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會“資本主義”復辟,中國卻會“殖民地”復辟 楊毛
本文來自:創幻論壇 http://www.chcj.net 發表于 2008-4-20 23:36
說實在話,非常多中國人對當前否定革命,否定毛澤東甚至否定社會主義并不在意,覺得討論“姓社姓資”毫無意義,認為走資本主義也不錯,你看人家美國、英國等資本主義不僅過得不錯,甚至還欣欣向榮呢。貧道就聽過別人說:資本主義復辟?資本主義復辟了也不錯,只要中國能強大,老百姓日子能過好就行。而中國現在似乎就是在向資本主義方向走,不僅制度上(除了一黨專政)逐步靠攏,而且經濟也快速發展,都預計中國2020年超過日本,2050年前就超過美國,很多人都想著中國很快就西方化了,很快就和西方——就算達不到美國標準——人一樣過好日子了。
其實,中國是不可能真正走上西方模式的資本主義道路的,而且邏輯上不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中國從來沒有走過西方資本主義的路,哪里來的復辟?但是中國會很自然地實現“殖民地半殖民地復辟”,中國正在很清楚地走上一條路是殖民地半殖民地道路,這條路很多類似國家走走過,也就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菲律賓、印尼等那樣,主要資源由西方控制,金融體系、經濟命脈由西方控制,國內政治家成為西方的附庸,經濟界以買辦為主體,社會精英思想上依附西方,甚至社會動蕩和國家分裂是可以預期的。老百姓日子會好點嗎?不知道,多數情況不會好,比如阿根廷、巴西經濟被西方徹底控制以后,貧困人口一直在增加。
今天是清明節,昨天,看到中國銀監會發布的《銀行控股股東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取消了對外資控股中國銀行的比例限制(此前規定,外資單獨控股中國銀行不能超過20%,聯合控股中國銀行不能超過25%),貧道終于知道,此前精英們建議的東西,正在一步步實現,而且十七大后不僅沒有任何修正的可能,還在加快步伐。按照時間表,很快就會開放股權期貨及指數期貨,取消資本項下外匯管制。因為這一切才順理成章,因此會水到渠成。中國真的要與西方設計的金融體系接軌了,而且馬上要接軌了。這一接軌就不可逆轉,就要一條道走到黑——如果西方金融控制了中國主要銀行后,你是不能反悔的,因為人家已經出資,你總不能不算吧——除了再次發生革命,而且是真正意義的,如同上世紀前半葉那樣血流成河的革命!
看到很多非主流在關心兩極分化,關心非毛化和非社會主義潮流,注意南街村和農民工問題。其實,假如完成金融體系與西方接軌后,這些都不重要了,而且這些問題將永遠無可奈何,甚至讓你做總書記也對此沒辦法。巴西、阿根廷前幾年就是左派在臺上,力圖解決貧富分化問題。但他們基本無所作為。因為阿根廷金融在與西方全面接軌前的國有資本從1992年占銀行資本的82%,下降到接軌后97年的48%。外國資本控制了52%。到2001年國有股本又下降到33%,西方資本控制67%。阿根廷最大10家銀行中,8家屬于國外資本控股(法國最大的7家銀行全部屬于國有,英國美國雖然主要是私有銀行,但最大銀行全部是美資控股),巴西更是早在1990年就金融體制全面接軌,放寬外資在金融中投資比例,金融機構基本是外國人說了算,而且西方資本控制了拉美大部分國家產業資本的50%以上,礦產,電力,交通等產業,完全是外國資本,主要是美國資本控制著。也就是說,你影響經濟的任何手段都被西方人控制著的,能有多大作為?到這個時期,也許你還是個主權國家,也學還能對美國說幾句難聽話,但是你基本無所作為,處于一種新型殖民地狀態。于是貧道覺得,其實現在關心什么都沒用了,也就是發發牢騷而已。
