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活動 > 烏有講堂

老田《作為一種新型工業文明的大躍進》講座紀要

蔡金安 · 2013-11-15 · 來源:烏有之鄉
毛主席誕辰120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按毛澤東說的大躍進,要改變官場的保守、右傾、三風四氣這種不好的領導方法,以更好地推進我們的工業化事業,這在1958年落實為一五的“大洋全”變成“小土群”、“小洋群”,和從中央辦企業到地方辦企業。

  2013年11月10日下午2點半,由獨立學者老田(田力為)主講的烏有之鄉大講堂——《作為一種新型工業文明的大躍進——對毛澤東另類工業化道路思想的再回顧》講座在北京舉行,烏有之鄉負責人范景剛主持,來自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部分機關廠礦的離退休干部和熱心網友等30余人參加了講座,部分到場者與老田先生進行了交流。

附1:老田講座:作為一種新型工業文明的大躍進——對毛澤東另類工業化道路思想的再回顧(上)

附2:老田講座:作為一種新型工業文明的大躍進——對毛澤東另類工業化道路思想的再回顧(下)

附3:視頻:老田與現場網友交流毛澤東時代:作為一種新型工業文明的大躍進

  以下為講座的主要內容。

  一、怎樣理解“大躍進”?

  講座開始,烏有之鄉負責人范景剛說到:大躍進,提起這三個字,我們很普遍地會想到1958年開展的一場大躍進運動,想到極左、五風、窮過渡、瞎 折騰、瞎指揮,這似乎是對大躍進形成了一個經典的概念,一個確定的聯想。但是這樣的一個概念、一種聯想,是不是毛主席當年所講的大躍進本來的真實含義呢?新 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從一個傳統的一窮二白的落后的農業大國,怎樣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化強國?到毛主席去世的時候,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現在的工業化成就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在前三十年毛澤東時代所留下來的基礎之上又有所發展。作為一種工業化的道路和戰略,在這個意義上去理解、認識大躍進,會給我們新的思考和啟發。

  老田先生說,本來,毛主席講的大躍進,是說中國要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快速推進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就主要工業品產量趕上或者超過英國,從毛澤東時代的經濟發展進程看,隨后二十多年確實是以毛主席提出的發展目標來安排中國稀缺資源分配的,這一決策長期執行的結果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實現了大躍進目標。精英們卻另外設計了“大躍進”的解釋。他們首先把“大躍進”的時間斷劃定為1958-1961年,拒絕把大躍進作為新中國工業化的長期戰略來看待;然后引導人們按照大躍進的字面意思,去做望文生義的聯想――就是高指標和浮夸風,這樣就成功地把官僚精英群體為了“政績目的”虛報數字以及某些中央高層官員“為管理成本最小化而使用戴政治帽子方式管理國家”造成強大的政治壓力的胡亂作為,結果激發出普遍的浮夸風,轉換為一個純粹的決策問題,這樣就把“執行問題和執行責任”說成是“路線錯誤和決策責任”了,讓毛主席一個人來為“浮夸風”負責,使大量官員得到解脫,至今保持著“一貫正確”的面目。

  二、毛時代最重要的三大決策就是三個總路線

  老田先生說,我們按照毛主席當政時候的總結,在毛時代最重要的三大決策,就是三個總路線。

  第一個是1952年提出來,1953年6月到8月的財經會議上確立的,叫過渡時期總路線,這個總路線的內容就是一化三改,就是要搞社會主義工業化,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第一個總路線。

  第二個總路線,叫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簡稱就是大躍進。

  第三個總路線時間比較長、說法比較長:黨在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整個過渡時期的基本路線。其內容就是繼續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就是說的文化大革命。

  大躍進在毛時代最重要的三大決策中間,它晚于過渡時期總路線,同時也是以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現為條件的,而且是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改變了中國整個社會的政治 經濟格局以后,重新提出來一個進一步的發展戰略。文化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前面兩個總路線的執行的效果的一種反思。

