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王小剛:中國經濟已面臨“滯脹"風險的理性分析及對策思考

王小剛 · 2011-10-31 · 來源:烏有之鄉
通脹危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經濟的“滯漲”已經十分明顯,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長期盲目擴大基本建設投資和貨幣超發。

  中國經濟已面臨“滯脹"風險的理性分析及對策思考

  王小剛

  (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鎮江 212003)

  【內容提要】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觀察到中國經濟已經面臨“滯漲”,盡管有一些人對此竭力加以否認,或者僅僅承認有這樣的苗頭。但是隨著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如何應對“滯漲”,已經成為黨和政府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認為,中國經濟的“滯漲”已經十分明顯,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長期盲目擴大基本建設投資和貨幣超發。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宏觀調控,必須進行結構性的改革。

  關鍵詞:中國經濟;滯漲;凱恩斯主義;外匯占款;貨幣超發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以沉重的打擊,全球經濟增長率由年初預計的4.1%下滑到2.5%,2009年更是跌倒-0.6%。中國由于已經是一個貿易依存度很高的經濟體,因而受到的影響首當其沖,股市在半年內跌幅超過75%。為了避免經濟的下滑,中國政府采取了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大量的資金并沒有流入到實體經濟中,反倒吹大了房地產泡沫。使得中國經濟的“滯漲”問題更加嚴重。

  一、中國經濟面臨的“滯漲”問題

  “滯漲”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就是經濟停滯與高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

  在上世紀30年代西方世界的經濟大蕭條期間,凱恩斯就提出放松貨幣供給,擴大總需求,制造輕微的通貨膨脹,壓低工人實際工資,從而刺激就業,推動經濟復蘇的主張。后來,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將之總結為菲利普斯曲線。表明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一種交替關系,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這對凱恩斯主義做了最好的注釋。

  根據菲利普斯曲線,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是不可能并存的。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的經濟危機中,西方資本主義普遍國家出現了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增加、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現象,凱恩斯主義受到質疑,“滯漲”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得到確認。

  中國經濟經濟了將近20年的快速增長之后,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外需突然減少,就出現了生產過剩的問題。根據商務部對600種主要消費品供求關系的統計,1998以后,中國幾乎不存在供不應求的商品,供過于求的商品比重大幅上升。[1]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就應當進行結構性的調整,來應對危機。但是,中央政府卻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出口退稅,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總需求,來消化過剩的產能。由于中國的基礎設施和出口貿易當時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人力資源尚未完全動員,而隨后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又吸收了大量的產能,消化了巨額的銀行呆賬。使得中國經濟又快速增長了10年,而沒有出現大的問題。但是經濟“滯漲”的隱患已經開始埋下。

  但是,這種經濟的“滯漲”問題,如果單純從歷年的CPI指數和GDP增長率之間的關系上是看不出來的。因為,中國的CPI指數當中,房價的權重太小,被低估了,而長期實行的低工資政策,使得普通消費品的價格難以上漲,具有嚴重的滯后性。最后最關鍵的因素,中國的食品價格占到了消費價格權重的1/3,不僅遠遠落后于居民消費的現實,更是因為我國的糧食價格實施最嚴格的管制政策,由此導致CPI統計嚴重失真。[2]如果我們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或者再把商品和服務質量下降的成本加上去,那么實際的CPI指數,是遠遠不止的。[3]

  因此,我們用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房價的上漲速度來與GDP增長率來進行對比。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這樣比較是否有些偏頗。但是,如果考察到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長和房地產之間的關系,可以發現,中國經濟是一個高度依賴房地產業的經濟,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中國社科院2010年發布的《國家競爭力藍皮書》中也指出,中國近20年的經濟增長并非靠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來獲得,而是靠消耗資源和擴大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業膨脹發展。[4]所以,我們用房價的上漲來代替失真的CPI指數,可能會更好的反映實際情況。

  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GDP增長7.1%8.0%7.5%8.3%9.5%10.1%

  CPI指數上漲-1.4%0.4%0.7%-0.8%1.2%3.9%

  房價上漲-0.5%2.5%5.8%2.9%3.8%14.4%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GDP增長10.4%11.6%11.9%10.8%8.7%10.3%

  CPI指數上漲1.8%1.5%4.8%5.9%-0.7%3.3%

  房價上漲7.6%5.5%7.6%6.5%25%15%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人民網相關報道。)

