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2008年9月15日,有著158年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隨后開始了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林、國際集團(AIG)等華爾街“大鱷”們隨后也加入崩潰行列,從此“點燃”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機。
3年后的今天,歐債危機還在蔓延;美國深陷政治困局,主權信用歷史性遭降級。歐美經濟仍深陷泥潭的現實提醒著我們,全球經濟還處在危機之中。
本期《圓桌會議》,我們特邀兩位經濟學家直面世界經濟。專家們表示,當前金融危機不過是從“上半場”進入到了“下半場”。遭受危機重創的全球經濟,必須直面增速放慢的殘酷現實。
文/本報記者 李明波
點睛語
由雷曼倒閉引發的這場危機沒有真正結束過,最壞時刻還沒有到來。2010年世界經濟的復蘇,只是短暫的“中場休息”,西方領導人只是在問題的表面抹了“漿糊”,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現代國關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江涌
上世紀90年代末東亞金融危機只持續了兩年多,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龍頭作用,但現在歐洲找不到這樣的龍頭,歐元區的核心國德國的經濟也遇到問題,或許歐洲需要5~10年才能解決歐債問題。
——中國現代國關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鳳英
總體態勢
3年來經濟“跌宕起伏”
2010年是“中場休息”?
對于3年來的危機發展,陳鳳英提到了三個特點:
一是3年來世界經濟的總體特征是跌宕起伏。現在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讓發達經濟體重陷低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二是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超預期,而且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增長點,這在世界歷史上從未有過,甚至出現了發達經濟體依附新興經濟體復蘇的狀況;三是全球力量格局出現重大變化,每次衰退后都會經過“大浪淘沙”,出現國際格局的大洗牌,新興市場力量明顯上升。巴西政府13日呼吁“金磚國家”一起購買歐債,并磋商如何拯救歐洲,無疑是包含了重要意義。
江涌認為,2010年全球經濟的復蘇,只是短暫的“中場休息”;相反,世界經濟中的很多問題都被有意無意地掩蓋了,因為當初引發危機的原因都沒有得到解決——如監管體系的松弛、銀行家的貪婪等。
江涌認為,西方領導人只是在問題的表面抹了“漿糊”,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危機演變
危機演變成歐債危機
最糟糕時刻還未到?
雷曼兄弟倒閉3周年后的今天,一度在媒體中常見的“后危機時代”字眼逐漸消失,這也提醒我們世界分明還在危機中,當初的金融危機正轉變成了主權債務危機。如今,全球經濟再陷迷霧:發達經濟體深陷債務危機,新興市場增速放緩。
江涌告訴記者,3年來他一直堅持認為,由雷曼倒閉引發的這場危機就沒有真正結束過?,F在日益嚴重的歐債問題表明,危機已經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他憂心忡忡地表示,危機最壞的時刻還沒有到來。
陳鳳英認為,如果單從危機的角度看,由雷曼倒閉引發的金融危機實際在2009年就結束。她認為,金融危機雖然短暫,但危機遺留的問題卻是大麻煩,因此才會有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問題。
她舉例說這場危機好比是有人不幸大病一場,雖然及時康復,但醫生會叮囑繼續服藥,還要小心各種并發癥。因此,陳鳳英更愿把主權債務危機四起的今天看成是“后金融危機時代”。
陳鳳英把金融危機的結束畫在2009年年初是有依據的?;仡櫭拦勺邉荩覀儾浑y發現,自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后,華爾街一度經歷半年的熊市,走出一個深深的“V字”,反轉點就在2009年3月初。
歐債前景
歐債危機短期無解
可能過十年苦日子
持續1年多的歐洲債務問題究竟何時是終點?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多米諾骨牌”效應的下一個倒下的歐洲國家是誰?
對此,陳鳳英對歐債問題的解決感到悲觀。她回顧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持續了大約10年,認為歐洲起碼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無法解決歐債問題。
她分析說,上世紀90年代末的東亞金融危機只持續了兩年多,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龍頭作用,但現在歐洲找不到類似龍頭,歐元區的核心國德國的經濟也遇到問題,可能需要5~10年才能解決歐債問題。
陳鳳英還指出,歐洲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也將拖經濟復蘇的后腿,歐洲長期以來的福利制度導致其未來幾年在醫療保險、醫療支出方面的費用將劇增。
陳鳳英將歐債問題歸結為歐洲的政治設計缺陷,“如果歐洲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債務問題早就解決了。美國加州已經宣布破產,但市場不會過度擔心加州的債務問題。以希臘為例,債務問題出現1年多了,但一直得不到解決,現在的政治框架下歐元區國家都不情愿幫希臘,債務問題越拖越嚴重,甚至連累了歐元區的核心國德國。”
江涌警告說,歐債問題最糟糕的時刻還沒有到來,目前表現出危機向銀行業蔓延的態勢,一旦銀行業卷進去,那將是大廈將傾的可怕景象。
中國作用
中國成為新亮點
歐洲盼華伸援手
中國會出手拯救歐洲嗎?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目前依然掌握著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居于世界之首。中國也是全球經濟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眼下美國自顧不暇,想讓歐洲人從債務危機中看到新曙光,中國就變得十分重要。德國電視2臺甚至以“中國:第18個歐元國家”為題報道,稱世界權力中心正在轉移,在歐美無奈和混亂中,中國開始找準機會,在歐洲謀求利益。
近日,歐洲媒體開始討論中國拯救歐洲的話題。本周早些時候,英國《金融時報》稱意大利政府正向中國求援,希望中國購買“相當大數量”的意大利國債,并對意大利展開大規模投資,以幫助意大利早日走出金融危機。對此,溫家寶總理在14日的達沃斯論壇上回應說,中國愿加大對歐洲投資,但同時希望歐洲領導人從戰略上看待中歐關系。
有挑剔的歐媒質疑中國開出一張“空頭支票”,但陳鳳英堅決予以駁斥,她認為中國購買歐債的承諾是一種信心支持,將對歐洲經濟產生信心提振的重要作用。她也對中國繼續購買歐債持贊同意見,她認為這是中國絕好機會,“意大利國債目前市值低、贏利高,也能平衡中國外匯儲備的多元化”。
對于不斷有歐洲國家到中國兜售國債,江涌分析了這些國家的矛盾心態,他們既希望中國借錢給他們,又不希望中國買他們的公司,此外他們在感情上也接受不了中國崛起,因為這涉及到西方的自尊心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