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林則宏/聯合新聞網
2011.11.16
中國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中卿呼吁,必須在形勢尚未失控前,盡快對財稅體制進行通盤檢討。經濟日報特派記者 攝影
歐美經濟正飽受政府龐大債務所累,中國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中卿警告,中國的政府債務同樣值得關注。他認為,地方政府債務遠不只審計署公布的人民幣10.7兆元,但更值得擔憂的卻是中央政府債務。
尹中卿15日在上海《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論壇發表演說時表示,審計署今年6月底公布,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的債務余額為人民幣10.7兆元。
對于審計署公布的數據,尹中卿說,這只是最基本的“底數”,而非“實數”。因為審計署公布的是“被審計出來”的債務,但不是所有地方債務都已經被查出來。此外,鄉級政府債務并未包涵在審計署的數字之中,至于村級政府債務究竟有多少,現在也沒有人說得清楚。
尹中卿表示,即便只是10.7兆元都是驚人的債務負擔,但官方迄今未提出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有效措施,不久前甚至宣布,允許地方融資平臺可以為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舉債。同時在預算法尚未修改前,又允許上海、浙江、廣東、深圳得自主發債。
尹中卿說,更擔憂的是中央債務。2008年中央財政赤字僅1800億元,2009年暴增至7500億元,2010年為8000億元,2011年為7000億元。近三年財政赤字總額達人民幣幣2.25兆元,這三年中央還代地方政府累計發行人民幣6000億元的地方債。
尹中卿指出,至2010年底國債余額已相當于2005年的2.1倍。其中,十年以上長期國債占26.8%,是十五時期的6.2倍。至今年第三季,國債余額已超過人民幣7兆元。
此外,中國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至去年底合計負債達人民幣7.3兆元,四家國有商銀(工、農、中、建)當年改制時遺留的人民幣14兆元不良資產迄今也還未處理完畢,這些債務最終還是要由中央政府買單。
尹中卿表示,近年中央政府債務增長過快,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政府債務不像歐美采直接發行債券,多數是透過投融資平臺向金融機構借貸,因此政府的債務問題非常容易轉化成銀行的金融風險。
尹中卿呼吁,必須在情勢尚未失控前,盡快對財稅體制進行通盤檢討,削減中央預算赤字、清理和規范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同時加強對各級政府直接債務和間接債務、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的管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