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階層的變遷與流動人口問題 | |
![]() | |
作者: 陸學藝 | |
主 講 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陸學藝研究員 演講時間:2004年10月25日(星期一) 嘉賓簡介: 陸學藝,男,1933年出生,江蘇無錫人。著名社會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1988年到199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6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8年至今,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農村社會學研究會理事長、國家社會學學科評審組副組長等職。 1978年以來,長期從事農村發展和社會學的調查和研究。《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系列(1993—2004)、《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等。 陸學藝: 各位朋友,各位同志,下午好! 剛才張部長說了,我來參加廣州講壇,廣州是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革命的名城,改革開放以后,廣州又站在改革開放的前列,無論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都是搞的很好。昨天我聽楊部長的介紹,去年GDP廣州已經達到三千五百多億,人均超過五千美元,這在全國來說,都是在前五名的大城市了,所以也是走的很好。 而且這幾年,我們在北京看到廣州在宣傳、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也做的很好,廣州宣傳部又主辦了廣州講壇,我在北京就知道了,來了之后廣州宣傳部的同志給我介紹,我感覺也是辦的獨樹一幟,所以我也是很高興來參加廣州講壇。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題目是《社會階層的變遷與流動人口問題》。大家知道,從98年之后,課題組在研究中國階層結構的變遷與變化。這個詞,好象是比較新的,多少年不講了,前后已經是第七個年頭了,前兩年我們發表了一本書,一本就是剛才張部長講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具體的說,就是將中國的十三億人分了十個階層,這是01年年底出版的。 04年年初,我們又出版了這本書,現在我看到書店已經有賣了,《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大致是這么一個意思,第一本書是說我們中國十三億人口七億多勞動力,九億人口,分為十個階層。第二本書,當代中國社會流動,這十個階層,原來我們講的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兩個階級一個階層里,演變分化成十個階層,這十個階層從哪兒來的,回答第二個問題,這十個階層將來如何變化,在我們社會學上叫做社會流動。 現在我們課題組正在做第三個課題,那就是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關系,要研究這十個階層,互相之間的關系,他們現在中間有什么矛盾,政府、社會、國家應該怎樣協調。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和諧社會,我看就是處理好各個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這兩本書出版之后,特別是第一本書出版之后,可以說社會反映比較熱烈,但是批評的意見也還是很厲害,批評的人也不少,當然贊成的人也不少,更多的人認為這是重大的問題,給我們出了不少的主意,還要繼續研究下去,所以我們課題組的原班人馬還在繼續研究,課題組現在正在深圳,因為有這個會,所以我來到廣州。 今天我跟宣傳部的同志說,讓我來說的話,我就要介紹這兩本書,這里面有基本的觀點、基本的數據,也有我們基本的看法,跟大家交流,這是我們的一家之言了,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了。 現在我開始講今天的題目了。要講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研究社會分層與流動的重要意義。第二個問題,怎樣分析當前中國階層社會,或者說怎樣劃分階層的標準。第三個問題,對當前中國社會階層的基本評價,或者說總體評價,現在中國社會階層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第四個問題,講中國階層結構的演變前景如何,將來會如何的演變。 