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股市制度危機
證券市場上的問題己經有目共睹。股市一級市場濫發行、前所未有的造富運動與二級市場跌跌不休,直瀉2200點都未見有止,各類凡入市的投資者都全線虧損慘重,從而引發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恐慌與憤怒情緒。直至總理出來發話,要求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協調發展,要求虛擬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新任證監會主席組織社保資金入市,才稍稍安慰了一下市場情緒,股指才顯示低位走穩反彈的一些氣象。
雖然如此,在股市濫發依舊,股市制度沒有任何改觀的情況下,這些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我國股市在偽市場化的口號下好發行、重圈錢,僅在二級市場上抓一抓小老鼠,而保證股市市場化運行的一些基本制度則遲遲不見蹤影。一級市場上發行公關、造假包裝、突擊入股、利益輸送等各種亂象叢生的、在西方國家股市視為重罪的現象,在我國證監會司則司空見慣、眼見不僅不見治理,有些腐敗甚至將其合理化、制度化,這深刻地反映了中國股市存在著深刻的基本制度危機。
二十年股市至今仍如此亂象,一級市場日益發達,號稱十年股市發行走完人家一百年的發行量,還被當作政績而標榜,二級市場日益萎縮,十年股市零漲幅則不以為恥,反而說是中國投資者不成熟。依照自己的利益來取舍西方的制度,解釋股市中的各種本不正常的亂象。從此現象上就可以十分明顯地看到,這一切都源于證監會。中國證監會雖是個事業單位卻是一個具有超級權力的特別單位,發審權、監管權、制度制定權、市場收費權四大權力都在證監會;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中介機構、公募基金(最大的股票購買者)的管理權都在證監會。中國的證監會是集決策權、監督權,管理權于一身。證監會可以自己制定制度、自己審核發行、自己買賣股票(通過對公募基金管理權的延申而實現)、自己監管自己。如果要犯奸作科,很明顯,在證監會是可以很輕易地做到的,也只有證監會才能做到。將作奸犯科的責任推向由自己管理的下屬單位,這顯然是在掩人耳目。因為,如果沒有證監會的放縱,任一個下屬單位如果想作奸犯科,都不可能做到,因為上面有一個強大的監管。
我們知道,證監會的官員是不準許買賣二級市場上的股票的,但卻沒有禁止或明或暗地參股創投公司的股份。創業公司多數都是私人控股公司,權力與資本的最好接口也就在這些以私人資本為主體的創業板公司。雖然外部人士無法拿到具體的證據證明掌控一級市場的發審權的證監會與發行機構、與各色圈錢者與之結成利益共同體,導致有發行機構、中介機構、證券公司、公募基金共同參與的在創業板發行中合謀抬高報價、實現發行中的利益輸送一條龍的具體證據,但是,從制度的構建過程與實現利益后門的作用過程、從證監會對大量的己經成為潛規則的發行前突擊入股、幾千萬的發行公關,超發利益提成、造假包裝入市露餡業績變臉、上市公司高管跑路等等就從全世界來說,都是從未有過的股市亂象,都是從不作為,也不監管的事例說明,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創業板上的發行亂象、我國股市叢生的亂象,責任完全在證監會,而不在其他。甚至可以說,2011年創業板上的發行亂象是由證監會一手導演的也不過份。如果說不是,請任職九年的前任證監會主席按舉證倒置的原則去全國人大澄清,向全國人民澄清。發生如此巨大的證券發行制度性腐敗、嚴重損害中國經濟的腐敗,不能就此不了了之。
有關制度腐敗造成利益后門嚴重損害中國經濟的問題,我己在2011年8月的《“利益后門”正在腐蝕中國經濟發展》等文章中作了論述。股市作為一個最大的,又是最亂的一個市場,最典型地反映了當一個部門集決策權(包括法律法規的制定權、解釋權)、發審權、管理權、監管權、市場參與權(通過管理權延申到的證劵公司的發行參與、公募基金的二級市場參與)于一身時,利益后門總是通過制度來實現的。大家清楚地記得,創業板發行前,有關制度的制定、討論,征求意見,都是由證監會主持,在證監會管理的各下屬機構、單位討論的,非這個圈子之外的人是無法實質性的參與意見并影響到制度制定的皮毛的。也就是說,有關證券市場上的一切法規,都是證監會內圈子內的事,與構成絕大多數的中小股民是無關的,雖然有時也做做樣子公開討論一下。
大家都知道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礎上,但卻忘記了在這個推崇自私自利基礎上的人,誰都會制定對己有利的制度。利益后門向制度制定者大開這難道還有奇怪嗎?我曾經說過,中國股市的走向是不能預測的,只有集權于一身的證監會主席才會最清楚。因此說,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亂象是必然的,也是根本性的、制度性的。要使中國證券市場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不是起到阻礙作用,就得從根本上改變股市的管理體制,最低限度也要求將決策權(包括法律法規的制定權、解釋權)、發審權、管理權、監督權這四權分開,否則中國的證券市場還會繼續危害中國經濟二十年(如何具體地危害經濟可參看蔡定創的《救經濟必須先救股市--對在國債上錯誤觀念的評判》一文)。
2012.01.1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