如果有一條路,張三看著好好的,走著走著掉進深淵了,李四這樣走也掉進深淵了,王五……等一系列人無一例外地掉進深淵了,而且你現在也走在這條路上,而且確實看到張三、李四等的下場,心里什么感覺?而現在正是這樣!看著那些高高興興往前走的人,覺得還是他們幸福,因為清醒了更痛苦。
中國人沉浸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歡樂中,計算著中國每年增長8%的情況下,多少年能趕上誰。其實當年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幾乎所有新興市場國家都這樣計算過。因為他們都高速增長過。
中國1980-1997年年增長率為9.2%;
阿根廷即使80年代有過債務危機,但同期增長率為8.8%;
韓國更厲害了,1980-1996年均增長12.6%,16年平均兩位數。
一些后起新興市場國家也不差:
墨西哥90-94年均增長12.4%;秘魯90-97年均增長10%,泰國90-96年均增長11.6%(泰國在八十年代后期也基本是這個速度,只是年鑒沒有),印尼同期年均增長12.1%;馬來西亞同期甚至達到15.1%。如果這樣數,起碼有十幾個有過類似增長的國家。
這些前殖民地國家當時也很興奮,因為巴西和阿根廷甚至一度人均gdp超過原來的殖民者葡萄牙和西班牙,原來做奴隸的竟然比主子還富,一只腳已經跨進“準發達國家”的門檻了,還能不興奮?還能不感覺“盛世降臨”?還能不歡呼“改革開放取得偉大勝利”?有哪一個國家的執政者或者精英集團為認為狂奔的列車,歷史的列車會突然停止甚至翻車?沒有一個!
但是這個門檻似乎有什么魔法,每個國家到這個時候都突然經濟崩潰,社會動蕩,甚至國家分裂。
阿根廷到2002年,gdp僅相當于1997年的31%,到04年也僅相當于97年的42%,至今距97年還差一大截子。
巴西自1997年后經濟逐年下滑,到02年最低點為97年的56%,后來雖然增長,04年也僅為97年的57%。印尼經濟97年開始下滑,01年最低點相當于1996年的63%,至今經濟沒有11年前水平高。除了韓國,這十幾個國家不要說沒有一個不再做發達夢了,連恢復到10年前的努力都顯得那么無力。經濟危機都伴隨了政治動蕩和社會動蕩,甚至國家分裂(印尼)。最主要的是,經過這輪動蕩,這些國家的人突然發現整個國家的主要經濟已經被外國人控制了。看來,前殖民地國家要擠進發達國家的圈子不僅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或者說是要有條件的。
這可以說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大的歷史奇觀,是最應該總結教訓,甚至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項目。但是你看到過一個西方經濟學者對此感興趣或者進行了深入探討的嗎?而這個時期中國人并不再世外,而是“親臨其境”的,中國的經濟學者和社會精英都能親眼看著這些事情,但是,你看到過一個主流精英不要說論述過,連介紹過的有沒有?中國各經濟、社會研究機構有哪個對此發表過值得注意的文章?或者對這30年最精彩的國家發展史立過國家級課題?沒有,也不會有的。
貧道不是學經濟的,但是要看到一大串人走著走著掉進火坑里,而且發現自己也在這條路上走,就算是個傻子,也會想想吧?這就像你本來是個行路人,觀察到有些人在路上走,有些人掉到火坑里了。但沒人告訴你這些人是如何掉在火坑里的,恐怕你一點不緊張——本來就有些人該倒霉。你如果是個喜歡研究的人,注意觀察這些人是如何掉到坑里的,數著“這是第7個了”,甚至能總結出一套道理來嘲笑他們,這就稍微有點意思。不過如果你一直把自己作為旁觀者,沒有注意到自己也在走這條路,那你就麻煩了——因為你后面的人可能也在數,說你是“第8個”,假如你混的人緣好點,頂多落個“第八個是銅像”。現在還在走的有韓國和中國,后面跟著的是印度。韓國看來是掉不下去了,但印度一定會把中國數到“第八個”的!
