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和羅斯福的新政
(此文刊載在《艦船知識》2010年第九期,有增補)
宋宜昌
遙想當年
2008年9月,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此前半年,貝爾斯登公司已經破產并購。10月份,另外三家著名投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也變身商業銀行,一個多月,美國五大投行全部蒸發,華爾街股市從最高時的13000點跌到了最低時的7600點,由住宅抵押次級貸款債券(CDO)引發的金融海嘯,形成了驚濤駭浪,終于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釀成世界性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此次危機數十幾年未遇,創痛之深,堪比“大蕭條”。
“大蕭條” the Great Depression,指美國金融和經濟在1929~1941年發生的深刻危機、崩解、衰退、蕭條和改組。它既包括胡佛總統(共和黨人,1929~1933年任期)對危機的抗爭,也包括富蘭克林·羅斯??偨y(民主黨人,1933~1945年任期),針對“大蕭條”采取的具有社會主義色彩,或者叫凱恩斯主義的“新政”New Deal。它是美國歷史,特別是經濟史上最驚心動魄的—段歲月。我們今天面對的全球性金融和經濟危機,在各國的奮力抗爭之下,似已見底,并開始緩慢回升。由于“大蕭條”的慘痛經歷,今天沒有人再敢大意了?!按笫挆l”最終的結局就是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今天的世界各國領導人應對失當,當前的這次金融危機,后果也非常險惡。
“黑色星期四”
在大多數美國人看來,“大蕭條”第一個征兆來自1929年10月股票市場的崩潰。今天,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股票市場的崩潰不是產生“大蕭條”的原因,它只是一種表象,一只導火索,在美國和資本主義世界,更深層的經濟出了大問題。
早在1928年3月,美國股票市場就處于大牛市的高峰了;到1929年,股市非常興旺。從1928年3月到1929年9月這18個月內,一些熱門股飛漲,如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每股從179美元漲至335美元;通用電器每股從128美元上漲396美元。9月初,股市稍有下跌,但一般人還都認為這不過是股市的一次小調整。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在9月3日漲到歷史最高點380點。
股市的繁榮使人們淡忘了1921~1922年股市曾經歷過一次危機。但在秋天,一些不祥的信號陸續出現了。美國基本日用品價格開始下降,木材價格一路下跌,蘇聯作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為換取外匯大量出口木材。木材價格下跌沉重打擊了芬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加拿大。澳大利亞養羊業的過度發展導致全世界羊毛價格暴跌。到處都是生產過剩和個人購買力不足,世界性經濟危機山雨欲來。10月初,小麥價格突然下跌,這不僅影響美國農場主的收益,還影響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農場主的生存。
擁有豐饒自然資源和強大生產力的美國似乎對經濟災難有免疫力,但這回大事不妙。10月23日,紐約證券市場出現大規模的股票拋售,股票價格回落到1927年的水平。胡佛總統立即反應,發表要人們放心的聲明。胡佛在公開聲明中稱:美國繁榮的基礎是牢固的,美國將更加昌盛。
胡佛的保證來得太晚了。就在聲明當天: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紐約股票市場崩潰了。
股票大跳水后果恐怖
甚至那些不為投機只作投資的美國人也發現,他們持有股票的價值已下降到幾天前的1/3甚至1/4了。10月24日,股市關門時,道指已降至230點,市值從最高點蒸發了40%。當天晚上,一位美國金融家在同朋友共進晚餐時,只能稱他們為“前百萬富翁?!?/p>
