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戰之趕羊群入屠場的“移民潮”
清湖漁夫
人類的遷徙和人口流動持續了幾千年,在人們的視野中再正常不過。從不同的社會維度觀察,一定時期的移民現象或者說移民潮,其蘊含的意義是不同的。最近發生的關于移民潮的討論和媒體傳播如果限于單純的移民范疇,我想那些專門研究移民問題的專家學者能夠就問題本身提出精辟的見解;但是如果問題滲透了復雜的利益動機和其他目的,那么就另當別論。對于近期出現的富人移民潮,筆者認為從既有的分析視角的討論已經不能解釋諸多的蹊蹺和怪異,無視這些蹊蹺和怪異而得出的結論,未免失之于偏頗,更容易將人們的思維引入歧途。
蹊蹺之一:胡潤研究院的報告的統計樣本
移民潮近期成為媒體話題,起因于10月31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一份《2011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白皮書稱,今年5月至9月,胡潤研究院與中國銀行私人銀行面對面訪問了全國18個重點城市的千萬級別以上的高收入人群,收到980份有效調查問卷。根據這980份調查統計問卷,中國身家1000萬元以上的富豪14%目前已移民或者正在申請移民,還有近一半在考慮移民。
我們知道,自上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兩撥移民潮以來,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的第三撥移民高潮在進入新世紀的十年中仍在持續。8月份國務院僑辦與華僑大學等聯合發布的《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1)》稱:大陸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移民海外人數逾450萬,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移民國,目前約有3500萬華人散居世界各地。另據招商銀行有關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達到62萬億元,而千萬富翁持有的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達到15萬億元,這意味著50萬名千萬富翁擁有的財富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此前,胡潤也發布過類似報告稱,去年底中國內地的千萬富翁人數已達96萬人,其中6萬個億萬富翁,這與招行的調研報告差別較大。
從統計方法上講,在一個50萬人以上的千萬級富豪人群的統計調查總體中,區區980份的樣本是個否具有調查統計的近似性和代表性值得斟酌,而且我們也無從得知胡潤研究院的抽樣選擇依據以及依據的是否科學合理。換言之,存不存在樣本選擇的主觀性和觀點傾向性?不充分和有誤導嫌疑的樣本調查,結論站得住腳嗎?會不會以偏概全?作為一個專業社會調查和研究機構,胡潤研究院的結論是不是缺乏了可靠性、審慎性和嚴肅性?
蹊蹺之二:媒體炒作的傾向性
對一個有輕率傾向而實際事實有待進一步核查研究的報告,卻引起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高度一致的關注。“中國半數千萬富豪準備移民出國”的標題登上了多家外媒1日版面的醒目位置。國內不少“大腕級”的專家學者或者媒體評論人似乎心有靈犀般地反映迅速。從新聞傳播上講,一個新聞的即時全球傳播是信息化時代的標志;但是對疑似真實的胡潤研究院的報告沒有可見的進一步核實過程,很少的質疑的聲音因為媒體的傾向性報道而顯得微弱。贊同這個報告的國內“專家學者”紛紛登場,一時間活躍之盛,評頭品足。而國際主流媒體諸如法新社、路透社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時間上的介入切合堪稱妙到毫巔,一股輿論聲浪不脛而走。胡潤研究院的這個不太嚴肅的報告因為諸多“主流媒體”和這些輿論“明星”的星光照耀,馬上就變成了重磅和權威的研究成果,堪比一項重要的“科學”發現。
