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須從東亞破局(二)
二兩撥千金 2010-1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1064750100m65o.html
(接上篇)
二、孤注一擲的韓國政府
1、被獵殺的韓元
關注過亞洲金融危機的人都清楚, 1997年12月4日,韓國政府被迫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580億美元援助貸款協議,從那一刻起,韓元已經破產了。因為,這份協議中最醒目的條件之一是,韓國必須將最大的兩家國有銀行——韓國第一銀行和首爾銀行的控股權出售給華爾街——以改變韓國“落后的”金融體制。
在這之前,雖然韓國的“軍力”已經讓渡給了美國,但“資源要素”還在——盡管原材料來自全球各地,但韓國依托它們加工出了眾多衍生產品——因此,韓元勉強能算半個貨幣。現在,美國人連這點面子都不給,把貨幣的發行單位都收走了,韓元只能淪為徹頭徹尾的偽幣。
美元為何非要置韓元于死地?為何早不做、晚不做非要選擇這個時間段?
仔細觀察一下1997年美元攻擊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過程,我們會發現,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延展,與我們常見的股市高位崩盤的K線走勢基本一致。我不惜啰嗦一下來做個對比:(厭惡股票的朋友可以跳過這一段)
①先是對沖基金爆破了泰銖和印尼盾大堤,引導共同基金和財團從東南亞大規模撤資,從而導致貨幣崩潰——巨量空單突然釋放,空殺多,K線放量下跌。
②美國拒絕救助,并派華爾街代表團逼迫泰國開放資本市場,市場恐慌進一步在東南亞蔓延——利空消息接踵而至,K線繼續下滑。
③日元強出頭,日本政府提出建立高達1000億美元的“亞洲貨幣基金”的東亞貨幣合作框架建議,受到了亞洲各國的強烈支持(包括中國政府在內),市場幣值開始企穩——重大利好出現,K線有望觸底回彈。
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美國斷然出手,聯合西歐國家對東南亞共同施加壓力,迫使日本徹底收回建議,市場幣值重回下滑通道——利好變利空,K線繼續下瀉。
⑤接著,美國和西歐國家積極促成了印尼與IMF達成100億美元貸款協議,印尼盾投降,市場松了一口氣,幣值重新企穩——有多方入場,成功托底。
到此,東南亞金融危機似乎告一段落,大家認為只是一個局部的金融小問題。
⑥突然,韓國和IMF閃電達成570億美元援助協議,那意味著韓元崩潰,消息震驚了全球,東南亞貨幣頓時遭到毀滅性拋盤——天量空單砸落,K線跳水式直瀉。
⑦在東南亞擁有大量頭寸的日元狂瀉,引發國內金融動蕩——大機構恐慌性拋盤。
⑧俄羅斯盧布、拉丁美洲貨幣相繼感染發病,形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市場恐慌性殺跌,K線一瀉千里。
從上述的“崩盤大戲”中可以看出,日元出頭和印尼盾簽約是引誘多方的兩個環節,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殺跌,而獵殺韓元是這部戲的重中之重。韓國是當時新興市場國家的領頭羊,經濟上掛日本,下連東南亞,觸類旁通俄羅斯及拉美地區,是亞洲新興經濟網中的樞紐,牽一發而動全身——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的經濟盤子加起來都沒韓國大。在殺跌的過程中,這個關節必須用重錘砸斷,才能造成全面坍塌。
美元一直拿東南亞當誘餌,手里的釣魚線時松時緊,不斷讓你失望,又總是給你希望;直到大家都認定希望來臨時,得到的是絕望。也就是說,韓元必須死得徹底,東南亞及東北亞市場的多頭頭寸才能被徹底消滅,并引發全球性恐慌。
韓元從11月6日受攻擊開始,到12月4日被閃電般肢解,前后不到一個月。