  從上表可以看出,從2004年開始,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一直伴隨著房價的高速上漲,經濟開始出現“滯漲”。這種情況到了2009年則更為明顯。可能有人要說,中國經濟增長一直維持在10%左右,怎么說的上是經濟停滯呢。但是中國經濟高增長的真實性一直備受爭議,早在2001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斯基教授就曾對此發出質疑。他認為,盡管中國官方報告的1998—2001年GDP累計增長率為34.5%,但這一數位應該不超過11.4%更現實。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則稱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科幻小說。[5]不僅國外學者有質疑,國內許多學者也對此也很頭疼,覺得看不懂。[6]比如2008年第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4%,而該季度三個月用電量皆下滑,10月全社會用電量下滑3.7%,11月下滑8.6%,12月下滑8.93%。[7]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1%,但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卻同比下降4.02%,兩者背離高達10個百分點。[8]

  因此,中國的GDP增長率很顯然被高估了。如果我們再考慮中國實際的通脹率被低估,那么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率遠比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要低。所以,“滯漲”可能早就發生了。2010年,中央銀行要求各商業銀行做房產價格下跌的壓力測試,比如房地產價格掉50%,各銀行會不會破產。這說明一個大問題,若是房價下跌,會引發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有崩潰的危險。很顯然,經濟已經陷入“滯漲”的泥潭。

  二、“滯漲”的成因

  從經濟學理論上講,造成經濟“滯漲”通常有兩個原因

  一是供給沖擊,生產成本快速上漲使得社會供給不足,在帶來通貨膨脹的同時還會導致產出下降。例如西方上世紀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造成石油價格上漲,廠商無法立即反應其成本,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上移,使得物價上升的同時,產出下降,失業率因此而提高。

  國家統計局在2008年二季度發表的經濟述評文章稱,目前,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因而,國外市場價格能夠比較快地通過傳導引起國內價格的變動。輸入型通脹已成為中國物價高漲的重要“推手”。文章說,在原油、礦石價格等輸入性通脹因素的推動下,中國上游產品價格從去年四季度以來開始攀升,包括工業品出廠價、原材料燃料動力供應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都有所擴大,生產領域價格上漲向消費領域傳導的壓力在顯著加大。[9]2011年3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中國今年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大過2010年。[10]

  但是這樣一種說法顯然經不起推敲,比如有人指出,中國進口的主要是原油、鐵礦石、大豆等,這些進口商品漲價應該不會導致番茄、青菜等食品價格上漲吧,畢竟蔬菜不是用原油和礦石煉出來的。再比如最近中國國內棉花價格漲了一倍,于是國內企業紛紛進口廉價的外國棉花,結果拉動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也跟著中國國內棉價暴漲。因此,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本來就是中國推動的。[11]另外,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中國的原油價格卻在節節上漲。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也認為將通脹歸因于豬肉等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或者將之視為油價現象,是全球性資源價格上漲帶來的,是輸入型通脹,都是不正確的。他認為,這種說法實質上是為本國政府的不作為找借口。[12]

  “滯漲”的另一個成因是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就是過于強調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一方面國家對于經濟的約束過多,從而忽略了市場本身的作用,使得經濟效率下降;另一方面為了刺激經濟,長期的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使得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經濟“滯漲”現象也由此出現。那么中國目前的“滯漲”很顯然于此有關。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2010年9月末,廣義貨幣余額已經達到了69.64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13]數字非常驚人。那么,為什么會出現貨幣超發呢?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是政府為了拉動經濟而長期實行凱恩斯主義的擴張政策。2002年,北京大學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指出:“自1998年起,中國經濟就進入了政府拉動發展的階段,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政府通過發行國債而上馬的工程。看來這一政策將不得不延續下去。”幾乎同時,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繼繩在一篇文章中也指出,實行凱恩斯主義政策五年,還沒有離開的勢頭,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凱恩斯依賴癥。[14]

  事實上,從1996年開始,政府的投資和消費占GDP的比重一直在加大。1979年之后,政府開支從當年GDP的31.7%,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1.6%,從1996年開始持續回升,在2001年超過20%。2006年又超過30%。[15]2007年中國的實際財政收入在9萬億元以上,占整個國民生產總值36%。[16]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國家實行了空前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總投資規模10幾萬億,以遏制經濟的下滑。[17]這說明中國經濟的凱恩斯依賴癥越來越嚴重。

