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點——世界并沒有進入后危機時代
這次世界性經濟危機開始沒多長時間,貧道就曾經探討過“后危機時代”問題,想在搞清楚危機究竟是怎樣發生以后,從邏輯上推演一下擺脫這種造成危機的機制后世界經濟會有什么特點。今年8月7日,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聲稱中國政府已經“有效地遏制住了經濟增長下滑的態勢,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在不斷增多,企穩向好的勢頭日益明顯。”GDP上半年增長7.1%。8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說:“新的美國經濟數字顯示,刺激經濟方案正在取得成效”。法國《回聲報》發表文章說:就在德國宣布本國經濟衰退結束后不久,法國政府也于8月13日宣布,該國第二季經濟意外反彈0.3%。這兩大經濟體拉動下,歐盟二季度下滑勢頭比預期的數字要低。于是中國媒體上專家們都紛紛論證世界性經濟危機過去了,現在進入后危機時代。
現在看來,世界并沒有進入什么后危機時代,因為造成危機的所有因素依然存在,目前的平靜只是醞釀一次更大的危機而已。
下滑剛一結束,人們對這次經濟危機究竟是怎么來的就忘記了。危機初期,很多人意識到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進入一個虛擬經濟,或者叫寄生經濟階段,這個階段中內在的矛盾決定危機的發生。從八十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制造業越來越小,虛擬經濟,也就是金融經濟越來越大,世界到九十年代后期就進入一個依賴新興市場國家生產,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通過金融“創新”獲取財富的經濟循環中。在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中,每天交易額相當于全球實體經濟,也就是物質生產和貿易的幾十倍,而發達國家的制造業比重占GDP比重越來越低,美國已經降到13%一下,其中接近一半還是軍火工業。美國這種通過印美元、金融創新和借債過日子的生活方式到2008年玩出了毛病,這才形成了這次經濟危機。也就是如果世界還是維持美國印錢,整個西方產業空洞化的趨勢,就無所謂“后危機時代”的到來。
貧道在危機剛開始時就認為,這次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中國是主要肇事者之一。因為中國承擔了一個承受力極強的“寄主”角色,沒有中國這樣一個超級人口大國,沒有中國這樣持續性壓低制造業勞動者工資為全球提供廉價產品的配合,就不可能這么快的把美國養得虛胖并且害病?! ?/p>
什么是后危機時代?從邏輯上講應該是誘發危機的主要因素被遏制,世界經濟按照新的矛盾過程來運行。簡單的說,西方尤其美國人自己還是要多生產點東西,不能光靠金融創新過寄生生活。而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不能再扮演寄主,要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以擴大內需,降低對世界市場的依賴。也就是會出現一段世界大打貿易戰的階段?! ?/p>
結果貧道的預計沒有發生。實際情況是,雖然貿易戰有些加劇,但并不激烈。最主要的是,中國實際上依然是走兩頭在外的模式,所謂結構調整也是圍繞在此前出口的短板——技術含量方面,所謂刺激內需依然是擴大投資。出口和拼命擴大出口,投資和拼命擴大投資這兩條實行了十幾年的發展模式依然如故。中國激增的外匯成為美國救市的支柱?! ?/p>
于是,美國死里逃生。蘇醒的美國開始了從八十年代開始的新一輪的印鈔運動。接著發生的事情與三十年前一樣:濫發美元造成美元貶值,各國央行為保障匯率穩定而印制本幣以大量收購美元,這意味著世界貨幣總量又一次激增。激增的貨幣并不馬上形成通貨膨脹,直接的結果是虛擬經濟進一步繁榮。從美國到歐洲,從澳洲到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都打了興奮劑一樣往上躥。這種情況幾乎是八十年代世界經濟的翻版,只是比那一次更瘋狂了而已。說更瘋狂,是因為上一次是不自覺的,這次是自覺的?! ?/p>
昨天晚上看四臺訪談,專家們對美國明打明地轉嫁危機,制造世界經濟混亂似乎毫無辦法。主持人問他們怎么才能讓中國避免傷害,回答竟然是:“大家一起譴責美國”,清楚展示了弱者的無奈。
早在兩年前這個時候,貧道就認為中國如果想對世界做些貢獻,并且避免今后再受傷害,唯一的出路就是逐步擯棄兩頭在外,大幅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以刺激國內消費需求。大幅提高勞動者工資會給國內經濟帶來這樣的結果:資本收益增速下降形成資本形成降低,消費支出上升;出口產品價格提高使兩頭在外難以持續;國內消費擴張促進兩頭在內為主的新發展模式的形成。對世界來說,這將不利于虛擬經濟的發展,因為繼續放開鈔票印刷會促進通貨膨脹。中國已經事實上成為世界上第一制造業大國,只有中國做這樣的轉型才能扭轉世界經濟繼續在一個正反饋系統中一次次崩潰。中國沒選擇這樣走,世界回到新一輪災難中,但全球資本都在贊揚中國在這次經濟危機中表現良好,拯救了世界。真讓人看著像是看一場大戲?!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