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薄墩撜Z·為政》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薄洞呵镒髠鳌?/p>
走向崩潰的美元及其國家信用
清湖漁夫
本文仍然從行為經濟學的視角首先透視了美國國家信用的膨脹過程和機制,具體分析了美國國債膨脹和美元膨脹的過程,美國國債膨脹源于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和戰爭費用窟窿的買單,美元全球泛濫是因為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將超發貨幣轉化為自己的資本優勢,或者直接從全球抽吸資源和財富。
消費信用膨脹反映了這樣的事實:美國社會財富越來越向壟斷資本集中,而且集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美國經濟和市場運行也就更不穩定和更加脆弱?! ?/p>
隨著危機的加深,國債和其它債務的擴大,在美國壟斷資本深知其害而且自我保護其利益的前提下,美國解決債務的資金來源只能越來越依賴于境外資本,通過戰爭和信用評級等手段驅趕全球流向美國,在全球范圍發動經濟金融戰,以維持消費信用和最龐大的軍事力量,同時美國壟斷資本通過經濟金融戰這個特種資本循環獲利?! ?/p>
美元的“堰塞湖”的發展反映了美元崩潰的條件越來越充分,而且促動崩潰的能量也在不斷累積。
本文第一次從經濟學角度推導了美元崩潰的市場機制、過程和后果,目前這個過程已經開始,其標志是全球貿易和投資的非美元結算。貨幣崩潰意味著市場瓦解和經濟癱瘓。紙幣崩潰機制在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卻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研究
我們要積極有效應對美國的軍事戰和金融戰,這兩者有合流傾向。繼續上屋抽梯策略,加高美元堰塞湖。尤其重要的是為后美元時代做經濟理論準備。
正文: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紙幣流通總量的不斷膨脹和貨幣貶值幾乎是所有國家共有的現象。我們知道,由于資本對國家信用的不斷摻水,黃金和白銀被迫退出貨幣流通領域,而由紙幣代替行使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F在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是,紙幣的擴張究竟有沒有邊界?如果有,這個邊界在哪里?換言之,紙幣在什么條件和機制下會退出流通領域?紙幣退出流通領域的結果是什么?在這里,我們以美國的國家信用和美元為例,展開我們的討論,以搞清紙幣及其流通所依賴的諸方面?! ?/p>
美國國家信用摻水
在以前的論文中(注①),我們曾經指出,在資本將國家政權納入資本主義體系并且利用國家信用為資本的獲取利潤服務的條件下,資本對國家信用的摻水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通過國家機構運行體現的國家信用或者說國家行為,本應具有公益特征。利用國家公權力為某個人群謀取利益,使得國家信用和國家行為脫離了國家公益的本來方向,從而忽視甚至損害這個國家的所有人群的整體利益,國家就成為為某個人群或者某一部分人謀取利益的工具,國家信用或相應的國家行為的公信力會下降。這種偏離純公益特征并且為某一部分人利益服務的國家行為,就是國家信用的濫用。在資本主義時期,資本首先通過市場對社會財富的生產與消費進行控制,并且利用對國家信用的濫用和執掌公權力的人們擴張國家消費的傾向,逐步對國家行為加強影響和控制,將國家機構作為維護資本統治和進一步追逐利潤的工具,國家信用在公益的幌子下被塞進了資本自身增值欲望的大量私貨,國家信用因為資本的利益而被濫用,國家信用因此被大量摻水?! ?/p>
銀行家對銀行信用摻水的結果,一旦被人們發現,會引起擠提存款風潮,銀行家的命運就是破產倒閉,資本將銀行信用的摻水機制移植到國家信用領域,引起國家信用的膨脹,最終的結果,就是國家信用受損乃至喪失。美國政府作為信用市場的參與者,有兩重角色;一個是作為受信者,在市場融通資金,也就是發行國債;另一個是作為授信者,向市場提供貨幣化的資本,也就是發行美元;美國金融壟斷資本對美國國家信用的摻水,也是從國債和貨幣發行兩個方面展開的?! ?/p>
美國國債膨脹