開始人們以為只是那些持有股票的富豪們出了血。接著,一家紐約經紀機構破產,引發了大約300萬個家庭的投資損失。11月19日,美國股市發生第二次猛跌。當30種主要工業股票價格進一步下降到198美元(即道指198點位)時,幾百萬美國人陷入了大災難。最精明的股市玩家,也和俗人一起慘遭滅頂。美國的國民收入在3年內下降了一半,外貿急劇收縮。美國購買力的喪失,連阿姆斯特丹的鉆石商人也深受波及。由于國內外的訂單大減,密執安州底特律汽車城受到沉重打擊。
胡佛總統想盡一切辦法去安撫公眾,恢復人們的一點信心。10月底,胡佛同大銀行家和大企業家們討論,如何應對生產下降和即將來臨的大規模失業。
股災變成了經濟災難
“大蕭條”的下降階段,一直持續了近3年,到1933年民主黨羅斯福競選總統上臺,才漸漸筑底緩慢回升,美國和世界經濟遭到了災難性的打擊。1929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2036億美元(折成1958年美元),1933年降到1415億,下降了30%,其中鋼鐵產量下降70%,50座高爐被炸毀。全國失業率從1929年的3.2%,上升到1933年的24.9%,由于市場蕭條,通貨緊縮,物價下跌30%,到1932年,銀行倒閉5000余家,儲戶喪失了數十億美元存款。企業破產26355家。從1925年起,美國農產品價格就不斷下跌,農民處境凄涼,“大蕭條”再度迫使農產品價格指數(1929年為100)下跌至44,跌幅遠大于工業品,上千噸牛奶被倒入陰溝,玉米未經收獲就被犁掉。
通貨緊縮冰凍了流動性。胡佛和當時的財長梅隆奉行自由資本主義理論,認為經濟危機和蕭條是淘汰懶人和失敗者的時機。除了給予微薄的救濟,胡佛根本就沒想過:動用國家力量,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那時候,這些都屬于社會主義思想,在美國是犯禁的。然而,上千人卻排隊到蘇聯大使館申請簽證和赴蘇工作。有記者稱“看到美國農民就想起畫刊上的蒙古農民。悲慘的陰影長長投在美國的大平原上。”
農業危機和農民問題
自1603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以來,農產品價格從來沒象1930年這么低過,1蒲式耳(36公升)小麥的售價不到25分,1蒲式耳玉米7分,1磅棉花或羊毛5分。糖每磅只值3分,豬、牛肉每2磅5分,200個一箱的蘋果,才賣40美分。
農民每收1英畝小麥,就要虧1.5美元。一個最勤快的男工,從早干到黑14個小時,摘300磅棉花,卻只能拿到六角錢(0.6美元)。用玉米棒子當燃料,比賣玉米買煤燒還合算。肉價慘跌;一只羊送到市場,運費1.1美元,售價不足1美元。蒙大拿州有個牧場主,賒到了一些子彈,花兩個小時把一群牲口全部殺了,扔進山溝,原因是賣牲口的錢還抵不過飼料。
由于農業品價格慘跌,數以萬計的通告出現在住戶門柱上和各縣的法院門口,宣布這家那家農場債務不清理,不準贖回。密西西比州四分之一的農場都被拍賣。農場主破產后,連買捆東西的繩子都沒錢買,這時放貸的銀行就取得了農場的產權,變成地主,原來耕種這塊土地的人淪為佃戶。在應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時,中國政府充分關注到農業、農村、農民(三農)的利益和困境,4萬億元刺激經濟計劃中有一半以上惠及三農,保障了中國的弱勢群體順利渡過大規模經濟危機的險風惡浪。
失業就意味著塌了天
“大蕭條”造成了全美國大約有1500萬~1750萬人失業。由于美國大多數家庭靠一人工作養活全家,因此波及了一半以上的美國人口。據《幸?!冯s志估計,全美有3400萬人沒有任何收入。這還不算1100萬戶農民。正如農民的苦難一樣,暫時有工作的人工資也被壓到最低。在布魯克林,15歲的童工每周只掙2.78美元。女工每周工作55小時,得2.39美元,1932年康涅狄格州100余家工廠的工人,每周工資竟只有0.6美元。而紐約的雇主比英格蘭地區更刻薄。連《時代周刊也寫道:“無法無天的雇主,把美國工人的工資壓低到中國苦力的水平了?!?/p>
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無票乘火車到處流浪,被趕下來后就爬在車頂上旅行(中國文革時也有此情景)。無法忍受饑餓的女孩子也加入了流浪者大軍。當時清教徒道德觀念還挺強,不少女孩只好女扮男裝。但她們一搶東西,就露餡了,畢竟力不如男。為了活命,她們還向同路人出賣肉體,一次交易通常只得一角錢(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
老兵悲劇
“大蕭條”期間,最悲慘的事件之一是胡佛鎮壓退伍軍人在華盛頓和平示威。1932年危機谷底期間,退伍老兵和一戰傷殘軍人山窮水盡,走投無路,聚集在華盛頓露營,希望政府能提前發放他們的退伍費和傷殘撫恤金。胡佛總統對這些愛國將士竟毫無同情心,下令麥克阿瑟將軍鎮壓。7月28日,示威者被驅散,一些老兵被打死,成為美國政治史上很不光彩的一頁。當時群眾示威蜂起,鬧事不斷,資本主義制度在風雨飄搖中。