  三、大躍進中的突出問題

  老田說,一五計劃期間,中央的決策是照抄蘇聯。一五計劃主要內容就是建設蘇聯援助我們的156項,此外還有 694個定額以上的項目,目的就是為中國的工業化打下基礎。當時,大量的技術、裝備,包括設計,都是從蘇聯來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官員對整個建設的技術方面都不懂,最后的結果就是完全照抄。……在超高的標準建設之下,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我們國家管經濟的這一批領導人,上面是陳云、薄一波、李先念這些人,下面是部長,這些人對工業的設計,對工業標準,缺乏整體的反思能力。他們對從蘇聯抄襲過來的比較高的設計標準,沒有能力進行修改。最后的結果是怕麻煩,拿來什么就實施什么,以致使投資大量被低效利用。

  毛主席在1955年12月的一次講話,反右傾反保守。它同時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叫三風四氣。三風即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四氣就是暮氣、官氣、嬌氣、驕氣。這些人自己不懂,還不允許批評,基本上沒有反思能力,這樣低效會持續下去。整體上看,我們完成過渡時期總路線后,財政就集中了整個國家的投資能力,國家整個發展潛力能不能充分發揮,就跟官員能不能很好地進行工作有很大關系。毛主席在反右傾反保守中就講得很清楚,說官員要下去,老是坐在辦公室里不行,在那空談是不行的,要下去尋找那種先進的經驗,要找到那種平均的先進定額。毛非常清楚,要把官場上的懶惰、暮氣、不看現實這種風氣清掃一遍。

  當時,權力過度集中在中央。周恩來在國務院召開經濟體制改革會議,委托陳云起草三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工業體制改革的決定、商業體制改革的決定、財政體制改革的決定。這三個決定的內容、方向都一致,就是一五期間要把中央掌控的財政、人力、物力、資源配置權部 分下放給企業、地方。這三個決定是在1957年10月份三中全會通過,然后規定從1958年1月1日起施行。現在黨史里提到這一點,說把大企業下放到地方,一下到底,而且中央有人打電話,督辦,這個被隱瞞了姓名的高官就是陳云。這種下放,與一五時期相比,就走到另外一個極端:完全放棄了國務院掌握的全國層次的平衡,各省在指定經濟計劃時的發言權,卻沒有得到中央層次的協調和平衡。這種協調并不是做不到,而主管經濟的陳云等人不想得罪各個省委書記。毛主席批評有人怕丟選票,實際上是有所指的,就是說這些人應該履行的職責卻不去履行。

  1960年,毛主席總結官場流行的五風:浮夸風、共產風、干部特殊化風、強迫命令和瞎指揮,并起草文件進行糾正,還在1961年重新提倡調查研究成為“實事求是年”。很多職責所在的中央領導,怕得罪人對壞風氣不敢批評,只有毛主席獨自進行了糾偏。

  在中國的工業化道路中間,1958年才真正開始支持人民公社辦工業,在這個起點上再造城鄉和工農關系,走出西方工業化早期的城鄉對立和工農對立。

  人民公社辦工業、商業,加上各種服務業,成為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的關鍵載體。同時,提出“勞動人民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的文化革命宗旨。涉及到縮小三大差別,創造新的工業文明。

  四、張冠李戴,造謠、歪曲黨史

  老田說,很不可原諒的是:毛主席在建國以后的重要講話里面,1955年底講反右傾反保守這篇重要講話,是中央政治局常委開會通過,準備作為八大政治報告的主題思想的這么一篇講話,當然有最高程度的重要性,在毛整個執政30年里面,起碼有數一數二的重要性,他這篇文章竟被裝作沒有,不選在任何毛澤東文集、文稿或者選集里面去,好像歷史上就沒發生這件事一樣。這就其心可誅了。與此相關,后來的黨史一直說,五十年代就存在毛 主席的個人專斷的巨大發展跟集體領導的不一致,為了論證這個東西,《論十大關系》本來是毛主席的思想,而且根據這個講話起草的八大政治報告,從版權上來講也是跟毛主席的關系密切,跟劉少奇的關系并不密切,但他們為了論證領導集體跟毛主席的不一致,竟然把按毛澤東思想起草的一個政治報告,收到劉少奇的選集里面去。這是不是其心可誅?這等于公然在文獻上造假,就非常嚴重了。

