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的臺階
二兩 2011-6-3
最近一直沒發文章,一來在關注俄羅斯,二來在等一個消息。
6月2日,我等的消息來了,日本眾院在全體會議中以多數反對否決了“菅內閣不信任案”——當然,這只是給菅直人留的體面的臺階。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2日的民主黨眾議員會議上透露,已同菅直人達成一致,菅將在東日本大地震重建基本法案“通過”及2011年度第2次補充預算案“有眉目”后辭職——前提是不破壞民主黨,并保護政權不重回自民黨手中。
我在3月18日寫了一篇《日本政府的最后機會》,直言菅內閣的倒塌時日無多,他們只能借地震和海嘯多喘一口氣。我對菅直人并無偏見,我甚至對這位70年代的東京工業大學紅衛兵領袖、當今日本首相——至今還在租房居住——存著幾分敬意。
然而菅內閣上臺后,“外相前原誠司的口無遮攔和釣魚島的軍艦巡游”這兩張牌打得太過狂躁,幾乎逼著中國人上街游行;而核泄漏之后的隱瞞和躲閃,讓亞洲人又對日本管理者平添了幾許忿恨與不齒。內外交困,一地雞毛。菅直人真該好好看看鳩山由紀夫的紙條,那可不是“外星人”留給他的天書。
不管誰來領銜日本下一屆內閣,他們必須舉更多的債來重振災后經濟,這將使債務纏身的日元處于崩潰的邊緣。日元崩潰意味著國家的破產,就像2008年的冰島那樣。
日元要重建信用,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日本軍方必須靠身體力行去封住核輻射、收納核污染,才能證明自己能擔當得起國內救災的重任和防止國際擴散的義務——恰恰在這方面,自衛隊至今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舉措。
二是,日本海外生產基地必須開足全力彌補本土的損失,獲得人民幣的支持,則生;失去人民幣的支持,則死——恰恰在這方面,菅內閣不但至今沒有放下經濟大國的架子,反而對鄰國擺出一副加強軍力的蠻橫姿態。
日本政府剩下的機會,真的不多了。
日本朝野的有識之士,不可能再容忍菅內閣替日元自掘墳墓。
當然,從政黨利益層面考慮,現在的民主黨政府要想通過“東日本大地震重建基本法案”,必然引來國內多方的利益爭奪,沒幾個鼻青臉腫的回合是下不來的——這又需要菅內閣再拖些時日,為繼任者鋪路。因為這個法案,直接關系著日本國債的未來走向及控制權。
日本國債按融資目的一般分為四類,即建設國債、赤字國債,償債國債和財政貸款資金特別賬戶(FILP)國債。其中,建設國債用于公共工程的建設,赤字國債用于彌補公共工程建設之外的財政赤字,這兩者的規模都須經國會批準;而后兩者無須國會批準。
本次日本地震的東部地區是高端產業核心經濟帶,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產業設施情況稍好,但在核陰云的籠罩下也前途莫測,因此,建設國債與赤字國債將成為菅內閣“重建法案”的不二之選。可以說,菅直人之所以沒有直接摔下舞臺,是因為腳下墊著建設國債與赤字國債這兩個臺階。
那么,為重建而發行的日本國債會流向哪里呢?
除了傳統的銀行、郵政、保險、證券公司等銷售渠道外,日債有一個最大的潛在買家——人傻錢多的中國。我甚至說過,華爾街和日本政客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把日債包裝成最有品位的時裝,套在中國賣國賊的身上。
有人問,何出此言?難道忘了去年中國增持了部分日債(才區區200多億美元),日本媒體就已炸了窩,到處嚷嚷“中國金融威脅論”,現在怎么可能來180度調頭呢?
蹊蹺就在這里。
雖然持續了十幾年的財政刺激政策導致日本政府負債累累,也使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債市場,但日債的海外持有率卻極低,外國個人和機構持有的比率不到5%。這是因為,日本的海外產業為此提供了巨大的風險對沖——龐大的海外產業使日本對世界其他地區擁有巨量的債權,截至2009年底,日本的海外凈資產高達2.89萬億美元(IMF資料),收入不菲。也就是說,有海外產業的支撐,日本國債在國內的銷售可以完整的畫上一個首尾封閉的句號。
這個句號的起點——海外產業的核心引擎——就是日本東部地區的高端產業經濟帶,它直接驅動著中國和東盟的日本海外產業重心。難怪日本人敢驕傲地說,關東和本州才是亞洲的心臟;也難怪日本人在大地震之前,對國債的流向盯得很緊,生怕肥水流了外人田。
另外,由于經濟嚴重依賴出口,日本對于匯率問題過分敏感,生怕日元升值導致經濟停滯,尤其擔心中國這樣的大買家引導國際游資迅速而大量地殺入日本,不但會消解掉政府對日元匯率的長期壓制,更有可能形成債務死局。因此,中國去年剛買了200多億美元日債的時候,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來說,“我不知道中國到底用意何在?!”華爾街和白宮則更不愿意中國減持美債而轉持日債。
因此大地震之前,美、日抵制中國購買日債都可謂旗幟鮮明。
大地震后,一切都變了。
東日本的經濟引擎熄火了,日本國債循環的起點消失了;然而,“重建”就得發債,“振興”還得發更多的債——現實的悖論考驗著日本政府。如果有人能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恢復理性,回歸血脈,開啟禁錮日元命運的枷鎖,毫無疑問,他將成為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最偉大的政治家。顯然,這個人,不是菅直人。
日元長期為美元做配套,一邊用加工業苦撐著日元的資源信用,一邊把美元送上了金融帝國的溫床軟榻,這樣的日子誰會永遠心甘情愿?鳩山由紀夫提出脫美入亞,已經開創了反抗的先例。大地震后,美日關系發生了更為本質的變化——美元本來就靠吮吸日元營養來瀟灑人生,當前日元在坍塌中,美元能有什么像樣的經濟利益來反芻日元?美元又拿得出多少訂單來反芻日元?答案都是否定的。
美元要穩住日元,只能耍弄兩手,一手是挑起東亞摩擦,用“中國威脅論”的老調逼迫日元靠向美元(順便還可以賣點兒武器)。另一手,就是繼續打中國數萬億外匯儲備的算盤,力爭挖出一筆巨資,去填日元的窟窿。
我在《人民幣須從東亞破局》的系列文章中提到,日元早已成為美元的偽幣,是美元在東亞的延伸(韓元也一樣)。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日元的行為與美元的亞洲戰略乃至中國戰略是高度一致的。既然美元可以通過日元伸向中國,那么,日元為什么就不能通過美元反向操作,再間接流向中國呢?
你還沒忘記誰是美債的最大買家吧?說對了,中國政府。
你能肯定中國政府準備繼續購買的美債里,不會攜裹著日債嗎?
你能肯定在金融衍生品狂飆突進的今天,日債不會穿著美債的馬甲出現嗎?
華爾街在設計這種可能性,他們也要給親美的菅直人留一個體面的日債臺階,直到出現階段性成果。
而菅直人會利用這最后的幾個臺階,拼命將日債引向中國;并且,日債的落腳點,很可能就是那個閃著美麗泡泡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它正在美元的宏觀調控下,準備把人民幣拖進萬丈深淵。(這點我以后再聊)
中國政府會給菅直人留一個體面的臺階嗎?
美元和日元,會給人民幣留一個體面的臺階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