  政府在經濟建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果政府能夠很好地使用這些資金,也不會出多大問題。但是,就全世界范圍來看,政府投資都是效率最低的。而中國的政府,因為權力缺少有效地監督,投資中的失誤和腐敗可以說比比皆是,投資效率就更加之差了。

  中國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2004年表示,審計署通過審計和調查部分城市基礎設施、公路、水利等項目,發現財政資金投資效益不高的問題非常突出,比如長江堤防隱蔽工程,抽查11個重點險段發現,不合格的標段達50%以上;投資一點零五億元的合肥市北郊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引進設備試運行四個月即被棄用。[18]黑龍江政府投資5.6億元的牡丹江煤氣工程因盲目建設、管理混亂而停產。[19]有著“亞洲第一站”之稱的京滬高鐵南京南站開通不到10天,其北廣場就有數千平方米的地磚被全部敲碎,擬重新鋪設。[20]號稱技術標準最高的京滬高鐵開通后,頻繁出現事故,讓人們對于高鐵的質量問題發生質疑。[21]政府投資效率的低下,意味著國家投放的大量貨幣難以回流,導致貨幣的超發。

  貨幣超發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則是外匯占款。我國的外匯占款直接來源于強制結匯制度下的外貿順差,由于多年的對外貿易順差,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大幅增長。截至2010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高達2.8萬億美元,遠遠超過三個月進口額的合理水平。以年度新增外匯儲備2000億美元為例。這筆巨款按變化的匯率計,約在14000億—16000億元人民幣。當然,主要是由我國沿海出口加工地帶的無數外向型企業掙來的。從商品形態看,東西已經出口了。可是這掙回來的外匯,經過向商業銀行結匯,全部變成了留在國內的人民幣購買力。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萬幾千億人民幣的購買力,在國內完全沒有對應的商品可買![22]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占款規模已經從2002年底的2.3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2.58萬億元。扣除央行為了對沖流動性合計發行的4萬多億央票,仍然有高達18萬億人民幣的外匯儲備通過央行成為了我們的基礎貨幣。

  由于以上兩個原因,導致貨幣超發,市場上流動性過剩。按說,過量的貨幣追逐少量的商品,會導致物價的普遍上漲。但是,中國近十年來,普通消費品價格還是比較穩定的。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為中國畸形的收入分配。2006年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最富裕的0.4%的人口已經掌握了70%的財富。[23]這種貧富差距是非常驚人的,在少數人暴富的同時,大多數人仍然非常貧窮。這意味著作為普通商品消費主體的絕大多數人是沒有購買力的,而高收入人群則把錢主要用于購置各種資產,比如古董字畫、金銀玉器、名車豪宅等奢侈性商品和能夠保值的商品。

  因此,流動性過剩首先導致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特別是房價。而普通商品價格的上漲從時間上落后于資產價格的上漲、從漲幅上低于資產價格。[24]但是,隨著流動性過剩的日積月累,這種影響逐漸會傳遞到所有行業和領域,必然會產生物價普遍的上漲。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已處于衰竭狀態,屢屢發生的民工荒現象,說明中國經濟的人口紅利將近枯竭。能源資源的消耗量已經是世界第一,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極限,這都是無法持續的。而中國經濟的創新能力至今是令人汗顏的。這是從總供給的角度來看。從總需求來看,經濟的貿易依存度已經非常高,出口貿易已經達到頂峰,至于內需,由于貧富差距過大,一直啟而不動。最后還是要靠政府投資拉動,結果依然是粗放型經濟增長,而這是難以為繼的,而且必然導致通脹。這些情況都說明,經濟的停滯將不可避免,而且會越來越嚴重。所以,一方面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一方面經濟停滯,中國經濟的“滯漲”問題將會越來越明顯。

  三、傳統宏觀經濟政策左右為難

  經濟一旦陷入“滯漲”,那么宏觀調控就非常困難了。保增長與保通脹構成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宏觀調控需要越來越細膩,如同“走鋼絲”。

  為了應對通貨膨脹,國家自去年開始,實行緊縮政策。從2010年1月18日起,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來,到2011年6月20日,中國已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四次加息,收緊銀根。如此密集的調整,使得過快的貨幣發行得到一定的遏制。到2011年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75.8億元,同比增長16.6%,比上年回落3.1個百分點。中國的廣義貨幣增長已經連續3個月放緩。