美國政府首先是作為受信者進入信用市場的。由于美國金融壟斷資本對社會財富的控制和在社會分配中占據絕大部分份額,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無產者的行列,勉能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因此資本主義的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資本所獲得的利潤;如果國家的財政收入不能滿足國家消費的需要,國家只能通過對外借債來暫時彌補財政赤字,借入資本化的貨幣才能維持國家機構的運行。因為資本對國家的經濟命脈的控制,是國家機構運行的資源的最主要的提供者,對國家行為就有了決定性影響,國家行為也就有必要看資本的臉色,為錢著想;否則國家機構的生存和運轉將難以為繼。這樣,國家信用就成為了資本增值的新途徑和新方式,首先要滿足資本的增值要求,國家要向授信的資本支付利息;其次,國家行為不僅要支付利息,而且要將資本的規則和體系在國家和社會的范疇上進行規定,作為國家的具體形式的政權以及被市場覆蓋越來越深廣的社會和人群必須置于資本的控制之下,以利于資本獲取利潤。再三,資本操縱國家行為對外發動戰爭,對其他國家和民族進行掠奪,也成了一種獨特的資本循環方式,資本通過國債和稅收為國家提供財力支持,國家對外采取行動,比如發動戰爭,所獲得利益再由資本參與分配。這樣,美國國家消費的擴張不僅依賴于資本提供的信用,而且國家消費還必須順應資本增值的欲望而無止境地擴張,越來越大的國家債務使得國家行為越來越依賴于資本提供的信用,這也是美國國家債務越滾越大的根源?! ?/p>
美國國家債務的增加一個重要用途是為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制造的各種經濟和金融危機買單。我們知道,美國的經濟和金融危機是美國資本循環的必然產物,對美國社會會產生破壞性的后果,經濟和社會動蕩會動搖資本主義體系和危及資本獲取利潤的運行機制。資本運行的自身缺陷所導致的后果,因為美國壟斷資本對國家的控制,通過國家信用,動用公眾資金來擺平。在這里,美國國債雖然是由美國資本購買,但是資本提供的信用,是要美國政府收入來償還的,相應的擺平危機的賬單,就分攤到了美國的全體國民身上。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國發生儲蓄和貸款危機,為應對亂局,美國政府以“復興金融公司”為原型成立RTC機構,負責處理陷入困境的儲蓄和貸款機構。這一救助項目持續6年,最終花費達1250億美元。2008年9月20日,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發表講話透露,剛開始的時候他并不愿意動用納稅人的金錢來實施大規模金融救援,他當時第一個直覺是希望借美國金融市場的自我運行機制來慢慢彌合。但連續幾天和專家商談時聽到專家的報告,使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因此決定采取大膽的行動。布什認為,如果不采取主動措施,美國的金融市場將繼續承受巨大的風險,只會造成大量就業者失業,養老金貶值,樓價貶值,新批的房貸、車貸和大學學費借貸資源干涸。救市計劃授權美國財政部從國內金融機構購買高達7000億美元的與抵押貸款相關的金融資產;其次,計劃要求將美國國債最高法定限額從現有的10.6萬億美元提高到11.3萬億美元,以便為政府實施救援計劃留下資金空間。此外,給予美國財政部特別授權以購買、持有和出售住宅和商業抵押貸款以及相關貸款支持證券,從而幫助金融機構剝離不良資產。特別授權期限為兩年,但政府可以在兩年后繼續持有所購買的資產,直至財政部認為沒有必要繼續持有為止。
美國國家債務增加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美國金融壟斷資本為美國政府推行有利于自己的國際國內政策提供支持,便利于美國壟斷資本尋找獲利機會。美國壟斷資本繼承了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傳統,維持公共產品領域的“資本循環”。這種資本循環的例子,最明顯和最普遍的就是利用國家政權對外發動戰爭,如果戰爭能夠打贏,在海外或者市場獲取得利益能夠彌補戰爭費用后還有結余,國債狀況猶可;如果戰爭沒有帶來比投入更大的利益,或者美國壟斷資本沒能因此獲利,國債償還就會落在美國老百姓身上。美國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中一無所獲,約為 6000億美元的戰爭經費當然由愛國的美國人民來承擔;從1959年開始的越南戰爭,總共花費6860億美元;戰爭最后仍然是一無所獲,國債發行因為美國人民的反戰浪潮無法增加,已發行的國債只能掛賬,而為了彌補戰爭經費窟窿,只能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變相賴賬,印發美元了事。近期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反恐戰爭進行總結時說:“不幸的是,在過去的10年中,我們并沒有鞏固我們的經濟。我們在戰爭上的花費超過了萬億美元,這些資金很多都是從外國借來的?!泵绹鴩鴤请S著對外戰爭的增加而不斷膨脹的?! ?/p>
美元膨脹