  在毛時代最重要的三大決策中,我們的黨史是官方機構還是民間機構呢?無論是自由派還是特色派,都進行妖魔化和歪曲,二官學機構則是從源頭上從文獻上進行歪曲。對這段歷史,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毛有沒有這篇講話我們完全不知道,就只能聽那些學官們瞎說了。幸虧我們后來搞了文化大革命,紅衛兵看到毛主席的內部講話以后,就收到《毛澤東思想萬歲》里面去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還是紅衛兵這種非專業的人士,而且是學術素養還不高的人群,是他們讓我們今天仍然能夠看到,原來毛主席還有這樣一篇講話,而且毛主席所說的右傾保守是指一種官場到處蔓延的惡劣習氣,而不是指標數字的高低。

  在妖魔化大躍進的,發展出一種寫歷史的特殊方法,用小概率事件來講整個時代的面貌,這也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高指標和浮夸風之所以聳人聽聞,就是因為這是違背常理的小概率實踐,但是卻被官學機構和自由派用來闡釋整個時期的面貌。寫黨史的人嚴重地歪曲黨史:第一個過渡時期總路線,大概有50%謊言;到第二個總路線,大躍進的時候,就有80%的謊言;到文革的時候,基本上是100%的謊言。你看現在官方出版的文革史里面,誰是造反派誰是保守派,根本看不清楚。文革的基本情況,就是全國各地各個單位,都劃分為兩派,一個是保守的,一個是造反的,但是你搞不清 誰是哪一派。一些人寫的歷史,不是為了讓你更清楚地認識文化大革命,而是要把你搞糊涂,搞糊涂的結果就是現在可以任意造謠。像現在的陳小魯道歉,如果沒有那謊言,道歉就不成立了。

  毛時代三個最主要的決策都被妖魔化。一化三改,過渡時期總路線跟他們利益沖突不嚴重,造謠的動機不是很強,只有極少數太子黨參與此事;大躍進里面,絕大多數高官,像省委書記、部長,都在里面手腳不干凈,所以很多人都有強烈的愿望要造謠。

  基本上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則:就是毛時代那么多重要的決策,今天能否被正確反映出來,就看與當權派利益沖突的程度,沖突得越厲害,那么妖魔化就越厲害,而且這也反作用于寫黨史的那些常設機構。

  五、三個內涵完全不同的大躍進和文革

  老田說,今天人們所說的大躍進概念,實際上有三個內涵完全不同的大躍進。

  第一個大躍進,我們剛才提到的,按毛澤東說的,要改變官場的保守、右傾、三風四氣這種不好的領導方法,以更好地推進我們的工業化事業,就是快速工業化戰略的大躍進,這種大躍進在1958年落實為一五的“大洋全”變成“小土群”、“小洋群”,然后從中央辦企業到地方辦企業,這么一個變化,這是有決策依據的。

  第二個大躍進,就是五風,浮夸風、共產風、干部特殊化風、強迫命令和瞎指揮,這些東西,被共產黨糾正過,基本上是官場上為了出政績一哄而起,這是第二種大躍進的內涵。這些東西與今天的“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邏輯是一樣的,不過今天的官場在編造數字的時候,更為精致一些。

  還有一種大躍進的內涵,是指年度。按照共產黨的決策和執行,應該是1958年和1960年,這是二五計劃的頭三年,到1961年開始三年調整,按照官方的決策、執行和貫徹這個時間段來看,應該是1958到1960這三年。但是現在有些自由派研究大躍進的時候,對大躍進不是這么劃的,要從1959年到1961年。為什么要劃這三年呢?因為這三年,我國人口都有負增長,很多人餓死了,要用這個東西來劃大躍進。

  這三個不同的大躍進概念交替使用,就可以方便地進行造謠而不需要任何論證:毛澤東發動了大躍進(第一種內涵意義上大大躍進),大躍進餓死了很多人(這是第三種內涵的大躍進指1959-1961年),所以,毛澤東要為大躍進餓死人負責。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毛主席決策了那種快速工業化戰略的大躍進,這沒有任何問題,無論是向地方放權,還是從“大洋全”到“小土群”,這都跟毛主席有關系,而且都通過國家的立法程序、由黨的會議通過,事實俱在。