11月11日,韓國的外匯存底只剩不到39億美元,而兩周后要償還的短期外債達100 億美元,有政府擔保的大財團資金鏈全部斷裂并與銀行一起沉入深淵,再想想明年初必須進口食糧的120億美元……在這個時段,被刀架著脖子的韓國政府已失去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另外,選擇這個時段進攻還有一個重要因素,12月18日是韓國下屆總統大選日,美元勢力必須趕在這天之前,辦完一切肢解韓元的法律手續。也就是說,韓元必須“觸電死”,才能合上華爾街精確計算的戰爭節拍。
2、經濟拉皮手術
韓國是個“島國”,三面靠海,一面靠戰爭死亡線,資源匱乏,市場狹窄,難以培育完整的工業和國防體系,因此,韓國開國有三靠,戰略原材料靠美國輸送,軍事靠美軍撐腰,市場靠海外貿易發展。
既然這樣,韓國首先能做的就是拼命挖掘原材料的內涵,進行多層次的加工。其次是大力拓展海外貿易,從而賦予加工產品“二次原材料”的意義。韓國加工業和海外貿易的發達程度,決定了韓元中“資源” 的信用空間,這就是韓國一直奮力鼓吹“貿易立國”的重要原因。因為,韓元不得不隱藏起“軍力”要素——那是與美軍捆綁在一起的“共同空間”。
與韓國相似的小國家幾乎都會選擇這種來料加工的經濟模式,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出口導向型經濟;后來,美元勢力和經濟學家又進一步升華了它,叫比較優勢戰略。
只要下游國家全盤接受了這種“華爾街戰略”,美國就會放心大膽的將中低端制造業逐步轉移。為什么呢?因為美元控制了原材料和高端制造業,它有什么不放心的?
美國企業及美元資本進入韓國的過程,貫穿了從樸正熙、全斗煥到盧泰愚的執政時期。到金泳三時代,韓國大企業在銀行與政府的強力支持下,將足跡拓展到世界各地,飄揚著太極旗的巨輪穿梭在每一個重要的港口,似乎在印證韓元的世界級貨幣地位,民眾的信心也到了爆棚的地步。
在這樣的背景下,拼死拼活發展起來的韓國經濟突然休克,不但民眾無法接受,金大中也難以接受。在韓元被肢解的14天后,“民主斗士”金大中在大選中當選總統。他無論如何也沒想過,竟會在這樣的疾風暴雨中登上國家最高舞臺。
金大中反抗過。他企圖推翻與IMF的協議,受到美國政府嚴厲警告,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韓國第一銀行、首爾銀行、韓國外匯銀行、韓國國民銀行相繼被華爾街左擁右抱;他公開號召民眾購買國貨以替代外國產品,迅速遭到世貿組織的嚴厲制裁,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三星電子、KT&G和浦項制鐵被美元逐步控股。他已經掌不了韓國經濟的舵了,他能做的,就是經濟拉皮手術——修飾國家資產負債表,宣傳國家正面形象。
實際上自2002年起,韓國再次陷入經濟困境——經濟增長率下降、股市大幅下跌、家庭負債居高不下、房地產價格飛漲、社會兩極分化嚴重——這表明用所謂市場化、私有化來解決韓國經濟問題的自由主義路線徹底失敗了。
金大中及其繼任者盧武鉉是無奈的,為尋求最后的政治突破,他們都曾奮不顧身地跨過三八線與金正日握手,但很快被美國的核訛詐逼回原地。盧武鉉走得更遠,除了反對美國對朝制裁和動武,他甚至要求美軍撤出首爾、撤離韓國,強令“駐韓美軍不得卷入東北亞爭端”,并堅持要求從美軍手中收回“戰時指揮權”——這也導致他離任后遭到更大的政治清算——他只能用跳崖來表明他的不妥協。
經濟主權的喪失殆盡,讓韓國成為“美元的亞洲分公司”——我們在面對韓元資本或韓國企業的時候,除了欣賞它整過容的漂亮面孔,一定不要忘了它背后的美元動機。
巧合的是,金大中和盧武鉉都做過臉部拉皮手術,或許這是某種疲憊的寫照吧。
3、孤注一擲的政府
當了多年“現代建設”CEO的李明博當上了韓國CEO。
我在《誰是犀利哥》一文中聊過,資本主義國家的總統永遠都是CEO,成不了老板。對于這一點,李明博比他的任何一位前任都清醒得多;同時他更清楚,他的施政空間比他的任何一位前任都狹小得多。
與朝鮮握手的答案——金大中已經給出,反抗美元的答案——盧武鉉已經給出,政治上李明博只能退回盧泰愚時代,完全取悅于美國。但經濟上呢?在國家經濟被美元控股的情況下,在人民幣與朝鮮元漸漸合龍的背景下,他還能有什么作為嗎?
