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流入的國際熱錢,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10年就提出“池子”理論,以緩慢升值的人民幣匯率,和日漸放開的資本項目,以吸納國際熱錢的流入;同時連續12個月每月提高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連續4次每兩月提高一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以回收人民幣流動性,抵御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
而到現在,通脹并沒有減緩,反而越來越嚴重;熱錢流入沒有減少,5月份還又創了新高。面對這個問題,國內外很多經濟學者,都要求央行進一步提高信貸基準利率,認為流動性還是過剩,提高的存款準備金率吸納不了國際熱錢外匯儲備異常增長帶來的基礎貨幣投放。而實際上,市場利率已經高企,商業銀行資金短缺,大量中小企業因貸不到款,而資金鏈斷裂,破產或歇業。就連2000多家上市公司,雖然2011年1季度取得了25%的凈利潤增長,但大多制造業行業企業都是現金流為負。
正如鑫淼森指出的,包括加息、提準在內的緊縮貨幣政策,即使將中國中小企業打成休克,從而讓中國過熱的經濟冷下來,也未必能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拉下來。在美國資本市場實際0利率的條件,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在美國無利可圖、無機可投,只會調運、拆借FED提供的廉價美元資金在國際大宗上炒作牟利。因此,中國緊縮自己的經濟想以抑制自己需求企圖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思路與做法是相當幼稚的,也是無效的。
池子的危害在哪里?
這時又有學者指出,提準而不提高利率,從內部來講,是國進民退的一種指導思想,利用資金鏈壓力,讓國企把許多好的民企給吞并。但是由于國企的效率低,最終,老百姓還是討不了便宜。1、金融資本對產業資本進行漁利;2、國有資本兼并民營資本;提準不是為了抑制通脹且也抑制不了通脹,主要目的估計是以上兩條。
然而,我要指出的是,國有資本并沒有兼并民營資本的動力,只有外資,國際壟斷資本有此動力,從食用油加工企業,日用化工,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等各行業都可以看到證明。不少民營企業先是依靠民間錢莊,后是依靠各種信托資金貸款,再是依靠到香港等海外融資,但都會因為利息過高而被迫出賣股份,甚至出讓控股權,被國際壟斷資本或其代理人買辦資本接盤。以為提準是為了國進民退,那就是故意把矛盾轉嫁到國有資本上,國有銀行上。
有人說,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產業空心化,已不再重視生產,不會收購和控制中國產業資本。而我要指出的是: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其實也在生產,只是更多是在產業鏈的上游,把握生產投資營銷控制環節,而把中低端制造裝配交給中國,按GNP算美國、日本等國的制造業并沒有空心化。按GDP算美國日本的產業空心化其實是假象,就從我們日常用的日化飲料食品服裝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等各產業產品都可看到。
我國很多產業被外資控制后,定價權就喪失了,產業利潤會以各種方式外流。產業利潤的外流往往是以高價進口原材料部件和低價出口產成品的方式,將實物財富和貨幣財富一起,通過跨國公司內部交易向外轉移的。這是合法避稅的,是對外出口退稅政策和低匯率政策加劇了這種財富外流和損失。
提準是為國際壟斷資本,買辦資本接手中國產業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創造條件!也許周小川等人是不想辦錯事,但在錯誤貨幣理論的指導下,卻充當了外國壟斷資本和買辦資本的幫兇!
如此下去,中國將有更多產業淪為國際壟斷資本的附庸,喪失產業發展的獨立性,最后就是金融業被國際壟斷金融資本控制,變成辦殖民地。蔡定創先生、王建先生、余永定先生是清醒的,指出遏制通脹不能單純依靠收緊貨幣供應,對內緊縮解決不了通貨膨脹。
需要建水壩,以代替溢滿漏水的池子!
當前,最大的問題是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才有越來越多的熱錢流入,才有國際金融資本操縱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性通脹。人民幣升值是抑制流動性和減少財富輸出的關鍵!
