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接投資僅占美國外來直接投資的0.1%。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投資計劃主席卡爾•薩望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他對中國投資數額如此之低卻受到美國如此之多的質疑感到驚訝。
美國將自由貿易奉為處理國際事務的信條,實際運行的卻是缺少透明度的審查模式。。
運作缺乏透明度——美外國投資委員會拒絕訪談
在美國國會關于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的聽證會上,一個機構名稱反復出現,那就是“CFIUS”,即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今年2月,正是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建議”下,中國華為公司不得已撤銷收購美國三葉系統公司技術資產的交易。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成立于1975年,是一個跨部門運作的政府機構,財政部長任主席,成員包括國務院、商務部、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國防部、能源部等重要部門的負責人。該委員會主要負責評估和監控外國投資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其運作詳情一直極為神秘。據報道,財政部、國防部和商務部在其中發揮最重要作用。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高度警惕外國企業進入或并購美國公司,該委員會正是其重要關卡。
一些美國專家曾公開指出該委員會的運作缺乏透明度,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審查過于苛刻,為他國的外資審查機構樹了一個不好的榜樣。本報記者曾聯系該委員會在華盛頓的辦公室,提出就華為撤銷收購三葉案采訪相關負責人,但遭拒絕。
根據該委員會網站公開的信息,其對外資并購的國家安全審查分為申報、審查、調查和總統決定4個階段。經交易方申報或機構通報后,限期30天的審查階段開始。如委員會決定提起調查,便進入限期45天的調查階段。進入調查階段的并購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并購方“被外國政府所控制或代表外國政府針對美國公司的兼并、收購和接管,并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產生影響”;一種是在審查階段未通過審查,并購方不愿撤回申請的案件。委員會完成調查后,向總統提交報告;如果委員會成員未能達成一致意見,便由總統在l5天內做出最后決定。總統作出決定后,委員會即向國會遞交書面報告,通報決定及其理由。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在判斷交易是否威脅國家安全時,主要考慮國防及保持競爭優勢、防止外來壟斷等因素。美國對通信、航空、航運、水電、土地、不動產等方面的外來投資也有嚴格限制,以防公共服務和公共利益被外資控制。
當前,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只占所有在美外國直接投資的0.1%,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投資計劃主席卡爾•薩望在一次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他對中國在美投資數額如此之低卻受到美國如此之多的質疑感到驚訝。他說,美國歷史上一些對外來投資審查的機構最終都變成了推進投資的機構,但現在有審查重新興起的趨勢。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一直是自由貿易的鼓吹者,卻創立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這樣的審查模式。薩望說,如果各國都仿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做法,那么美國提供的是何種榜樣?薩望表示,雖然相信該委員會是“干凈的”,但并不清楚其內部操作,希望它不會被用來當作保護主義的工具。他認為,很難證明中國企業是按照“政治規律”而非經濟規律來投資美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相關證據在哪里?他認為雖然適當的審查必不可少,但應主要依靠美國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監控中國企業的在美行為。
美國榮鼎咨詢負責人羅森認為,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在現行美國法律和政策程序下,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已得到“很好的審查”;他憂慮的是美國國內對某些中國投資案的“煽動性的政治化”及其對所謂“不良意圖”的影射,會影響并事實上已經干擾了國家安全審查過程的有效運作。羅森特別指出,由于美國政府內外各利益方對于某些并不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中國投資案的敵意指控,當前中國各界普遍認為美國利用審查程序來尋求重商主義目標,“這是很令人遺憾的”。
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經濟政策研究員史劍道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在美外國直接投資來說存在一些敏感領域,譬如高科技產業,一些美國認定的中國國企或“國家控制的企業”想投資這些領域只是浪費時間。他直言不諱地稱,三葉案中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向華為釋放的信號就是“美國市場不歡迎你”。史劍道認為,在一些并非很敏感的領域,如制造業、資源等領域,美國的政策應更加清晰。對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運作,史劍道坦言它應變得透明,讓外界了解它的決策信息及依據。“是誰作出了決定?委員會中哪些機構同意交易,哪些不同意?為什么?我們不了解這些情況,這些全是不透明的,而我們需要知道。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審查結果,而是審查過程。當事外國企業也有權知道,誰作出決定、如何作出決定、需要多久做出決定?問題不是‘不能收購’,而是‘為什么不能’?”
史劍道指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拒絕任何訪談的做法,“就國家安全角度而言是適當的,但就外來投資來說就不合適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應該生活在‘國家安全’和‘外來投資’兩個世界里,但它只生活在‘國家安全’世界里,不與任何人談論,不回答任何問題。它需要向透明邁進,應該盡可能地透明”。
記者問史劍道是否認為委員會的決定有時會傷害美國公司的利益,他說,“絕對會”。他舉例去年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投資密西西比州一家鋼鐵廠的計劃曾遭一些美國議員的反對,而這完全會導致美國鋼鐵廠及其客戶利益受損。史劍道說:“當然國家的整體利益比個別公司利益更重要,但必須要有好的理由讓美國公司犧牲利益,而有時根本沒有一個好的理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