美國政府其次是作為授信者進入信用市場的。在資本控制國家政權以前,銀行體系的最后貸款者并不是國家或者中央銀行,而是私有的大銀行或者中央銀行。銀行券的發行集中在這些私有的大銀行或者中央銀行手中;這些私有大銀行又通過代理國庫,其銀行券的發行獲得國家認可并且通過法令強制流通。資本由此獲得了濫用國家信用的自由,紙幣開始大量發行?;谑袌鲂庞玫呢泿旁谵D變為依賴國家信用的紙幣的同時,資本也就將貨幣經營業或者銀行業中的利用貨幣信用摻水獲取利潤的方式植入到以國家信用名義發行的銀行券之中,將國家信用開始摻水。發行貨幣意味著國家向資本提供信用,首先擴張的是以貨幣信用表示的資本總量;鞏固和擴大資本優勢,推動資本透過投機主導的市場價格過程,擴大資本獲取利潤和掠奪社會財富的份額。增加的貨幣量參加了資本的循環,資本通過吸收增發的貨幣加強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的同時,也賦予了這部分貨幣的增值欲望。
大量美元增發的結果,首先侵蝕和動搖以黃金為儲備發行和兌換紙幣的貨幣體制。在此方面最具標志性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過程,黃金徹底退出貨幣流通領域,美元紙幣的全球信用完全由美國資本控制的國家信用作為支撐。就貨幣經營業者而言,信用過度摻水的后果是其自身的破產,而就國家信用而言,美國金融壟斷資本給美元摻水的后果,只能是美國采取賴賬的國家行為,不再承擔以美元兌換黃金的國際義務。美元自此以后的貨幣膨脹更加猛烈,更加沒有約束。截至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元的發行量已達23萬億之巨,且2/3在美國國外。美國金融業迅速擴張為美國第一產業,它所創造的GDP占其總量的21%左右,這在全球絕無僅有,而號稱美國第一產業的制造業卻退居第二,僅占美國GDP的14%。由此可見,美國國家信用擴張之烈,美國經濟結構虛擬化、空殼化程度之盛。有數據顯示,美國企業60%的利潤集中在金融部門。各國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國際儲備中的美元儲備從l萬億美元增加到2萬億美元,用了整整10年.而從2萬億美元擴張到6、7萬億美元,僅用了五、六年,美元膨脹有加速趨勢,其國債已超過14萬億美元。美國做大美元的規模在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已達到瘋狂的程度。伴隨著瘋狂的信用擴張.緊隨而來的便是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與全球性經濟衰退。
因為資本的追逐利潤的無休止動力和行為帶來的一切社會后果,在資本對國家政權的運行完全控制的條件下,被資本通過國家體制向國家范圍內的市場人群轉嫁,這些后果都由國家來最后付費。資本不斷給國家信用摻水,國家也就不斷地為這些無止無休的市場危機買單,這也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信用膨脹或者美元膨脹有增無已的深刻根源?! ?/p>
消費信用膨脹
美國消費信用的膨脹和美國人民寅吃卯糧的現狀,實際上是美國壟斷資本對勞動者的剝削過度、以致于勞動力再生產的生活來源信用化的結果;勞動者的當期工資收入,已經不能滿足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只能通過信用的方式來不足和維持;就單個的資本循環而言,因為資本對利潤的獲取,已經越過了一個資本循環過程中勞動力工資的極限,進一步向工資部分侵蝕,這必將導致勞動者消費對信用的依賴和消費信用的積累。資本對消費信用的控制和選擇,會有力壓縮社會的消費能力,從而限制資本循環的實現。這同樣會使資本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必須擴大消費信用以維持資本循環擴大,另一方面,消費信用的擴張和勞動者工資收入越來越不成比例,會更容易導致消費信貸壞賬和呆賬,畢竟工資收入實現遠遠趕不上消費信用的還本付息;最終的結果就是資本循環更加不穩定和更加短命。據有關分析,上世紀90年代美國人收入100美元,消費80美元,儲蓄10美元,還貸10美元:進入21世紀是收入100美元,消費90美元,還貸12美元,儲蓄變為負數,以借新債還舊債度日。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提供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3月底美國消費者債務總額已經達到了11.5萬億美元,自去年12月31日以來增加了330億美元。并且,紐約儲備銀行還表示,這些債務統計數據并不包括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消減的,總額在1.03萬億美元的優秀消費者的債務。拜美國政府為危機買單而發行紙幣的信貸寬松政策所賜,過去兩年中,消費者負債出現穩定下滑。2010年第二季度,包括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賬戶、及諸如車貸等非循環信用借貸賬戶在內的美國家庭負債總額為13.9萬億美元,此數據比去年同期下跌2000億美元。諸如信用卡等可循環信用借貸負債總額為8322億美元,去年同期該數據為9150億美元。債務拖欠率連續5個季度出現了下降,相比去年12月31日,達到犯罪級別的債務拖欠率從10.8下降到了10.5,這一數值也低于去年同期的11.9%.