我發現現在國內對通脹問題,利率問題的討論,都避而不談匯率問題!難道這是那些精英故意所為?包括余永定先生也沒提人民幣匯率問題。
正如鑫淼森指出的,匯率提高,損害了精英什么利益?出口代理傭金與差價?在某些人眼中,只有美元才是貨幣,人民幣以美元為主要信用支撐,怕匯率提高央行發生匯兌損失而不得不折價出售美國國債,從而外匯儲備(其中約70%是美元資產配置)發生實際確認損失與縮水。以上可能就是當局不敢大幅提高匯率來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其次原因:即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提高,在國際期貨市場被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操縱的條件下,匯率走強對抑制輸入性通脹的效果也可能有限。有人說,人民幣的信用建立在美元信用的基礎之上,通過外匯儲備得到擔保。誰在押注人民幣貶值?
從經濟理論上來說,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步升值到位,中國央行的匯兌損失最小且能最有效的減少與抑制輸入性通脹。但是,一旦中國外匯被擠兌引起恐慌,是當局最擔心的。所以,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前提下,小步升值是必然現實選擇。
何新先生明確指出過,貨幣有三個價格,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分別代表貨幣借貸價格,不同貨幣之間的價格,貨幣與商品之間的價格。
一個好的貨幣,應該是對內幣值穩定,利率低,對外幣值高。以此標準,美元現在是好的貨幣,人民幣是差的貨幣。無論采取什么貨幣政策,只要最終能達到這一好貨幣的標準,才是對國民經濟和人民利益最有利的。
孫子后人指出:一個好的貨幣應該是建立在實物生產基礎上的,以此為標準美元是爛貨幣,人民幣才是好貨幣。一個聰明的貨幣應該是高匯率低幣值的貨幣,以此為標準人民幣是最笨的貨幣,美元是最聰明的貨幣。我們不追求美元這種最缺德的貨幣,我們只要求做匯率與幣值對等,做最公道的貨幣。
只有提高匯率,調低利率,外緊內松,建起抵御國際資本洪流的大壩,而非吸納國際過剩資本的池子,才能保護國內產業資本和國內資源財富。
當前匯率政策的錯誤,關鍵還是財富觀念錯誤的問題,是金本位和美元本位的思想遺毒。何新90年代提出的出口導向型政策的建議就是錯在美元本位上,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是那時正確指出中國經濟出現生產過剩危機的,那時只有他是對的。當時面對高通漲,西方貨幣主義者也是要求中國政府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而中央正是聽了他的正確見解,沒有按西方說的做,才避免了危機的惡化。但他給出的出口導向藥方卻導致了現在他都反對的超量外匯儲備和被美國印錢消費。他沒有認識到當代經濟信用貨幣的運行規律。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其歷史局限性。朱镕基時代把儲蓄當籠中虎,溫家寶時代把外儲當富強,這都是美元貨幣主義者的影響。
不建水壩,僅靠池子,是擋不住也盛不下國際過剩金融資本的金融海嘯的!幸好我國還沒開放資本項目,如果一旦開放,池子將被金融海嘯沖垮掉,貨幣主權將徹底喪失。現在那些鼓吹開放資本項目的都是買辦資本的代表!現在證監會等又要搞人民幣國際板,這將是從內部挖空中國的產業資本,讓國際壟斷資本用中國老百姓的儲蓄去空手套白狼地收購和控股中國產業,這是賣國叛國罪行!
中國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國際壟斷金融資本、買辦資本、官僚資本三座大山正在形成!正在威脅中國的獨立自主發展!
盡管我也很擔心,但我相信中國人的智慧,中國連20世紀上半葉亡國亡種的最危難的時候都度過去了,不應該再次陷入危機!當危機危害到國家的根本利益,當正確的主張更廣范的傳播,當政者必然要接受改革!
我們現在的中央政府如果能突破這一認識和理論的局限性,以蔡定創老師的印錢消費、四次分配理論為正確理論指導,全面改革30年來的經濟財政貨幣政策,將“外送內緊”的政策改為“外緊內松”的貨幣政策,建起高墻“大壩”,替代“池子”,就能有機會走出這場人為制造的金融經濟危機!只要找到了正確的道路,星星之火必可燎原!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