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銀行危害中國安全
江涌
以高盛為代表的投資銀行,是美國金融霸權的一大工具。這一國際金融市場的幽靈不僅在美國次貨危機、希臘債務危機等金融風潮中時隱時現,而且越來越多出沒于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自1994年以來,高盛在中國市場積極布局,翻云覆雨,不僅賺取巨額壟斷利潤、控制主導中國的相關產業,而且誤導我國政府與企業經濟決策,涉嫌危害中國經濟安全。
玩弄金錢與權力的“旋轉門”
與其他同行相比,高盛是中國市場的姍姍來遲來者。日本野村證券1973年就開始拓展中國金融和投資業務。摩根大通1980年就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高盛1984 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1994年才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但是,高盛進入中國市場后,迅速創造令國內外同行羨慕不已的眾多“第一”,甚至“唯一”。高盛將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有資金用于在華公關,像在本土一樣嫻熟玩弄起金錢與權力的“旋轉門”,主攻目標就是政府高官與國企高管,這應是高盛在華后來居上的重要原因。
2007年,高盛稅前收入第一次有超過一半來自美國以外地區,其中國是高盛收入增長最快的市場。和在美國本土市場一樣,高盛在中國的作為充滿了神秘色彩,令人質疑。中國市場的透明度不太高,本來設想應是跨國資本的最大障礙。但是,高盛通過本土化戰略,“不透明”反而給了高盛更多“保護色”與“拓展空間”。
精心布局中國市場 鉆法律漏洞進入中國證券市場。
2004 年12月,中國證監會批準高盛與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成立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恰逢其時地在一輪牛市開始之前介入了中國證券市場。根據《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2002年頒布)的規定:境外股東持股比例或在外資參股證券公司中擁有的權益比例,累計不得超過1/3 。高盛名義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高華擁有67%股權。但是高華是由高盛借款1億美元組建的,另一出資人高盛的重要客戶聯想集團只是扮演“掩護”角色。高盛高華證劵近乎百分之百是高盛控股,是業內早已公開的秘密。
以隱形渠道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
2003年以來,國際炒作人民幣幣值低估,施壓人民幣升值一浪高過一浪,大量熱錢由此紛紛涌向中國,房地產是熱錢棲身的重要領域。擅長投機的高盛當然不會坐失良機。2005年底,向21世紀中國不動產公司注資2200萬美元,成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2005年在上海以1.076億美元的價格買下凱德置地有限公司的百騰大廈(商業寫字樓)用于出租,成為當時上海成交價格最高的地產買賣,直接拉抬上海房地產價格。2006年10月,高盛以7000萬美元買下了上海虹僑花苑酒店式公寓。
通過并購農產品加工企業進入中國農產品市場。
高盛擁有雙匯和雨潤兩家巨型肉類加工企業以及成熟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并向上游養殖進軍。高盛斥資數億美元,在中國生豬養殖的重點地區一口氣全資收購了十余家專業養豬場。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資本滲透的不僅是中國養殖業的整條產業鏈,更涉及中國農業上下游各個領域。另外,德意志集團已經注資天津寶迪集團,這樣中國三大肉類加工企業均被外資染指,業內人士擔心,繼中國大豆與豆油淪陷后,生豬養殖與豬肉正在成為外資的盤中餐,由此引發的食品與糧食(集中于玉米)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通過對國有骨干企業債券主承銷等渠道,掌握中國重要行業的商業及戰略信息。
美國大型投資銀行的研究能力驚人,信息采集、處理、分析的能力超乎想象。一家銀行對于經濟資訊的處理能力遠遠超過一個普通國家的水平。在高盛等境外機構的游說下,中國大型骨干企業紛紛于海外上市、引進戰略投資或海外并購。而企業海外融資必須請外資中介服務機構(包括投資咨詢、審計、評級等)進行全面、徹底的家底盤查。凡是經過外資中介機構“周密服務”的,近乎都無秘密可言。
高盛因為在全球金融市場的突出地位,在中國大型骨干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一直扮演關鍵角色。石油、電信、金融、汽車、大眾傳媒、醫藥等行業高盛都有染指,而且無一例外都是龍頭骨干企業。更值礙關注的是.高盛還擔任一些省政府的經濟顧問,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近年來,高盛對中國經濟的預測與國家統計局等相關部門事后發表的報告數據,經常出現驚人的一致,有時連小數點后數字都分毫不差。
吹捧中國,也誤導中國
在相關媒體追捧以及相關重要人士的偏愛下,高盛在中國金融界擁有極大聲望,高盛也不斷利用這種聲望積極謀取利益。高盛一直善于以中國最習慣、最受用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2001年,高盛發表了題為《全球需要更好的經濟之磚》的報告,即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的英文起首字母組合起來為BRICs(譯稱“全磚四國”)。2003 年,高盛在《與BRICs一起夢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的全球經濟報告中預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可能會在2015 年趕超日本,在2039 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這個自成立以來就丑聞不斷、官司不時纏身的金融大鱷對中國的大肆吹捧,一方面是炒作公關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僅有自己的私利,而且還有配合美國對華政策的需要。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黃靖博士認為,吹捧中國是要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除了吹捧,高盛及其分析師針對中國宏微觀經濟不斷發表報告與評論,影響相關部門決策,尤其是高盛的一些報告明顯存在誤導中國決策嫌疑,如人民幣應一次性大幅升值,資本項目應盡快開放,“港股直通車”有利于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熱錢對中國不是大問題等。高盛在華行為,早已遠遠超出一個普通商業機構的一般商業行為。
(《環球視野》2010年9月2日第307期,摘自2010年8月4日《環球時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