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額外儲如此變成美國“大棒”
中國人“苦命循環”是怎樣形成的?
張庭賓
“人民幣低估”是一個低級而無趣的謊言,它并不會因為美國總統和某些國際金融權威所言而變成真理。
美國的官員和議員們顯然創新了經濟學,即評價一個國家貨幣是否低估,不是用兩個國家的可比物價,而是用外匯儲備的余額,即外匯儲備越多,本幣低估就越多——就像兩個家庭,一個好吃懶做,老是用白條借鄰居財物,鄰居手里收的白條積累多了,前者卻指責鄰居低估了物價,這是有罪的!要向鄰居征收懲罰性稅收——這個邏輯太荒誕了。
評估匯率是否低估,應使用商品可比價格法。近幾年來,人民幣對外不斷升值,但國內實際購買力已經大幅貶值,已造成了中國“物價與歐美看齊,收入與非洲看齊”的現象。
可做以下簡單對比:
——曼哈頓是紐約房價最高的區域,按照中間價格每套550萬人民幣算,每平方米約為2.75萬元人民幣(美國按室內面積計算,中國按照建筑面積計)。而如今北京四環以內的均價已經超過了這個價格。
——豐田卡羅拉1.8升,在美國的價格是15350美元,中國同樣配置的價格是14.98萬人民幣,中國要貴5萬元左右。
——iPhone 3GS 16G 在美國是599美元,而中國聯通引進的同一款貨,開價6999元人民幣……
盡管可比價格的商品種類很多,但住房、汽車和手機均有代表性,特別是住房,權重很大。左小蕾、時寒冰等學者的實地調研也印證了中國物價之高。ECA在2009年6月公布的調查也顯示——北京、上海、香港在全球生活消費最昂貴的城市排名中,從上年度的全球104、111和98位,飆升至26、28和29位。這還不計入2009年6月來中國大都市樓價急劇飆升的變數。
需要指出的是,2008年美國的人均收入約是中國的34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責難中國人民幣低估,良知何在?
有人曾如此自嘲——“中國人是苦命基因,美國人是享福基因。”的確,中國人是全世界最勤勞也最辛苦的種族,拼命工作,然后成功地混成了“房奴”和“車奴”。而美國人呢?日本人的評價是:除了霸道到處打仗,很少干活,成天吃喝玩樂;幾乎零首付住房,次貸危機還不起房貸還照住;電影,音樂還是真的不錯,似乎是天生該玩樂的命。
難道中國人天生就是“苦命基因”嗎?絕不是!我們盛唐、大漢乃至最晚到康乾盛世,中國人都是世界各國人的羨慕對象。現在怎么這么苦了呢?
歷史原因不再追述,現實原因就在眼前——中美之間形成了“中國人勞苦美國人享福”的循環關系:中國人苦干,用極其廉價勞動和資源制造商品,輸送給美國,美國則印紙幣來換;中國人獲得了美元,積累成外匯儲備,又購買美國各種債券;美國人再用這些錢享受廉價的中國商品(貿易順差),到中國投資(FDI);外商投資和貿易順差導致國內發行更多人民幣,物價就越來越貴;美資企業在華獲取豐厚利潤,并向美國出口更多商品……
由此,美國人坐享其成,勞動、商品和金錢源源不斷地從中國送來,而中國人犧牲健康青春、資源外流、金錢流失,不僅人財物“三空”,現在反而成為被懲罰的“罪名”!
那么必須追問一句:這個奇特的怪圈是怎么形成的呢?這里有一個“天條”——外匯儲備不能借用于國內。
在外匯儲備上中美存在三個明顯反差:一,中國外匯儲備買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都是合法的,而購買1元錢人民幣的中國國債都是違法的;二,美聯儲救市購買巨量美國國債,乃至直接印紙幣買國債是合法的,但是中國央行買1元錢中國國債是違法的;三,外匯儲備可以借給中行、建行作為資本金上市是合理的,如果借一元錢給中國社保基金,用于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全民分享,是不可以的。
為什么為這樣呢?關鍵在于——《中國人民銀行法》第29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并使“外匯儲備不能借用國內,否則是二次發行人民幣”成為“隱形天條”。
需要承認,外匯儲備借用國內,的確存在人民幣二次發行的問題,會增加一定程度的國內通貨膨脹壓力。但這并非 “天條”。
此背后的本質問題是——如何再分配這個外匯儲備的巨額利益:只能外用不能內用,就是外國利益最大化;如國內借用,還要看是否全民分享,如轉借社會保障基金,國民由此獲得收益遠遠大于通貨膨脹的損失,同時會大大刺激國內需求,轉外需為內需,擺脫美國貿易大棒的威脅。
要改變勞苦宿命,還須同時打破另外一個“天條”——“通貨膨脹是洪水猛獸”!以日本為例,在1960-1970年代,當時日本雖然國內通貨膨脹較高,日元對內大大貶值,但是日本實現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其國民收入提高的速度遠高于通脹速度,實現了發展成果的國民分享。
在通貨膨脹目標和人民福利目標的選擇面前,當然是人民福利更為優先重要,只要人民福利的增長率超過通脹率,那么人民就會越來越富足。反之,就會越辛勞貧困。
特別要強調的是,只盯著人民幣二次發行的人,卻一直“忽視”購買美國國債導致中國外匯儲備的二次、三次乃至N次的攀升循環——這才是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的根本原因,而絕非人民幣匯率“低估”造成的。
邏輯并不復雜,中國商品出口,換得美元外匯儲備,大部分去購買美國國債和企業債;美國政府用中國人借的錢轉入社會保障和公眾消費,購買了更多的中國商品,導致中國貿易順差更高;而美國企業則用中國人借的錢投資中國,導致FDI不斷攀升,一方面獲得豐厚的利潤,同時制造更多的商品出口美國……這種反復循環必將導致中國外儲越攀越高,美國人又將此解釋為“人民幣低估”,威脅以貿易懲罰稅,再進一步收緊對中國利益的勒索。
簡言之,只要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不轉變,只要外匯儲備主要購買美國債券,那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必定有增無減,中國的外匯儲備必定不斷增加,美國的“貿易大棒”必定會越舞越兇,中國人的苦命循環將無窮盡也!(作者為本報主筆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