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貧富差距與消滅階級差別
——評薄熙來在重慶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的講話
迎 春
一,貧富差距根源與階級差別
自從人類有階級以來,社會就呈現出貧富差距現象。我國早就有“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富者連綿阡陌 窮無立錐之地”等描述,而且有人不斷地提出消滅貧富差距措施,遠的有張道陵、張魯等的“農民平均主義”,近的有太平天國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轉引自《毛澤東晚年的理論與實踐》1956—1976 許全興著 第191、193頁)薄熙來這次在重慶市委會上提出縮小貧富差距,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從主觀意愿來說,可能是好的,但是,他沒有找到產生貧富差距的根源,所以,他的實現共同富裕的設想、措施也不可能成為現實。
重慶市委可能搞了點社會調查,發現“現在一些人住豪宅、開跑車,吃山珍海味,整天胖得發愁;另一些人卻為生計四處奔波” ;“重慶主城20%的家庭擁有2套以上住房,還有人擁有3套、4套的豪宅,而近30%的家庭無自有住房”等。這種現象不僅重慶市存在,全國都是如此;如果再深入調查,就會發現那些開跑車、住豪宅,另外還擁有3、4套豪宅的人,不是“老板”或者他們的親屬,就是貪官及其親屬;而為生計四處奔波、沒有住房的人,主要是“打工崽(妹)”,用科學的概念,就是前者屬于資產階級,后者屬于無產階級,這種階級差別是造成貧富差距的根源。只講貧富差距,不講階級差別,不揭示產生貧富差距的階級根源,不是馬克思主義,也不可能真正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一些走資派派依靠外國資本家、“民營企業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搞私有化,必然一方面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另一方面產生無產階級,出現兩極分化;而毛澤東時期我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公有制經濟,結果必然是逐漸消滅資產階級,實現共同富裕。
薄熙來要靠利用外資,搞土地等私有化發展經濟,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老路,其結果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他在講話中說:“利用外資2007年10億美元,今年預計100億美元” ;強調“要落實農民的產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現在看,農民的土地、林地、房屋等產權不夠明晰,一定要明晰產權,把這些‘死資產’變成‘活資源’,讓它流動增值,幫助他們致富”等;這樣的發展路子仍然改革開放以來的路子,是私有化的道路,不僅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而且會離共同富裕越來越遠。
二,繼續革命理論與共同富裕
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才是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的唯一正確道路。
薄熙來在講話中說:“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講共同富裕!”這種說法不科學,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提法。《共產黨宣言》說:“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制是建筑在階級對立上面、建筑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面的生產和產品占有的最后又最完備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65頁)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
共同富裕與消滅私有制有聯系,但也有不同。前者只涉及社會現象,后者則揭示社會現象的本質;前者不涉及階級斗爭,后者則揭示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前者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提法,不是科學的理論;后者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科學,才是實現共同富裕唯一正確的道路。
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對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主義,不講階級斗爭,不講經濟發展中的兩條道路斗爭,只講共同富裕,是修正主義的,是反對毛澤東主義繼續革命理論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事實證明了繼續革命理論的科學性,證明了經濟發展中確實存在著兩條道路斗爭,所以,才會出現兩極分化的事實;薄熙來才會提出貧富差距和共同富裕的問題。不管人們的主觀意愿如何,只講共同富裕,不講階級斗爭,就是掩蓋經濟發展中的兩條道路斗爭、掩蓋階級斗爭的事實,實際上起到了欺騙群眾的作用,也不可能現實共同富裕。我們必須用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地反對形形色色的修正主義理論,沿著毛澤東指引的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共同富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