美國國債膨脹、美元膨脹和消費膨脹的一個社會性結果就是:美國社會財富越來越向壟斷資本集中,而且集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美國經濟和市場運行也就更不穩定和更加脆弱。美聯儲理事拉斯金(Sarah Bloom Raskin)2011年(6月29日)表示,多數美國民眾收入增長停滯和極富有的1%的美國富人收入的高速增長所導致的財務狀況不平等限制了美國經濟的復蘇。這種不平等正在變得不穩定,且破壞了經濟持續和高效增長的能力。同時,這種不平等還拖累了經濟的最大增速,成為了經濟增長最不可缺少的社會進步的詛咒?! ?/p>
特有的資本循環——金融戰
二戰后美國一直將全球硬通貨、控制全球銀行體系和控制全球資本市場列這三大金融控制列為其國家戰略中的超級目標。在三大金融戰略目標中,以美元霸權控制了全球硬通貨,通過主導世界銀行、IMF和國際清算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以及相關金融理論、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等的主導權與游戲規則制定權以控制全球金融體系,并以三大評級機構為媒介,通過信用評級的話語壟斷與霸權從而引導全球市場資本流動。在過去的40年里,美國把它所謂的垃圾產業、夕陽產業紛紛轉移到其他國家,轉移到新興國家包括中國,而讓它70%的就業人口從事金融和金融服務業。通過長期的貿易赤字,美元流向世界,抽吸資源和財富,美國人用金融手段從全球向美國轉移財富,以印刷美元為主要生計,美國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金融生存。通過政府公共財政反復為壟斷資本創造的危機買單,頻頻發動戰爭,發行戰爭國債,造成國內儲蓄消失,國債發行向國外移動。美元膨脹和國債膨脹的結果就是危機和戰爭負擔不僅轉向美國普通大眾,消費信用膨脹和寅吃卯糧是美國壟斷資本為了維持起碼的資本循環和強化對美國勞動者控制和剝削的結果。此次美國救市的最強有力的措施,就是將華爾街錢商們的債務完全國有化。金融機構僥幸得存,而非金融企業也未因為投機失敗而出現大面積的破產潮,喘息剛定后信用膨脹重新開始。在QE2即將結束的5月,美國各大企業出現瘋狂發債潮,都企圖趕上最后一趟“廉價資金地鐵”。
危機和戰爭負擔向全球外溢,就是美元泛濫世界和國債的全球發行。隨著危機的加深,國債和其它債務的擴大,在美國壟斷資本深知其害而且自我保護利益的前提下,解決債務的資金來源只能越來越依賴于境外資本,通過戰爭和信用評級等手段驅趕全球流向美國,在全球范圍發動經濟金融戰,以維持消費信用和最龐大的軍事力量,同時美國壟斷資本通過經濟金融戰這個特種資本循環獲利(注②)??扑魑謶馉幈l之前,有關資料數據顯示,大約有7000多億熱錢因為找不到投資去處而只好在在歐洲游蕩。當時歐洲上空已戰云密布,一旦戰爭打響,投資環境會迅速惡化,資本不可能留在戰爭中玉石俱焚。結果,戰爭一打響,7000多億熱錢中有4000多億立刻從歐洲出逃,其中2000多億去了美國,直接支持了美國已經連續115個月的經濟繁榮。美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如此漫長的景氣周期。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到戰爭結束就達到140美元。在石油交易以美元結算的條件下,美國政府就能以向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名義,向全球商品市場注入美元,再玩一次實物換綠紙的游戲。“9·11”事件的發生,當即引起在美資本放鴨群般地外逃,大量的資金開始撤離美國。于是阿富汗戰爭迫不及待地打響,巡航導彈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瓊斯指數很快回升,全世界投資人對美國市場的信心恢復,華爾街一片叫好。
美國三大信用評級公司本身就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工具,利用強大的市場話語權,實行“定向風險釋放”(注③)。遙遠的實例我們無庸贅述,近期美國三大信用評級機構連續調低希臘和葡萄牙等國的主權信用等級,對中國銀行業和房地產的的信用說三道四,一方面是打擊歐元,為在華的跨國投行制造股市和樓市的投機機會,另一方面也是恐嚇不明真相的全球其他資本,促使這些資本流向美國,為美國新國債發行和新一輪狙殺外國資本的行動做準備。
外國資本進了美國,也并非進了利潤天堂。我們知道,美國金融市場是被華爾街主導和控制的,本來就是美國壟斷資本的狩獵地。外國資本羊群的涌入,同時也為美國壟斷資本利用各種金融游戲進行狙殺提供了獵物來源。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是針對歐洲資本的狙殺,“兩房”次級債券和高盛與中國諸多公司玩金融衍生品合同是瞄準中國資本的狙殺。在幾乎所有與美國人的金融游戲中,中國資本總是折戟沉沙,中投公司在海外投資什么就賠什么, 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等第三世界國家投資數千億大興土木也是巨大虧損;購買龐大的美國國債的中國資本估計就是下一個被狙擊的目標,美政府計劃關閉房地美和房利美, 美元的持續貶值也意味著美國國債的不斷貶值,中國相關的幾千億美元國債下場不言自明;美國知名投資人吉姆·羅杰斯已經在開始賣空美國國債。全球資本流入美國,應了我們的一句俗話: “錢到地頭死”。
在美國國債膨脹、消費信用膨脹和美元膨脹的背后,在美國資本發動金融戰的背后,是美國資本和美國經濟對全球市場的越來越依賴。在美國國內勞動者被掠奪過度之后,美國壟斷資本的利潤來源只能轉向其它國家的資本和商品。美國對日、對德、對拉美、對蘇聯東歐地區、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等國家實施經濟戰的初始準備階段,都是以對美國開放市場為條件,便于美國資本長驅直入。俄羅斯的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和高盛、大摩等跨國投行在中國市場的翻云覆雨都是美國壟斷資本發動經濟金融戰的結果。美國資本在國際金融市場陣線嚴密,索羅斯和巴菲特的金融大鱷頻頻出擊,洗劫各國財富,獲取暴利。高盛公司在中國的長長的天文數字的利潤賬單也是典型例子。就美國資本對中國而言,壓價收購中國的出口工業產品,高價向美國市場拋售,從中賺取暴利,這從美國進口商的進口價到中國制造的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之間的巨大價差可以得到清晰地佐證,標有“中國制造”的美國蘋果公司iPod播放機在發達國家市場零售價為299美元,其中中國出口組裝廠只賺取4美元的加工費,而160美元被美國設計、運儲、營銷等環節的企業獲得。中國人民的血汗制造成為美國商人的暴利來源?! ?/p>