現在我說第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進行社會階層的分析和研究呢?從社會學家的觀點來看,社會階層結構或者說以前叫社會的階級結構,這是社會的一個基本國情內容。一個國家要治理好、建設好、協調好,必須得對全體人員做一個具體的分析,我們要知道有哪些階層、這些階層是怎樣一個狀況,這是基本的國情?,F在我們認為經濟結構、經濟情況怎樣是基本國情,家喻戶曉了,比如說我到這里來,這幾天我說爭取你提供一些材料給我們,于是提供給我們年鑒和統計公報,廣州市有多少人,GDP多少,一產業多少,二產業多少,三產業多少,統計公報里都有了。一看經濟結構,廣州市經濟結構,GDP第一產業占3%,二產業占43.4%,三產業占53.6%,一看這個結構就知道廣州市的經濟是現代化的結構了。但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所以我現在還不清楚廣州市的社會結構是怎樣的,只知道未來人口有多少、總人口有多少、戶籍人口有多少。 實際上我們到一個地方去進行普查,我們一看經濟結構就知道社會結構怎樣,一看社會結構,就知道你這個地方是現代社會,還是發展中的社會。從國際情況來看,光看三千美元或者光看經濟結構還不行,拉丁美洲的問題,你要看阿根廷、巴西這幾個國家,GDP都比我們高,有的三千了,有的四千了,有的五千了,但是一看它的社會結構就知道它并不是一個發達國家,所以一遇到金融風暴和金融危機就麻煩了。所以依我看,要把社會結構弄清楚,就等于像一個人的骨架,是1.7買的架子還是1.6米的架子,外面長的胖一點,瘦一點,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胖起來就可以很快了。 學經濟的同志可能對我這個說法有一點異議了,我一會兒還會說。如果說社會結構不調整,經濟上去不行的。我現在用人口來測算,廣州市的經濟已經是現代化了,人均五千,可能今年達到六千美元了,但是人口結構,還有三四百萬的農民工,這個結構肯定它還不是一個橄欖形的結構。廣州市這一千萬人的社會,就說是現代社會,從我昨天看到的數據來說,不能這樣判斷,經濟沒有問題了,六千美元了,從全國來說,到2020的目標,也才是三千美元,按照算法有一個問題了,如果按照九百多萬的總人口,到不了這個數。按照戶籍人口來計算是六千美元了。 研究社會結構是了解基本國情的一個方面,作為一個執政黨,作為一個政體的社會國家政府來說,是一定要了解的。這是第一。第二,我們國家從搞革命開始,就很重視階級分析和階層分析。毛澤東選集第一篇文章,毛選四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當時他對全國做了一個分析,提出了團結誰、依靠誰、打倒誰的問題。建國之后,1949年之后 ,我們從革命黨變成執政黨之后,由于用了斯大林1936年提出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的理論框架,在這些方面基本上是照抄了,實際上后來也不用了,對政體的七億人也好,八億人也好,雖然也說階級分析,但是實際上階級分析是停在土改時定的成分,土改時定的什么成分就是什么成分。原來土改法有一條,交了土地三年之后要改變成分的,但是一直到1978年,小平同志三中全會之后才改過來,所以實際上沒有用,后來將階級斗爭和階級分析抽象化了。 正因為這樣,我們現在對于社會狀況由于各種原因,包括人口普查,現在正在搞經濟普查,但是對于社會結構的研究,社會階層的研究,我們到現在還沒有,也就是由政府來進行還沒有。據我所了解,美國、英國,包括日本我們也去過幾次,日本每十年搞一次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的調查,由政府出錢,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組成調查團,每十年一次,已經搞了五次,明年搞第六次。這個調查對于國家制訂經濟社會政策是比較必要的。 我認為有了這個東西,它對國家來說,知道現在工人階層有多少、農民階層有多少,實際上這個事情中國很早就有了,比如說中國古代將人口分為士農工商,還有一句話,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中國第一本古書翻過來就是群書,分群的,不是十三億人都是一個模子,但是現在我們在這方面的調查沒有了,需要政府投入比較大的力量。 我們第一本書做了三年,第二本書也做了三年,拿這本書來制定政策肯定是落后的,但是不管怎樣說,我們是制定出來了。我們第一本書是跟福建省委黨校合作的,首發是在福建省福清市開的第一次研討會,我記得他們辦公室主任也是大學生出身,對這本書做了一個評價,說我們這幾年各種統計都有,但是這一類的分層沒有,比如說我是福清,糧食分為大米、玉米、小麥、高粱,分的很清楚,我們這里是沿海城市,每年魚也是分幾種,黃魚、帶魚、烏賊魚等,魚還分幾等,但是現在對于人口的統計,很簡單,男的多少、女的多少,按照年齡層次分也有,但是有多少農民,有多少工人,有多少知識分子,有多少私營企業主,單向的有,但是集體的說不出來,這樣制定政策有問題。 