正是在這種舉國維艱的大背景下,富蘭克林·羅斯福和他的民主黨在總統競選中大獲全勝。羅斯福得了42個州的472張選舉人票,胡佛只得了59張,美國人民決心改變現狀,踢掉了胡佛和共和黨。這一情形同2008年奧巴馬與麥凱恩競選的情形有幾分相似。然而,從奧馬馬總統上任的表現看來,他最多是一位折衷主義者,而不是羅斯福那樣的改革家。
羅斯福斷然出手
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要求國會授權,全國團結,顯然他已經成竹在胸。他創造了爐邊談話的形式與公眾溝通,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了自己的反危機改革方案,任用了大批年輕的理想主義者。他并沒有扼殺企業家和資本主義精神,只是通過國家主導的形式做了有限的調整。所有措施即“新政”,至今依然是經典的反危機抗蕭條藥方。經濟學家把它歸于“凱恩斯主義”。它針對的是胡佛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即認為政府的干預越少越好,政府的職能就是為私人經濟創造更好的條件。兩個總統兩種政策兩種經濟學思想,結果大相徑庭。
羅斯福的政策是:必須制定一個使失業者有工作的計劃;提高農產品價格;阻止強制拍賣農場和住房。他主張:緊縮政府開支;嚴格管制交通運輸業、電訊業和各種公用事業,嚴密監督銀行業和投資業務,恢復對外貿易。羅斯福毫不含糊地表示:他將運用廣泛的總統權力來制止“大蕭條”。
政府的作用
羅斯福認為:聯邦政府在國民經濟中應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甚至可以擔負起較為公平地分配全國財富和全國收入的責任。羅斯福和他的許多顧問在一戰期間進行過經濟計劃工作,他們有經驗,他們敢想敢干勇于擔當重任。羅斯福的“新政”,匯集了許多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不是單一的政治哲學和經濟學流派。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們經常調換,他從善如流舉重若輕風格大氣;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一個美國總統啟用了如此多的職業經濟學家。在他之后,依仗經濟學家成為美國執政者的傳統。
“新政”有救濟貧民和失業者,恢復工商業和農業,改革銀行業和控制投資業務以及改善勞資關系等方面的內容。資本家斥之為社會主義因素。“新政”重視民生甚于強調機會。羅斯福政府在歷史上第一次保證不讓任何美國人挨餓。羅斯福并不反對自由企業制度。本質上講,他只是希望融入政府的要素來改良資本主義。
“新政”時期各項政策混亂矛盾:既有提高物價又有降低物價的設計;既有農產品減產又有農產品增產的規劃;既有緊縮聯邦開支又有擴大政府支出的方案;既要援助工人又要復興企業?!靶抡逼谕叭巳丝梢允芑荨?。
銀行與貨幣政策
羅斯福面臨最迫切的問題就是銀行危機。成百上千家美國銀行的倒閉,儲戶大量提存,全國銀行大半停業,金融心臟實際上已經停跳。羅斯福一上臺,馬上采取緊急行動,于1933年3月6日宣布全國銀行休業。3天后,國會通過了緊急銀行法,授權聯邦儲備銀行(即美聯儲)增發鈔票以解救貨幣荒,準許銀行增發優先股,授權財政部長收回所有的金幣和金元票,派稽查員檢查停業銀行資產負債狀況。準予資產充足的銀行重新開業。羅斯福的銀行政策恢復了公眾信心,儲戶把存款重新存回銀行。
放棄金本位制
接著,美國實際上放棄了金本位制。1933年3月10日,總統命令禁止黃金自由輸出。4月5日,總統又下令所有居民必須把儲存的黃金售給銀行,轉交美聯儲。國會6月5日通過一項法案,規定公司契約中黃金支付條款一概無效。盡管公眾強烈反對廢除金本位制,最高法院在1935年卻同意國會有權如此立法。
放棄金本位制有助于提高物價,美元貶值,增加流動性。它誘發的通貨膨脹有助于恢復景氣。在通脹派的壓力下,國會于1933年5月通過了托馬斯農業調整法修正案,允許政府減少美元含金量。羅斯福比較謹慎,等國會在1934年1月通過金準備法以后才減少美元含金量。財政部掌握全國黃金;禁止金幣流通;黃金仍用于國際貿易,充當聯邦儲備、鈔票和存款的準備金??偨y將黃金價格規定為每盎司35美元,把美元的含金量從23.22克降低為13.71克。國會授權財政部高于市價收購白銀。高價購銀的行動并沒有導致通貨膨脹,還讓銀礦主發了大財。說明美國社會極度缺乏現鈔。
剝離投行