水面升高的美元堰塞湖
按照美國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近10年來美國財政赤字屢創新高,赤字規模的積累越來越大,同時聯邦債務規模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2008財年美國財政赤字創下了4550億美元的新紀錄;爾后的2009財年受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美國的財政赤字規模達到1.42萬億美元;2010財年美國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至1.56萬億美元,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6%;如果依據奧巴馬的說法或是設想,2011財年美國財政赤字即使有所下降,也仍將高達1.27萬億美元,約占美國GDP的8.3%; 2012財年美國財政赤字即使下降至8280億美元,也將占到GDP的5.1%,仍大大高于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美國聯邦政府目前的公共債務規模已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96%,若再計入規模龐大的地方政府債務以及“兩房”等得到政府信用擔保的企業債務,美國債務占GDP的比例將更高。美聯儲目前持有的聯邦政府債權多達1.336萬億美元,在美國聯邦政權全部債務中所占比例高達14%,中國官方持有的美國聯邦政府債權多達1.145萬億美元,在美國聯邦政府全部債務中所占比例達12%。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的第三大持有者是美國公眾,第四大持有者是日本官方,排在第五位的持有者是美國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美國《華盛頓郵報》不久前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到2014年美國僅債務產生的利息總額將超過其除了國防之外的有所開支,超過教育、交通、能源等方面位居第二;到 2017年美國債務利息總額將可能從目前的2070億美元升至6270億美元。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薄 ?/p>
5月16日,美國債務余額的上限已經達到國會允許的上限――14.294萬億美元。代表美國壟斷資本利益的民主和共和兩黨,圍繞著國會批準提高國債余額的8月2日的最后時限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主政治秀,在美國老百姓消費信用居高不下的前提下,面向壟斷資本的增稅提議被束之高閣,美國壟斷資本也不會掏錢去買自己制造出來的美國國債垃圾;縮減開支方面因為軍事力量還是向他國轉嫁危機必不可少的工具,仍然不能動,最后只能舉刀砍向了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社保開支。美國壟斷資本自私自利的本質在此暴露無遺。至于國債上限提高后新發國債,在美國壟斷資本不愿掏錢購買,美國老百姓有無錢購買的情況下,目光自然就轉向海外去找冤大頭,實在找不到就只能由美聯儲印鈔票來解決;6月25日至26日,基辛格事務所主席、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發表主旨演講時煞有介事地提出,中國繼續購買美國政府的債務,以及其他一些債務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復蘇至關重要。在言語之間既有懇求,否則不會以80高齡遠道而來參加這么一個清談會;因為美國國債在海外摟不到錢,美國政府和經濟體制行將停擺,被華爾街吹大的數百萬億美元的金融氣球可能漏氣而爆發不亞于“兩房”債券的新危機;僅在2006年美國的GDP是13.2萬億美元,其資產證券化約約是90萬億美元,其金融衍生品約是518萬億美元。資產證券和金融衍生品總計高達GDP的46倍。他又為不爭氣的政治晚輩們推卸責任和對中國訓誡威脅,如果中國不買美國國債,似乎就成了一切的罪惡之源,要為一切后果買單?;粮襁@么說當然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美國已經成功將中國經濟綁架進了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金融體制。
美國國債的向海外膨脹和美元的全球泛濫,本質上是美國壟斷資本集團無法將戰爭以及經濟危機的后果無法向美國老百姓轉嫁、轉而向全球轉嫁的結果。從1962年至今,美國國會一共74次提高聯邦政府借債限額,其中有10次發生在2001年之后。預計這種鬧劇未來10年會更加頻繁地出現。面對不斷被貶值的美元和美國國債,市場無疑會具有趨避心態,因此在外匯市場和美國國債市場上,美國的債權人考慮到美元貶值將對他們造成較大的損失(美元兌換價值越低,他們持有的美元資產能夠購買到的東西也就越少),因此也不愿看到美元貶值幅度過大。但是美元和美國國債的買方市場相當有限和脆弱,一旦有較大額賣出,有可能引發更多的賣空行為,貶值速度更快。相反,為了維持美元短期穩定,美國的債權人暫時將不得不繼續借錢給美國人幫助穩定市場,這些流向美國的資本又繼續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狙殺目標,從而將自己陷得更深。僅就這次國債違約風波來說,美國的海外債權人面臨著兩難困境:要么接受美國債務違約所帶來的巨大金融破滅后果;要么接受美國發行更多的債務,授人以柄,讓美國政府未來擁有更大的要挾能力。一貫自詡為“文明世界”領導的國家,行徑幾乎同于土匪綁票,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勢!
