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稅治匯
盧麒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是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邏輯。外資蜂擁而入中國,是因為中國可以提供其他國家無法提供的高額投資回報。這才是我國匯率問題的關鍵。抓住這個關鍵,辦法其實很簡單。
請注意筆者的用詞:提供。提供一詞的含義,就是通過轉讓國家利益或國民福利來增加外商投資回報。換句話說,就是提供了巨額外商投資補貼。關于各種提供補貼的方法,已有詳細分析,這里不再贅述。
筆者認為,在我國特定的發展時期,國民經濟亟需資本投入,適當犧牲國家利益和國民福利,換取經濟發展,增加國民就業,可以算是一種權宜之計。然而,當中國累積了30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成為主權投資大國的時候,仍然使用權宜之計,確實有點兒胡鬧。
筆者認為,生產要素價格的調整,需要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政府不宜過度干預。但是,在生產要素價格調整到合理水平之前,政府有責任通過二次分配來保障國家利益和國民福利。簡單一點兒說,我們必須對環境和特種資源予以保護,我們必須對高額資本利得實施累進制征稅,我們必須對外匯結算進行平衡管理。我們有必要通過稅費調整,對嚴重受損的國家利益和國民福利進行補償。同時,我們必須降低高額外商投資回報的巨大吸附效應。
筆者認為,我國應該開征三稅一費。所謂三稅:第一,環境補償稅;第二,特種資源稅;第三,資本利得稅。所謂一費:外匯損益補償費。我們應當讓外商投資利潤回報恢復到國際平均水平。
筆者知道,有些人一定又會拿國際慣例說事的。管理層必須明白,崛起的中國必須創造國際慣例,而不是被國際慣例所束縛。此外,必須讓外資及其代理人稍息。外資及其代理人在我國干政的局面早就應該結束了。掛一只“羊頭”,就可以“橫掃”神州的歷史早就應該結束了。
筆者一直驚訝,我國政、商、學三界,人才濟濟,照理不應該舉國昏昏然的。所謂貨幣政策,包括那個所謂的匯率問題,還有那個偽得太大的“熱錢”問題,本質上都是財政問題,是經典的社會分配問題。就財政技術而言,解決方法并不復雜。為什么非要畫地為牢?為什么要自設圈套?升值!升值!升值!舉國上下,就像是被下了魔咒一般!如此簡單的問題,竟然變成了“兩難”?
在經濟學上,貨幣政策是社會分配的工具之一。匯率政策當然不能例外。所以,匯率政策幾乎毫無例外是國家財政管理的范疇。以稅治匯,根本不是發明創造。這是宏觀經濟管理復位。中國金融當局強橫介入社會分配是很不正常的現象。筆者必須強調,國家經濟主權的主體是財政主權,財政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貨幣政策管理權。國家經濟主權不容分割。金融管理權不能凌駕于財政管理權之上。我們不能允許金融利益集團強橫介入社會分配,獲得制度和政策安排的非法暴利;我們無法接受金融利益集團制造兩級分化、激化社會矛盾、扭曲國民經濟結構的嚴重后果。我們必須讓金融利益集團受到有效約束。一句話,我們必須對貨幣政策實施正常的、規范的、有效的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主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前不久,筆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蹲在墻上》。其實,經濟學是最講政治的。管理層必須從墻上下來。管理層需要學習的不是國際慣例,管理層需要解決的是立場問題。經濟管理無非是利益分配。立場一旦確立,絕無兩難可言。管仲解決了立場問題,方法就層出不窮了。管仲的許多方法后來都成了“國際慣例”。一部《春秋》,哪里容得下小聰明!如果管仲蹲在墻上,齊國何以稱霸春秋?
以稅治匯,要點在于將財政金融統一管理。政府必須實現國民經濟管理的統一和協同,這或許可以大大“提高駕馭開放經濟的水平”。毫無疑問,這也是落實三個代表理論和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