1933年6月頒布的格拉斯-斯特高爾銀行法,這項法律把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開;禁止商業銀行出售證券,不準投資銀行接受存款。讓投資者和投機者各走各的路。該法案還規定設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即美聯保)保證銀行存款。美聯保成立后,雖有幾家銀行倒閉,但廣大存戶的存款得到了保障。美國人的金融信心大增。
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美國投資銀行重新與商行銀行合并,時間已經過去了75年。投機者不得不放棄盈利最豐厚的一部分業務。
蘇聯的榜樣
羅斯福是第一位處理美國經濟大危機的總統。1929年1933年危機的程度,遠超過美國經濟史上的歷次危機;連1873年的嚴重經濟危機和“大蕭條”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能出手這些政策,既體現了總統和他智囊班子的智慧,也在于有蘇聯的榜樣。就在所有資本主義國家沉重喘息和苦苦掙扎時,蘇聯人卻為他們的五年計劃干得熱火朝天,不僅不存在失業,相反卻到美國招收熟練工人。許多美國知識分子此刻投向左翼,《國際歌》成了流行歌曲。蘇聯的實踐例子,為羅斯福的改革和新政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2009年,美國奧巴馬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計劃中,顯然遠遠比不上羅斯福的新政。到2009年底,美國失業率仍在10%以上。在現代世界經濟史上,堪比羅斯福新政的只有中國政府在2008年出手抗危機的4萬億人民幣系列方案?!按笫挆l”留給人類太多的教訓,避免后人付出更多的鮮血、淚水和汗水。
走出“大蕭條”
美國工業指教1929年為125,1932年跌到58,1935年上升到101,1936年達121,基本上已經擺脫了可怕的“大蕭條”。
救助失業者
如此高的失業人口和失業家庭,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縣、鎮、州政府)的預算和稅源早已枯竭,只能靠專門的金融公司貸款救急。許多地區,失業工人全家每周還拿不到3美元。
1933年5月,國會設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并先撥給該暑5億美元援助各州失業者。到1933年末,總共撥付48州3.25億美元,供直接救濟和以工代賑。直接救濟是免費發給失業者食物、衣服、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大多數美國人熱愛勞動,要求給予工作機會。1933年夏,全國約有100萬人參加聯邦緊急救濟署舉辦的各項公共工程項目。由于時間倉促,工程草草上馬,經濟效益較差。計劃過于草率。1933年11月,總統成立了民用工程管理局以后,以工代賑才大規模展開。民用工程管理局規定每周的工資和工作時數,工資介乎救濟和工作之間,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投身于該局的工程。1934年7月,該局撤消。全部救濟工作仍歸聯邦緊急救濟署。在這個時期,聯邦剩余農產品救濟署。把剩余農作物加工為食品和衣服,分發給受救濟者。當時有許多家庭只靠這些剩余物資勉強維持生活。
1935年,羅斯福總統嚴厲批評了直接救濟,指責直接救濟“傷了國家元氣”。他建議:失業者仍由州政府和市縣政府負責照顧;聯邦政府則可設立一個新機構為有勞動能力的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
聯邦緊急救濟署于1935年底撤消。它共用了30多億美元。和少數資本家的巨額財富相比,如此少的錢卻救了如此多的生命。
發展是硬道理
5月,羅斯福成立了發展工程管理局。該局主辦了各種各樣的工程項目,如:修建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游泳池、公園、校舍、灌溉渠、公共廁所等等。甚至國立拉什摩爾山紀念館的巨幅雕刻也是該局出資。1938年11月,該局雇用人數創造了最高記錄:約有324萬工人參加政府的各工程項目。這個計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3年初才停止執行。
“大蕭條”影響年輕人