  然后說第二和第三個大躍進,說毛澤東決策了浮夸風和1959年到1961年餓死人。這就需要追加證據,必須講清楚餓死了很多人主要是糧食的生產、消費和分配這些政策,導致餓死人,這一政策跟毛主席有什么關系,需重文獻材料支持的邏輯推論過程,但是都沒有這些起碼的東西。我們官.官方黨史里,也大量使用這些偷換概念的東西。

  不僅是大躍進,文革也是這樣。文革實際上也是三個概念,首先文革理論和實踐,這毫無疑問是毛主席提出的,繼續革命的理論和發動群眾組織起來批評干部,而且在文革中,他支持基層群眾造反派組織的頂層文革派。第二種文革的內涵是指文革的兩派政治力量,文革派在頂層,是毛主席、周總理、中央文革小組的一些人;在基層,就是造反派,而當權派的絕大多數和保守派是反文革派力量;第三個文革內涵是指從1966年到1976年這十年時間,確實,這其中有大量人被迫害,但文革的那種政治力量迫害他,卻沒說。然后又根據黨史的決議——文化大革命是領導人發動的被反黨集團利用的,說毛主席發動了文革,而我在文革中受迫害,所以毛澤東對不起我。大量妖魔化黨史的這些東西,實際上都玩了很小的招數,就是偷換概念。

  非常詭異的是,共產黨政權用財政供養的那批人中間,反共人士超多,黨校的教授、社科院的專家,大學教師,這些人中間很多杰出人士聯合起來,把整個共產黨的歷史說得一團漆黑,很多自由派人士抱怨說共產黨鉗制輿論自由,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受政府財政供養的人群中間,最熱衷于妖魔化共產黨的歷史,也許需要問一下:為什么是鉗制言論自由的共產黨政權反而供養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妖魔化自己歷史的群體?

  六、低成本的機構——人民公社的三級體制

  老田說,我們再看看大躍進以后比較重要的一些變化。工業的變化在于地方和企業獲得了很多辦工業的資源。農業的變化主要是創設了低成本高執行力的基層政權,而且基層政權是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合一的。

  1952年成立中央農村工作部,從互助組開始,到初級社、高級社,到1958年人民公社,再到1961年的人民公社60條,確定三級所有隊為基礎這個制度,經過十年,大體上塵埃落定了。

  共產黨創造了這個新的機構后,有很大的特點:一個是低成本,整個干部消耗的財政資源、撥款都非常少。后來1961年起草的《人民公社六十條》里面有單獨一條規定,就是大隊和小隊兩級干部,發務工補貼不能超過總工分數的百分之二;而公社干部,到70年代,大概也只有一小半是拿國家工資的,一多半是以農代干。三級政權的總成本非常低,農民養得起,但功能非常大。人民公社的三級體制,就剛好達到這個低成本。低成本的運作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干部要群眾化。

  改革后,人民公社承擔了一些經濟和技術服務職能,像水利、育種、植保這些,就是由公社聘用一個技術人員負責,當時所謂的“人民公社八大員”——由一個人負責一種技術服務工作,面對大隊和生產小隊,等到分田到戶之后,服務對象增加了幾十倍,同時根據政企分開的改革涉及,就由一個人演變稱一個機構:水利員的只能就有水利站來承擔,植保員變成農藥站或者植保站,種子員變成種子站。這樣的機構一辦起來,人員數目就十倍地擴張,而且這些機構跟一家一戶的農民也沒法交易為農戶服務,最后,為了生存需要,不管農民有沒有購買他們的服務,把本機構生存需要的款項通過搭車收費方式都攤派下去,結果是十幾頂大蓋帽吃一頂破草帽,造成農村干群關系很緊張。到2002年以后,全國各個省區分三五年把這些東西統統去掉了,養活官員和機構的成本轉由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承擔。這樣,農民又回到傳統時代,完全回歸到一家一戶的耕作規模上。

  對于政權成本高低和執行力的強弱,是需要進行歷史對比來界定的,僅僅用一些脫離實際的所謂規則,是無法作出切和實際的判斷的。

  七、公社在文革期間的功能:普及合作醫療和普及小學教育

  老田說,毛澤東在1955年就預言,農民組織起來以后,就能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生產的深度和廣度,就是要通過分工協作,實現人力資本和物力資本的積累,通過這兩種資本的積累去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存條件。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來之后,要實現這個制度的潛力,還需要超越一些固有的官場勢力和慣習的局限。在文革時,兩個比較大的成就:一個是普及了農村小學教育,再一個是對農民普及了合作醫療。