  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在降溫。2011年1~2月份工業增加值和發電量環比增幅雙雙回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城鎮新開工項目個數減少、計劃總投資同比負增長,以及出口銳減。[25]長三角一帶中小企業因為信貸緊縮出現倒閉潮,有報道稱,今年上半年中小企業遭遇到的困難,比2008年還嚴重。在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浙江省溫州市,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的總經理說,盡管當地國有銀行給中小企業放貸的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了70%,仍有大批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通過找關系獲得貸款。

  清華大學教授袁鋼明表示:央行過度的貨幣緊縮政策對實體經濟造成的下行風險,已經遠遠大于目前通脹水平上漲的風險,中國經濟滯漲的風險正在加大。事實上,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成功與否現在全系于房價。[26]目前房價還處在僵持狀態,但買房人都在觀望,想賣房子的人卻越來越多,這個跡象很明顯。以前是賣方市場,現在已經逆轉為買方市場。[27]龍洲經訊咨詢公司跟蹤調查9個主要城市,今年4月的房地產價格同比下降了4.9%。去年,這9個城市的房價上漲了21.5%。[28]這個時候就差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宏觀調控政策再嚴厲一點,房價必然暴跌。如果房價下跌,銀行壞賬飆升,企業大面積破產,失業人口激增,會引起底層民眾的抗議。比如廣東近年頻發大規模騷亂,有學者指出絕非偶然,是因為經濟衰退而使得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29]

  因此,繼續實行緊縮政策面臨的社會政治壓力也是很大的,而且國家的利益的也會受到影響。由于銀行信貸資源仍然傾斜到大型國企,2011年前4個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要效益指標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出現放緩跡象。[30]影響雖然不大,但是如果緊縮政策持續,可能需要暫停很多在建項目,國家的利益將受到重大損失。另一方面,中國財稅體制是以流轉稅為主,所以寬松貨幣投放刺激經濟活動頻繁后,第一個受益者就是政府,尤其是中央財稅。2011年一季度,中國財稅同比增幅高達32%。而地方政府近年來受益于土地財政,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土地財政維持下去的奧秘,就在于寬松貨幣政策和地產泡沫。所以寬松貨幣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大型國企和政府財政。[31]

  由于繼續實行緊縮政策,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的反彈都是很大。因此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預計,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滯漲”局面,貨幣政策可能在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有所放松。因為如果全年采用緊縮貨幣政策,可能會造成經濟的快速下行,造成經濟“硬著陸”,這是不能接受的。[32]

  但是,放松貨幣供應也是很麻煩的。因為現在的通脹已經不僅僅表現在房產等資產價格上,已經傳遞到普通消費品上了。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顯示,2011年1-5月累計CPI同比增長5.2%,6月CPI上升了6.4%,增速高于5月份的5.5%和4月份的5.3%,達到3年來的最高點。而中國2011年全年CPI增速目標為4%左右。[33]根據國際經驗,如果一個國家CPI的漲幅達到了5% 以上,那這個國家就已經進入了相當嚴重的通貨膨脹的狀態了。這意味著,中國全面通貨膨脹已經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再放松貨幣政策的話,那么通脹將火上澆油,更加不可收拾。而老百姓的通脹預期一旦形成,菲利普斯曲線就會上移,再把它降下來,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正如國內民間智庫安邦咨詢分析師陳業說,現在已到了宏觀調控最困難的時期。一方面,通脹高企和投資過熱的問題尚未根本緩解,未來依然有提高準備金率和利息率的必要。另一方面,在連續的貨幣緊縮后,給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造成了困難。而這些企業解決了中國大部分的就業問題。更可怕的是房價會下跌,房產泡沫會擠破,而這將是災難性的。

  在市場手段抑制通脹未取得明顯成效之后,中央又推出行政手段,如房子的限購、發改委約談企業打壓物價。但是這種做法,更令人詬病。一是很難管的住。比如聯合利華自2011年4月被“約談”承諾暫緩漲價后,市場價反而一路飆升。其后,即便向發改委繳了200萬巨額罰單后,價格還是照漲不誤。[34]洋奶粉企業在發改委約談后依然漲價,平均漲幅高達20%。[35]另一方面,即使管住了,對企業來說,卻意味著無錢可賺,企業會減少生產,造成物資的短缺。比如發改委不允許發電廠上調出廠電價,于是發電企業便盡可能地少發電或不發電,結果導致電荒的產生。[36]甚至有的企業會降低產品質量來控制成本。比如雙匯瘦肉精問題,不僅僅是養豬的道德敗壞,而是農副產品零售價漲不起來沒有辦法。那么為什么農副產品價格難以上漲呢?因為農民是中國最大的和最弱勢的一個群體。

