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境外教授們忽悠恐怕沒什么好結果
陳志武是耶魯大學 終身 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其主要成就,就是議論中國問題。最近,陳志武得知中國可能實行房產稅,警告中國政府這與小康社會建設有礙。
陳 教授的第一個理由是:“我在美國3個州住過幾年,也買過房,沒有哪個州會因房價高而增收的。利率為什么不提高呢?美國遇到房價高漲時,聯邦政府不會做太多,只會通過制約融資來減少大家買房,而不會通過增加稅收。”
陳 教授說的是實話,但是沒說清楚兩點。第一,美國是否有房產稅,房產稅的稅率高不高,在美國地方財政收入中占多大比例;第二,美國新增房貸占新增房屋銷售額的比重有多大,中國房貸占房屋銷售比重有多大,貸款利率對美國購房與中國購房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差別。這兩條不說,恐怕是裝孬。
實際情況是,美國雖然不會在房價漲的時候提高房屋保有稅,但美國本來就有房屋保有稅,而中國根本沒有這個稅種。對美國來講,是提高還是不提高房產稅的問題,對中國來講,是是否設立房產稅的問題。用美國沒有提高房產稅來對照中國設立不設立房產稅,是不是有點故意混淆前提?實際情況是,不動產稅(房產稅、物業(yè)稅、房屋保有稅等)一直是西方國家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不動產稅在地方政府收入中占極為重要的比例。例如,澳大利亞的財產稅是地方政府全部的收入來源;美國財產稅占縣級或學區(qū)政府稅收收入的68.3%,在特別區(qū)則占到約98%;而在英國,家庭稅構成了地方政府自有收入的全部。中歐國家已經開始試點財產稅。在美國,好的中小學都在富人區(qū),為什么?因為富人區(qū)房子好,房產稅繳得多,地方財政和學區(qū)有錢,學校就辦得好。也就是說,房產稅是西方國家地方政府最主要收入來源,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房產稅屬于直接稅,征收是否增加要議會決定,當然政府不能隨便提高或降低。陳志武肯定比貧道更了解情況,因此故意不說這些屬于裝孬。
第二個問題也很重要。美國為什么會通過提高利率抑制房價?因為首先美國在政體上就無法通過提高稅率來抑制房價。其次,美國人的住房基本是通過個人按揭購買的,銀行貸款占購房額比重非常大,無論有錢人還是沒錢的人,都是一樣。美國人花自己錢買房子的,幾乎都是華裔。因此,利率高低對美國個人是否購買住房是極端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但中國就不是,2009年是中國個人住房貸款增幅最高的一年,全年新增住房貸款1.4萬億。但當年住房銷售額達到4.4萬億,貸款占房屋銷售額的比重只有31.8%。2008年,累計個人住房貸款只有3萬億,但僅僅2000年后住房銷售就達到12萬億。還有一點,中國買房的主要是富人,他們主要是為了將自己的銀行存款進行保值和投資購買第二、三甚至四五套房的。炒房團的資金也主要是自有資金。而去按揭的,主要是中高收入群體,也就是所謂中產階級,還往往是第一套房。提高利率危害的才是中產階級,增加房產稅危害的是富人群體。
我們?yōu)槭裁磿孕努F在在西方的或者從西方回來的所謂專家?因為他們能講出西方的經驗來。但是假如他們事先已經有了意圖,那么他們會挑選他們愿意說的,也就是與實現他們意圖有利的事實,不說他們不愿意說的,也就是會對實現他們意圖有害的事實。 陳志武 先生這里就給大家做了表演。
陳志武 教授第二個理由是:“征收‘房地產稅’國家的土地都是永久產權。在借鑒國外經驗時,不能忽視制度上的差異。美國各級政府都不會經營土地營利,但中國有的地方政府70%-80%的收入都來自土地財政。如果忘了這個前提,那就是不科學的。”
首先,“永久”不“永久”并不是關鍵,因為到期可以延續(xù)使用權,究竟延續(xù)收費多少是看情況定的,甚至可以增收使用權費用。其次,房產稅的設置考慮上使用期限也只是政策設計問題,不是顛覆性障礙。最重要的是,并不是中國大陸以外所有地方都沒有土地財政的。香港土地就是國有的,香港政府賣地是財政重要收入來源。但香港照樣有房產稅(香港房產稅,叫<差餉>,每季繳交一次,一年繳交四次,稅額不固定,稅額是由政府<差餉物業(yè)估價署>估計你擁有產業(yè)的租值)。而香港依然被認為是世界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qū)。香港市場化程度高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稅收偏低而且少。但支撐這個稅制的是土地出讓金!