  1968年以后,每個大隊辦一個小學,辦學的方法跟以前不一樣。文革前,小學都是公辦的,靠財政撥款,老師是吃商品糧的,學生要穿越幾個大隊去上學,這就非常難以普及。到文革后,各地建立了新的革委會,1968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登了山東省嘉祥縣馬集公社馬集小學兩個教師的來信,一個姓侯,一個姓王,這封來信后來被稱為“侯王建議”。它的兩個最主要的主張是:國家不要再投資辦小學,小學要下放到農村的大隊里去辦;老師就在大隊記工分,不再拿工資。這樣的話,就可迅速地普及。確實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普及了,大多數人就能識字了。

  同樣也是在1968年,人民日報登了湖北長陽縣樂園公社赤腳醫生覃祥官的事跡。覃祥官的方法,跟那兩個老師的建議內容有一致性,醫生也要農民工化,醫療機構由大隊來辦。覃祥官原來是在公社衛生院拿工資的醫生,由于感到公社衛生院沒有辦法解決農民的看病問題,他認真計算像他這樣拿工資的醫生每年在全公社里能治多少次病,平均攤下來,治一次病 要多少錢。他當時算了要一兩塊錢,但這一兩塊錢農民出不起,如果要讓農民出得起,一些成本就得降低。他得出的結論是:第一,醫院不能正規化,不能辦在公社,必須辦到大隊里頭去;第二,醫生不能拿工資。這樣他自己就率先不拿工資回到樂園公社的大隊里當了赤腳醫生。在《人民日報》報道之后不久,合作醫療就迅速在全國普及了。

  長期以來農民缺醫少藥,在1955年前后辦高級社時很多地方就有這種赤腳醫生的試驗。一個高級社出來以后,有三四百戶頭,抽 一個人出來當學徒工來學習醫治常見病多發病,這是能夠承擔得起的。但是這些初步試驗成果,不僅沒有推廣,反而在在1961年劉少奇、陳云他們主持整頓搞“退夠”的時候,全部被勒令停辦被砍掉了。1961到1965年這段時間,農民又回到用市場化的價格來購買醫療服務的老路。

  文革期間,整個教育部、衛生部的機構亂了以后,新掌權的是軍隊干部。也不能說軍隊干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比教育部、衛生部更強,但是他們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職業利益,是真正中立的。“侯王建議”在人民日報上討論了半個月,然后各地風起云涌響應。合作醫療也是,到1968年以后,整個衛生部管理機構全部垮了,他們不管事的時候,各地風起云涌地響應長陽覃祥官的經驗。這兩種新生事物在全國普及的時候,實際上當時中央并沒有作出相應的決策,是真正體現人民的“創設制度”的權利。“人民創制權”這個權利能夠得到落實,關鍵在于教育部和衛生部都垮了,部門利益在文革特殊情況下得不到表達。

  當時,在文革期間,對宣傳合作醫療和小學教育普及提得非常高,說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醫療革命、教育革命。人民創設制度的權利,在文革的實踐中間有一個對立面是官僚權力的失效,實際上否定的是部門利益的擴張和最大化。鄧小平在1975年搞治理整頓的時候就說“合作醫療是社會主義辦了共產主義的事情”,要砍掉,1980年代教育部和衛生部在他們組織撰寫的當代中國叢書中間,對于文革期間普及小學教育和合作醫療都是持明確反對態度的。

  八、“特別是”實際上就是讓干部利益最大化

  老田說,八十年代,我國盛世修志,每個地區每個部門都修志,衛生部、教育部都出了一本書:教育部出的是《當代中國的教育事業》,衛生部出的是《當代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這兩部書,對合作醫療使這么多人受惠,對普及小學教育使整個國家掃盲成效這么大,卻都是全盤反對,而且提到普及合作醫療和普 及小學教育都只有幾百字。

