依法執行監管,象性質應法院一樣,本身并沒有法律的制定權。2、徹底割斷監管者與被監管者在政治上、經濟上、人事關系上的任何聯系,不能同時既是監管者,又是管理者,又通過這些“子孫”單位成為市場的間接參與者。
希望改革不是口頭禪,不是葉公好龍。更不能對迫切需要進行的改革視而不見。按照《貨幣迷局》中所論述的“雙輪經濟”構架原理,中國股市管理體制上的改革對中國經濟的下一步走向影響將是巨大的,不進行這些改革,中國股市就難于走上正軌,中國經濟的后續發展潛力必須被這個不良的股市而消解。只有一個能產生財富效應的股市才能在“雙輪經濟”正向自激原理的推動下,克服“過剩經濟”的障礙,讓中國經濟再大進一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