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通貨膨脹?
老百姓說,現在票子毛了。這是用大白話把通貨膨脹說明白了。同樣多的票子,買不到那么多東西了。用經濟學家的語言說,通貨膨脹是太多的貨幣追求較少的商品。
所謂通貨,就是貨幣;復雜點講,就是流通中的貨幣。在中國,就是人民幣。在美國,就是美元。美元還在世界各國流通,起著世界貨幣的作用。通貨膨脹就是票子發多了,引起物價全面的持續不斷的上漲。
二、物價上漲到多大幅度才算通貨膨脹?
首先,講一下用什么經濟指標反映物價上漲?現在我國用消費價格指數反映物價上漲的幅度。所謂消費價格指數,既包括消費品(吃穿用各種商品)價格,也包括各種服務費用(如托兒所費、大中小學學費、交通費用)價格的上漲幅度。所謂指數,就是當月價格與上月價格相比的百分比。
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到多大幅度,才算通貨膨脹?這就要講通貨膨脹的標準了。
中國沒有公認的權威的標準,所以那些“精英”學者就閉門造車,胡說八道:什么消費價格指數上漲5%,是輕度的通貨膨脹;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0%,是可容忍的通貨膨脹。中國人(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三四千美元,而且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對通貨膨脹的承受能力,比外國人(發達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三四萬美元)強,不怕通貨膨脹。現在我們不要再信這些脫離實際,沒有一點理論根據,純粹為官方辯護的謬論了。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關于通貨膨脹的標準應當“與國際接軌”。去年世界上主要經濟大國的中央銀行行長在一起開會,對通貨膨脹的標準取得共識:即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就算通貨膨脹。我國應當以此為標準。
三、為什么貨幣多了物價就上漲?
貨幣,通貨,是用來交換商品的。用經濟學的話來說,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因此,商品流通是貨幣流通的基礎。關于貨幣與物價的關系,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講得很清楚:流通領域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與商品交換的規模成正比,與貨幣流通的速度成反比。所謂商品交換的規模,就是每種商品的單價,乘商品的數量,即價格總額。因此商品交換的規模越大,需要的貨幣也就越多。但這里貨幣流通的速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流通的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貨幣就越少;反過來,速度越慢,所需要的貨幣就越多。假定商品交換的數量和貨幣流通的速度不變,貨幣的供應超過了商品數量的增長,貨幣就貶值;反之,貨幣的供應慢于商品數量的增長,幣值就會升高,物價就下降。這就是貨幣與物價上漲的關系。
四、我國目前到底爆發了通貨膨脹沒有?
據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今年3月份,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個月上漲了5.3%。這相當國際公認的通貨膨脹標準2%的2.65倍。這是在去年全年平均比前年上漲3.3%的基礎上,又上漲的幅度。如果按月來說,已經連續30個月價格持續不斷的大幅度的上漲。這是我國歷史上、也可能是世界歷史少有的現象。
去年國務院頒布了平抑物價的《16項措施》,有11項是關于物價監管方面的。對物價持續不斷的上漲,主要認為是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官方始終不承認通貨膨脹。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世界各國的經驗都證明,通貨膨脹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如果承認我國爆發了通貨膨脹,顯示經濟發展不健康了,那官方的政績豈不大成問題了嗎?于是采取駝鳥政策,不承認主義,就萬事大吉了。
五、通貨膨脹對國家和個人有何危害?
通貨膨脹對國計民生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無論社會主義
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都力求避免通貨膨脹。
對個人來說,通貨膨脹就是對你的收入、財富打個折扣。如目
前消費價格指數5.3%,你當月工資1000元,打個九五折多,實際上只等于947元。還有你的存款等,都得打個折扣,造成無形損失。
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講他在美國的感受,說通貨膨脹是掏老百姓的腰包。著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凱恩斯說:“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對國家來說,如果爆發通貨膨脹,生產建設都不能順利進行;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還會危及政權的存亡。美國貨幣學派的頭弗里德曼說,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鬧了二十多年天文數字般的通貨膨脹,最后把中國交給了毛澤東和共產黨。這種說法當然有點片面性。蔣介石跑到臺灣后,又遇到了通貨膨脹問題。當時有兩個經濟學家爭論,所謂“蔣王大戰”。王作榮是個通貨膨脹有益論者,認為經濟要起飛,必然伴隨通貨膨脹,不要怕有點通貨膨脹。蔣碩杰認為,發展經濟,要防止通貨膨脹,否則會出麻煩,提出穩定中求成長。蔣介石采納了蔣碩杰的建議,后來臺灣成為“四小龍”之一。
六、我國現在為什么會爆發通貨膨脹?怎樣才能克服它?
當前通貨膨脹爆發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財政赤字在急劇膨脹。“六五”計劃時期,財政還是收支平衡的。“七五”以后,就搞赤字財政。每年的赤字越來越大。特別是2008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我國政府既出資為美國挽救危機;自己也拚命擴大投資,以擺脫危機。于是財政赤字就由2008年的1267億元,擴大到2009年的7393億元,創歷史的最高紀錄。這樣,就向銀行透支,銀行就只好印票子。由此就爆發通貨膨脹,消費價格指數直線上升,去年第一季度同比上漲2.2%,二季度上漲2.9%,三季度上漲3.5%,四季度上漲4.7%,今年一季度又上漲5.3%。
對我國當前的通貨膨脹態勢怎么估計?宏觀上應當看到,在高通貨膨脹的同時,還伴隨著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十一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11.2%,從2006年至2010年,各年的速度分別為:12.7%、14.2%、9.6%、9.2%、10.3%。在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大多數國家都出現衰退,能保持1-2%的速度就算不錯了。而我國速度卻在10%以上,這是一種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并存,經濟學家稱為“熱漲”的現象。根據歷史經驗,經濟從“熱漲”走向平穩發展,需要經過宏觀調控,治理整頓,一般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這里來不得半點馬虎,需要痛下決心,采取一些過硬措施,包括猛砍投資,盡快消滅財政赤字,減少銀行貸款,放棄片面追求經濟高速度。從現在的態勢看,官方還沒有下向好的方向轉變的決心。去年投資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70%,創中國(也可能創世界)歷史的最高紀錄,今年還要繼續大增投資。投資多了,就要擠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這快大蛋糕中,老百姓分享的部分叫居民消費率。改革開放30多年來,居民消費率越來越小,1978年占48.8%,除“六五”時期略有提高外,基本上是王小二過年,現在可能不到35%了,“十二五”規劃時期扭轉不了這種態勢。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計劃增長8%,一季度實際增長9.3%;今年消費物價指數計劃上漲4%,為世界公認的通貨膨脹標準的兩倍,還會是一個“熱脹”的態勢。因此,大家需要繼續作吃幾年苦的準備。以上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2011年4月24日) 東方紅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