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慶房產稅試點方案評析
曹建海
(本文系作者為搜狐證券特約撰稿)
1月27日晚,兩大直轄市上海、重慶房產稅試點方案同時出籠,吸足了全國所有城鎮觀眾的眼球。
不過,當媒體猜測已久的房產稅試點暫行辦法真的浮出水面,卻令許多期盼借房產稅打壓房價者大失所望,而擔憂房價或由此崩盤的人,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在兩個試點方案中,上海市只針對新購住房,且稅率只有0.6%(其中應稅住房每平方米市場交易價格低于本市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2倍的,稅率暫減為0.4%。),尤其令許多人大失所望。一位網友的留言,反映了這些人期盼房價回落的心聲:“上海新出臺的房產稅政策極不合理。為什么只對新購住房征稅,反而不對多占社會資源的存量房征稅?看來上海的政府是在糊弄百姓、欺騙百姓,他們是既得利益者的保護傘!”按照上海市的征收辦法, 2010年的房產稅收入,估計很難超過3000萬元,可能不足同期土地出讓金的1/4000。可見包括上海在內的地方政府,其買地生財之路,將會路漫漫其修遠兮!
相對而言,重慶的方案則稍顯其合理性。按照黃奇帆市長宣布的內容,重慶市自1月28日起對主城區超過均價兩倍的新房征繳房產稅,累計稅率在0.5%—1.2%,全部獨棟商品房都在征稅范圍內。預計重慶今年可以收2億房產稅。
不過,與財政部發言人稱房產稅屬于地方財政收入穩定來源的說法迥異,無論上海還是重慶,其試點方案的指導思想,統一是“為進一步完善房產稅制度,合理調節居民收入分配,正確引導住房消費,有效配置房地產資源。”房產稅的收入,均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方面的支出。可見在出臺之前,兩個方案的口徑做了統一,并一致均吸收了各界對房產稅詬病的批評意見。
顯然,相對于1月26日如約而來的國務院房地產“新國八條”的猛烈,上海、重慶兩地的房產稅試點,味道似乎淡了很多。即使是看起來的重手,在政府日益頻繁的房地產調控舉措和房價越調越漲的互映下,來自公眾的質疑也愈加嚴厲。
從本質上看,加大應用房地產價格評估技術加強存量房交易稅收征管工作的試點和推廣力度,實際上對住房投機需求是極具殺傷力的。然而,由于社會群體明顯分為有房者和無房者量大群體,且很多人將房產稅、降低房價看作是對私人財產的公然侵犯,加之地方政府對房價下跌可能導致嚴重危機且中斷地方土地財政來源的擔心,房產稅在一些城市的推進由困難重重轉為輕描淡寫。即使是試點的城市,也會由于征詢各方意見導致的中和作用,最終不能起到調控房價的作用。
雖然房產稅不能對降房價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如果將房產稅政策加上“新國八條”新增的內容,特別是對二套住房差別化信貸政策,以及從嚴制定和執行的住房限購措施,對于上海這樣的一個房價過高、泡沫巨大的城市,新購住房需求的增長將面臨空前的壓力。
可以這樣設想:二套房購房既面臨著信貸成本大增的限制,又要被新征房產稅;在三套住房禁止購買的情況下,市場上的需求未來將主要趨向無房族的首套房置業——這勢必打擊大量投機囤房群體的士氣。在房屋轉讓“出口”被各種手段堵住的情況下,投機者出逃的機會可能已經喪失,唯有在冰封中持續等待,再等待!
當冰封融化之時,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崩盤的來臨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