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凡是掉下去的,都走了這樣的道路:先進行了“改革開放”,大量吸引外國產業資本,制造業迅速增長,進出口貿易急速增加,經濟也飛速發展。這個時期經濟上不斷會出問題,銀行壞賬不斷,資金緊張,短期債務比重很高,國有企業效率明顯不好。西方國家和世界銀行就給你出主意:要開放就必須全面接軌,最主要的是金融市場要接軌,不要對外國資本控股你的產業資本尤其是金融資本設限,這樣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經濟問題。于是,這些國家先后都“深化”的“改革”,賣掉國有資產,金融體制與世界逐步接軌。果然,這樣經濟又有了新的一輪高漲。幾年過后,突然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動蕩。于是世界銀行和西方國家都來解救你了,而且是你深陷困境,巴不得他們來的,請他們來的。又幾年過去了,經濟看起來似乎有些好轉,但突然發現國家的經濟命脈——金融、礦產、交通、郵電、能源基本是美國人控制的。從此,他們的發達夢再也不去做了,因為他們沒有可能用經濟手段回到原來的資產狀態了,甚至革命都不行!巴西要是現在宣布金融資產歸國有,美國敢扔個原子彈!巴西是這樣,阿根廷是這樣,墨西哥是這樣,泰國是這樣,印尼也是這樣(韓國最后討論),他們將永遠是西方的奴隸!
以巴西為例:
巴西ZF自1990年3月起開始大規模的改革,包括貿易自由化、金融市場開放化、放寬投資管制、公營事業民營化等。國有資產包括銀行控股資產大量出讓給西方跨國公司,二是將本幣雷亞爾與美元掛鉤,三是大幅度提高利率。這兩點都是想吸引外資進入。這些措施很符合世行和西方要求。于是,大量外資流入,通貨膨脹率降低到10%,經濟高速增長。但是依靠游資支持的經濟是危險的。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100多億美元游資要跑,巴西ZF將利率提高到40%!于是又獲得穩定。到1999年,新的危機又來了。巴西銀行利率竟然提高到49.5%!危機又過去了。但是,長期實行這么高的利率,其他行業的投資幾乎成了沒用的傻事(干什么也不能保障40%以上利潤)。大量本來投入工商業的民族資本都進入了金融領域。這就是所謂拉美特點的金融危機。危機的基本特點是外國資本控制本國銀行,國際游資控制著匯率、利率。只要有風吹草動,游資心里一嘀咕,巴西人民就害大病。
為什么這些國家在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會高速發展,而為什么會出金融危機呢?
道理是這樣的(貧道只說點簡單邏輯,詳細了解可看王小強的《賭博投資新經濟》,參考《貨幣戰爭》和王建關于虛擬經濟的論述):
世界在70年代前,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匯率很少變,黃金價格也很少變。這個時期世界處于物質生產階段,二戰后到70年代前期實際上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時期。
物質生產需要的金融環境一定是利率和匯率相對穩定。因為如果利率三天兩頭以幾個百分點動蕩,匯率幾個月就變動幾十個百分點,企業做什么可行性分析都沒有用——因為這兩個參數無法確定,什么財務分析都是瞎掰。因此這個時期是世界物質生產最佳金融條件。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了,等于說美元這個世界最主要的“特殊商品”不再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前提——商品有稀缺性了,匯率和利率就不穩定了。美元印的多,其他幣種就升值。升值其他國家企業受不了,于是也增加投放,促使匯率恢復。貨幣發行多了就通貨膨脹,居民受不了,只能提高利率。而利率一高生產企業又受不了,投資減少,于是不得不降息。這樣,這個時期西方通貨十幾年膨脹400%,利率忽高忽低,企業就受不了了。于是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西方經濟有什么“滯漲”局面。
同時,由于利率經常偏低,而資金供應充裕,迫使大量資金進入金融市場,也就是股市、匯市和期貨。這種市場是錢進來越多價格盈利機會越多,于是金融市場開始火爆。這會出現什么局面呢?
