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繼穆迪、大公國際之后,美國標普也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標普稱,在3個月內,至少有50%的幾率下調美國評級。這在國際評級史上算得上空前絕后。在將近70年的時間里,國際三大評級機構都慷慨地賦予美國“AAA”最高評級,甚至包括在戰爭時期。
這無疑是一個壞消息。美國國債長期以來被視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資產品,如果下調信用評級,則有可能推高利率,并打壓美國國債走低。由于中國是美國國債第一大持有者,如果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降,或者出現美國國債償還違約,中國將是最大的受害者。截至今年4月,中國持有至少1.15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發表的文章認為,在標普作出不利于美國國債的評級后,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預計遭受的投資損失可能高達20%至30%,如果將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1.152萬億美元,以最低下跌20%計算,將會損失約2304億美元,相當于中國人均虧損177美元(約合人民幣1150元)。
這印證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一個觀點,不管發生那種情況(美元貶值或美債評級下降),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將遭受的投資損失最終恐達20%至30%。中國已經使它自己陷入了一個美元陷阱,而且既無法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也無法改變先前使它陷入其中的那些政策。
出人意料的是,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承擔購買美國國債的機構之一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卻顯得格外冷靜。中投公司一位發言人日前表示,中投公司不予置評,以免造成市場不必要的波動。當然,中投公司保持這種克制的姿態,也反映出中國作為美國最大債權國的尷尬身份。
國內一些經濟學家或政府官員也不相信美國會發生債務違約的問題。甚至有人還認為,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中國打理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十分安全的投資方向。近期美國國會與白宮上演的完全是一出“政治鬧劇”。雖然看上去懸念很大,但發生的概率非常小,美國政府印發的國債還能不認賬嗎?
然而,他們的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著名經濟學家余永定指出,目前的美國國債實質上是一場龐氏騙局。中國可能很快會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今后可能什么也買不到。現在要想改變中國持有巨額美國政府債券的狀態而不引起嚴重的政治和金融后果可能為時已晚。但中國至少應該停止增加其持有量。
其實,美國國債已經不能算是一個投資品種的選擇了,在美國大開印鈔機、執行0到0.25的超低利率水平下,中國目前所購買的美元資產出現巨虧是必然的。中國用實實在在的商品,凝結著廉價的勞動力、廉價的資源、廉價的環境等,購買了美國國債,支持美國政府運轉,支持美國借貸消費,支持美國金融機構用這些錢到中國賺更多的錢。可以說,中國當了美國國債貶值的冤大頭。
我們應看透美國借中國的錢來對付中國的真面目,中國既是美國的重要伙伴也是美國的競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用各種手段讓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出現巨虧已不是什么秘密,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財富積累的能力,削弱中國國力,以維護美元霸權,以及美元霸權的繼續。
美國欠下中國的1萬多億美元債務,在美方采取一系列手段后,或將造成巨額虧損,這就猶如在戰爭中美國對中國使用了原子彈。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因持有的美國國債數場量龐大,要沽貨離場基本上不可行,除了被動地表示關切之外,能做的事不多,如果被美國挾持,當美國國債降級噩夢成真時,中國只好硬啃。
那么,誰會為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出現巨虧而痛心呢?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百姓?由于中國的外匯資產大多集中在外匯管理部門或經營外匯的國有企業手中,使決策層少數領導在購買美國國債上經常出現“拍腦袋”決策,甚至憑一時的沖動或個人喜好作出決策,往往造成財富的巨大浪費。這些掌管或經營外匯儲備的決策者都不痛心,普通百姓痛心又有何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