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希望借助TPP,提升與亞太經濟體的經貿關系,幫助美國重新構建危機后的信用體系,最終重新控制世界資源和財富的再分配
TPP內部自然資源豐富
在TPP的相關國家當中,美國自身資源豐富不說,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都是傳統的資源國家,有廣袤的國土或者金屬礦藏資源,其他國家也有豐富的資源潛力:秘魯是傳統農礦業國,礦產豐富,石油自給有余;智利是拉丁美洲最主要工業國和最大原材料出產國,擁有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銅礦,有“銅之王國”之稱,此外智利還有石油,天然氣和不同種類的寶石,農業、漁業很發達;文萊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于印度尼西亞,石油產量在東南亞居第三位,天然氣產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位,而人口只有40萬左右,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馬來西亞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為194.9億桶,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越南和菲律賓都與美國有歷史淵源,越南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樣,煤、鐵、鋁儲量較大,并有儲量未公開的稀土資源。
在TPP里,韓國和新加坡都是重要的地緣政治關鍵點,新加坡控制的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是全球戰略的核心節點,而韓國是東北亞地緣政治的地理中心位置。
日本看似資源缺乏,但日本利用當年日元升值機會,在全世界收購資源和購買礦藏,實際控制的資源數量龐大。有專家分析,日本憑借財團模式的發展,在海外掌握了大量的礦山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鎳、有色金屬。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金銀鉛和銦的資源國,其銅、鉑、鉭也位居世界前三位。
進一步分析發現,TPP國家中多數環境保護良好,因此TPP所規定的環保條款,也給美國這樣的高碳排放國家提供了碳排放資源。
日本的糧食安全被美國控制
地狹人稠、精耕細作是日本農業的主要特征,也導致日本農業長期依賴財政補貼和貿易保護。TPP原則上要求各成員取消包括農產品在內的所有商品進口關稅,因此日本農業團體認為加入TPP將給日本農業帶來滅頂之災。
日本在內部不同聲音激烈的情況下,仍然準備加入TPP,是因為日本對本國農業未來展望非常悲觀。據統計,目前日本農業人口僅為260.6萬,平均年齡高達65.8歲,10年以后,這些人將達到75歲。同時由于地勢多山,農業機械化的可能性也很小,加上日本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影響大片農田,日本判斷,其農業命脈難以在本土維持,未來日本的精耕細作的農業模式將走到盡頭。
如果日本在海外租地發展農業,就需要足夠的軍事實力做保障,這勢必離不開美國海軍的保護,相形之下,不如把整個糧食安全交給美國。以上是日本同意開放農產品市場的形勢判斷。
美國尋求的是在TPP當中對糧食和石油的核心控制力
TPP的主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本來就很好,美元已經取得了金融霸主的地位,各國軍事力量與美國差距太大,難以成為美國有力的軍事盟友,因此,知識產權、金融和軍事這三個角度,都不是美國推動TPP的主導因素。核心仍然是石油與糧食。
美國控制了石油,也就是控制了TPP主要制造業國家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命脈,而這些制造業是TPP體系內財富的發動機,美國的金融是分配者。TPP內部的石油供給不足,且它們的石油被長期協議綁定,這些協議定價權要受到美國控制。
石油之外,TPP關于農產品的貿易協定使得糧食安全更為重要。在TPP國家工業化的時候,東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勞動生產率無法與工業化的農業生產相比擬,TPP的整合必然導致大量農業人口向工業轉移。
美國的廣袤土地可以搞石油農業,其農產品的價格足以摧毀其他國家的傳統農業生產。其他國家卻難以搞石油農業,一是石油沒有美國控制的多,二是這些國家的土地多山少平原種植水稻,也難以搞大農業。
美國大規模工業化的農業生產方式付出的代價是單產降低,但美國土地廣袤,一個勞動力種上千畝糧食可以不在意畝產減少20%~30%,但對于亞洲這些國家,糧食產量少了20%~30%就會成為災難。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糧食貿易量與人口完全不對稱,這些國家的糧食安全形勢非常緊張,如果被美國控制,那就意味著國家主權要聽命于肚子。
