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航母VS.海軍航母
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海軍航母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國雖然重要,但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中國急需金融航母,金融航母對于中國國家經濟建設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要遠遠的大于軍事航母。現在中國的軍隊足以保家衛國,但中國還沒有基本的金融安全防衛能力。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美國除了用戰爭軍事手段外,還在金融這個戰場上伐謀殺敵于無形,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來看看幾個事實:
1、
隨著國際市場糧價的暴跌暴漲,我們國內大豆市場淪為國際資本手中的一枚棋子!先控制中國整個大豆種植業,再進而控制中國的畜牧業(豆粕是重要的畜牧業原料),界時畜牧業所需飼料的成本也會隨之聯動,從而造成肉類產品價格聯動。
2、
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中國生產原油1.89億噸,凈進口原油卻高達1.99億噸,原油進口依存度首次超過警戒線50%,達到51.29%。據統計2000至2009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由2.41億噸上升到3.88億噸,年均增長6.78%,原油凈進口量由5969萬噸上升至1.99億噸,進口依存度也由24.8%飆升到51.29%。有相關專家測算,以人均石油消費來計算:2008年中國人均年石油消費為283公斤,世界人均為587公斤,美國則達2.91噸,日本是1.74噸。如果中國人均石油消費達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石油消費總量將達到6.6億噸。按照中國1.8—2.0億噸的石油產量峰值,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將達72%,而美國目 前 石 油 進口依存度也只有63%。到2015年,中國石油的進口依存度預計將達到65%,到2020年可能達到70%以上。中國石油進口源主要依賴于中東,石油進口源和石油運輸線相對單一,進一步加劇了國家能源安全的風險。
中國原油需求成為國際炒家推高原油的一個重要借口,原油從2002年的20美元左右開始表現出明顯的長期趨勢性上漲。
同期大宗商品的LME銅從2002年1000多美元上漲至06年的9000美元左右高位后一直橫盤振蕩。在05年的加速暴漲時期,中國國儲局于2004年8、9月間在LME銅期貨市場上,以每噸3000多美元的價位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05年至06年國際銅價暴漲,2006年國儲局回補銅期貨空頭頭寸認虧平倉。據估計回補的空頭頭寸至少有10萬噸!
3、
深南電在已實施的對賭協議中的獲利條件是輕質原油浮動價高于62美元/桶,但當浮動價高于63.5美元/桶時,哪怕油價漲得再高,深南電每月最多也只能獲利30萬美元。而對于高盛子公司杰潤公司來說,若未來油價浮動價跌入62美元/桶以下時,每下跌1美元,杰潤公司則將多獲利40萬美元,同時深南電也虧損40萬美元。
2008年上半年,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行不斷唱多油價會上漲至200美元/桶,另一方面旗下全資子公司與深南電簽署這樣一份在高油價行情下會產生虧損的期貨合約,表面上看從邏輯上存在明顯矛盾。但對賭的結果如何呢?看看上面原油2008年下半年至09年上半年的走勢就一目了然了。
4、
看看相關報道稱:
據介紹,一棉最近組織工作人員赴江浙一帶做市場調查發現,織布廠、印染廠以及一些小型服裝企業等下游用戶有60%-70%停產,紡織企業產量直接壓縮了40%-60%。為了規避風險,一棉將總產量壓縮了1/3,以往3000噸是每個月的庫存量,而減產后則可供兩個月消化。
“整個行業很困難,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嚴重。”去年棉價飛漲,下游客戶也爭著搶貨,訂單都排不開。今年4月以來,棉價開始下跌時,很多紡織企業都持觀望態度,只能用一點,買一點。隨著水、電、氣、油及人工成本等的不斷增加,企業目前面臨著生產成本劇增的壓力,加之國家相繼收緊銀根,不少中小企業缺少流動資金,生存更難。
持續下跌的棉花價格會挫傷農民積極性,進而減少棉花產量,紡企就只能選擇進口棉花,棉花的采購成本約占企業綜合成本的70%,使用進口棉花,將使企業成本大幅增加,屆時,紡織企業的生存將更加艱難。
從棉農、商販、棉紡企業到服裝終端企業,紡織業是一個“居中”行業,是損失最大的。下游客戶是買漲不買跌,棉花漲得厲害,訂單下得就多,反之,客戶下單就會減少。而紡織業同樣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這加劇了下游企業的觀望情緒,如此,整個生產鏈進入了一個“跌價”的惡性循環。
“受歐美市場復蘇緩慢,采購減少,加上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較快等因素影響,國內棉紡織品出口優勢不在,紡織企業的訂單量減少。”我國的紡織行業依然屬于出口型工業,但國內紡企卻在以高出國際10%-20%的成本進行生產,這讓中國紡織業出口面對極大的挑戰。曾中一說,他擔心,由于棉價前期位于高位,國內紡織產品國際競爭力被大大削弱。
人民幣匯率的穩步上漲導致企業每年減少0.5%左右的利潤,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價格上升也直接壓縮了利潤,退稅率一旦下調,基本上就會是“零利潤”。
2010年我國紡織品出口總額達770.51億美元,出口退稅約785億元人民幣。上下浮動一個百分點,關乎紡織行業約52億元人民幣的利潤。由于紡織企業長期處于微利,即使下調一個百分點,也就意味著一大批中小企業將滑入生死線之下。
中國原油進口量應該僅次于美國,而原油對外依存度高于美國,世界原油定價權掌握在美國NYMEX交易所的原油期貨手中。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進口國和消費國,但銅的定價權掌握在LME銅手中。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但美國CBOT大豆的價格決定著中國大豆的價格漲跌。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和消費國,但全球棉花的定價權掌握在美國NYBOT美棉的手中。
雖然中國糖可以自給自足,但現在鄭糖的走勢基本上完全跟隨美國NYBOT的美糖而波動。
中國何時才能掌握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中國何時能有自已的金融航母?
(本人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為顏成明博客:http://blog.sina.com.cn/danding168、http://danding16.blog.163.com/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