就國家來說,我覺得也有這個問題,比如說剛才張部長介紹了,我本來主要是研究農村問題的,從九十年代初,大概是九三年,國家提出了要增加農民收入,要減輕農民負擔,后來又加了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千方百計減輕農民負擔,這個詞喊了多少年,負擔這幾年減了下來,但是前幾年負擔就是下不來、收入就是上不去。這次我們到深圳去,深圳有一個長步區,收入就是上不去。我說這個時期,本身概念就是有問題,中國如果按照戶口來計算,中國農民還有九億,按照農業人口計算,老外他是弄不清楚的,中國到底有多少農民,每年中國的統計,也只能在旮旯里看出來?,F在真正中國的農民人口,還是九億多,九億農民現在分化了,籠統的說增加農民收入,增加一百塊錢也沒有什么用,減輕農民負擔,減一百塊錢也就是九百億。實際上九億農民里已經分化了、分層了,有的當老板了,有的當了個體戶了,那么你對他們要做一個分析,增加哪部分人的收入,減輕哪部分人的負擔,你得有一個方法。 比如說珠江三角洲地區,原來番禺、花都等地方。我本身是無錫人,是蘇南那塊地方的人,這些地方的農民不是增加收入的問題,坦率的說,我的兄弟、侄兒,現在當了家的,收入比我這資深教授的收入還高,你還減輕他們的負擔?比如說今年糧食補貼三十塊錢一畝地,對蘇南農民來說,本來人均也就是七八分地,補三十塊錢也沒有什么用?但是到陜南那一塊地方,真的解決問題,五口人就是二公頃地,也就是30畝地,三十多塊錢就是一千塊錢了,真的解決了問題,那個地方還真的是窮,這個地方的人民真的說溫總理、政府好,解決了問題,但是在蘇南可能認為補貼三十塊錢一畝地,只是一包煙的錢了。 現在真正搞農業的農民,種地的農民,42.9%,我們有一個調查得出的結果。比如說你對幾千塊錢收入以上的農民不要補,現在將農業稅去掉了,一個省一個省的去掉,但是如果按我說,首先對人均收入在一千塊錢以下的農民,給他們免了農業稅,肯定得人心?,F在收農業稅最肯定的地方,恰恰是這些地方偏偏要收農業稅,肯定干群關系好不了。 我們做社會分層的研究,目的就是為了制訂恰如其份的、實事求是的、能夠解決問題的、符合實際的經濟和社會政策。 所以從國家、從地區、從單位、從個人,研究這些方面有一定的意義。從國家來說,國家十個階層,這是我們的一家之言,可能是八個,也可能是十二個,那么這幾個階層到底是怎么的狀況,政策制定下去對哪個階層是有利的,對哪個階層不利要知道,政策執行效果如何等等,都不知道。廣州市有九百多萬人,加上外地人口可能要超過一千萬人了,要弄清楚這一千萬人到底是哪些人,這樣你制定的政策才可能符合實際,現在是籠統的,這樣不行。 比如說糧食漲價,肯定是對農民有好處的,農民肯定是高興的,今年農業特大豐收,又是糧食漲價,又是天好,又是政策好,所以今年農業是豐收的。但是糧食一漲,雞蛋也漲了,蔬菜也漲了,城里面的低收入人口是有意見的。上次我們在某一所大學里做報告的時候,學生提出了飯菜太貴了,所以這是對不同層次的,對于我和張部長來說,可能糧食漲20%、30%可能沒有關系,因為是夫人管家,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但是對于低收入人口,三四百元的人口,可能就有很大問題了。 我們做這本書調查的時候,我們調查了幾所大學,大學里也不是說都是大學教授,或者都是一樣的。前年我們到珠海去,中山大學在那里建了一個分校,黨委書記正好在那里,給我們講了中山大學實際上可以分為六個層次。我們這些人在科研單位,在大學里,至少教學、科研人員和后勤行政人員的利益不一樣,當校長的協調不了這個關系,校長是當不好的。 從個人來說,了解了社會分層,知道我處于什么地位,在這十個階層里,我是誰,我是老幾,如果你努力了,向上流動會流動到哪部分。現在是競爭社會,如果不努力會流動到哪里。所以我想研究社會分層,這不是我們國家才有的,一般現代國家里,這也是一個調查認識基本國情的一個方面,所以我認為我們進行這樣的研究,對于我們課題組來說,是使得我們摸清、摸準基本國情,協調好、制定好正確的經濟社會政策,推動社會前進,基本目的是這樣。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們怎么來分析現代社會階層?我們這十個階層是怎么分析出來的?我們采取了什么方法?首先我想回答一個問題,這個社會階層的分析跟階級分析的關系。 什么是階級分析,什么是階層分析。我們這本書出版之后,在社會上最大的批評原因,就是有一句話,當了我的面問了。說:陸學藝,你編的那本書叫階層研究,你是學馬列的,我問你階級還有沒有?階級斗爭還有沒有?階級分析還要不要?這三個帽子扣的不小,而且說這話的是有相當地位的人。 我說:第一,階級有,確實有。第二,階級斗爭也有,八大決議也還是對的,階級斗爭過去了,但是階級斗爭還沒有結束,還有。階級分析還要不要?我說當然還要。在我這本書里是說光搞階級分析不夠了,我當主編的人,應該對這本書的每一個字都要負責,我沒有說階級分析不要了,而是說階級分析不夠了。