首先,金融市場交易規模越來越大。1980年到現在,世界金融交易總額從長期相當于物質和服務交易2~3倍,突然增加到100倍,而且向著更高發展。也就是說世界每進行100元交易,99元是在金融市場上進行的,1元是做一般生產和服務的。有人把這叫賭博經濟。
其次,錢都拿到賭場了,通貨膨脹沒有了。西方從90年代開始沒有了通貨膨脹的苦惱。
這里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發生了重大的功能變化。由于世界主要金融活動是賭博,金融規則就要圍著它來轉。而賭博經濟最好的金融環境是什么呢?一定是匯率、股票、期貨經常大幅度起落,同時最好能資金“以小博大”,賭具花樣翻新。于是各種賭具被設計出來,包括各種指數期貨等金融工具都在這個時期被設計出來。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顯然,賭博經濟需要的金融環境是非常不利于物質經濟的。于是,從七十年代末開始,西方大量產業資本開始到一些初步市場化的發展中國家去了。這些國家金融不開放,外匯管制;利率管制,匯率管制,反而適合物質生產需要。當然,勞動力便宜也是個因素。但是勞動力便宜的問題早在80年代前就存在,而這個時期西方并沒有什么產業資本到發展中國家去。因此,金融環境應該是80年代后,尤其是90年代西方產業資本大量外溢的主要原因。
西方產業資本,也就是產業資本家對發展中國家外直接投資(這里主要是指實際投資從事生產的部分,不是股權收購)從70年代的每年幾十億美元,發展到80年代的百十億美元,直至90年代的數千億美元。西方產業資本到發展中國家了,各種商品要從發展中國家進口了,而西方是主要消費地區,自然有一下結果:西方國家產業空洞化,貿易赤字增加(包括順差減小);其次,世界貿易額劇增,80年代以來增加幾十倍;第三,得到投資的發展中國家制造業迅速增加,經濟高速發展。
這就是所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起飛”飛奧秘——包括中國。也就是沒有這次西方產業資本外溢,根本不存在個別發展中國家以這種模式高速增長的可能(其他模式也可能高速增長,比如前社會主義國家)。
但是,適合物質經濟的金融環境一定不適合賭博,而賭博才是當代世界經濟的最“先進生產力”。因此,西方國家就用各種手段迫使這些新興市場國家金融“與國際接軌”。
所謂接軌,第一個是允許西方人占這些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便宜,也就是開放外國金融投資,讓西方金融資本也能從新興市場國家快速增長的股票、期貨市場上分一杯羹。美國各種基金在這個時期幾倍幾十倍地賺了錢。因為西方資本家擁有世界絕大多數金融資本。第二個就是要求玩大的,要求你開放金融市場,取消包括金融在內的投資限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玩下一步。下一步的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求你引進各種指數期貨,因為這才能以小博大,杠桿作用才能強。到這兩個條件具備了,西方金融大亨就找個機會把你高速發展積累的財富洗劫一下。洗劫是通過兩方面進行的,一方面制造一次毀滅性的金融風暴,直接洗劫出大量財富,這無論是東南亞金融危機還是拉美金融危機都是例子。接著趁著你股市大跌,以最小成本收購和控制你的經濟命脈。最可笑的是還能用“剪羊毛”的錢直接便宜買你的企業。
這就像西方人先給你一群羊羔讓你養著,講好養出來的羊他們收購。由于培育羊羔和羊的深加工屬于人家的,你繁育優良品種羊羔能力和深加工能力始終不會強與他們,因此大錢肯定是他們賺了。本來你的羊在自己羊圈里養著,他們說:你要開放,要讓我們也進來剪點羊毛。你沒辦法,只好打開羊圈讓他們一起來剪。大剪子都在他們手里,你得到羊毛就少些。少些就少些,自己咋說還算個專業戶。但人家又來勸說你:既然門都開了,干脆把羊圈也拆了吧,這樣大家都進出方便——可不是光我進去方便,你出來也方便呀。于是你拆了羊圈,結果發現從此你再管不住你的羊了——連你本來自己的羊也管不住了——因為人家本來就強,又在羊羔和深加工上占了你便宜,還剪了你一堆羊毛,你養得越多越好,人家的力量就越強,況且你的羊里有人家的羊,你的羊與他的羊又混在一起,你再壘羊圈都沒用!于是你糊里糊涂成了他別樣身份的奴隸——你要負責養羊,還管不住你的羊,最后無論羊毛還是羊肉的分配權要看羊實際由誰控制來算。
如果這是個故事,最好自己沒在這里充當角色,可惜貧道發現,我們自己就是那個樂呵呵的“專業戶”,而且不僅羊圈門早已經打開,還拆了一段羊圈。羊圈這東西,拆了一段等于全拆了,只是羊現在還沒有都跑出去而已。
最可笑的是,我們早就看著別人上了這個當,但我們自己現在還在高興——他們的羊都跑了,可我們的羊還沒有都跑呀。
做資本主義夢的人,恐怕要落空的。
今天是清明節,貧道回老家給爺爺和老爸上了墳。路上一直在想,這條船是要翻了,自己怎么辦?其實兩條出路,一是搶個救生圈。這不難,貧道本來就有救生圈,大不了回山上躲過這個亂世而已——這也是道家正常出路。可在給爺爺、老爸磕頭時又覺得不合適。貧道祖上是大地主,爺爺17歲中了進士,19歲就到北京做法部主事,當年就覺得大清國要亡,于是回去辦教育去了。沒幾年就在本省組織了同盟會并成為本省亂黨首腦。老爸占爺爺的光,21歲就做了本省黨部大頭頭,可當年就認為國民黨不會給中國帶來什么好結果,投靠和諧去了。其實他們都逢亂世,也都有救生圈,可是他們沒選擇救生圈,選擇補船洞去了。現在船又要翻了,自己能選擇搶個救生圈?比較泄氣的是,爺爺、老爸選擇補船時都是二十歲左右,貧道現在馬上六十了,就算想補,也干不了什么了,大不了就是多喊喊:“船要翻了!”
