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賓
6月23日,國際能源署(IEA)突然宣布投放原油儲備,標志著美國向外部轉嫁危機黯然收場。
6月23日美原油指數大跌了4.16%,最低逼近每桶90美元。打壓力量來自國際能源署(IEA),它稱未來一個月釋放6000萬桶原油應急儲備,而美國政府同時釋放3000萬桶國家原油儲備。這一出人意料的舉措是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未能在6月8日會議上就增產達成一致的回擊。
這一事件標志著美國在通脹問題上180度的大轉彎。近一年來的全球石油和糧食漲價所導致的通脹,不管美國主觀目的如何,就客觀效果而言,美國是始作俑者。一方面,美國新能源替代戰略,鼓勵以糧食生產乙醇汽油,這直接加劇了糧食供不應求,推高了糧價;二是在中東北非引導革命向某些國家蔓延,乃至支持對利比亞發動戰爭,造成了中東北非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利比亞石油供給幾乎停止,刺激了石油價格上漲。
美國如此作為,難以排除轉嫁危機之嫌。如果石油糧食價格上漲,中國因石油外需依賴度高達55%,糧食勉強自給而首當其沖,通貨膨脹率將上漲,這已經演繹為現實,中國CPI從2010年8月的3.5%上漲到2010年5月的5.5%,6月份很可能超過6%。而通脹上升倒逼中國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如果中國周邊恰好爆發地緣政治危機,那么,中國的樓市泡沫很可能被引爆,不排除中國重蹈1990年日本金融大危機的覆轍。
與此同時,在與歐洲近在咫尺的中東北非爆發系列社會動蕩,在利比亞這個歐洲主要的石油供應地爆發戰爭,并消耗歐洲很拮據的軍費,這對歐元百害而無一利。
然而,由于日本大地震緩和了東亞,特別是釣魚島緊張局勢(但顯然有人并不甘心,越南和菲律賓又在南海挺上前臺,可6月16日,中俄發表聯合聲明,就國際事務形成一致立場,大大抵消了外部軍事威脅,令試圖以軍事戰爭轉嫁危機的難度大大增加)。中國加息緩慢難以導致樓市崩潰。中國經濟雖然通脹壓力很大,但仍然能夠挺住。
現在輪到美國撐不住通脹壓力了,隨著石油糧食價格上漲,美國滯脹苗頭已現——美國5月零售額為-0.2%,為11個月來首次環比下跌。5月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消費者價格指數為0.3%,創下2008年10月以來的新高,食品和能源價格12個月累計分別上漲3.5%和21.5%。
這似乎是一組對其他國家并不太差的數字,但足以對美國構成致命威脅,因為美國擁有其他國家所沒有或很少的龐大的金融衍生品——接近600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有超過2/3在美國。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作為救市核心舉措之一,美國凍結了金融衍生品兩年。如今,金融衍生品凍結期已過,特別是利率衍生品,規模超過100萬億美元,是衍生品的第一大品種,它最怕利率上漲,否則持有會成本大增乃至崩潰,因此,美國必須堅持0~0.25%的極低利率,不敢輕言加息,上周美聯儲會議,絕口不提加息,也印證了這個判斷。
與此同時,美國兩個很重要的經濟指標表現黯淡。美國上周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增加。6月18日當周該人數增加9000人至42.9萬人,此前分析師預估有41.5萬人。說明繼5月人員任用情況大幅惡化后,本月勞動力市場幾無改善。而房地產市場仍非常疲軟,美國5月商品房銷售額(NAR)季調后成屋銷售年化月率下降3.8%,總數年化為481萬套,為去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美國一季度的GDP年率為1.9%,已較2010年四季度的3.2%大幅下降。
美國股市已經先行反映了復蘇乏力。從5月初的高峰以來,道瓊斯指數已經下跌了7.3%,股市下跌又將導致財富效應的收縮,會進一步收縮消費,損害對未來的信心。
美國既要保增長,又要防通脹,偏偏是陷入了“經濟停滯,通脹上升”的兩難預期中。而打擊通脹,則直接受益的是中國。那么還有什么好辦法嗎?
推出量化寬松3.0?美國2011財年財政赤字1.4萬~1.6萬億美元,到期美國國債超過8000億美元,美國國債銷售的市場缺口高達70%,而這一數字在2010年是57%。即美國難以避免地要實施量化寬松3.0,來彌補保持政府運營的資金鏈缺口。但這是一件麻煩的事。
美國政府進一步擴張赤字,首先會遇到14.3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高壓線。如果8月2日之前,美國不能提高這個上限,美國政府將面臨停運的危機。現在民主黨掌握白宮,而共和黨掌握國會,都為2012年的總統選舉準備發力,兩者達成妥協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
即使達成了妥協,將債務上限提高1萬億~2萬億美元。那必然迎來量化寬松3.0,一旦QE3推出,又會極大地打擊美元的信心——現在的美國國債占GDP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00%——這是一個高風險線。
這就是美元和美國經濟的四面楚歌——試圖以高糧價油價轉移危機,結果推高自己的CPI,要戳破金融衍生品泡沫;要推出量化寬松3.0救市,又害怕動搖美元的地基,引發美元惡性貶值;不推出QE3,又擔心經濟陷入加速衰退,二次探底;若以地緣政治動蕩轉嫁危機又遇到了強有力的中俄制衡。
不知道美國的決策層還有什么高招,如果未來3~12個月內難以找到出路,則美國的二次危機就很難避免,如其一旦爆發,將比一次危機更厲害,因為它將不僅僅是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還是美元紙幣危機。
(作者系本報主筆,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