  老田說,這些機構的官員為什么會反對這些東西呢?非常奇怪。后來我看美國學者尼斯坎南的“官僚預算最大化”理論的時候,我想起來中國的官場也一樣,只要這些機構的人掌權,他們一個本能的沖動,就是提高本部門本單位的平均服務價格,就是說同樣一個服務,農民有可能出三毛錢,但他一定要提高到三塊錢才滿意,這樣百分之八九十的農民就沒辦法看病。教育也是,把平均價格提上去以后,本部門就業的那些人的利益就會提高,那些人自然就很滿意。這是一個很致命的東西。本來我們建立一個部門,建立一個專業化的機構,主要的目的面是為了方便積累經驗,能把事情辦得更好,但是疊加了部門利益最大化目標以后,官員會長期要求本部門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一個本能的沖動就是,把平均的服務價格提高到絕大多數人承擔不了的地步,這樣部門權力的存在,就不僅不能夠以專門化的知識推進社會進步,反而就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障礙。

  我們回頭去看八十年代的改革,一個重大的邏輯,就是向各個部門的官僚群體放權,這些部門得到定價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漲價。我們今天依然看得很典型的,一個是醫藥行業,一個是建筑行業。這樣的部門擴張過程的改革,近似于建立各種以公權力為支撐的價格卡特爾。我們知道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家聯盟建立的價格卡特爾都是非法的,這等同于榨取消費者剩余,追求遠遠高出成本的壟斷收益。而以公權力為基礎的價格卡特爾,也是得不到民眾擁護的,共產黨政權形象的惡化,實際上就是與公權力支撐價格卡特爾的普遍化有關的。“教育改革把二老逼瘋,醫療改革是提前送終,住房改革把口袋掏空。”這些順口溜廣泛流行,體現的是對于改革方向的不認同。

  整個改革的邏輯,實際上可以從教育部反對普及小學教育、衛生部反對普及合作醫療去理解,這里可以看到某些改革最本質的內容。官場很多人就是習慣于搞預算最大化。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不是所有的部門都可以像建設部和衛生部這樣可以自己制定價格標準,很多部門沒有具體的產品和服務,像工商行政管理局,它是一個純粹的社會管理機構,他們的權力擴張就變成了“三亂”——叫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環保局等部門也是。

  整個改革開始,是部門利益的擴張,單位服務價格的上升和整體的通貨膨脹。后來很多人批評政府干預不對,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其實就是從八十年代以后才有的事,以前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人民公社垮了以后,像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就沒辦法維持了,已有的成就很快喪失殆盡了。

  有位美國波士頓當教授的曹先生講到:我們改革,放權和讓利都是沒有錯的,但是放錯了對象,放權給干部,讓利給干部,這就錯了。這就很腐朽很墮落。我們整個共產黨的整個政府的形象很糟糕,一個比較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放權放給他們了,沒有放給群眾,沒有放給底層最大多數的老百 姓。這確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有了這些歷史性的對照,我們再回頭看人民公社的實踐過程,它確實體現了很多新的東西,跟原來很不一樣,而且還有很多潛在的可能性。一部分只有在文革中才能實現,原因就是官僚的管制去掉了以后,不需要人設計,很多東西自然能夠發揮出來,像合作醫療和教育是比較典型的。后來反過來看,這些東西被否定以后,干部權力的擴張,部門利益的擴張,又是從哪里開始的?從這個意義上再來解讀我們的黨史,再來總結黨史為什么會被妖魔化,其實就非常簡單。對干部的利益,是肯定還是否定,是擴張還是收縮,大體上能夠看到我們后來這段歷史是怎么總結的。大躍進當然在這中間對干部的利益有很大的沖擊,要求原來當官做老爺的方式要深入到群眾當中去,總結先進經驗,并推廣先進經驗,這確實觸及到許多人的當官模式。總體上要解決這個問題,我 覺得還是毛主席說得對:不是新的制度設計問題,還是“治國就是治吏”,要告訴官場什么是許可的,什么東西是不許可的,如果在官場里面解決不了,那么我們就要把群眾組織起來開始全面的自下而上地揭露你的陰暗面,讓你難看。從這個意義上看,毛時代的三大決策,三個基本路線,實際上是前后承接,內部有邏輯關系的。

  2013年11月1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0.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 中文字幕高清看片欧美灰色 | 中文亚洲欧美丝袜清纯 | 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