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天,一位所謂專家接受中央電視臺訪談,脫口而出“現在出售美債就是對美宣戰”。如此見識,竟是出自專家之口,令人大跌眼鏡。由此說來,民間所謂“今天讀書人對不起國家”,似也并非虛論。至少有一部分讀書人,無論是官員、專家還是商人,似乎真有尸餐素位之嫌。
美元不同于歷史上任何一種貨幣,對此需要有清醒認識。第一,美元不同于歷史上曾經充當過世界貨幣的英鎊。因為英鎊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事實上與黃金掛鉤,幣值長期保持穩定。也就是說,英鎊的信用以黃金為基礎,持續不變的金本位制,曾為它贏得了極高的信用。這種情形,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才改變。因為在一戰中實力大損,英國在一戰后雖然竭盡全力恢復金本位制以及英鎊的世界貨幣地位,無奈經濟實力已無力回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英鎊也因此喪失了世界貨幣的地位。
第二,二戰正酣之際,羅斯福、邱吉爾等在規劃戰后經濟貿易秩序時,曾產生尖銳分歧。其中的談判過程雖然曲折復雜,原因卻很簡單——英國試圖保住英鎊的地位,與美元共同充當世界貨幣;但對羅斯福領導的美國來說,瓦解大英帝國而取其成為新的世界霸權,正是美國參加二戰的基本目標,因而美國堅決拒絕了英國的意圖。最終,布雷頓森林協議確定了美元在戰后的世界貨幣地位——世界其他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而美元則與黃金掛鉤。這樣,美元確立了自己的至尊地位,一度被人們稱為“美金”。
不過,好景不長,二戰后德國、日本經濟的崛起,美國經濟的相對優勢下降。特別是陷入越戰泥潭后的美國,對外赤字大量增加,使美國無力再維持固定匯率,尼克松于是單方面撕毀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這一來,美元與其他國家的貨幣就沒有本質的區別,隨后,美元就開始了不斷貶值的進程。隨著美國實體經濟競爭力下降,國際收支惡化、國內債務高企,美元貶值事實上產生了賴債的作用。發展到今天,美元事實上已演變為一張“綠紙”,換句話說,與白條類似。
第三,人們都清楚,靠打白條過日子,絕不可能成為長久之計。世人在一定時間內愿意接受白條,是因為人們愿意相信這些白條還存在兌現的可能;一旦人們認識到白條只會成為廢紙,就再不會有人愿意接受白條了。在這種情況下,債主如果還試圖強迫其他人接受白條,只有一種辦法,就是使用暴力迫使其他人接受這一毫無道理的安排。到這個地步,大家都能看出,這樣的債主實際上跟“黑社會”沒有兩樣。美國當前向世界其他地區大量輸出不斷貶值的美元,一定程度上就使用了“黑社會”的招數。
美元的實際變化趨勢如此,那么其他國家貨幣的實質又如何呢?以人民幣為例,人民幣不與黃金掛鉤,事實上主要是根據市場上的商品量來發行貨幣。也就是說,市場上存在一份真正的實體財富,中央銀行相應發行一定量的貨幣,這樣,大家持有人民幣,就能夠對應地交換相應的商品和勞務。也就是說,人民幣代表了實實在在的實際財富。與黃金脫鉤的美元,按理其地位也應與此一致,其發行量應與美國國內實體經濟的財富創造能力相一致。但問題在于,美國是一個寅吃卯糧的國家,無論政府還是國民都負債消費成癮。這樣造成的后果是,美國依靠大量發行其國內并不存在實際財富的美元,以換取其他國家的商品進口。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美元流向世界,財富流向美國。由于財富輸出,美元輸入,類似中國這樣的國家就必須承受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在中國,流入的美元被強制結匯到中央銀行,中央銀行為此發行人民幣,而與之對應的物質財富早已流出中國市場,結果由于結匯而形成的人民幣超發,就使國內市場的商品和勞務價格上漲,使人民不得不忍受物價上漲的痛苦。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如果中國能夠利用手中的美元,到世界市場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勞務,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但是,世界貿易環境對中國極其不利,中國愿意購買的礦產資源、高技術產品等有價值的商品,美國等發達國家設置了種種障礙,使中國企業無法購買;而一些對中國價值不大的商品,中國的購買量終歸是有限的。這樣,中國不得不將大量美元購買信用不斷下降的美國債券。可見,同樣是美元,“中國美元”與“美國美元”的購買力并不一樣。歷史上,歐洲美元、日本美元也遭遇過類似的困境,只是中國面臨的麻煩更大、更突出罷了。
出現這種結果,是美國霸權、美元霸權掠奪的結果,也是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突出表現。對中國來說,如果面對這一困境而無所作為,則只會使自己淪于永受黑社會奴役和欺負的境地。但另一方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之冰,也需要作出長期努力。經濟學家阿瑞吉認為,荷蘭霸權、英國霸權、美國霸權轉移的過程,都經歷了漫長的從物質擴張到金融擴張的歷史,而金融擴張的極限恰恰是霸權衰落的開始。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權,就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而眼下的美國金融危機,很可能正是霸權衰落的信號。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美元搖搖欲墜,但能夠取而代之的貨幣則并未出現,這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也給中國的發展造成了極大困難。持有巨額美債,就是這種困難之一。但是,美國再無賴,也不能阻止中國出售美元,因為后者意味著美債流動性的喪失,也意味著美元、美國金融市場的崩潰。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說,這都是美國根本不能使用的下下策。因此,中國完全可以利用這一未必稱得上有利的條件,而靈活主動、有利有節地出售手中的美債,來緩解自身的不利處境。
從戰略上說,中國應當對美元的衰落、美國霸權的衰落有所準備,盡管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美國經濟的問題是利潤積累的危機,出路在于發展實體經濟、擺脫虛擬經濟,但由于美國企業對利潤的貪婪、美國勞工對高工資的要求,它很難作出這一改變。奧巴馬高喊“變革”卻收效甚微,正是由于美國利潤積累的危機已病入膏肓,恰如要求一個吸毒者戒毒,雖然正確卻很難成功。美元取代英鎊的歷史,伴隨了兩次世界大戰。眼下隨著美元衰落而造成的大混亂,極有可能令人震驚。對此,中國沒有任何理由掉以輕心。
從戰術上說,美元在一段時間內還將是日益虛弱卻無法取代的世界貨幣。中國既要利用美元、又要積極探索新的國際貿易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此問題極重要,留待日后細說),以避免自身淪為霸權國家轉嫁經濟危機的最大犧牲品。顯然,出售美元也應當成為中國的主動選擇之一。“出售美元就是對美宣戰”的論調,只是反映了某些中國專家昧于事理的心虛罷了,可以卑之無甚高論。
同樣,追求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能夠看清世界貨幣幾乎都依賴軍事勝利、政治崛起、經濟富強等綜合國力的事實,則更要理解,為此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與其不切實際地寄希望于美國改弦更張,還不如腳踏實地地爭取主動,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實現中國經濟的獨立自主、穩定繁榮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成功。
大民工,2011年8月1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