人民幣國際結算是我們擺脫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體制的一個重要步驟,推動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本幣雙邊結算,將帶動全球越來越多的對美元不放心國家和商家采用非美元結算,從而削弱美元的貿易基礎和市場基礎,使越來越多的經濟體擺脫美元泛濫的困擾,有力地阻止美國壟斷資本利用美元在全球資源市場加劇價格的劇烈波動,也能夠遏制其頻繁發動的金融戰。這不僅對中國經濟,對世界其他經濟體也是一大福音,盡量減少美國壟斷資本和美元的災害性影響。美元被世界逐步放棄的過程,也是美元堰塞湖水面收窄和升高的過程,這種堰塞湖水面升高過程,同時也是與世界主要經濟體要求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以及非美國家之間的互惠的經濟金融監管合作同步推進的的,客觀上是一個對美國金融霸權的圍攻過程。美國的國債膨脹和美元膨脹政策將遇到更多的阻擊,美國向全球轉嫁壟斷資本制造的麻煩和后果也就越來越困難?! ?/p>
美元紙幣崩潰的大眾行為的市場機制
就美元的崩潰而言,美元堰塞湖的水面不斷升高是個必要前提,也就是人們關于美元貶值的看法和判斷越來越牢固,貶值過程會無休止的進行下去,市場疑心蔓延,觀望變成自保,從而采取行動。以非美元結算逐步擴大為標志,這個拋棄美元或者用美元購買商品而不回到美元的過程目前已經開始,緩慢推動以美元標價的商品價格上漲。商品的美元價格上漲,會印證關于美元貶值的擔憂,并且這種擔憂會從買進商品、拋棄美元的第一批人像周圍的人群擴散;隨之更多的人群加入搶購行列,商品的美元價格繼續上漲,并且向其它種類的商品擴散,美元貶值有所加快的判斷得到印證,美元的轉手也會加快。這種憂慮和行為可能首先發生在國際貿易領域,商品的美元標價上漲,同時外匯市場發生越來越多的美元賣空行為,美元轉手速度加快,直到人們選擇其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而不愿意接受美元。于是美元向美國的回流開始,一是搶購美國出口商品,二是攜帶美元進入美國市場。所有的美國出口商品都會面臨搶購,短期價格飆升;同時美元貶值的情緒也會傳向美國,商品價格飆升會導致美國出口商的待價而沽,反而放慢出口速度,或者自行跟隨提價;因為賣貨過快和賣價過低會損失美元銷售收入。美元轉手更快和商品的美元價格飆升因為參與搶購意圖減少損失的美元持有者越來越多,是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面對迅速貶值的美元,世界各國的對美出口會迅速停止,對于來自美國的商品訂貨要求用非美元結算。美國的出口商品價格一方面在全球美元搶購下飆升,另一方面出口商品也會因為美國出口商的觀望而脫銷。進出口貿易實際停止,美元會持續流入美國市場,因為進口商品來源斷絕和出口商品價格飆升,美國國內擔心漲價的搶購行為和風潮同樣會發生,商店的貨架被一掃而空。期間可能會發生美國政府或者其他組織和機構拋售儲備平抑物價的行為,但是持續的大量美元流入、追逐價格買入實物商品和美元的飛速轉手會很快將有限的物資淹沒無蹤。作為美國市場歷來主導的美國壟斷資本,因為掌握大量物資,就資本自私自利的本性而言只會囤積居奇,讓價格漲得越高越好,賣得過早換回一堆飛速貶值的綠鈔票,可能很快就只能買回賣出去的商品一半甚至是零頭。此時如果進行物價管制,被管制的商品銷售渠道可能會空空如也,黑市的商品價格會漲得更快。由于商品供給的斷絕或者偶爾的零星交易,美國市場的商品銷售標價會朝天文數字飆升;隨時在價格標簽上加幾個零,遠比收下人們手里一堆沒有任何用處的紙幣要好得多?! ?/p>