  從歷史上來看,用價格管制的辦法治理通貨膨脹,最后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最近的例子是非洲的辛巴威,通貨膨脹到了70倍。政府下命令讓所有物價全部下降,民眾是熱烈擁護,但實際結果是不僅沒有遏制這種惡性通貨膨脹,反而使整個國家經濟更為蕭條,通貨膨脹率更高。[37]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工資價格管制也沒有取得好的結果。格林斯潘后來談到這段歷史的時候就說,美國實行價格管制的經驗就是再也不能實施價格管制了。[38]因此,盡管通脹一時壓不下來,也不可急功近利,采用行政手段,必須堅持用市場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否則,事情會越來越糟糕。

  四、結語

  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十年的增長,原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各種動力已處于衰竭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應當從原來的數量擴張型轉向集約增長型。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經濟應趁勢進入一個注重內涵式發展的階段。但是為了維持一個較高的就業率,避免社會的不穩定,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使這架本已潛能耗盡的機器繼續高速運轉,雖然維系了一定的增長速度,但是使得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個更加復雜的局面,這就是“滯漲”。

  如何應對這一輪“滯漲”,可以說形勢不容樂觀,由于房產泡沫相當嚴重,一旦捅破,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貨幣政策操作上,必須適當寬松一些,保證房產價格不至于下降。于此同時,必須采取一些結構性的調整。比如人民幣的升值應當一步到位,這樣一方面減少海外游資的進入,一方面減少貿易順差,從而減少外匯儲備占款。或者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把更多的錢用于民生和社會福利,以刺激內需。再比如可以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還會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于此同時,實行相當規模的減稅,讓利于民,藏富于民。

  還有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發放消費券。從2008年年底開始,部分省份和地區進行了發放消費券的試點。從目前的試點來看,消費券發放的數額太少,在拉動內需的作用上,只是杯水車薪。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加大消費券發放的范圍和數額。“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建議中國政府拿出1萬億消費券發放給全體公民,他認為,1萬億消費券可拉動有效需求增長3.5%。[39]與其拿出4萬億進行各種低效的投資,還不如拿出1萬億發放消費券,他的這個建議是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

  總之,要堅持用市場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同時要推進關鍵領域的改革,對現有的利益格局進行一定的調整。這樣,我們或可避免經濟“滯漲”的嚴重發作,把損失減少到最小。

  參考文獻:

  1、李炳炎、劉變葉:《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顯現的“滯漲”現象分析及其矯治方略新探》,《經濟學家》2009年第3期。

  2、董秀成:《警惕經濟“滯漲”風險 抗通脹勿傷及整體》,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dbc3d01017c9h.html。

  3、陳志武:《貨幣政策是中國最大的政治》,《財經》2011-05-20。

  4、易憲容:《中國通貨膨脹之原因與特征》,《中國鄉鎮企業》2008年1期。

  《中國通脹周期超想象 中國經濟有可能會“滯漲”》, 《國際金融報》2011-06-02。

  5、謝國忠:《內地通脹問題在不斷惡化》,2011-05-19。

  6、海思:《金融幻象》,中國發展出版社2010-03-01。

  7、《中國已出現嚴重的生產過剩現象》,價值中國網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1/4/152824.html,2009-01-04。

  8、何志成:《”滯漲”不是經濟危機 卻更可怕》,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11-06-03/110737017.html,2011-06-03。

  作者:王小剛(1976-),男,安徽巢湖人,經濟學博士,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聯系電話:13615273829

  E-mail:[email protected]

 

 

 

 

  [1]《中國已出現嚴重的生產過剩現象》,價值中國網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1/4/152824.html,2009-01-04。

  [2]曹建海:《中國的CPI已不具備通貨膨脹測度功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305cc0100d4nf.html?tj=1,2009-06-10。

  [3]中國的許多商品和服務之所以能夠維持較低的價格,是通過降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來實現的,比如運輸業中的超載,豆腐渣工程、普通消費品的假冒偽劣、較低的環保標準等等。

