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爭的國際評級話語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 汪巍
作為金融體系中地位特殊的中介服務業,信用評級業是維護國家金融主權和經濟安全的重要力量,代表了一個國家在國際金融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它的定價功能使評級機構在某種意義上掌握著企業和金融市場的生殺大權。
美國壟斷全球信用評級業
穆迪公司是美國最大的評級機構之一,它與美國的標準普爾和惠譽國際并稱“全球三大評級公司”。全球信用評級業被由美國主導的這三家企業高度壟斷。美國在信用評級行業還具有強烈的不對等性:美國評級機構正不斷加大向其他國家的滲透,目前三大評級機構在本國以外的收入占比達到46.7%;其他國家的評級機構進入美國市場則困難重重。截至2010年,全球近200家評級機構中只有10家在美國獲得資質,其中7家來自美國本土、2家來自日本、l家來自加拿大——而后3家外國機構進入美國后從未開展業務。我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去年就被美國評級市場以“在美國沒有辦公室和客戶”等理由拒之門外。
信用評級是債券發行人進入國際債券市場和資本市場必備的通行證。掌握了信用評級話語權,就意味著掌握了全球信息主導權和資本配置權,評級高低將直接影響受評國家或企業進行海外融資的成本高低和利率水平。
信用評級的力量足以影響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生存與發展。隨著信用評級逐漸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核心資源,中國信用評級業正開拓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在高度壟斷的全球信用評級市場力爭擴大國際話語權。
中國信用評級業尚處弱勢
中國信用評級行業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最初的評級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組建,隸屬于各省市的分行系統。20世紀90年代以后,經過幾次清理整頓,評級機構開始走向獨立運營。1997年,人民銀行認定9家評級公司具有在全國范圍內從事企業債券評級資質。2005年,在中國人民銀行推動下,形成了中誠信、大公國際、聯合、上海新世紀和遠東五家具有全國性債券市場評級資質的評級機構。2006年后,上海遠東逐漸淡出市場。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目前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評級機構只有大公國際、中誠信、聯合、上海新世紀4家。去年一年全行業收入約為4~5億元人民幣,今年收入至今已達到去年全年的水平。盡管如此,中國評級業與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金融中心的建設乃至國際金融市場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目前國內評級業業務規模小,經營狀況還不理想。2009年在央行備案的80家信用評級機構中,有30家虧損,虧損面達到37.5%。在與債券發行人和其他相關中介機構的合作中, 評級機構的市場地位也往往處于弱勢。
在我國,由于不同類別的債券由不同部門監管,使得債券評級的監管政出多門:公司債券評級業務由證監會監管;企業債券評級由發改委監管;銀行間債券市場評級則由央行監管。這種狀況不可避免地提高了監管成本,降低了監管效率。
美國在中國市場的滲透
進入21世紀后幾年,美國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等公司利用我國在信用評級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在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長驅直入中國的信用評級市場。
2006年,美國評級機構開始了對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全面滲透。2006年,穆迪收購中誠信49%股權并接管了經營權,同時約定七年后持股51%,實現絕對控股。2007年,惠譽收購了聯合資信49%的股權并接管經營權;標準普爾也與上海新世紀開始了戰略合作,雙方亦在商談合資事宜。穆迪、標準普爾、惠譽三大評級公司也都曾與大公國際洽談合資,提出對大公控股或控制經營權(如穆迪愿意出價3000萬美元購買大公國際控股權),但都遭到拒絕。目前,我國四家全國性的信用評級機構除大公國際始終堅持民族品牌國際化發展外,其余已經或正在被美國控制。
信用評級改革呼聲高漲
美國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在過去10多年是次級貸款的垃圾債券最積極的推動者,在次貸危機前夕對“兩房”次級債券給予了一致的3A評級,結果引誘全球的債券購買者跳進了火坑。美國三大信用評級公司對日益發展的歐債危機火上加油和推波助瀾,一再調低希臘國家主權債務的信用評級,導致了這些問題國家的融資成本急劇上升,直到完全失去市場的融資能力;從而又一次幫助美國對沖基金完成了“做空”歐元牟取暴利的投機行為。
所以,在主權債務危機中,歐盟國家紛紛把指責的矛頭對準了信用評級機構,批評他們濫用評級大權,加劇了市場恐慌,成為危機擴散的推手之一。
今年7月,歐盟委員會負責內部市場和服務事務的委員米歇爾·巴尼耶曾表示,將建議歐盟禁止信用評級機構對接受救助的歐元區國家進行信用評級。巴尼耶表示,目前金融體系的薄弱狀況造成投資者過度依賴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修改相關指令,減少國際信用評級的參考作用,鼓勵投資者加強對風險的自主評估。
順應歐洲的需要,歐洲最大的戰略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計劃組建一家由25家企業參與的集團,每家企業出資1000萬歐元,建立一個歐洲信用評級機構,以抗衡美國三大評級機構。按照設想,歐洲信用評級機構對企業的信用評級費用不到三大評級機構的1/3。
在信用評級改革呼聲高漲的同時,作為改革國際評級體系重要推動力量的中國越來越受到矚目。中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曾于8月3日宣布將美國的本、外幣國家信用等級從A+下調至A。此舉比標普調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早兩天。
大公國際獨樹一幟的評級結果,體現了中國經濟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意味著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評級市場話語權的增加。