事情還遠不止這些。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分析上,一方面是大贊西方國家關于移民政策的種種優惠和成功做法,做免費移民廣告的努力足以讓諸多的移民中介公司自嘆弗如而感到汗顏,我們國內廣大的富人們也突然“驚詫”地發現:原來我們的國門之外居然還有如此的天堂之地!當然,天堂是與塵世相對而言的,因為中國的富人們是在塵世“受苦”,于是關于這個塵世的“苦痛”也就會被媒體和評論界“大腕們”反復提示。媒體聲稱,雖然中國三十多年經濟建設造就了超過95萬名千萬富豪,但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惡化的社會環境、食品安全隱患、財富安全缺乏保障、擔心被追究經濟“原罪”和“均貧富”、 未來養老無保障、各種稅費太高、想選擇好的生活方式和不少國家降低門檻吸引投資移民等等因素是是富人投資移民的主要原因。某著名的媒體評論人就聲稱,在天堂與塵世之間存在“財產安全、子女教育和養老三大折價以及國外有教育溢價、物權制度溢價與環境溢價的三大溢價”,我們的國度和外面的天堂相比,總是等而下之的。媒體人信海光表示,為什么中國富人們熱衷于移民國外?富人們給出的理由各種各樣,但綜合起來其實就一句話:在中國,富人們雖然有錢,但很多東西卻是花錢也買不到的,而移民卻可以!還有英國路透社11月1日報道稱,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將經濟增長及生活水平提高的成果惠及到所有民眾身上,但未能克服一些長期困擾中國的難題,如僵化的教育體制、惡化的社會環境、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食品安全隱患等。林林種種,不一而足。
上述的媒體言論和輿論似乎都在證明一個“真理”——“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至于他們的天堂中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自然是避而不談的。歐美在經濟危機中難以自拔,既不停地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又不斷在各種議題上施壓,破落心態和掙扎現狀人所共知。對于天堂美國正在廣泛蔓延而深入發展的“占領運動”,當然要被這些媒體和“專家”們給予無視,因為美國99%人民因為失業、養老和醫療保障被政府壓縮財政刺字的政策而引發生存危機,一個本國國民的公共福利都在縮減和斷絕的國家,對新進入的移民的福利保障的宣傳和信誓旦旦又能價值幾何?那些呆在所謂天堂里的人們,也出乎意料居然在羨慕我們這個“痛苦”的塵世國度,對華的資本流入潮還在有增無已!鼓動人們向一個失業和社會動蕩的國度移民投資,居然能夠比投資我們自己欣欣向榮的經濟更有投資的盈利性和投資的安全性?誠然,西方各國都在修改投資移民政策,以增加對富人移民的吸引力;但是由于文化傳統、民族心理特征和經濟利益沖突,西方國家也在爆發新的反移民浪潮。隨著移民的問題的嚴重化,很多國家不得不面對種族歧視、多元文化的隔膜、各種極端主義甚至恐怖襲擊等諸多頭疼問題。
目前中國人均GDP和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就千萬財產級別的富豪來說,生活水平幾乎與國外無異,生活需求皆可得到滿足。就財富而言,中國富豪的事業核心仍在本土,如若移民離開中國這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沃土,面臨語言不通、文化隔閡、人事關系淡薄和生活心理習慣的差異,融入當地社會和被當地社會接受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程,很多人或許只能在國外當個“寓公”混吃等死。事實上,這些年反倒有不少的富豪或精英爭先恐后回國發展,“海歸”成為熱詞后甚至不再吃香,都說明在中國開創事業、謀求發展才是主流。
選擇性媒體輿論潮流和對富人移民潮的誤導性推動,本身是不負責任的,缺乏對移民問題冷靜審慎的言論態度。對待移民問題嚴肅客觀的基礎在于,對移民接受國和移民輸出國的諸方面進行全面比較研究,對方方面面的優缺點進行比較,為人們的移民個人決策提供參考。本身帶有偏頗性的看法和結論,常常出于對移民問題的無知和傲慢,這種無知和傲慢,只能來源于既有的成見或者偏見;帶有對我們這個國度“刻板印象”的成見和偏見的廣泛傳播,無非是想將這些刻板印象不遺余力地重新刻畫于我們的社會大眾心理之中。即使無意于對廣大的移民們進行哄騙和誤導,也是別有用心的。
蹊蹺之三:胡潤研究院報告的拋出時機與背景
