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證數據看緊縮與通脹(修改版)
2011年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4%,創2008年7月以來三年新高。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4%,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26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3.0%;消費品價格上漲7.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4.0%。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一些什么信息呢?其實己經十分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從 2010年1月18日開始緊縮貨幣以來,至今己經18個月了,我國的CPI指數不僅沒有降低,反而繼續走高。
看了這一組數據,如果還認為只要緊縮貨幣,就能降低CPI,不是傻瓜就是瘋子,當然,也不排除有一批美國利益維護,繼續念“通脹是一個貨幣現象”。經者,因為,我早在去年就已經在《中國緊縮貨幣的利弊及對美國印錢消費的影響(上、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ml6a.html 一文中,就己經明確指出,緊縮貨幣有利于美國對中國“印錢消費”;換一種說法,也就是指有利于美國更多地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時至如今,大多數人都已經看得清楚,緊縮貨幣對抑制我國當前的通脹率根本無效。除非緊縮到本國經濟崩潰,國際上再有象2008年那樣的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崩盤,或者大幅度提高人民幣匯率,實現均衡的進出口,否則,輸入性通脹問題仍然解決不了。但是,既使如此,國內的問題也不是通過緊縮貨幣所能解決的。僅食品價格就上漲了14.4%,僅此就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26個百分點。大家都知道,我國食品類的產品總體上早己進入了過剩期,恩格爾系數大約在30左右。在過剩期的食品價格仍然上漲,通常與貨幣數量的松緊無關,而與農業成本的提高、豐歉波動有關系。對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很多人只看到天氣因素,土地成本上漲,還有兩大因素:一是農業水利,毛澤東時代的農業水利建設老本己經吃光,近日國家召開水利工作會議,正試圖補課;二是農業勞動人口老化、短缺己經開始顯現;年青一代都入城讀書、打工,不愿再在農村務農,農業用工成本也正面臨著成本快速上漲期。在這種時候,更需要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對,支持增加農業投資與勞動者的成本上升。貨幣緊縮并不能使人們對食品的需求減少,除非將中國的恩格爾系數再度提高到60以上,否則,只會造成供給緊張程度的增加。這其實是傻瓜都能看得清楚的事,只有那些繼續哼哼著“通脹是一個貨幣現象”者看不到。
至于當前通脹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成本推動性的通脹?如何應對?這一類的話題我實在說得太多,不想再去重復。雖然早二個月前剛寫了一組《緊縮貨幣是中國經濟的災難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17e2u.html),痛斥恰恰是緊縮貨幣,才是造成中國當前本已經較高的CPI指數越走高的真正原因。其實早在2008年初我就開始發表了大量的關于不能用緊縮貨幣控通脹的文章。例如:(2008年3月《宏觀調控不能以抑制通脹為首要目標》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68&articleId=11421)、(2008年7月《輸入性通脹不可制,發展才是硬道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a6qu.html)、(2008年11月《由緊縮政策所造成的人為危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bk0i.html)、(2008年11月《當前的宏觀調控錯誤在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bl2z.html)、(2010年8月《通脹發生機制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kgm2.html)、(《“兩難”困境原因與宏觀調控的新模式(上、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lz0g.html》)
將這些文章都引出來,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國通脹發生的原因、緊縮貨幣政策產生了那些經驗與教訓、應該如何正確應對我國當前的兩難困境,這些文章都做了詳盡的論述。我實在用不著再寫什么了。其實,只要看過《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這本最新的貨幣理論書,自然會得出與上述文章相同的結論。
草根網有一個網友,聲稱看了我的全部博文,說從我的博文分析他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我認為該網友犯了一個很常識性的錯誤:首先,評論文章只是對理論結論的引用,它的結論來自系統理論,文章中并不會對引據作論證。第二,我估計他認為我的《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也像當下人們通常所做的那樣,是將博文整合匯集而成的一本書,因而認為看了我的博文就看了《貨幣迷局》。其實,他不懂得,《貨幣迷局》是一部與博文完全不同的、邏輯嚴密的系統理論論著,而我的博文只不過是經濟評論性的文章,他的理論觀點來源于《貨幣迷局》并己經由《貨幣迷局》作過了嚴密的理論論證。現在的人急功近利、心急氣浮,不懂得如果要批判一種理論,必須要看懂原著,弄清楚作者的論點、論據是什么、是如何論證的,概念體系、邏輯結構是否有缺陷。前段時間有一些人,對我的“印錢消費”理論說的是什么都未搞清楚,就以他自己的十分可笑的理解來作批判對象大批一通。
其實,我博文中評論文章的理論根據都在《貨幣迷局》。如果看懂了《貨幣迷局》,很容易理解這些文章。
還有一些人說,大道至簡,真理論都是很簡單的道理。此對也不對。真理只有當你認識了它的本質后,才可歸結于簡單的道理,在沒有認識前,發現它、揭示它、論證它卻是十分復雜的。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于,現象與本質往往并不一致。例如“看不見的手”,就已經說明了現象與本質完成相反這樣一個道理。貨幣運行過程是復雜的、不斷變化的。格林斯潘有一句名言:如果你覺得聽懂了我說的話,那你一定是誤解了我的意思。換句話說,當人們普遍認為己經認識了貨幣的時候,恰恰你的認識是錯誤的。“通脹是一個貨幣現象”就是這樣,硬是將復雜的、不斷變化的貨幣運行過程,簡單化、庸俗化。為了要說明“印錢消費”理論,我最少要寫十萬字以上的文字。因為我發現,即使是己多次通讀過我的《貨幣迷局》這本書的人,也仍有很多人對“印錢消費”理論作錯誤的引述,為此,我只好再專著《印錢消費》這本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