在這里,應該關注西方國家對非洲糧食援助的后果。非洲國家在西方援助前糧食能夠自給,但西方援助以后則變成了糧食產量嚴重不足,這里的關鍵就是西方以糧食援助為名的傾銷搞垮了非洲農業,非洲農民種地后農產品賣到城市,單運費都要比城市里的糧食貴,造成非洲農村破產。
TPP的核心是農產品開放。以往的各種貿易協議中,糧食是國家安全的核心,一般是例外和回避。而TPP的農產品開放政策,才是最吸引美國加入一個未由它創辦的組織的最大動力,美國一直在推進農產品的開放,就是要為其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找到出口。
所以美國在TPP當中的核心控制力是來自于它對于糧食和石油的控制,在金融和軍事力量之外,美國控制了石油和糧食,也就更深入地控制了TPP國家的核心命脈。
設想建立以美國為頂點的勞動力資源再均衡
美國表示,TPP協議號稱將對美國的工人和環境提供更強大的保護。但筆者認為,其真實目的之一是限制美國工會勢力的過度膨脹。目前,美國工人過高的工資削弱了其制造業競爭力,現在美國要恢復其競爭力,一定要讓日本的工資漲起來和美國的工資降下來,二者拉平才可能。
更關鍵的是,美國要通過這個協定,完成其勢力范圍內的一個勞動力資源的布局,建立一個以美國為頂點的勞動力資源均衡格局。
TPP協議達成將促使服務業的自由化進程加快。因為美國服務業占據GDP的80%,吸納了80%的就業人口。在TPP談判中美國將重點關注快遞服務、金融服務、電子支付、電子商務、電訊服務、視聽服務、知識產權和能源服務等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透明度和投資者保護問題。
而服務業的就業人口需要制造業的人口來支撐。把服務業就業提高上去需要有足夠的制造業控制在體系內。美國要控制制造業,最關鍵的是要控制制造業核心人口群。
現代社會的發達依仗工業生產,尤其是使用機械制造的大工業的生產,這些生產對于工人素質要求非常高。美國要保持自身實力,就必須有足夠的高端制造業人群,這些人群就是有足夠技術的工科工程人員,尤其是以男性為主,就是我們常說的“工科男”,他們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資源。
這些高端制造業人群集中在日本和韓國,尤其日本企業的終身雇傭制度使得企業和員工自身都非常注意職業能力培養,職工專注于一個職業后,其行業技能的積累非常驚人,這也是日本制造高質量的保障。而日韓未來的糧食還要依賴美國,這些勞動力會徹底受控于美國,這也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美國一定要將日本和韓國拉入TPP內:在世界財富和資源的資源版圖再分配過程中,高端制造業人口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與此同時,在制造業的低端,輔助性的勞動力補充也很重要,此時東南亞的其他國家有很大潛力,如菲律賓有人口9400多萬,越南人口為8700萬,馬來西亞人口是2700萬,墨西哥人口1.12億,總的人口超過了美國,這些人口在TPP農產品涌入情況下,將大量離開農村走向城市,成為城市工業發展的廉價勞動力,這些人口也是美國主導的TPP體系內重要的工業化資源,美日等發達國家要安住后工業化社會,就必須有足夠的低端工業人口為之服務。
利用危機后重建信用體系主掌新的資源財富版圖
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開始,全世界信用體系受到顛覆性的影響,美國急需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新的危機后信用體系。
TPP平臺涉及的經濟體將占據全球一半的GDP和40%的貿易份額。這將幫助美國重新構建危機后的信用體系,并利用這樣的信用體系主宰新的資源版圖,最終在危機后重新瓜分世界資源和財富,在世界資源和財富的再分配過程中給美國帶來更大的利益。
全球的博弈不僅僅是資源、貨幣,更實質的是建立貨幣和資源占有的信用體系,現代貨幣本身就是國家信用和國家托管憑證,維持經濟發展的保障體系和司法體系等都是一個信用體系,財富創造離不開生產要素的配合和整合,這些要素的整合需要信用體系,財富的分配更是需要信用體系。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原有的信用體系的坍塌,各國在危機后的經濟位置更是需要一個新的信用體系來保障,所以筆者認為美國的TPP是在構建一個新的信用體系,TPP的各項協議將成為這個信用體系的國際保障,通過這個信用體系,給危機后世界資源版圖的再分配定下調子。
從TPP的金融開放等協議,可以看到TPP建立一個以美元為主導的核心金融系統,以此來保障未來美元信用不發生坍塌,未來這些國家的金融資本將在TPP的框架下深度整合,從而互相綁定力量大增,這也是TPP協議對于金融等領域開放比一般的國際貿易協議走得更遠的原因。
歐債危機和金融危機后的世界版圖,東亞是經濟衰退后最有利可圖的地方。東亞區域內貿易的潛能巨大,亞太地區的經濟博弈也越來越激烈,亞太區域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和區域貿易協議,這些協定美國難以控制,通過談判將亞太區域貿易協議整合成統一的TPP,減少區域內FTA的復雜和重疊,將使美國可以更容易地主導這個地區。
?。ㄗ髡邽閲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