胡潤研究院白皮書的拋出時機也是耐人尋味的。我們知道,從今年上半年以來,國際投行和評級機構不斷唱衰中國經濟,罔顧中國經濟在西方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依然高速增長的事實,這種唱衰行為的徒勞要么證明這些投行和評級機構的所謂“科學”結論徒留笑柄,要么就是居心叵測,希望“促進”中國經濟崩潰的結局出現。而竭力推動中國民間資本大規模外流與要求中國政府不斷升值人民幣和加息一起,就是達成這種險惡用心的手段和策略組合。從今年的經濟政策傾向來看,我國官方的一些人實際上推行的是對境外資本投資讓利與對本土民間資本的打壓的政策;由于人民幣升值和抽緊銀根的貨幣政策,加劇了中國中小企業的經營困境,窒息了中國民間資本的生存空間。這也為一些國內外勢力推動富人移民潮、促進中國經濟空心化和渲染中國經濟崩潰論提供了前提和助力。
胡潤研究報告的拋出和媒體炒作“移民潮”,又恰恰發生在G20峰會即將召開之際,而在峰會后的快速退燒,首先含有西方勢力加深中國國內矛盾和對中國施壓的因素,要求中國政府在峰會上讓步,以達到資本繼續流向西方國家進行所謂救援的目的。將我們的諸多不如意之處歸為改革不夠、私有化和自由化不徹底,對資本缺乏保護,利用資本對危險膽怯的固有特點,大肆渲染,使本來持續了幾十年波瀾不驚的移民問題,因此也就被無中生有地被放大,一方面對國內私人資本進行恐嚇,進一步推動他們希望看到的資本外流;另一方面當然是向中國當局施壓,通過綁架富人移民問題要求私有化和自由化改革。網絡上可是不乏這種論調。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表示,如果說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不改善、私有財產權沒有很好保護的話,那么這種移民潮還會持續,甚至會不斷擴大。
自美國國債危機爆發以來,因為中國民間的反對呼聲,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危害性,擴大購買美國國債的行為被迫中止。而在G20峰會召開前的一周,由俄羅斯副財長代表協調立場之后的金磚國家對歐洲債務救援問題表態,拒絕向西方國家的債務問題提供資金。由此而來的結果是,來自于中國官方的對西方國家的資本流動實際上終止。因此,西方及其在華勢力一方面炒作富人“移民潮”意圖施壓,另一方面,推動中國資本外流的主要途徑也就從官方轉向民間,希望我們這個東方國度的富人們博愛,繼續為西方的危機輸血買單。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西方國家在移民領域就開始競爭,美國制定了較具彈性的投資移民政策。1990年,美國國會立法通過了“投資移民項目法案”。從1996年開始,美國移民局放松了不少條件,比如投資的方式和聘用工人的計算方式等。奧巴馬政府隨后宣布將原本2009年9月30日到期的EB-5經濟特區項目延長3年,使美國能繼續保持吸引投資移民的優勢。金融危機后,美國銀行信貸緊縮,使很多商業開發項目因得不到貸款而擱淺,海外投資于是成為最好的替代資金來源。據美國投資移民同業協會統計,全美獲得認可的“投資地區中心”數量已從2006年的20多個增加到如今的近100個。在2010年初,EB-5投資移民案件需要七個月,USCIS則在5月公布修訂加速審理EB-5條例的草案,并在6月17日前征詢各方意見再做整理后公布,加快對EB-5的審批速度,吸引更多的投資移民。近年來,美國由于投資成本較低、成功率高、獲批較快而成為中國投資移民的首選地。從申請門檻來看,投資移民成功率高的國家主要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其規定投資門檻分別為50萬美元、40萬加元(約260萬人民幣)、80萬澳元(約470萬人民幣)、150萬新元(約750萬人民幣)。
“富人移民潮”的真諦
移民是一個比較綜合的群體行為,尤其是跨國移民。判斷移民是否已成“潮”,要全面掌握移民海外人口的絕對數量、移民結構等,但目前還沒有權威部門給出公開、準確、全面的數據;因此很難判斷這種現象是局部、暫時的,還是全局性、趨勢性的。胡潤研究院的不足千人的抽樣調查報告,筆者認為即使沒有蓄意加工的成分,也難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結論無論如何是不嚴肅的,自我標榜或者雇傭媒體自我吹噓的“權威”無法成其為權威。主流媒體以此為依據大肆炒作,并不是因為“移民潮”已經形成,而是因為這些媒體、研究機構和被西方操縱的精英們熱切地希望推動這種規模越來越大的富人移民人群出現,進而出現“移民潮”;伴隨著移民潮的當然是資本向西方的外流潮。或者至少短期內炒作輿論,試圖控制和影響社會思潮走向,讓一個在西方世界看來欣欣向榮、且日益挑戰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的強大國家的許多精英子民在走與留的問題更加困惑而盲動。有外媒援引一些觀察家的話認為,如果這些富豪帶走的現金無法回流到中國,中國的經濟將面臨崩潰的危險。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中國如此之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所引發的“潮涌現象”值得高度關注,移民潮不僅造成了中國的財富流失、人才流失、稅收流失、消費流失,更對中國“橄欖型社會”的建立造成深遠的影響。
