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應該對應M2
專家們解讀兩會,對12五規劃中提出的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超過GDP津津樂道,大聲唱好。我也認為很好,不僅如此,中國在全面調整供求關系的背景下,解決再分配上讓普通城鄉居民多切一點蛋糕,對拉動內需是有好處的,然而,提出對應GDP卻有些不妥。
第一個不妥是,當GDP增長超過10%的6年(2005年至2010年),為什么從不提城鄉居民收入超過GDP,現在,宏觀經濟決策層為了遏制通脹對應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剛剛提出降低經濟發展速度,將GDP增速降為7%,足足比前6年下降了3%,卻來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對應GDP的增長呢?這實際上是沒增長。
第二個不妥是,前6年處在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狀態下,現在通脹全面爆發時期,將城鄉居民僅僅對應GDP也是不妥的。我們的CPI哪怕真的能夠控制在目標上限4%,實際上是控制不住的,2011年的CPI不可能只有4%,因為PPI已經連續3月超過6%。經濟學上,PPI是影響CPI的最重要因素,理論上說,PPI超過連續3個月超過6%,引發的CPI上漲不可能只是4.9%,而應該超過6%才是正確的。
這樣一對比,城鄉居民實際財富并沒有什么增長,甚至遠比前6年要低,有什么可以津津樂道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公然欺瞞民眾。因為只是對應GDP的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實際是12五規劃中,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下降,一年不如一年,而且,降幅巨大。這怎么可能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沒有國內的消費,又怎么促進生產?我不知道專家們為何為這么一個明顯是決策的失誤而津津樂道滿堂喝彩呢?
真正要保證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對應的指標應該是M2。2008年以前,M2還能控制在17%的目標上限,但是,2009年,M2瘋狂增長至29.7%,2010年雖然有所控制也突破19.5%,2011年呢?目標上限究竟會控制在多少,可以說,現在誰的心里也沒數。在這種宏觀經濟時刻會發生變數的情況下,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唯一的對應值,就是M2.
因為M2是通脹的源頭,M2增速越高引發的通脹就越嚴重。那么,如果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是對應M2,而政府又能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于M2,那么,就不怕央行如何印鈔,你印多少鈔票都沒有關系,只要你敢印,只要你不怕經濟崩潰就行,但是,前提是,要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于M2就行。
這樣一來,約束了央行印鈔,遏制了濫發貨幣的沖動,從源頭上堵塞了發生惡性通脹的可能;并且,即使發生了惡性通脹,因為有收入增長的確保,城鄉居民也有了應對通脹的能力,全社會貧富差距就不會繼續擴大,中國的消費市場就會持續繁榮。
而且,只有對應M2的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下調GDP增長才有了積極的意義。因為我們降低GDP增長速度,說到底是因經濟過熱導致資產泡沫嚴重通脹全面爆發,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是一種積極的宏觀調控。所以,12五規劃中的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對應數據,應該修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