但也不能推給兒子呀?
1840年到現在快170年了,中國最長時間處于什么狀態?處于半殖民地狀態,真正自己左右自己命運也就三、四十年。西方列強不僅主導中國的經濟,還主導了中國的政治和文化。那么中國最占便宜的是什么人?是買辦。無論是商人、官員,還有文人,甚至包括跑腿的,能扒上列強的,都風光無限。而他們齊心協力做什么事情?就是把中國能賣的都賣了,包括靈魂。
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們不僅是主動地賣,而且有計劃有步驟地賣,還精心設計套路來賣。蘇曉康寫《河殤》并不是自覺地有目的地解除中國人思想武裝,而前年開始系列的電視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和最近不惜100集組織的什么世界歷史片,就可以看出來這些人的用心了。再加上一會兒修改教科書,一會兒“解構”中國傳統歷史尤其是革命史和英雄,一會兒放出些《色戒》和《集結號》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突然從各種角度,用各種形式大量出來了。看來“賣”的問題到了關鍵時機了。因為畢竟中國還有那么二、三十年處于誰也不能賣的時候,三十年代出生,經歷過“賣”時期的人還沒死完,還有痛苦感受。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經歷過沒人能賣的自豪感。現在完全把賣確立為全民意識,都搞成賣了還替別人數錢還不是很容易。
不過確實沒想到他們已經成這么大的氣候。看來做殖民地夢的人,最后會做實的。
這讓我想到韓國。貧道覺得這才是個偉大的民族!韓國一樣吃了西方產業資本轉移的“糖衣”,但是他們竟然避開了爆炸了的“炮彈”!為什么韓國是個例外?因為他們有強烈的民族團結精神。買辦在韓國是不容易生存的,這還只表現在他們竟然在擺脫殖民地狀態半個多世紀后還在認真追究處理“韓奸”,也不說為了抗議日本剁掉手指頭,就看看他們是如何“破壞世界慣例”的吧。他們為了發展本來“分工”不讓他們發展的汽車工業,所有政界、商界、社會名流都只開本國車,雖然韓國沒有限制日本車進口的政策,但韓國汽車工業總算站住腳了;中國很多國有企業在80年代末開始經營困難,其實一個最主要原因是新產品引進太快。美國30年代有黑白電視,50年代才流行彩電。而后起工業國產品更替根本沒有時間,什么投資回收期都無法計算。中國80年代初有黑白電視,三、四年后就流行彩電,再過幾年就是直角熒屏,哪家銀行也算不清楚究竟什么樣投資能回收。韓國人他們為了黑白電視機產業能夠有足夠的投資回收期,ZF竟然硬是長期不開彩色頻道。而 1997年金融危機,西方人正張開大嘴準備一舉吞掉韓國金融體系時,韓國人發起了“捐賣黃金首飾”、“找出箱底的一塊美元”等運動,籌資十幾億美元。就算這些錢不能起決定作用,但這樣的氣勢也使任何收購者心寒。韓國人沒有這些“賴招”,也像中國龍大人那樣的心態,韓國跑不出印尼的命運。
可中國為什么只出龍永圖呢?泄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