選擇性輿論炒作充分利用了資本在安全上膽怯和在利潤上貪婪特點,也正是資本的這些特點,導致了市場上的羊群行為。波瀾不驚和雙向流動的移民現象被冠之以單向的“移民潮”,無非是希望這種羊群行為過程的迅速啟發和蔓延,從而推動中國民間資本向西方國家的大規模外流。讓人奇怪的地方是,在當前西方經濟危機普遍蔓延的情況下,特別是在西方資本不斷來華避險并且力圖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的情況下,中國民間資本流向西方國家的投資安全和盈利前景遠不如國內,國內外主流媒體所宣揚的投資移民的美好愿景卻是那么地不靠譜。要解釋這種現象,我們極有必要重新將目光轉向資本市場的一般特征,不能不提及以美式金融絞肉機為基本特征的西方金融市場的運行。在大眾行為的市場機制當中,美式金融絞肉機基于三個市場條件:美國金融資本在市場的資本優勢、主導地位和控制力,符合美國金融資本利益的市場規則,美式市場價值觀念的傳播和成為市場主流。以美式經濟金融理論為代表的金融價值觀的傳播,是為了美國金融資本培養聽話的、基于“市場公平”甘愿送錢的獵物群或者說交易對手的人群(羊群),這個市場人群手中掌握的是代表一國社會財富的資本。這些羊群和資本涌向美國市場,美式金融絞肉機才能夠起勁地運轉。
我們知道,在美國經濟已經金融化的情況下,非美資本投資美國,在實體經濟方面因為高工資、高科技產業的投資限制,企業經營相對新興經濟體沒有任何優勢,因而投資盈利也就不可能,由此也就造成了美國經濟的空心化和產業向新興經濟體國家轉移。驅動非美資本投資美國,顯而易見的目的在于非美資本流向美國金融市場。在中國國有資本對西方國家投資目前暫時中止的情況下,驅動中國民間資本對原有的國有資本進行替代,維持西方金融絞肉機的運轉,緩解西方經濟金融危機,也就成為西方國家和資本的當務之急。中國富人的增加引起了美國政商界的關注。10月20日,由跨黨派的兩位美國參議員紐約州民主黨議員舒曼和猶他州共和黨議員麥克·李提出議案,只要花上50萬美元在美國買房就能拿一張美國綠卡,還能夠讓自己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住在美國。提出這項議案之一的舒曼,恰恰是對中國控制人民幣匯率進行制裁的提案人。金錢才是硬道理。舒曼提出議案,其目的是刺激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和內需,美國房地產不景氣需要中國富人來當救世主。中國富人蜂擁而入美國,資本隨移民而去,將帶動除房地產之外其他行業,對美國經濟輸血打氣。美國全國房地產業者協會的資料顯示,在今年3月結束的過去一年,國際買主購買美國住宅房地產的金額為820億元,而前一年是660億元。在這820億美元中,有1/4是中國富人貢獻的。中國的富人群體,自然成了西方國家的覬覦目標,通過他們控制的主流媒體和在華代理人炒作所謂的“移民潮”,也就事出有因。同時移民潮如期出現也可對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釜底抽薪。
我們知道,由于美國經濟金融化,對于任何非美資本而言,進入金融絞肉機的結果就是折戟沉沙。這一點可以從中國官方和國有企業的對美投資屢屢失敗得到明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兩房債券”的打水漂和中投公司在美國的的屢戰屢敗,中資公司在美國市場的勝績與奇跡一樣罕見。美式金融絞肉機是不會在意和區分進入這個屠場的資本是國有資本還是私人資本,歡迎投資移民與其說是對中國富人移民的熱愛,不如說是對這些富人們的錢的鐘情。可以預見的是,在已經高度金融化的美國房地產市場,這些富人的房地產價值的命運和美元一樣,同樣是越來越不值錢;在零和性的金融博弈中,希望美國壟斷資本在金融市場向這些中國民間資本“讓利”,讓這些富人的投資能夠發財,無異于癡人說夢和與虎謀皮。從資本和金融維度來觀察,中國民間資本向西方國家流動,會面臨重重陷阱,是苦難之旅的開始,最終是殘酷的“錢到地頭死”的結局。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貪官和“問題”富豪的外逃引起人們的憤怒與擔憂。富豪們紛紛移民國外,其中不少人根本就是為了逃避將來可能的法律和經濟制裁。