為什么搞階級分析,我回答說這是客觀需要,不光是中國搞,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搞,有些是政府做,有些是學者做,但是從五十年代以后,在歐洲也好,在美洲也好,但是象四五十年代這樣搞階級分析的國家不多了,我說我可以給你提供日本學者們搞的社會階層的分層與流動。 他說你這個階層分析跟階級分析,是不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我回答說就從原理來說,作用來說,是一個,都是為了弄清我前面說的基本國情,但是它的方法、方式、意義和目的、手段是不同的。我們研究的對象是一個,是13億人,但是我可以用視角不同,研究你的要求、你的目的不同,你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 我們馬克思也好,毛澤東也好,列寧、斯大林也好,他們當時搞階級斗爭、階級分析,用社會學來說,是用沖突論的理論,是研究這個階級跟那個階級的沖突關系,他為了革命,要說清楚資本家是怎么剝削工人的,資本家和工人是對立的關系,是沖突的關系。我們為什么這么窮,是資本家剝削走了,所以馬克思說你賣給他的是整個勞動力,剩余價值他拿走了,你只得到了基本工資。 工人也是這樣,特別是在中國這個地方,共產黨得說清楚,土地本來是農民勞動創造出來的,地主剝削農民,你得起來跟共產黨起來鬧革命,推翻國民黨。 現在我們共產黨是執政黨了,我們現在憲法也修改了,既有社會主義勞動者,也有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們現在是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各個階級要團結,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要調動一切的積極因素,如果我們用階級分析的辦法分析的話,那恐怕很多事不太好辦。對不對?我們這里是學術報告,所以說的隨便一點。 比如說全國的私營企業主,工商局統計的數據,接近三百萬戶,投資人也就是老板,接近七百萬,這是很大一塊力量了。在一些省,最近我從浙江省來,整個省的私營企業交的稅,可能占到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八九十了。對于這樣的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力量,這是我們憲法里規定的,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這時整個國家分三塊,一個是社會主義勞動者,一個是社會主義建設者,還有一個是愛國者。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要建設這個國家,這幾股力量都要團結起來,共同建設這個國家。 那么好了,對于這七百多萬人的階層,我們叫它什么好?如果用階級分析的辦法,一會兒我要說了,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劃分階級的辦法,只要看你是占有生產資料的多少,有沒有生產資料,工人沒有占有生產資料的叫無產階級,資本多的資金多的叫大資產階級,資本少的叫中小資產階級。現在這個階層,在我們這個國家里,現在當全國人大代表的也有了,當政協委員的也有了,各級政府里都不少,我是當過十年人大代表了,后來也是認識了不少老板,跟我一樣是人大代表,現在全國人大代表里私營企業主出身的,可能超過50人了。在各級政府里現在都有了,甚至這次評勞動模范,私營企業主當上勞動模范都有了,這要是按階級分析的辦法來說可是不行的。 說的再具體一點,我們對這部分人,我們給他們一個什么樣的劃分辦法好,如果是階級分析的辦法,工人階級、農民階級,那么他們這邊,你得叫他們資產階級了。這個帽子他們戴不戴、接受得了嗎?叫他們新資產階級也不行,叫他們民族資產階級也不行,榮毅仁當年是不接受民族資產階級的帽子,現在象榮毅仁這么大本錢的人,可不少了,你給他什么帽子他都不接受。但是2001年,八十周年的時候,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里,說他們是新生的私營企業主階層。這些人高高興興戴上這個帽子了。 我本人還兼過中國私營經濟研究會的副會長,會長是統戰部的副部長。那個時候我專門還召開會,相當大的私營企業主了,在厲以寧的講話里,不光是給他們加了私營企業主階層帽子,而且還說了表現好的承認黨章,按照黨章辦事了,表現好的同樣可以入黨。你們記得有這個嗎? 這些人非常高興了,唯有這個社會階層對這次講話最擁護了,后來我們去調查,現在你們還要注意,私營企業主可以入黨,實際上江澤民同志講了之后,到現在入黨的也不多,但是在這七百萬的私營企業主里,我們私營經濟研究會調查發現,已經是黨員的私營企業主比例超過了工人里黨員的比例。我們開始不相信,29%,也就是說這七百萬人里,有29%是共產黨員。這些人原來很大一部分,就是92年下海的,開頭的時候是農民,有一些人農民,農民里也有生產隊長,也有支部書記,本來就有,特別是92年之后下海的,有不少是機關單位的,本來就是黨員。 