  [4]《社科院報告稱內地近20年經濟增長主要靠房地產》,《重慶晚報》2010-10-26。

  [5]常欣:《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真實性問題的爭論》,《理論前沿》2003年第2期。

  [6]時寒冰:《能夠真正讀懂中國統計數字的人沒有幾個》,《新快報》2009-12-07。

  [7]《數據之惑》,《董事會》2009年07月15日。

  [8]姚偉:《國家統計局回應國際質疑中國經濟數據的情況》,《東方早報》2009-05-26。

  [9]馬文婷:《經濟對外依存度超60% 輸入型通脹成物價高漲推手》,《京華時報》2008-08-05。

  [10]中新社北京2011年3月20日電(記者周銳)。

  [11]程曉農:《“通脹老虎”要吃人?》,http://anyishen.blog.hexun.com/59129808_d.html。

  [12]周其仁:《輸入性通脹是為本國不作為找借口》,《經濟觀察報》2011-05-13。

  [13]談佳隆;《人民幣超發43萬億 央行貨幣政策回歸穩健》,《中國經濟周刊》2010-11-02。

  [14]楊繼繩:《中國經濟患上“凱恩斯依賴癥”》,《企業世界》2002年第11期。

  [15]高培勇:《財政支出占GDP比重30年間呈V型》,《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06-12。

  [16]于澤遠:《人大代表和學者:實際收入遠高于公布數字財政實入9萬億干什么了?》,《聯合早報》2008-03-06。

  [17]程曉農:《引發中國通脹的罪魁禍首》,http://wenku.baidu.com/view/ebaae949cf84b9d528ea7ab1.html。

  [18]李金華:《財政資金投資效益不高的問題非常突出》,中新社北京2004年6月23日電(記者齊彬)。

  [19]胡星斗:《勤勞而不富裕,浪費成為中國人富裕頭號殺手》,《上海證券報》2007-04-23。

  [20]《京滬高鐵南京南站開通不到10天即返工重鋪地磚》,《錢江晚報》2011-07-08。

  [21]《密集事故讓高鐵陷入質疑京滬高鐵“高”在哪里? 》,《光明日報》2011-07-20。

  [22]周其仁:《通脹之源:被動超發貨幣》,《IT時代周刊》2010年第23期。

  [23]趙曉:《盛世危言:一組組令人心驚的數字背后》,《上海證券報》2006-10-20。

  [24]蘇劍:《中國目前的通貨膨脹:特點、成因及對策》,《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1期。

  [25]華強:《增長趨緩宏觀退燒》,《投資者報》2011-04-04。

  [26]馬繼鵬:《央行緊縮過度面臨“變奏”》,《國際金融報》2011-05-25。

  [27]何志成:《房價暴跌只差最后一根稻草》,《廣州日報》2011-05-28。

  [28]鮑勃·戴維斯:《中國樓市降溫影響全球經濟》,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6/14/c_121533397.htm,2011-06-14。

  [29]《廣州頻發騷亂絕非偶然》,華聯網http://www.newsgogo.com/content-100103-11170.html,2011-06-13。

  [30]新華社北京2011年5月19日電。

  [31]陳志武:《貨幣政策是當前中國最大的政治》,《證券市場周刊》2011-05-20。

  [32]潘潔:《中國通脹周期超想象中國經濟有可能會“滯漲”》,《國際金融報》2011-06-02。

  [33]新華網北京2011年6月14日電(記者劉錚、楊玉華、王希)。

  [34]謝夢:《發改委約談難擋企業漲價宏觀調控是根本》,《南方日報》2011-06-08。

  [35]張焱:《發改委約談后依然漲價雀巢奶粉提價近兩成》,《中國經濟時報》2011-04-25。

  [36]魏雅華:《電網撐死了,電廠餓死了》,《中國青年報》2011-05-13。

  [37]易憲容:《中國通貨膨脹之原因與特征》,《中國鄉鎮企業》2008年1期。

  [38]金巖石:《尼克松時代"價格管制"的前因后果》,《上海證券報》2008-06-10。

  [39]蒙代爾建議中美兩國發消費券及減稅》,財經網http://www.caijing.com.cn/2008-12-19/110040906.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東林氣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 中文字幕AV综合网 | 日韩、欧美、中文三级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