“大蕭條”使美國青年意氣消沉。為了振作年輕人的精神,政府于1933年3月為17~25歲的男青年建立了一個民間自然資源保護隊,組織他們預防土壤侵蝕、修筑森林道路、植樹造林、美化公園。這些青年每月領到30美元,其中22美元要寄回家里。從1935年起,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大、中學生獲得半工半讀的機會:中學生每月可掙5美元,大學生10~20美元,研究生20~30美元。這個計劃使幾十萬青年有可能進入中學或大學念書。“新政”能如此全面地照顧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年齡段,也實屬不易。
挽救美國農業
為了救助美國農民和農業,1933年5月國會通過《農業調整法》。該法規定:提高農產品價格,減少農作物產量。凡是同意減產的農戶,由國家予以補貼,補助費由政府加征農產品加工企業稅收。受補貼的農產品有:小麥、棉花、玉米、大米、煙葉、生豬、牛奶和乳制品。后來該法案幾經調整,不斷變通。雖然對農業和農民有一點兒作用,但農產品過剩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二戰中情況好一些,戰后,又重新出現。今天,美國政府依然對農產品和農業實施各種補貼,西歐各國和日韓也大致如此。這些受補貼的農產品傾銷到發展中國家,對那里的農民造成了傷害。今天,中國大豆種植者們,不斷受到這種補貼大豆的進口攻擊。
第二次新政
羅斯福的“新政”分為第一次新政和第二次新政。第一次新政1933~1934年,改革不夠徹底,也沒有根本解決高失業率問題。1935年中期選舉過后,美國的階級斗爭趨于激烈,社會處于動蕩之中,極右派成立了“反新政同盟”,一些地區的左翼要求成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共和國。羅斯福又開始了第二次新政改革,主要針對改善下層窮人的生活。
一些新的法案被提出,包括《工業振興法》,各種勞動保護條例,人壽保險、醫療報銷,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條例一再推出。然而復興極為緩慢,更糟糕的是:1937年美國經濟又遭受了一次衰退。失業率在1933-1939年間從未下降到10%以下。直到二戰爆發,軍火和備戰需求大增,才最終將美國經濟拉出泥潭。
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
田納西河是一條匯入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的西向河流。流域包括肯塔基、田納西、佐治亞、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亞拉巴馬和賓夕法尼亞7州。由于早期移民的破壞性墾殖,這片肥沃的森林丘陵地區,已變得貧瘠荒瘠。1933年4月,一向熱心于造林,水土保持和水力發電的羅斯??偨y向國會提交綜合治理的田納西河流域法案,并簽署生效。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由聯邦政府出面綜合治理和全面發展一條重要的大河。管理局的任務是在防洪方面,到1952年,該局在田納西河及其支流共建造20座新水壩,改建5座原有水壩,使美國雨量最大的田納西河流域再沒有洪水泛濫,還通過阻滯田納西河及其支流大大減輕了俄亥俄河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洪水威脅。在航運方面,該局開鑿了一條1000千米、最淺3米的內陸水道,將南部內地和大湖區、俄亥俄河及密蘇里一密西西比河水系連接起來。到1977年,河上駁船年運量達2700萬噸。
豐碑
在防止土壤侵蝕方面,該局與民間自然資源保護組織合作,在大面積宜林谷地重新造林。該局舉辦示范農場、實驗站和流動圖書館,提供職業教育設施,幫助農民改良土壤、試用新肥料、改進耕作方法、學會科學種田。從1929年~1949年,美國其它地區農場收入增加170%,田納西河流域農民收入增加200%。在發展第三產業方面,該局利用它的大量湖泊和水壩,讓釣魚、野營、劃船等旅游業興旺起來。通過防瘧計劃,到1952年,該局消滅了田納西河流域的瘧疾,而在1933年時,這一流域的某些地區,患瘧疾的人占總人口的30%。利用廉價水電生產和出售肥料與電力,1940年代初期,田納西河流每人每年耗電量達1180度,到1960年代,高出全國平均數40%,田納西河流域的人均耗電量已3倍于全國人均數。廉價水電力吸引了很多工業從舊西北地區向南遷移,許多新的輕重工業也在這個地區建立起來,使這個地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到1940年,該地區7個州的人均收入比1933年增長73%,該地區銀行存款增加76%,全國只增加49%;商品零售總值增加81%,全國只增加71%。