特別是95年之后改制,一個是抓大放小,后來連中也放了,中小企業里的廠長、經理、老總、支部書記,他變成老板之后,他現在是私營企業主,他原來也是共產黨員。還有150萬的鄉鎮企業里的村辦、鄉辦的集體企業,現在改制之后,老總變成老板了。我老家就是這樣,一改制從廠長變成老板了,現在掛牌是私營企業主了。 現在他們入黨的比例,僅次于黨政干部的比例,黨員的比例在80%以上,實際上其他的階層都不超過私營企業主這個階層入黨的比例。 還有一個,比如說現在我們已經引進的外資廣東這邊特別多,這20年全國加起來我們已經到位的外資5500億,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了,大概有50多萬的三資企業,當然大小不等了,現在這幾年大的中的都有很多了,上千萬的、幾億美元的都有。這50萬個三資企業里面每一個企業里面的中層管理人員,解放初劃階級的話,詞可能不太好聽了,就叫“買辦”,我們現在要劃這部分人也不好辦,現在我們劃成經理階層人員,他就是經理,第二個階層叫經理階層人員,一個是包括國有企業經理,一個是私營企業經理,還有一個是三資企業的經理。 像當年土改的時候公開搞階級分析,可能現在不好做,而且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同了,你是執政黨,你的地位變了,不是這樣做了,你心里有數就可以了,但是在社會上進行這樣的研究調查和分析,搞階層分析比較穩妥,從57年毛澤東說準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除了極個別人之外,其他絕大多數都是人民內部矛盾。所以我們劃分十個階層,就是因為這樣,操作方式來說還是階層分析好,而且階層分析是一個系列,我們書中并不是講沖突關系、斗爭關系。 階級分析、階層分析的對象是一個,是十三億人口,但是分析的手段、方法,甚至目的、作用是不同的,我們現在目的是為了建設我們的國家,為了更好的團結起來,更好的協調各個階層之間的關系,不是使得這個階級和那個階級斗爭。是這個意思。 比如說看這個東西,從上面看是一個圓圈,從側面看是長方形,所以研究的對象是一個,但是我們的方法、目的、意義、手段是不同的。 要對社會結構有一個仔細的分析,準確的認識,就得運用階層分析為好?,F在社會上有三種,在社會學界沒有爭論,所以我簡單的說一下?,F在關于階層分析有三派,一派叫碎片派,代表人物是清華大學的,現在清華大學的社會學系剛剛成立的,是原來人大的社會學系主任過去的,原來北京社會科學院一家,北京大學一家,現在新成立的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一家。有一位同志叫李強,他認為這個社會分化還沒有形成明顯的階層系,他認為現在分成若干個群體,這個利益的關系碎了,叫“碎片派”,不光是他這樣說,還有一些人也這樣認為,現在我們國家正在變化中,還沒有形成這個明顯的階層關系,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碎片。還沒有聚攏起來,所以叫“碎片派”。 還有一派叫斷裂派,原來是北京大學的,現在也到清華大學去了,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他認為八十年代的改革國家的資源是擴散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是集中的,集中到相當少數人口手中,而且認為政治經營和政治經歷相結合,而且政治經歷又和文化經驗相結合,比如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人的待遇沒有改善,社會上的牢騷很多,社會上有說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九十年代情況改變了,腦體倒掛沒有了。 還有一派是層化派,書也不少,認為分成若干層,我們這個課題組也是將社會分成若干層。我們根據什么分?階級分析,按照厲以寧說的定義,以及我們實際操作的定義,根據的是你對生產資料的占有,這是主要的,當然還要參考其他的,但是主要是看你對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 搞階層分析不是這樣,搞社會階層分析,是工業化之后,工業化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之后,社會的職業變化了,不光是以農業為主,所以社會分層以職業分類為基礎,看你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這是為主的。當然還要參考你的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組織資源占有的情況。我們到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調查訪問,如果對社會上的人分等怎么看,我們做了一萬多份的問卷,做了一千多人的訪談,根據社會地位高低,社會分等的,分為三類,比如說你看他有權沒有,我們用了一個詞叫有組織資源,比如說部長有一定的資源,省長、市長有更大的權利。