此時的商品向貨幣的轉換完全斷絕,這個美元組織起來的市場,因為美元本身的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的喪失而崩解,商品流通只能通過物物交換或者利用其它可信的交換媒介,比如外幣、糧食等等。因為商品的流通循環停止,社會生產過程也會停止,工廠商店停業,人們普遍失業,政府因為沒有工資而關門;金融領域的一切灰飛煙滅,所有債權債務都化為烏有。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離開市場,因美元而存在的無數維度的市場聯系或者社會聯系不復存在。我們在研究銀行信用問題時提到過人們擠提銀行存款的風潮,其內在機理和國家信用貨幣的崩解過程類似,都是一個信心崩潰過程;擠提存款,崩潰的是以這個銀行為中心的信用體系;美元的崩潰,則是以美元為中心的所有市場體系的瓦解。
這個過程目前已經啟動,因為形勢發展的平緩,美元堰塞湖雖在升高,卻波瀾不驚。這個過程要持續多長時間,目前無法估計,但是其中的市場動力卻在積累。隨著美國市場龐大的金融氣球旋轉,以高杠桿率運行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因為對華爾街資本大眾財富和中小資本的掠奪更為猛烈和更為殘酷,爆發金融震蕩的可能性也就更高;隨著新的一個個金融漏洞和黑幕被揭開,丑聞不脛而走,美國政府改行干金融消防,加之可能繼續發生的美國對外戰爭或者軍事沖突,國債上限繼續一次次調升,已經開始的美元崩潰過程會獲得加油添薪,加速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商品美元價格的一飛沖天,美國壟斷資本目前在全球市場的操縱行為從其后果上也在推動這個過程,資本本性決定了它不會過多理睬寄宿“宿主”的死活,危險到來時可能會率先外逃?! ?/p>
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崩潰,在資本對國家信用濫用和不斷摻水的情況下,本身是市場機制的一個必然現象;人們在這個問題上注意到的不是更多的貨幣,而是商品價格不斷上漲而導致的貨幣貶值,隨著貶值的不斷發展,使人們感到持有貨幣不再是一個有利選擇,出于自我保護動機的大眾行動或者群體行動就會使貨幣走向崩潰。市場不是天生或者自然存在的,人們被貨幣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市場,市場就有其自身運行和存在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人們對貨幣本身的認可和接受。一旦這個基礎喪失,市場也就無法維系下去。貨幣崩潰以及被人們廣泛拒絕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已經多次發生,比如從抗日戰爭開始到1949年國民黨政府的法幣崩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馬克的崩潰,都是先例。在這個過程的末期,天文數字的價格已經失去了其社會意義,因為貨幣本身被人們拒收,市場已經瓦解。人們忽視這個機制的原因,在于錯誤地將通貨膨脹問題與物價上漲問題混淆不清,將特定的市場大眾行為過程的貨幣崩潰現象認為是一種惡性通貨膨脹,開始無窮無盡的道德譴責,反而不去深究背后的市場機理和大眾行為過程。人們對市場運行的研究文獻浩如煙海,對市場得以存在的社會基礎或者發生瓦解的前提和機理卻視而不見!在此筆者仍然不厭其煩地再次指出: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沒有因果關系(注④),大量的貨幣存在于市場中,未必會引起物價上漲;在經濟蕭條時期,市場仍然存在大量貨幣,只不過這些貨幣都集中到壟斷資本手中,而此時的物價一方面是在下降,另一方面商品流通量也在驟減。美元崩潰,當然也不是什么“惡性通貨膨脹”!
