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的勝算
朱偉一
黑石的史蒂夫·施瓦茨曼有“華爾街新國王”的美稱,但卻不是真正的國王,沒有御用文人為其杜撰和謳歌,只能自己跳出來為自己講述動人的傳說。施瓦茨曼夸口,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得到了華爾街的前輩比爾·唐納森的賞識。
2007年黑石上市,施瓦茨曼的現金6.84億美元,另有價值88.3億美元的黑石股票。黑石的市值達到310億美元,緊追當時還很火的雷曼兄弟。這都要感謝美國法律。黑石原先是合伙制,施瓦茨曼等合伙人對黑石的債務負無限責任,如何能夠搖身一變,成為有限責任的上市公司?1970年代懷俄明州率先修改法律,1996年全國收入服務局的規則也作了修改,允許合伙制可以是有限責任,而且可以發行在證券市場交易的股票。1997年的《統一合伙人法》規定,合伙人可以選擇成為“有限責任合伙制”,英文“limitedliabilitypartnership”,縮寫“LLP”。一旦合伙制企業提交了此類聲明,任何合伙人就不會為整個合伙企業的義務負責。無限合伙人也改稱“普通合伙人”(generalpartner)。美國大多數州已經修改了法律,承認“LLP”形式的合作制企業。
稅法對私募股權基金也是情有獨鐘。私人股權基金或其他合伙制企業的利潤也叫“附股權益”(carriedinterest)。按照美國的現行法律,對私募股權基金的附股權益只征資本利得稅,稅率僅為15%,而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可高達35%。根據國會的一項法案,從2013年開始,應當對私人股權基金的75%的附股權益征所得稅,對其他25%的附權收益征收資本利得稅。
稅收真的是很重要。施瓦茨曼之所以把奧巴馬比作希特勒,主要原因就是奧巴馬身邊的一些自由派主張加重對私募股權基金征稅。所以施瓦茨曼破口大罵,盡管奧巴馬本人對華爾街是綏靖政策,而且還為銀行家們擋了不少槍子。
時常有些“好心”人提醒大家不要有仇富的心理。但從施瓦茨曼攻擊奧巴馬的惡毒言論看,有些富人倒真的是仇恨在胸。上個世紀20年代,芝加哥市有二十多人因為組織有共產主義傾向的工會而受到刑事起訴。美國刑事辯護律師克拉倫斯·達羅在為這些勞工者辯護時指出:“我們早已耳聞,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說過,誰要對勞工表示同情,誰就應當被行刑隊槍決。我們聽到那些達官貴人們說過,誰要是批評致富者的行為,誰就應當被裝到帶有鉛帆的水泥船上后推到海里去。權勢者們鼓吹暴力,那是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p>
美國大法官霍姆斯說得好:“財產是法律的結果?!边@句諍言在資本市場又得到了驗證??柯斆鞑胖强梢猿蔀榘偃f富翁、千萬富翁,可要成為億萬以上的富翁,缺少有利的法律,那就比較困難了。當然,政策也很重要,很多時候比法律還要重要。比如,美聯儲的長期低息政策成就了黑石和其他私募股權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對沖基金一樣,都是靠杠桿賺錢,如果利息高了,到哪里去籌集廉價資本?
很多時候施瓦茨曼并沒有說謊,就是裝神弄鬼。一次,施瓦茨曼從紐約去康涅狄格州發展業務,先坐直升飛機,然后再轉乘大轎車。同行的伙伴不解,坐火車豈不是更方便。施瓦茨曼解釋道:“印象很重要。不是要買我的時間嗎?我的時間就這么寶貴,必須這樣趕路?!睋┩叽穆约航榻B,這個客戶拿下來了。施瓦茨曼辦過一次圣誕聚會,高價請來女模特,扮成電影007中的美女,而他自己則好像是位英雄,上演現代版的游龍戲鳳,用這種辦法來推銷自己。信他的人還真是不少。不能怪施瓦茨曼裝神弄鬼,實在是很多投資者自己心里也有鬼:自己也想過上施瓦茨曼的幸福生活。
來源:法治周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