第二,我們用了經濟資源,也就是老百姓說的你有錢沒有,有財產沒有,有廠沒有,你是廠長你是私營企業主,你有錢,你有經濟資源。第三,你有文化資源,你有沒有文憑,有沒有職稱,那不一樣。 我們這么劃分之后,將人劃分為十個等級了,劃了等級之后,社會上多數的反映不錯,大概中國青年報給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做了一個開放式的調查,后來新浪網也做了一個調查,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認為我們這樣的劃分比較有道理,但是也有不同意見的。 當然這是一家之言,還要完善,我們根據以職業為基礎,以占有的這三種資源的狀況為衡量的參數,將全國七億多九億人口,包括農村、城鄉的就業人口劃分為十個階層,比例就是這樣的。 十個階層中第一個階層,是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占就業人口數的2.1%,城鄉是不同的,然后到了鄉村就少了。 第二個階層是經理人人員階層。第三個階層是私營企業主階層,占1%。第四個階層是我們這一類的,教授、醫生等等,專業技術人員占到14.6%。第五個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就是象我們這些辦公室的主任、文書、搞計算機的、會計、出納,這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里都有的,這部分隊伍比較大。在我們中國以前有一個傳統,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簡單說就是干部了,以前我們封建社會叫“官”,辦事人員階層就是“禮”,是沒有銜的。第六個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這跟私營企業主也是排列的,性質上都是占有生產資料,現在咱們國家特有的私營企業主階層指雇工在八人以上,雇工在七人以下的,叫自己雇傭自己,沒有職工,上海人叫夫妻老婆店,個體工商戶。當然我們又不完全客觀了,因為有的個體工商戶,我們去調查,私營企業主做包工頭搞了一個建筑公司,一年營業額是幾十萬,現在我們的稅收對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是不同的。 第七個階層是商業服務人員,是第三產業的員工,占11.2%。第八個階層是產業工人階層,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工人,我一會兒會解釋了,這跟工人階級不是一個概念。第九是農業勞動者,也就是我們說的農民,現在的統計將農民除外了,我們這個題目會講流動人口,為什么現在是42.9%了。第十個階層是下崗失業階層,從三種資源來說,工人下崗了,比農民還不如,只能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證了。實際上第十個層次,我們討論了好幾年,最后定下來了。 階層其實是變化的,不象我們原來定了階級,比如說爺爺定了是地主,孫子寫出身還要寫地主。但是現在我們定的階層,是根據三種資源占有情況來確定的。我們發表這個意見之后,對我們的第二個批評最多的話,就是工會系統的同志,對我們將產業工人放在那兒,意見大了。全國總工會的人找到我,說陸學藝,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你們將工人階級這樣放在老八,這讓我們工會怎么工作?我說工人階級和產業工人是兩回事,工人階級是一個政治概念,我說你是工人階級,我還是工人階級呢,文革時期我們這些知識分子排在第九位,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們這些老九都變成了臭老九,結果鄧小平說了一句話,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我們那時候很高興了。現在在座的各位,有沒有說我也是工人,特別是小青年談戀愛,當了副教授,誰會說自己是工人階級,他不會那么傻了吧? 七十年代可真是不一樣了,我們社科院那時叫工宣隊,清華大學都出工宣隊員,軍人和工人結合起來管我們,一個老工人管我們一個哲學所。他說你們將我們工人排在那兒,你們課題組象話嗎?我說不是我們將他們排在那兒,我們調查了,工人的職業是這個職業,特別是95年之后,他占有三種資源多少,只比農民工多一點,他就在那個地方,不是我們將他們排在那兒,他客觀就在那兒。后來有人客觀的說,老陸你太傻,將工人放在前面,干部放在第一位,他們不愿意聽,他怕顯眼。我說那是政治研究,不是學術研究,那要我們科學院這幫人干什么呢?我說我們還是不改。 我們第二本書還是這么寫的,就是這么排出來的,我們從哪個層面看,現在有些社會學家搞社會調查,是將科學家排在第一位,自然科學家放在第一位,社會科學家放在第二位,市長、部長第三第四,我說你肯定靠不???有誰當了院士有市長的地位嗎?