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凱恩斯主義相比,這次國家干預更為徹底,徹底的與市場原教旨主義和純粹的自由市場主義訣別
彭剛 苗永旺
新國家干預主義
觀點與主張:“新國家干預主義”干預更為徹底,徹底地與市場原教旨主義和純粹的自由市場主義訣別,反對自由放任,主張擴大政府機能,限制私人經濟,由國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控制,并直接從事大量經濟活動的那樣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
新動向新變化:美國總統奧巴馬于2011年底發表演講,嚴厲抨擊共和黨的自由市場理念,重提老羅斯福的“新國家主義”,強調國家干預的重要性。
關注理由:美國金融危機以及正在持續發酵的歐債危機使西方經濟思潮開始出現新變化、新趨勢。新國家干預主義正式回到世界經濟思想的前臺,值得我們研究。
新國家干預主義將再度成為主流
全球性的金融經濟危機必然引致新的經濟思潮的出現或已有的經濟思潮的輪替。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催生了凱恩斯主義,將古典主義經濟思潮取而代之;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漲使凱恩斯主義飽受詬病,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開始成為主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進入了一個“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周期,一直持續到21世紀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學者開始為這段時間內的“歌舞升平”高唱贊歌,認為西方經濟在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指導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并稱之為“大緩和”,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暴風雨來的前夜。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相關經濟學者,都開始認識到新自由主義思潮下的種種經濟調控模式過度放任,為此次金融經濟危機埋下了過多的隱患。痛定思痛,新國家干預主義被迅速搬上舞臺,承擔起拯救西方國家經濟的使命。我們之所以將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后的國家干預主義稱為“新國家干預主義”,主要是區別于凱恩斯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相比,這次國家干預更為徹底,徹底地與市場原教旨主義和純粹的自由市場主義訣別。在1929-1933年的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新政后,采取國家干預主義,大規模的對銀行進行救助,但終究放任了10797家銀行的破產和淘汰。而2008年則截然不同,國家干預的寬度和深度都是在西方國家經濟發展史上絕無僅有的,除雷曼兄弟破產外,美國政府對金融業進行了全面救助,沒有再讓任何一家金融機構步雷曼的后塵。
從總體數量上看,在危機高峰期,美國政府通過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對全美88%的銀行進行了注資,注入資金達到2450億美元。更為體現美國政府干預意圖的是對最先爆發危機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公司接手,收歸國有。實際上,即使對本輪金融危機中僅有的一家倒閉機構雷曼而言,美國政府的初衷也并非放任不管,從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對金融危機的回憶錄《峭壁邊緣》一書和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美國國會聽證會的陳述中可知,當時美國政府并不是想放棄雷曼,一是當時沒有找到救助雷曼的合適交易對手,二是如果政府直接購買雷曼的話,經過推算,將來經濟好轉后變賣雷曼資產時,不足以收回成本,最后只能不得已而為之。
可以預測,新國家干預主義將成為西方經濟思潮的主流,從此次危機救助向國家經濟調控的其他方面滲透。
貿易保護主義再度興起
金融危機向來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溫床,以危機為借口,實施以鄰為壑的貿易政策是西方國家慣用的手段,本次金融危機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是西方國家以全球經濟失衡為借口壓迫貿易順差國的匯率升值。西方國家不從自身尋找原因,而將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歸咎于全球經濟失衡,歸咎于中國等亞洲國家和石油產出國的貿易順差行為。為此,以調整全球經濟失衡為借口,壓迫貿易順差國的匯率大幅度升值,減少貿易順差行為。以人民幣匯率為例,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改以來,已經累計升值了20%以上,但美國仍認為人民幣升值幅度還沒有達到其所認為的合理區間,持續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殊不知,在其國內經濟的根本矛盾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靠壓迫其他國家匯率升值的方式永遠無法解決問題,只會招致更多國家的反感。
其次,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的另一表現形式是反傾銷行為的日益加大。西方國家以金融危機為借口,加大對本國的貿易保護行為, 對新興市場經濟體頻頻揮舞反傾銷的大棒,致使世界貿易爭端不斷增多,貿易規則不斷破壞,正常的貿易渠道正受到日益嚴重的阻礙。
經濟全球化受到抑制
美國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必然使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受到抑制。一是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后,西方國家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越快,危機的傳遞速度越快,傳染范圍越廣,傳播渠道越多,本次危機是西方國家發起并傳染給其他發展中國家,下次很可能是次序相反。為此,對危機的防范意識會大為增強,經濟全球化會因此受到影響。
二是歐債危機使西方國家意識到經濟全球化的過快發展會埋下多重隱患。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高端表現形式,歐元的誕生令西方國家一度作為典范向世界宣傳,然而,在相關協調機制落后的情況下,歐元區的危機終未幸免,西方國家甚至全球都會因此對快速發展的區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進行重新審視。
三是危機后,歐美國家的經濟結構將進行調整,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實體經濟的空心化已對其本國的經濟帶來掣肘,奧巴馬總統已經提出美國重振制造業的計劃,歐洲為消除歐債危機的后遺癥也必然更加重視制造業,增加納稅源,提升本國競爭力。歐美重振實體產業有可能引發其分布在全球各國的企業回遷,這會間接影響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本次危機也使馬克思主義得到重新認識。西方經濟學對金融危機的束手無策,使西方社會開始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探尋本次金融危機的原因,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對其能進行更好的詮釋。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發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職員,經濟學博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