李明博不愧是CEO,他總能找出辦法既不得罪老板,又能兼顧市場。比如,開放美國牛肉就是哄老板高興的小手段。但市場可不是一點牛肉決定的,如何突破呢?
李明博一上臺,就明確指示加快與歐盟合作的步伐,歐盟成為僅次于中國的韓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今年10月6日,歐盟和韓國正式簽署了歐韓自由貿易協定,雙方關系升級為戰略伙伴關系。貿易協定將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在經歷5年過渡期之后,除少部分農產品之外,歐韓雙方工業品和農產品貿易關稅的98.7%將被取消。
李明博政府的吹鼓手興高采烈的說,自貿協定將刺激韓國高附加值產品——包括船舶、液晶顯示板、半導體和石化產品的大幅增長,強勁推動出口,促進經濟增長。
與韓國的大肆宣傳相比,歐盟是低調的——首先它必須低調,它不想惹惱美元;其次它不想讓世人看出占了多大便宜,心中有多么竊喜。
歐韓自貿協定是歐盟迄今所簽署的“最雄心勃勃的”貿易協議,也是與亞洲國家達成的首份自貿協定,為歐洲企業打開亞洲市場邁出了關鍵性的一大步。
協定簽署之前,韓貨早就遍布歐盟了,而歐盟產品還受著亞洲各國關稅的困擾。協定簽署之后,韓貨在歐盟的份額也大不到哪兒去,但歐盟產品將幾乎以零關稅橫掃韓國高端市場,并通過韓國跳板,殺入亞洲——其戰略意義,與當年英法聯軍從天津港口殺入京城可有一比。迫于其影響,印度、東盟、日本等紛紛表示了與歐盟簽約的興趣。
為什么韓國政府會不顧一切地簽署這個“明顯不對稱”的協議?李明博為何要這樣孤注一擲的將“歐元東引”呢?
對韓元來說,如果能在美元和歐元之間找到平衡,將大大的緩解韓元的生存壓力。要是運氣再好一點,能在美元和歐元之間挑起爭端,那將坐收兩邊漁翁之利。
韓元與歐元談了三年,私下的小動作自然逃不過美元的鷹眼。美國政府向來直截了當,胡蘿卜不管用的時候,就直接掄起大棒。在韓歐談判進入高潮的時段,美國航母借口天安艦事件,蠻橫的開進了東海,逼著韓國政府“聯合軍演”,并將軍演“常態化”。這是一石多鳥的手段——蕩倚沖冒中國,嚇唬朝鮮,同時更重要的,也是教訓韓國,震懾歐盟。顯然,歐盟派不出航母——這就是他們簽約后保持低調的首要原因。
“我才是老大!”,這就是美國航母要喊的話。
我在《黃金石油扳機在雞的屁》一文中說,東部無戰事,就是基于上述的判斷。
我們看到美軍航母耀武揚威的時候,不應把它當成純粹的政治軍事行為,而要看看它背后的美元意圖;同樣,我們在面對華爾街笑臉和贊美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它身后隨時可能射過來的冷槍。
受美國金融危機沉重打擊,2009年韓國經濟跌至世界第15位(按GDP計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頻頻看淡韓國經濟前景——比如全球貿易面臨坍塌啊,外向型經濟體面臨崩潰啊,加工業沒有出路啊,總之,過去看多韓國的要素一眨眼都成了看空——其速度之快,“川劇變臉”都應該認真加以借鑒。
李明博不得不為明天做最后一搏。
然而,他反抗一個惡霸的舉措,竟是選擇另一個流氓來制衡,他就不怕人財兩空嗎?
他的目光總是躲避三八線,總不愿正視大鄰居中國,他就不怕被現實傷得更重嗎?在韓國立國的六十余年中,中國一沒輸出革命,二沒輸出飢餓和貧困,三沒去瞎折騰,莫非,他們就喜歡那些吃飽了沒事干的西方人遠道而來蹂躪自己嗎?
歐元的遠水解不了近渴。
李明博和韓國政府最后會發現,人民幣,才是他們真正可以傾訴的對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