這個問題說到底有各方面的歷史和社會原因,比如我們的法律制度體系的空白和漏洞。這里,我們只從資本和金融的維度來加以考察。就進入的海外資本而言,金融絞肉機同樣不會在意于這些錢是白錢還是黑錢,而在意的是經過金融絞肉機的運轉,這些錢成為壟斷資本的利潤。賴昌星潛逃加拿大12年,隨身所帶的巨額金錢是被搜刮得一文不名后才被遣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巨額財富化作了加拿大人稅收、工資、費用和利潤。實際上,這些腐敗官員和“問題”富豪,在移民問題上,也是處于糾結當中,作為30年改革開放的既得利益人群,他們毫無疑問屬于我們社會的上層,幾乎每個人都有著形式各樣的自我保護機制,畢竟被曝光和抓住證據的只是極少數人,在現行制度體系下他們面臨的現實威脅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大,這從裸官現象和干部財產公示制度的阻力可以明顯看到;一旦移民,將自身的生命和財產置于一個陌生的環境、心甘情愿地在他國當二等公民,未必如他們所愿。或許他們因為種種腐敗證據被西方國家或者跨國公司所掌握,也會面臨維基解密式的威脅;但是他們也能夠看到自己對西方勢力的存在價值,還有很大的相互利用空間,黑暗中的博弈仍然會繼續。這些人的財產轉移到境外,使得西方有了對他們的控制能力,資本已經送入了屠場待宰,就資本外逃而言,相對西方需要新增資本絞殺的意義也就要小得多。
美國國務院最新公布資料顯示: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聯邦財政年度獲批的EB-5類簽證移民總數,已從2008財年的1443人升至4218人,其中七成左右主要來自中國。加拿大移民局數據顯示:2009年,加國投資移民全球目標人數為2055人,中國大陸的名額占了1000名左右。以投資起步價40萬加元(約235萬人民幣)計算,僅2009年,即使只按“門檻標準”計算,從中國流向加拿大的財富至少23.5億元人民幣,相當于一座世博會中國館。
在遙遠的西方或者說大洋的彼岸,有一部巨大的帶著血腥味的金融絞肉機正等待著羊群送宰;而在我們的這一邊,出現了一批媒體和專家,無中生有地炒作富人移民潮,充當著西方資本的趕羊人,起勁地吆喝。這恐怕是“富人移民潮”的真諦。
基本對策
趕羊群入屠場的“富人移民潮”,自然成為西方金融戰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我們面前的,是辛勞繁忙的趕羊人,他們的誤導性的輿論浪潮,希望利用羊群的盲動特點,推動著我們的富人們去異域投入災難的陷阱。這種圖謀能夠成功,一方面取決的我們的富人們的理智和判斷,對資本本質的理解,以及對所在國家的移民環境的全面清醒地估計。畢竟愿不愿意選擇移民,是富人們的自由,他人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去阻止。另一方面,就是我們的負責任的嚴肅的移民問題專家,對移民問題應當盡快給出公正、全面和真實的比較研究,為決定是否移民和怎樣移民的人們提供專業意見。由此,我們才能及時對無中生有的媒體炒作予以澄清,使移民活動回歸正常化,不出現一窩蜂的局面。
中國的發展并非盡善盡美,但她處在黃金上升期,發展中的問題完全可以靠進一步發展來解決。我們也應該不斷提高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管理水平,正視我們自己的諸多問題,加以改進,使我們的市場吸引力和投資環境更具競爭力,參與資本和人才的爭奪戰。我們的人民應該抱持一種大國心態、民族自信及理性判斷,凡事以西為尊、以洋為尚毫無必要,更應將迷信和盲從引以為戒,勿使某些人和勢力希望的“移民潮”兌現。謠言惑眾止于智者!
參考文獻:
《美式金融絞肉機》,清湖漁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u0kn.html
http://blog.people.com.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19703024876&sT=3
《在賴昌星被遣返的背后》,清湖漁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ltx.html
http://blog.people.com.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19703024157&sT=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