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頂點是791.7,現在691.7
今年來自中國的買盤估計將擴大8倍。擴幅遠大于大豆。
同時美國對乙醇汽油的態度,將在原油堅挺的背景下提供對玉米價格的支撐。
中國本土耕地面積的減少(18億畝紅線的晚節不保) + 氣候災害 + 經濟作物對主糧生產的讓步 將促升中國進口非主糧的力度。中國這方面的進口只會擴大,不會縮減。而所謂“中國需求”就是中國買什么,什么就要漲的通俗表達。
最大的因素是,中國政府已在本周宣布一次性提高主糧收購價20%。主糧官方收購價的大幅提升意味著美國自去年開始的抬高全球農產品價格水平的操作已經成功。這可能得部分歸因于氣候武器的投入使用,同時也將利于碳關稅的推行。
道瓊斯自去年8月份開始的升幅應該是美國國內債市資金轉向的結果,也就是國內的頭寸調換。他們投在新興市場的資金不太可能在此時就回去捧場,因為一方面針對新興市場的炒作還未達到頂峰,另一方面美國國內的復蘇基礎不支持資金的大規模回流。我們倒不如說所謂的復蘇僅僅是兩輪QE強心針的刺激結果。如果這兩針嗎啡打下去還是一點效果都沒,那么伯南克也該走路了。因此美金還是將保持先前的弱勢格局,上升動力不大,倒是有可能在今年奧巴馬要求國會提高公債額度的時候被打至新低(接下去的幾個月就可能發生)。美國靠給其他經濟體挑刺使得本幣的下跌趨勢獲得一定程度的平衡,這歸因于他不希望美金地位因本幣下跌而動搖。因此我們可以簡單的將美國對歐元區(包括英國)的攻擊視為和美聯儲兩輪QE操作的對沖。
美國為什么要抬高全球的農產品價格水平?在08年是因為氣候、資金、資源的三方面因素,并在資金因素破滅后大幅回調。在10年同樣是這三個因素,并被加入了中國需求的因素。這個因素在前幾年其實已經顯現,但主要是顯現在大宗商品的基金屬和原油方面,因為受益于中國飛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但在08年以后,隨著中國“18億畝紅線”的晚節不保和新一輪農村運動(農村土地流轉、集約化新農業戰略、農民上房、城鎮化擴張)的熱火滔天而逐漸擴大到農產品領域。簡單的說,中國由“農業大國”向“美國海外經濟飛地”的歷史角色轉變決定了中國對國外農產品的依賴度在加大。所以,農產品領域的中國需求因素將是國際大宗商品炒家鐘愛的“印度神油”。
就像中國在加入WTO后,國際油價的平均水平翻倍一樣,中國在耕地收縮后,國際農產品的平均水平也將翻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