中國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讓金生活,西方地方政府依賴房產稅生活。土地出讓金收入依賴經濟增量,也就是說有人買地才有錢。房產稅以來經濟存量,也就是說只要房子不塌就有錢。難道 陳志武 先生真的認為房屋開發(fā)是個無限持續(xù)過程嗎?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不從增量轉移到存量上,早晚是個死。 陳志武 先生大概想看到這一天。
陳志武第三個理由是:“任何轉移老百姓財產的費或者政策,都應經過嚴格立法程序。物權法對此也有規(guī)定。人大應把這事接管過來。在任何一個國家,私人財產保護最后的底線都是它會不會被任何合法或者不合法手段往政府手里轉移。不能因為房地產或宏觀調控需要,而輕易攻破底線。”
開征新稅種要經過人大,這是正常的。但“在任何一個國家,私人財產保護最后的底線都是它會不會被任何合法或者不合法手段往政府手里轉移”的意義是含糊的。個人財產不斷通過立法手段往政府手中轉移,是西方“任何一個國家”一直在干的事情。政府支配財富的比重越來越大,是上世紀西方國家一直在做的事情。十九世紀末,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收入只有2億左右美元,而當時美國GDP已經上千億美元,中央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只有0.2%左右。100年后,美國中央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達到20%左右,提高100倍。這些錢哪里來的?當然是“個人財產”轉移來的。是美國1900年通過的遺產稅法案、大蕭條時期通過的累進制個人所得稅法案以及財產稅法案。這些法案通過立法后就“”依法開征了。照陳志武含糊的句子,似乎西方一直在限制和避免政府增加財富分配比例。這是忽悠人嘛。事實是,西方各國不斷通過立法從個人手中拿走更多財富。但方法是,通過累進制的稅收,一方面在一次分配中從收入高的群體手中征收最多的個人所得稅,一方面用累進制稅率從富人已經保有的財產(主要是房產)中征收最多的財產稅。然后將征收的大部分稅收用以福利保障支出,使低收入群體過上比較好的生活。可以說是“資本主義手法剝削過去,社會主義手法拿將過來,實現相對平均”。
陳志武 先生在美國這么多年,對美國的了解肯定細致入微。美國有一半人,也就是窮人每年是基本不交稅或者象征性地交稅,大部分稅是另一半人承擔的。這些矛盾在最近奧巴馬醫(yī)改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家喻戶曉。但他不會解釋財產稅和所得稅這種累進制的直接稅對財富分配、中產階級形成和社會矛盾緩解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的。反對累進制的財產稅或房產稅,就是從根本上斷絕財富再分配的可能性。
當然,嚇唬人是一個教授必備的能力。陳志武說:“很多普通人支持房產稅,那是被賣了還幫著數錢。這種稅對普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影響較大。表面是買房子的人才要承受,實際上會轉嫁到租房子人身上”。
普通人,肯定是打工者,或者叫普通勞動者。這些人即使在西方,房產稅也是基本沒幾個可交的或者基本不交的。稅法控制到這些人不交貨象征性交是不困難的事情。中國政府就是再傻,也知道不能向這些人征收房產稅的。陳志武嚇唬年輕人說,房產稅一征,一定會轉嫁給租房人。確實,房租在2005年后有所上漲,但從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中,北京房價漲了十幾倍,房租無非漲了兩三倍。因為房市已經是賭博市場,與供求關系不大了。而租房是普通商品市場,與租房者收入條件有關,也與他們忍受住房條件能力有關。房租漲了,租遠一點便宜的,住得擠一些。因為房租占生活費比例是一定的,有極限的。因此房價雖然飛漲,但房租總是漲的有限,甚至這兩年基本停滯,一些地方還下降。
陳志武 教授為什么現在出來對房產稅說不呢?是不是真的覺得房產稅對抑制房價副作用大,或者不起作用呢?貧道覺得不太可能。因為 陳 先生并不是孤陋寡聞的人,也不缺少推演邏輯的能力。怕你到覺得, 陳志武 教授在中國很可能選擇開征房產稅的時候出來反對,目的不在房價問題,目的在如何減弱中央政府調控貧富差距,實現和諧社會的能力。批判政府增加收入,不僅老板們擁護,而且一般老百姓也很容易擁護。只要不說透,會有市場的。
準備貼的時候,看到烏有之鄉(xiāng)上郎咸平也說“房產稅不合法,會造成更大腐敗”。房產稅出臺一定造成腐敗,因此就不設房產稅。其實增值稅、營業(yè)稅、所得稅里腐敗也不少,怎么沒見誰說要取消這些稅種。重慶試圖通過政府蓋房解決低收入住房問題, 郎 教授認為是出路。不知道 郎 教授算過這個帳沒有。目前中低收入的,需要結婚住房的年輕人差不多占市民的30%。也就是1000萬人中有300萬需要住房。目前中國城市人均住房已經超過32平方(含無城市戶籍的常住人口)。300萬對人提供70平方的150萬套廉租房,就增加10500萬平方。這個城市人均住房就達到42萬平方,超過日本等很多發(fā)達國家。這真的是最經濟的做法嗎?看來在境外生活的中國通們,演繹邏輯都可以,處理事情都不行。
這些年來,中國被這些專家們忽悠得團團轉,看著就好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