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家:新自由市場主義埋下禍根
在過去的2011年,英國經濟陷入低迷,而經濟不振導致大規模失業和社會福利削減,這又引發了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比如去年夏天發生在英國的騷亂令世人震驚。
而類似的情況也在希臘、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歐洲許多國家發生。發達的歐洲到底怎么了?西方的經濟制度乃至政治制度出了什么問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亞洲項目負責人凱利·布朗博士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馬丁·雅克。
凱利·布朗認為,目前歐洲社會動蕩不安的可能性非常高,可能美國的情況會稍好一點。因為大幅削減預算讓整個社會感到陣痛,削減預算的效應現在正在逐漸顯現出來,這將會對人們生活直接構成影響,有很多憤怒的人認為歐盟的經濟管理不當。
很多地區都有可能將像希臘那樣陷入動蕩之中,意大利或許會演變成第二個希臘,甚至法國也有這樣的風險,這些國家目前的經濟都處于非常困難的境地之中。在那些國家里,政治家幾乎沒有得到公眾的信任,但卻不得不解決最棘手且并不常見的難題,這就是目前面臨的兩難困境,但動蕩的局面最終會得到控制。
馬丁·雅克認為很可能是這樣的。讓他感到吃驚的是,這樣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竟然沒有導致進一步的社會動蕩。歐洲在面對危機時表現出軟弱無力,讓人感覺到人們對所發生的一切束手無策。目前在英國,人們的生活水平可能會進一步下降,我認為英國的很多城市未來很可能會發生更多的抗議事件。詳細
德國專家:金融業監管缺失導致危機
漢斯-烏爾里希·韋勒是德國著名歷史學家,他出生于1931年,其代表作、近5000頁的《德國社會史》(5卷本)被譽為是德國從18世紀中葉至1990年歷史著述中的權威著作。
韋勒認為,沒有治理的金融業是當前資本主義危機中存在的真正的根本問題。整個金融業必須加以治理。上世紀80年代,美國里根政府和英國撒切爾政府執政時期,美國將一種思想變為現實,美國和歐洲一些經濟學家提出,資本主義是這樣一個市場,它應該在國家不參與任何治理的情況下發揮作用。美英等國也根據這一理念實施了相關法規。新自由主義和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和規范,充分發揮市場力量。投資銀行業務是大銀行業務的一部分。
盡管此次危機并沒有像1929年和1930年全球經濟危機那樣嚴重,實體經濟依然運轉,但金融行業完全擺脫了法律法規框架的束縛,解放,自由,沒有法規,到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執政的后期,美國政府已經認識到沒有約束的市場的后果,認識到必須通過重新確立規則對金融市場加以治理。但各國政府沒有做到這一點,只是制定了力度較小的規則,例如《巴塞爾協議II》,旨在約束大型投資銀行。他們沒有做到徹底改革,例如,沒有把為實體經濟提供信貸的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的投機行為分開。
奧巴馬總統也看到了問題所在,但他在國會沒有多數地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認識到,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將銀行信貸業務與投行的投機行為分離。如果某個投行破產了,就讓它破產,國家不需要因擔心發生連鎖反應而不得不拿出上千億美元的資金救助。但美國院外游說力量要阻止這種情況發生。這比一些南歐國家負債這類事情重要得多。由于金融和金融服務業監管缺失,市場不受束縛,導致2011年危機再起。詳細
美報文章:中產階級關乎資本主義未來
1989年,當蘇聯帝國行將土崩瓦解以及自由市場民主似乎不可避免時,一名分析家高調宣布了“歷史的終結”。如今這名分析家又發表了一篇帶有挑釁意味標題的新文章《歷史的未來》。這是表明動蕩年代的一個跡象。
弗朗西斯·福山為《外交》雜志今年 1-2月號撰寫的一篇文章詳盡闡述了或許將成為2012年最大的一個問題,即美國乃至全球的中產階級的衰落。福山指出,如果中產階級不復存在,自由民主主義便將失去基石。
“保護中產階級”是美國兩黨在本選舉年中提出的一個刻板口號。但是,福山指出,危險不是來自任何黨提出的一項特定稅收或開支政策,而是來自現代全球經濟的動態變化。這個新世界或許是水平的,但也會具有某種傾向性各種好處會不成比例地傾向于精英階層。
福山寫道,由于智力和性格之間存在的天然差別,不平等始終是存在的。但是,今天的高新技術世界大大放大了這些差別。幸運的少數人可能成為金融奇才或軟件工程師,拿走的卻是越來越不成比例的國家財富。
福山是一個值得稱贊的趨勢引領者。 “歷史的終結”所代表的情緒被普遍視作后冷戰時代樂觀主義的一種最高表現,但 9·11事件之后卻受到了嘲弄,因為歷史似乎不合情理地又恢復了原來的面貌。
福山仍然不改對自由民主主義的熱情。在他看來,自由民主主義“是當今世界許多地區存在的一種有缺陷的意識形態”。其實,令他產生疑問的是全球市場是否成為了自由民主主義的敵人,而不是它的的幫手。1989年,他認為,技術推動的全球市場以及日趨擴大的財富是導致“歷史的終結”和普遍接受民主價值觀的主要原因。他眼下擔心,全球化正在侵蝕中產階級,而從歷史上看,中產階級一直是民主政治秩序的重要支柱。詳細
日本專家:美式金融資本主義已病入膏肓
寺島實郎是日本綜合研究所理事長、多摩大學校長、三井物產戰略研究所會長,他同時在日本政、經、學各界擔任多個要職,出版有《新經濟主義宣言》、《了解世界的力量》等20多部著作。近日,寺島實郎圍繞美國式金融資本主義破產、后美國世紀等話題接受了記者專訪。
寺島實郎認為,冷戰終結后,美國軍費預算大幅削減,美國軍工產業合并整合,理工科畢業生在相關產業的崗位驟減。作為彌補,金融行業成為理工科學生新的就職方向。
以往,金融產業的主要功能是以銀行為代表的借貸活動,為實業提供資金,從實業成功中獲得利息等回報。但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產業出現急速“異變”,不是從投資實業中獲利,而是試圖通過管理風險獲利,即利用各種算法,產生了形形色色的金融新模型,也就是所謂“金融工學”。隨著理工科畢業生大量進入這一行業,這種新的金融商業模式發展越來越快,典型代表就是對沖基金,后來還涌現出風險更高的金融工具。這種金融商業把各種風險分散后重新組合,以致一旦出現破綻,就波及各個領域。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導致的危機,宣告這種華爾街模式的美國金融資本主義已經進入死胡同。
美國的軍事和消費開支均超出其實體經濟擁有的實力。之所以能做到這點,就是因為利用了“金融”活動,華爾街把全球資金都吸引到美國。長期以來,美國經常項目收支是巨額赤字,但資本項目收支是黑字,就是華爾街“賭場”效應吸引的資金支撐了美國的財政開支和消費。其實,美國人生活在幻覺中,享受著超過其實際實力的生活,而支撐這一機制的就是華爾街。現在美國遇到問題,是因為不能像以往那樣吸引資金了,也就是說,資本項目收支超過經常項目收支的結構開始失靈。這也是如今美國陷入迷失的本質原因。詳細來源新華國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