不是這么一回事嘛,所以資源是不一樣的。 我們客觀一點,這樣的排序是存在的。 講了兩個問題,現在講第三個問題,對于當前中國社會階層的評價和判斷。 總體判斷是這樣的,中國現在已經形成了現代化的社會階層結構,但是要補一句話,是一個現代社會階層結構的雛形,還是一個剛剛出殼的小雞,還沒有長大。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凡是現代社會有的社會階層,我們社會里都有了,78年可沒有,只是說形態不一樣,多少不一樣,現代社會階層結構,應該說有些階層,到國際國外我們都有。有些國家不一樣,有的說十二層,有的說八層,有的說七層,但是作為一個工業化現代化國家,階層的成分都有了。 第二,這十個階層的位序都確定了,是根據不同的資源占有情況來排列的。一個階層是一個臺階,我跟工會的人講,你別看工人低,但是農民要到你那兒,能夠加入工會,農民工那時候還不讓入會,我說農民要加入工會,那就是一個大臺階了。很多國家都是農民進城之后變成工人,得到工人的工作證,得到了相應的待遇。我們可不行,在廣州、深圳干了十年二十年了,還是農民工,我說的只是上了半個臺階,昨天廣州日報來采訪,我說農民上了半個臺階。工人到第三產業,然后到小老板,然后到辦公室人員再到專業技術人員,那都是一個臺階,而且要分高低的話確實有一定的高低,具體哪部分是國家管理者階層?也不是所有的都是國家管理者階層,我有很多的定義沒有時間講了,這個位序是確定的。 真正發達的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應該是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形結構,我們現在還不是,我們還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說第三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說現在我們已經有現代社會結構了,第二個判斷,我們現在的階層結構,還是跟現代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不適應表現,簡單說兩句話,階層的規模該大的沒有大、該小的沒有小。不要說我們要變成一個發達國家的橄欖形,我們現在的經濟規模,它也應該是一個中間突出的。按照廣州這樣的經濟水平,應該是一個很象樣子的橄欖形,但是因為農民工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階層結構劃出來還不是橄欖形。 由于現在工人和農民的比例偏大,占60%多,所以當然最底層也是比較小的,4%,第一個階層2點幾四點幾,所以現在我們的國家還不是橄欖形的社會,還是洋蔥頭形的社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階層最高層次的人,是頂層的,是這個社會的精英,私營企業主,確實象現在中國超億的私營企業主,經理人員那部分,大公司的經理,象石化、摩托羅拉等公司的經理,都在上面,國家管理者副部級的都在上面,不會超過1%,那是尖。下面4.8%是最低層的,所以是洋蔥頭的底,42.9%和17.5%、11.2%加起來就是70多了,所以我們說該大的沒有大起來,一會兒我要專門說社會中間階層沒有大起來,該小的沒有小下去,倒不是商業服務人員、產業工人的量不大,主要大的是42.9%。 比如說廣州GDP,一產業只占3%,但是一產業的從業人員超過10%-15%,全國來說,03年的GDP里,一產業的GDP僅占14.6%,但是農業勞動者,這個是說階層了,占42.9%,所以這個階層窮就窮在這里了,按照合理的說,現在我們的農業勞動者要低于30%到25%,就合適了。為什么這樣?現在我們的戶口制度、勞動就業制度、勞動保障制度現在還沒有改。 大家說流動人口,就是農民工了,有一些文章有一些學者認為,農民工是不是跟當年的流民,或者說移民是一回事,我昨天回答了,現在中國的流動人口,農民工的流動人口,跟當年的山東河南人的流民或者移民不會一回事,至少在本質上有三個不同。那個時候的移民,農民從山東老家到關東去,也還是去種田,大槐樹底下的朱元璋搞的河南人移民到江西等,移出去還是種田,還是小農經濟,或者說在當地已經傾家蕩產了,移出來之后在當地沒有留下任何的財產。而現在時代不同了,這個移民,這個流動人口,這個社會流動和流動人口不是一個概念,但是現在農民工的流動可以說是社會流動。 我們說的社會流動,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就是第二次浪潮,從農業人口轉變為服務業第三產業的人口,是產業的變化職業的變化,以前說的農民的移動,流民也好,移民也好,闖關東也好,那都是農民轉到當地還是農民,現在不是。現在從河南來的,從山東來的,從湖南來的,從四川來的,到你廣東打工,當然有部分在郊區種地,那個少,叫離鄉不離土。但是大部分人是離鄉又離土,比如說我們在深圳的調查,這么多打工妹打工仔,最多是東莞,可能有四百多萬,那是職業的變化。另外這些人不是說傾家蕩產了,家里沒有辦法生活了,而是家里還有土地,還有家,還有房子,還有老婆孩子、還有父親母親在當地,他是自己出來尋找職業,改善生活的,跟移民、流民不是一回事。 