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房地產保值風險高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大陸通貨膨脹持續升溫,11月的CPI指數達到5.1%,創了今年的新高。香港通貨膨脹的情況也十分嚴重,雖然10月的通脹指數為2.3%,但有學者估計,明年的香港通貨膨脹指數可能超過5%。
在通脹肆虐的背景下,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價格又開始穩步攀升,11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較上月上升0.82%。中國搜房網11月在太原的調查顯示,52.2%的網友選擇了購房保值,而選擇股票、基金投資抗通脹的僅有11.6%。大陸投資者的購房熱情也蔓延到香港,很多大陸有錢人來香港買樓,帶動了香港樓市的炒風。
短期房地產價格大跌機會微
由于美國的經濟增長緩慢,民眾失業率高,使美聯儲必須依靠持續的貨幣寬松政策去支持經濟。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甚至說不排除第三輪的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的寬松政策向全球金融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使歐元區的貨幣也趨向寬松,日本為了對抗通縮也放松了貨幣政策,因此短期來看,全球資金泛濫的狀況仍將持續。
中國人民銀行雖然數次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來收緊銀根,對抗通脹,但對加息卻顯得謹小慎微,周小川行長說在通脹和經濟增長的矛盾中,貨幣政策出現了兩難,實際含義就是傾向于緩和加息。
在外資熱錢洶涌、人民幣有一定收緊但負利率較大、通貨膨脹高企的情況下,老百姓將資金投入樓市對抗通脹,有一定的道理。
從過去多年的經驗看,股市作為投資場所,其大起大落的特點令很多老百姓害怕。而樓市卻平穩得多,近10年以來,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基本維持上漲,中間雖有調整,但都很快回升并再創新高,長期的切身體驗令投資者對樓市的信心較強。
房地產投資的另一個好處是可自住、可投資,對持有者來講屬于進可攻、退可守,而且房地產市場不像股市,分分秒秒有價格顯示,一會賺、一會賠,投資者的心理壓力較小。
房地產是鋼筋水泥蓋起來的,不是印刷機印出來的,具備較長期的居住價值,屬于生活必需品,不會隨時被淘汰。從某種程度上說,房地產有些資源品的特點,天然具備一定的抗通脹能力。
從中國大陸、乃至香港的情況看,房地產市場的興旺,主要地來源于投資需求,而投資需求又主要地來源于資金泛濫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雖然內地大城市和香港的樓價都很高,或者說已遠遠超出了普通市民的購買能力,但只要這兩個因素仍在發生作用,樓市就難以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支持樓市的最重要因素未來都可能改變。
貨幣寬松的環境終將結束
房地產有投資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兩面,政府在不同的時間會側重其中的一面。近10年來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的興旺實際上是政府在政策上推動了其投資品的一面;但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越來越多人買不起房,政府又將重視其生活必需品的一面。
這個政策上的轉變,從中國政府近期出臺和將要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看到,政府的目的是讓房地產從投資功能回歸其居住功能。中國政府一方面通過限制購買來控制需求,另一方面擬通過房產稅增加持有成本將空置房逼入市場來增加供應,還將通過大建保障房來給基層提供住房,這些措施的逐步落實,將從根本上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香港政府為了壓抑樓市炒風,也在最近出臺了限制投資者短炒的措施,措施出臺后,樓價有平均5~10%左右的下跌,最近幾天跌幅收窄,但估計短炒客將離開住宅市場,香港樓市可能趨向淡靜。
從中國政府的言論看,政府是希望壓制房地產市場的炒風,而將資金引導進股票市場。所以,政策的環境可能長時期對房地產投資不利。香港政府雖然一向較少干預市場,但樓市卻又是其不得不干預的地方,樓市的表現和政府民望息息相關,近兩年香港樓價的上漲,已令香港社會沖突加劇,政府管制威信下降。
但更關鍵的因素是,全球的資金環境可能在未來兩年逆轉,從寬松進入相對緊縮。
中國通貨膨脹可能在明年中見頂,貨幣的收緊也可能持續至明年中,而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終將引起美國的通貨膨脹,有部分經濟學家預期,美國可能在明年底或后年開始加息來抑制通脹,結束量化寬松政策。所以全球的貨幣環境極有可能在未來兩年面臨方向性變化,一旦美國開始抽緊銀根,中國必定有大量的資金外流,屆時,中國本身的資金緊縮和資金外流同時出現,資金充裕的局面將有根本性變化,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可能性極高。
從中國大陸房地產目前的情況看,由于資金充裕、大量民眾仍將房地產當作抵御通貨膨脹的主要手段,因此短期下跌的機會不高;香港受制于聯系匯率、低利率和通貨膨脹,房地產市場也有較強支持。所以,房地產短期似乎還有投資價值,但考慮到未來貨幣環境的可能逆轉和政策的持續限制,房地產投資在最好的情況下也難有厚利,而在不利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可能有較大風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