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文澄清市場關于“食用油企業大面積停產”的傳聞,認為12月2日某媒體關于“食用油企業大面積停產已現先兆,業內擔心此情況會導致春節食用油供應緊張”的報道,嚴重失實,純屬主觀臆測。
相關人士表示,兩節將至,食用油的需求量大增。面對市場關于食用油的每一條傳聞都將影響著消費者的預期,如何平穩調控消費市場,將考驗著政府與企業的智慧。
12月2日,某媒體以“食用油企業大面積停產已現先兆”為題,對國家發改委限價措施出臺后的食用油企業生產情況作出報道,文中稱“號稱中國企業500強的北京匯福糧油集團停產食用油了”,而且直接引用業內人士的說法“匯福的停產行為顯然是在應對限價政策”。
國家發改委于11天后,即12月13日,對此發表回應稱“經向報道所稱的匯福糧油集團了解,前幾日短暫停產的主要原因是豆油、豆粕運輸不暢,企業庫存積壓較多”。
“食用油是老百姓生活中一項重要開支,市場對其價格波動很敏感。”上海國智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方行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發改委這樣的回應是必要的,意在防范市場油價大起大落。
關于媒體報道中的“目前國內的食用油價格已經存在倒掛,企業生產一噸油就會賠幾百塊錢”和“在政府的限價調控下,食用油生產企業初現虧損”。國家發改委回應稱“按照目前原料價格測算,企業能夠獲得合理利潤,維持正常生產”。
至于測算的方法,國家發改委在回應中沒有提及,只是強調大豆供給充足。但是該報道提出“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食用油生產企業,現在進口大豆加工食用油,成本將達到每噸10300元至10400元。按照現在國內散裝食用油批發9700元至9900元一噸的價格,企業每賣一噸油就要虧損500元左右。”
關于媒體報道的“12月2日,國家發改委約談中糧、益海、九三和中紡四家食用油巨頭,提出兩條要求,保證供應、穩定價格”一說,國家發改委在回應中沒有提及。
“限價令名不正言不順,市場對此頗有微詞。物價的漲跌還是交由市場決定。”方行強調,既然國家發改委已經發文,這個事情應該不會節外生枝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