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紀念毛主席,匯聚正能量,純潔共產黨,走上共富路:烏有之鄉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北京紅色之旅紀實》)
感天動地的《毛澤東和他的長子》
(郭松民在座談交流會的發言摘要)
2013-11-24
《毛澤東和他的長子》的意義
首先我覺得《毛澤東和他的長子》這部話劇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在討論一部戲是否有意義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放在一個大背景上來看。我們處在特殊背景下,宣傳機器掌握在別人手里,主流媒體掌握在別人手里,高校的講壇掌握在別人手里。這幾年,他們用這些機器做了什么工作呢?就是把毛澤東描繪成一個權術的大師、一個獨裁者、專制者,沒有絲毫的人情味,沒有人性。這是一個大背景。我們都是紅色的網友,我們接受的信息跟其他人不太一樣,但是一個大學生,他沒有接觸紅色資源,他在教室里,老師天天都是這樣跟他講,他們形成一個怎樣的印象?所以我們把這部戲放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看,把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父親,作為一個偉大的領袖,真實地給大家展示出來,讓大家看看,他為中國革命,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付出了些什么。我覺得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是非常有意義的,絕對不是講一個老故事。(掌聲)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這部戲的意義。
主席去世前,是從來沒有宣傳過毛岸英的,我在毛澤東時代生活過幾年,沒聽說過毛岸英這樣一個人。毛岸英的故事,從來沒有人講過,主流媒體從來沒有宣傳過。但是我們看到后來的回憶,可以說毛岸英之死在主席心里留下一個多大的空白。最主要的是他把毛岸英的遺物一直都放在自己的身邊。他這么深沉的感情一直埋在自己的心里,沒有對別人說過,也沒有在媒體上宣傳過。也沒有任何文藝作品表現過,只是一些小道消息傳說有這么一個人。在當時整個這段歷史被埋沒了。在現代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這段歷史被劉導他們以藝術的形式再現出來,我覺得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
《毛澤東和他的長子》感動剛烈、冷峻學者
張宏良老師是個性格非常剛烈的漢子,但那晚他坐在我旁邊,一直在掉眼淚。整個過程中,他一直被感動著。(掌聲)我們從我們比較熟悉的學者的另一面,也可感受到這部戲的力量。
在演出結束后,我碰到張文木老師。他是研究地緣政治的,冷峻,比較嚴謹,不容易動感情。他是專門研究國家戰略博弈的,但是他下來對我說,松民啊,這部戲還是感動我了,政治的最高原則就是道義,毛主席為中國人民獻出了這么多,如果我們不能給他一個最大的尊重,那不是毛澤東對不起中國人民,而是中國人民對不起毛澤東。(掌聲)。
我覺得他這番話確實說出了我自己的心里話。毛澤東把他一切的一切,包括他最親愛的長子都送到前線去了,我們就覺得右派為什么必然會失敗呢?它違背了中華民族最樸素的感情。我們是最講道義的一個民族,毛澤東為中華民族做出了這么多,他們現在卻無所不用其極地妖魔化他,這就決定了他們在道義上一定破產。他們在道義上的破產,一定會導致他們在政治上的破產。(掌聲)
《毛澤東和他的長子》的感人細節
這部戲有這樣幾個地方非常感動我。一個是岸英回國以后,下了飛機,然后在延安的窯洞跟毛主席一起回憶他母親犧牲的那一段時間的情景。這個細節我是第一次在話劇里看到的。當時敵人沒有一槍就把楊開慧打死,而是聽任她在地上掙扎了半天,這個細節確實非常刺激我,所以我當時止不住流下了眼淚。
還有幾個細節非常感人,一個是岸英決定上朝鮮前線,然后就是他跟新婚的妻子告別的時候。這個是非常感人的。還有一個就是,他臨走的時候,岸青沖出來了,和他擁抱告別。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其實毛岸英犧牲,受打擊最大的很可能就是毛岸青。這么多年來,毛岸英一直是作為毛岸青的保護者而照顧著他,所以當岸英去前線,犧牲在前線的時候,我相信最難受的應該是岸青,只是沒有表達出來。這個情節特別感人。雖然只有一瞬間,他撕心裂肺地沖出來,但我就在這一瞬間被感動了。這是非常感人的一個細節。還有一個,就是老年的毛澤東,他守著毛岸英的遺物,默默地度過他人生的最后時光。
韓中老師演到后來,越來越出神入化。
還有一點,現在右派造的最大的一個謠言,就是毛主席把毛岸英送到朝鮮,是為了鍍金,最后是為了搞家天下。其實我覺得這部戲其實是回應了這樣一個問題。毛主席是懷著一個博大的胸懷。對毛主席來說,犧牲了那么多人,搞了這么多革命,如果最后就是為兒子搞一個產業,這格局也太小了。這根本不在他眼里。對他來說,他的格局比這大得多,是解放全人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