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么會犯低級錯誤?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80年代,日本經濟取得了異乎尋常的發展,被世人稱之為“日本經濟奇跡”。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開始受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壓力,他們紛紛要求日本政府進行經濟自由化改革,放棄管制嚴格的經濟制度,推行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自由化政策,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日本政府開始了外匯和金融市場的自由化改革,逐步放松外匯和金融管制。
金融自由化與日元升值
放松外匯管制和外匯市場自由化的后果是日元幣值的迅速升高,在3個月內,日元從1美元兌240日元升至1美元兌200日元,到1988年竟攀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1988年日元匯率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與1971年固定匯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結果導致日本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使得日本經濟的增長率開始趨緩。新自由主義導致的日元大幅度升值促成了日本宏觀經濟的轉變,這一轉折點恰恰也是日本泡沫經濟的起始點,同時日本經濟悲劇的序幕也由此慢慢拉起。
為了減輕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提出了向內需主導的經濟增長轉變的政策,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國家投資、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擴張為引擎的內需型增長策略。
而8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金融機構自由化進程加快,1985年日本開始放開存款利率。隨著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業務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場規模急劇膨脹。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日元資金過剩,經濟過熱,形成了所謂的“流動性過剩”的格局,這為日本股市,房地產泡沫埋下了重大隱患。
資產泡沫將民眾、企業、銀行紛紛卷入資本市場
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日本企業越來越重視資本運營,根據日本開發銀行的分析,1986年左右,日本大企業的金融資產收益率高達8%,而同期的權益融資的資金籌措成本只有2%,因此日本企業只要把資金從右手轉移到左手,就可以獲得巨額的收益,于是在金融快速自由化的支持下,日本企業對于資本市場的投資越來越重視,他們把開始把大量的資金投入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品市場中,結果推動了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價格上升。而股票、房地產價格的持續攀升又進一步加強了對資產品價格的樂觀預期,結果資金繼續大量流入股票,房地產市場,“泡沫”越吹越大,普通民眾,企業,銀行,證券公司等紛紛卷入其中。
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占到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1.7%,并趕超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總市值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0%。另一方面,當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凱歌高奏之時,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正在瘋狂,不斷上漲。1990年高峰期時,東京商業區的地價漲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區地價則漲至1985年的2.3倍。
與此同時,由于日元巨幅升值,也嚴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購與海外投資熱情。日元升值使海外企業和土地等資產價格以及金融資產相對比較便宜,于是日本企業和投資家得意地大量接收美國國內資產。日本企業買下好萊塢和洛克菲勒公司大樓,成了那時日本在世界上不可一世的象征。有的日本人甚至揚言,因資產飆升,賣掉日本列島,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貨幣緊縮導致泡沫破裂
到了1989年,日本政府也意識到了泡沫經濟的嚴重性,開始采取緊縮性的經濟政策來限制股票、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上漲,為此日本當局將官方的貼現率提高到3.25%,可是宏觀調控的效果不佳,于是日本政府只好在1989年末將貼現率進一步提高到4.25%,同時大藏省也采取了多種措施來限制土地投機行為。可是這些措施的效果依然不盡人意,股票、房地產價格依舊在上漲,為了徹底解決流動性過剩導致的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問題及可能的通貨膨脹,日本中央銀行采取了力度更大的“預防性緊縮政策”,大力收縮銀根,減少貨幣供給量,并且將官方的貼現率提高到6%,但是這些政策的后果卻是災難性的,固然解決了資產價格快速上漲的問題,可是也把日本經濟推入了長期衰退的泥潭中。突然而劇烈的金融緊縮使股票和房地產價格迅速下跌,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折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后的蕭條之中。
公共投資欠下巨額國債
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里,日本政府為了擺脫經濟衰退的泥潭,從擴大政府開支,舉辦大型公共工程,連續降低利率,增加貨幣供給量到金融機構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進一步自由化等等,但是這些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的效果卻讓人極度沮喪。從1992年以來,日本政府十多次追加公共事業費預算,僅1995年度就投入9萬億日元。其次是官定貼現率不斷降低,從1995年9月以來一直保持在小數點后的歷史最低水平和世界最低水平。還有,政府、地方行政為振興經濟增發的國債累計達666萬億日元,是國內生產總值的1.3倍。政府為救濟衰敗的農業,也投入了近50萬億日元。然而,政府的這些舉措收效都不大。實際經濟增長率1997年為-0.1%,1998年為-0.9%,因此20世紀90年代被日本人常稱為:“失去的十年”,認為它是日本的又一次戰敗。
日本的幾個幼稚性錯誤
日本經濟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以后后,在經濟制定過程中出現了幾個非常幼稚的錯誤,首先是放任經濟泡沫的形成,泡沫經濟對社會的危害是非常明顯的,也是沒有任何爭議的,而日本放任泡沫的形成絕對是經濟政策的一大失誤;其次是大舉借債搞公共工程,而日本在實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時候,實行的是平衡預算;三是長期低利率,日本企圖用低利率來刺激經濟,但是低利率從根本上說很難刺激到實體經濟,而要刺激實體經濟,必須采取有利于企業擴大產能的產業政策,僅靠貨幣政策是絕對不行的。
日本為什么會犯這些低級錯誤?
冷戰時期,日本在政治上長期是一黨獨大制,這個大黨就是依附于美國的自民黨,在自民黨之外還有比較穩定的社民黨作為反對黨,但是冷戰結束后,長期親蘇、親中的社民黨垮臺,隨之日本政治結構發生劇烈動蕩,日本在經歷了短暫的一黨極大后,進入了政黨井噴期,日本也就是變成了極端多黨制,而極端多黨制是非常不穩定的增長結構,世界人民都看到的就是日本首相更換頻繁。政治上的不穩定,必然導致經濟政策上的愚蠢、偷懶與短視,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進行解釋,日本的一切問題也就有答案了。
財經學者翰嘯 大形勢系列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