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和中美匯率大戰愈演愈烈,媒體和一些學術界都在反思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日本經濟走向泡沫和崩潰的過程。但是,這中間有幾個事件被混淆了,需要在這里澄清一下,希望大家能夠更清楚地看到,而是日本經濟是高高興興地走向崩潰的。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黃金和石油的暴漲,美圓大幅度貶值。當時,保羅·沃爾克入主美聯儲(此人是原紐約聯儲主席)。他一上臺,就高喊拯救美圓的口號,立即推行了一系列的緊縮政策,使美圓大幅度上升。黃金從1979年初不到230美圓,漲到了1980年1月份的845美圓,但隨后一路下跌,遭到了腰斬。到1985年初,美圓指數漲到了160(現在只有75)。這個緊縮政策帶來了全球的經濟衰退,自1981年到1985年,歐洲和日本都希望美國能夠轉入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重新發揮世界經濟火車頭的作用。
在1978年到1985年之間, 日圓從180一度貶值到了接近280,1985年初也在260之上。大家都很清楚,日本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大部分工業原料都需要用進口解決,日圓的快速貶值以及長期在260附近徘徊直接推高了企業進口原材料的成本,對日本控制通貨膨脹,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極為不利。
在這個背景下,經多次磋商后,《廣場協議》在1985年初出臺了。現在大家都以為,是歐美聯合逼迫日圓升值,其實并非如此。當時會議一個中心內容就是恢復美國世界經濟火車頭的作用,方法就是“讓美圓下跌”,并且通過多方協商,各個國家的貨幣都兌美圓升值,其中日圓承受更大的比例。當時,日本首相竹下登并沒有意識到這個陷阱,反而非常高興,樂呵呵地同意了“讓日圓升到200”。結果,日圓在1985年底,就升值到了200。
但是,日圓升值只有油門沒有剎車,到了1986年中期,日圓逼近150,又升值了33%,日本外貿增速從1985年的2.4%下降到1986年的-4.8%,經濟增長率從4.1%下降到了3.1%,這下日本政府慌了手腳。為了阻止日圓的升值,日本從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連續5次減息,并把利率定在當時最低的2.5%。1987年初,七大工業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法國的盧浮宮再次召開會議,要阻止美圓的貶值。此后2年間,日圓的利率就一直保持在2.5%的超低水平,以阻止國際游資進一步炒作日圓。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任何效果。由于超低利率,導致了日本經濟的繁榮,明顯超過了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并且刺激了股票市場和房產市場的泡沫。在股票市場和房產市場的吸引大,國際游資加速流入日本,到1989年初,日圓從160再次升至120。日本就此走上了先泡沫后崩潰的道路。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澄清的是廣場協議,美國是欺騙了日本,而不是逼迫了日本。廣場協議前的世界經濟背景是美圓暴漲,全球經濟蕭條,日本政府希望美圓貶值來帶動經濟增長。這就給了美國欺騙日本的機會,不了解匯率的日本政府做出了完全錯誤的決策,并樂呵呵地接受了廣場協議。
所以,對于美帝國主義金融侵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都會臉譜化地出現在我們面前。現在的美帝國主義強盜的一面越來越少了,騙子的一面越來越多了。有時候他們甚至會提出一些“有利于”我們經濟的建議,來誘使我們樂呵呵地走入他們的圈套。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