田管局的成就,吸引了世界各國的政府和水利工作者,成為流域治理的成功典范,至今,它還被美國人津津樂道,成為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下,國家計劃成功的實踐。
新政之果
由于第一期和第二期新政,美國增加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山河也日漸秀麗,那幾年的成就計有:
2755萬青年在資源保護組織中勞動。他們建立電話線、防土壤侵蝕或分洪堤壩、供野生動物需要的 水池、植樹、撲滅森林火災、控制蟲害與鼠害等。僅在最初的18個月中,國家森林面積就增加500萬英畝,國家公園增加6.7萬英畝,植樹1500萬株,修卡車路3.5萬英里,防火地帶2.3萬英里,筑防防土壤侵蝕堤壩61萬個。據洛克藤保記述,該隊隊員們“修整樹木400萬英畝,放養魚苗近10億尾,建起大量野生動物保護區,開挖了許多引水渠和運河,修復了獨立戰爭和內戰戰場。他們捕殺西部森林里的云杉鋸蜂和摩天蟋蟀、中西部的蝗蟲和東部的舞毒蛾害蟲。他們修建瞭望塔、公路和山麓防火網。美國歷史上全部公私造林成果,一半以上出自當年民間資源保護隊之手。
他們結束勞動時,二戰已經開始,他們健康的體魄和適應有組織生活的能力,使自己成為最好的士兵和制造業工人。
新政之評價
國家有組織的生產性活動,大大緩解了痛苦和危機,除了筑造整個美國的高速公路網、國道和州道外,勞動大軍還消除公路上、下水道障礙、修改坡度、鋪路、翻修路面、消滅急轉彎、修理溝渠和路標、修筑停車場等;學校建筑方面的小型建筑工程、油漆和泥水工作。自來水工程、修建各種運動場,修筑道路、防護林和圍墻等;公用事業方面的修理煤氣管、舊汽車改造、安裝火警電鈴和避雷針等。
民政工程局各項計劃實施不到幾星期,全國的鞋店就開始報告它們的貨物已銷售一空,鞋廠紛紛重新開工。民政工程局興建和擴建學校4萬所;鋪設污水管道1200萬英尺,建造飛機場469個,擴建529個;修理和建造公路25.5萬英里;為成人教育和鄉村學校雇傭教師5萬人;興建和修整操場和運動場3700個。在受惠的420多萬人中,有3000名作家和藝術家,許多人對此進行攻擊,霍普金斯說:他們是人,他們也要吃飯!
“大蕭條”緣何而生
“大蕭條”的原因,至今人們還在爭論不休。但有幾點大家已有共識:
一、美國產能嚴重過剩,資金流動充裕。涌入股市謀利。把股市推到危險的虛高。本來自1925年農產品就大量過剩,到1928年大部分工業企業設備使用率都在80%左右,由于股市高漲,企業還在不斷投資,轉變成新的過剩。
二、股市崩盤后,由于銀行混業經營,買了大量股票和不良債券,拖累了許多銀行。銀行產生嚴重的信用危機,而政府不去緊急救助,反而任其破產,造成剩下來的銀行陷入信用危機和擠兌,結果是銀行一個接一個破產,資金蒸發,流動性凍結。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各國政府不顧一切地挽救銀行,就是 吸取了1929年的教訓。
三、美國政府以鄰為豁,不顧大局,既勒索歐洲歸還戰爭債務,又豎起極高的關稅壁壘。稅率調節歷來是資本主義的重要調控工具,由于美國的地理區位,美國海關對橡膠、生絲、紙漿、毛皮、皮革、錫、咖啡、可可、茶葉、香蕉等非競爭性熱帶產品和某些礦產品免稅。而對競爭性農產品,尤其是工業品,征收重稅,以保護美國農民和企業家。一戰后,歐洲急于還債,亞洲要發展經濟,競相壓低出口商品價。美國就不斷抬高關稅。1921年國會通過緊急關稅法,把某些工業品的稅率提到歷史新高;在福德尼-麥坎伯法中,規定可授權總統對國外任何競爭性產品提高關稅,高達50%。1929年,議員霍利和斯穆特又提出更苛刻的關稅法案并在次年獲得通過,它修訂了1125種商品的進口稅,如水銀瀉地,把進口之路封死?;衾?斯穆特法案,遭到了所有國家的反對,列強還以牙眼,對美國產品也開征報復性的關稅。由于貿易戰開戰,造成西方諸國兩敗俱傷。除了發展軍工產業走軍國主義道路外,光靠商品貿易幾乎難以為生。這也是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中各國政治家吸取的前車之鑒。某種意義上講,霍利-斯穆特法是造成“大蕭條”和德、意、日軍國主義的原因之一。
今天,世界人民在抗擊連續3年的金融和經濟危機時,即遇到了與“大蕭條”時相似的金融經濟商業困境,還面臨著大量的新問題。各國人民、領導人、工商金融界人士、知識精英,此時,難道不是考驗你們的心智能力想象力和挽狂瀾于即倒的千載良機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