我們的對策
當我們還在為美國的所謂“主權信用危機”而爭吵不休的時候,更嚴重的美元崩潰的經濟和金融威脅可能已經悄然而至!截止目前,中國持有美國國債 11525億美元,這些美債已經成為一把懸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美元崩潰過程發展得過快或者過早加速,這些美元可能成為廢紙;盡管我們有可能在未來的搶購風潮中找回那么一點實物。問題還在于,美元堰塞湖的水面還在不斷上升,我們無法了解和預知什么地方開始暗涌或者決口,因為全球持有美元的人實在太多,截至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元的發行量已達23萬億之巨,且2/3在美國國外,這還沒有包括21世紀以來的美元擴張發行和流出美國的數據。我們無權阻止也無法阻止世界其他各國的拋棄美元行為,一旦開始潰壩過程,沒有什么力量能夠砥柱中流而獨立支撐,即使是美國政府,自身也面臨社會失控、政府倒臺和國家瓦解的局面?! ?/p>
在美國消費信用膨脹現象的背后,是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對國內財富的攫取和集中已經接近極限,從而正常的資本循環難以為繼,利潤來源漸趨枯竭;為此不得不向海外尋求利益和資本利潤。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也是利益的永恒。美國壟斷資本的對外擴張,越來越多地采用兩種方式:軍事戰和金融戰。為了實現對世界各國的控制和威懾,掌握全球資源產地及其流向,美國軍事開支占到全球軍事開支的一半;為了資本利潤而貪得無厭,制造如此之多的殺人武器并且頻頻使用,反映了美國壟斷資本反人類的一面。在金融戰方面,一方面要求世界各國接軌自己主導的世界貿易規則和國際金融慣例,逐步開放其國內市場,便于美國資本長驅直入和翻云覆雨;另一方面,通過恐嚇和誘惑等多種手段,將外國資本的羊群趕入美國市場,便于美國資本獵殺;目前軍事戰和金融戰有混和運用的趨勢。為此,我們必須迅速制定對策?! ?/p>
在經濟和金融戰方面,要內外統籌安排。禁止國內資本流入美國市場購買金融資產,逐步減少對美出口,不能再把自己的羊群趕進別人的獵場。退出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組織和金融多邊規則,加強跨國資本出入境監測和控制,拿回中國主權資本對國內市場的主導權,樹立“市場主權”意識,對跨國資本謀取暴利的行為進行狙擊。調整我國的出口方向,增加對美的商品和技術進口,增加對非美國家出口。積極調整外匯儲備,減少美元和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海外投資從美國金融資產轉向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和資源資產。著力開發中西部經濟,推進產業升級,擴大內需,提高國內經濟自我循環能力。適時提高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帶動其解其它國家貨幣對美元的集體升值,不再用我們的廉價消費品去供養美國。
軍事上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以維護自己的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自不待言?! ?/p>
繼續“上屋抽梯”策略。一方面縮減美元在國際市場的“堰塞湖”面積,另一方面靜待美元繼續泛濫,堰塞湖水面高企。迅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盡力擴張在全球的流通范圍;推動與非美國家的的經濟金融合作,聯合應對美元崩潰前后的各種重大問題,為后美元世界經濟體系準備和試運行一個隱形架構。自2008年下半年起,中國和全球多個國家商定并開展貨幣互換,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其他領導人最近呼吁亞洲各國通過增加互換貨幣和建立新機構來更加緊密地合作,以及本幣結算在金磚國家逐步實行,值得稱道?! ?/p>
以上措施有犧牲美元外匯儲備之虞,這些外匯儲備實際上已經被美國綁架,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越多,在美國戰車上就被綁得越緊。美元長期貶值和迅速崩潰對我們來說結果沒有什么不同。在一個美元崩潰的機制里,行動越慢,受損越大,在擠提銀行存款和商品搶購風潮中靠后的排隊者可能是最倒霉的!我們不行動,并不代表其他經濟體也漠然置之。人民幣國際結算的范圍越來越廣,意味著兌美元擔憂的人們也越來越多。戰略上致于人而產生的美元儲備,當棄子利用比眼睜睜變成廢子要好得多,盡力挽回損失才是正道。既然美國人選擇我們作為戰略對手,我們就要做一個合格的戰略對手;美元既然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就用好這把劍,不戰而屈人之兵?! ?/p>
對后美元時代進行經濟理論準備。一旦美元崩潰,現有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的人文價值觀會被人們所拋棄,現有以美國普世價值為標桿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無法再延續下去。我們必須發掘我們的哲學思維,學界應該負起歷史和科學的責任,重構我們的社會和經濟運行模式和管理方式,對西方資本主義的體系必須系統深刻反思,體會美國資本罔顧億兆生靈而拼命發展殺人武器的反人類本性,避免走西方資本主義的老路。我們已經在世界文明史中生活了五千年,秉承和創新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照樣能夠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 ?/p>
參考文獻:
注①《論金融體系中的信用》,清湖漁夫,2011年6月20日,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6/ 242913.html,《論信用》,新浪博客,清湖漁夫,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3jc.html
注②《國家金融戰》新浪博客,清湖漁夫,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2wa.html烏有之鄉>>文章中心>>財經視點,2011年4月6日,http://www.wyzxsx. com/Article/finance/201104/225516.html
注③《信用評級在市場中的一般過程和特征》烏有之鄉>>文章中心>>財經視點,2011年7月8日,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7/246717.html,新浪博客,清湖漁夫,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8kj.html?! ?/p>
注④《通貨膨脹批判》烏有之鄉>>文章中心>>財經視點,2011年6月30日,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6/245024.html,新浪博客,清湖漁夫,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02e4d80100t3jk.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