大公國際在闡述下調美國信用等級時列舉了美國政治體制弊端,國家缺乏償還債務能力,赤字削減速度遠低于新增債務速度,以及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這四大理由。曾經擔任美國國會眾院議長博納助手的經濟學教授帕特里克·喬瓦克說,大公國際對美債的許多關切是有根據的,其觀點是全球許多投資者的共識。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世界評級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加強評級監管的共識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制定更為嚴厲的評級監管法規,著手扶持本國評級機構發展,依賴自己的力量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如:俄羅斯總理普京宣布建立本土評級機構;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凡發行本幣債券和銀行借款必須由其惟一的本土機構進行評級;韓國加強了雙評級管理,規定發債主體必須選擇韓國的國家信息和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作為雙評級機構之一;日本政府出資支持其控制的亞洲評級協會擴大日本評級機構在亞洲的影響。這些跡象表明:信用評級正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通過掌握評級話語權抵制現行不公正的國際評級體系正在成為一種潮流,這就為我國參與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國際評級規則制定,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擴大中方話語權的對策
在本世紀第二個10年,中方應采取以下對策,擴大我國評級機構在國際評級中的話語權:
一、應將加快發展民族信用評級機構作為國策,并納入國民經濟與金融發展規劃,使國家信用評級業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同步。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債權國,如果沒有評級話語權,也就沒有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市場定價權。因此,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是保護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的需要。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監管體系上,堅持統一監管與專業監管相結合的原則,明確評級機構的歸口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嚴格市場準入和日常監管標準。
2.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和人民幣離岸金融業務,與扶持民族評級機構開展國家信用風險評級結合起來,確保民族信用評級機構在國際上的評級話語權。
3.制定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扶持民族信用評級機構成長壯大,可選擇2~3家有發展潛力的民族評級機構(以國有參股方式),給予重點扶持。
4.提升國際競爭力,盡快做大做強,吸收國外有影響的國際評級公司入股,擴大信用評級公司的知名度,逐漸走出國門,開展跨國評級業務,使民族評級機構廣泛參與國際金融活動,爭取應有的金融事務話語權。
二、遏制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的掌控圖謀,捍衛我國的金融主權和國家安全。外資機構可以參與不涉及國家經濟技術安全的評級業務,但絕不能允許其主導我國評級市場。目前,美國評級機構可以不受限制地參與我國政府和各類企業的信用評級,中方必須完善信用評級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在對外開放中,可采取以下措施維護中方利益:
1.明確規定外資評級機構不得涉及某些經濟部門,如國防工業的兵器、航天、航空、核工業等部門。
2.我國信用評級市場的對外開放必須堅持對等原則。在批準外資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的同時,我們應該要求其所在國政府承諾對中國評級機構的市場準入,以利于我國評級機構公平競爭。
三、外資機構持股中資信用評級機構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世界各經濟大國都是依靠本國評級機構為國內資本市場提供評級服務,嚴格控制外資評級機構介入和控股。根據我國國情,借鑒外資金融機構投資中資銀行的相關規定,可規定外資機構持股中資信用評級機構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而且不能直接或間接控制合資企業的經營權。
四、建立資信評級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協會任務主要包括:組織各家評級機構交流工作經驗,不斷提高評級質量;協助各家評級機構規范評級方法;協助政府有關部門搞好評級機構的資料審查和日常業務管理;督促檢察和加強各評級機構自律管理,建立起自我約束機制。
五、加強評級方法的研究,設計科學的評級指標體系。評級業將通過成果發布來擴大社會影響力,最后得到社會的檢驗來提高公信力。發展我國民族信用評級業的根本之途在于確保中國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不斷提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科學的評級方法和完善的評級指標體系是保證評級結果準確性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信用評級業的不斷發展,需要加強評級方法的研究,并根據客觀環境變化對評級指標體系進行相應調整。在信用評級機構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我國的立法機關及信用評級機構應該共同制定一個統一的評級標準,使評級有一個統一的衡量尺度,使各種評級結果有一個共同的標準來檢查是否確實具有投資價值,使評級結果影響不斷擴大,從而有助于世界經濟穩健發展。
六、加強評級機構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信用評級機構應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制訂規范的公司章程,設置科學高效的管理和監督機構,訂立科學嚴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使內部管理工作具有組織和制度上的保障。此外,信用評級機構還應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內控制度應包括信用評級委員會工作制度、保密制度、檔案管理辦法、評級人員守則等。
七、做好保密措施。信用評級機構和人員對于因工作需要而獲得的被評對象未公開的財務資料、發展規劃、投資組合及其他雙方事先約定的保密事項,應當嚴格保守秘密,未經被評對象書面許可不得私自提供或泄露給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應該建立嚴格的評級資料保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資料管理,非評級項目相關人員一律不得隨意查閱;若評級報告中涉及被評對象未公開的信息資料,該評級報告全文僅能提供給被評企業,未經被評對象同意,不得提供給任何第三方;信用評級人員不得將被評對象提供的資料用于除評級外的其他任何目的。
八、擴大我國信用評級機構的業務范圍。要使我國評級機構的業務范圍逐漸擴大,在做好債券評級和貸款企業信用評級的同時,還要做好對金融機構的評級,并加強宏觀經濟環境分析、行業競爭優勢比較、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與各大國際經濟區域及國別經濟形勢等方面的研究,以增強我國信用評級機構的國際競爭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