現在有人說這么多農民工出來,當然會引起一些社會問題,但是跟那不是一回事。如果我來看的話,主要是由于我們政府對于戶口制度的改革滯后引起的。提出農民工的概念,還是社會學的教授張玉林83年提出的,這個詞可能還是從我們研究所出來的,我們當時認為這是中國特色,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店,說的那么好,現在看起來這個特色不好,這個特色對國家不利,對農民工最不利,對我們整個的發展不利,但是現在有一億多人了,已經是一個大問題了,怎么改不是一句話的事了,這也牽涉到改革的成本問題。 我們現在搞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從美國到歐洲到日本到亞洲,現代化過程都是農民離開土地到城里當工人,同時也是當市民,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三化,至少是工業化、城市化三位一體的,現在我們可好,是分開的,工業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了,我們是制造大國了,但是農民還占70%,城鄉還是二元分割,這可不是中國特色,叫我看的話。我是學哲學出身的,這是一般規律不可以違背的。當初我們說這是中國特色,顯然不是,農民工如果再這樣下去,肯定不是一個好事。 現在你看,農民工實際的苦難不說,就說從國家的角度說,要培養技術工人,干了三十年了,現在的技術工人,給你們說一個數,這不是我調查的,是光明日報的材料。一般像我們制造業的大國、強國,像德國、日本、韓國,拿中國的說法,高級技工,六七八級,一般在30%-35%,中級工(三四級工)占50%左右,初級工也就是10%左右。這樣的格局,才是一個現代化制造業強國。 好了,我們中國搞了農民工制度,可以告訴大家一個數據,總工會同志跟我辯論時,我告訴他們一個五普材料,數據告訴他們,2000年,人口普查里,制造業工人隊伍,包括建筑,75.5%是農民工。你們都知道了,對農民工老板是不會花錢培養他們的,要從初級工變成中級工、高級工是要培養要花錢的,特別是現在,比如說現在工廠里開機床,沒有技術是不行的,現在有地方出好多萬請技工,現在在深圳,很多是香港很多工人過來做活,然后晚上回去。現在招一個七八級技工,比招一個碩士還難,這就是二十年搞農民工制度的后果。 農民工誰來培養他們,還不用說他們別的,農民工個人的苦啊。另外花的代價,每年的民工潮,春運高潮,哪個國家有幾億人在這個時候就在折騰,年年如此,交通部門每年這時候就緊張。他在這個時候打工不是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深圳有二十年了,老子在這里打工,兒子又來了,你還不是深圳人,你的戶口不在這里。 所以這次公安部請我們去談戶口制度改革的問題,我跟他們的處長說,我說如果你將這件事辦成了,可是積大德了,你們將戶口制度解決了,比你公安部門一年搞三個嚴打都好,很多事情都是制造出來的,不應該有的了。北京自己本地人口1300多萬,外面的人口有300多萬,上海外地人口500多萬,干了多少年了,就是不能解決。我是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放開了會怎么樣?》,沒有時間在這里講。流動人口不是流民,他們本來是可以不用流動的。廣州需要這些人,他在這里有職業有事情可干了,不要把那個戶口和就業、上學、勞動保障、醫療都掛起勾來,那你當然負擔不起,我調查過一些世界上的大城市,沒有一個市長不歡迎別人來的,來了以后至少你在我這里消費,退休的人到我這里來,你把退休金花在我這個城市,那我的第三產業就有了,沒有一個城市不歡迎別人進來,但是只有我們這個國家,市長的權利最大,批個“同意遷入”這幾個字可值大錢了。 老外來講,應付半天,給他講戶口,講農轉非,講戶口可以賣錢,到了廣東,到了無錫那里,還有非轉農,農轉非要花錢,現在非轉農也要花錢。這個中國特色不好,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這樣了,據說非洲還有一個小國,也是學中國這樣做的。外國人瞪著大眼還是不清楚。 而且還有這樣一條,一些市里請我去講,開一個座談會請我出主意。去年我一講到戶口問題,別的我跟他們說的建議,都能點頭接受。去年我帶了幾個學生,成都市委書記請我去做報告,做報告之前跟我討論,這個市委書記也是不錯的,也是研究生。他提出了失地不失業、失地不失利。我說現在的問題是失地又失業、失地又失利,你的麻煩肯定斷不了,現在成都也是一千多萬人,十年二十年之后可能是二千萬的規模,現在全世界都是山區向平原、平原向沿海走,都是向人適宜居住的地方居住,不是農業社會,最后肯定是聚居的。 這個社會的流動是這樣的,所以不是一般的移民,三峽是移民,是他們到另外一個地方安家落戶,那是移民。但是農民工不是移民,不是一般的人口流動,而是社會流動。 現在看農民工問題,從報紙上看,從調查看,都是沒有辦法容忍了。我接待了一個澳大利亞的人,有國外記者提出的問題不好回答,他們問北京有三百萬農民工,我說對,他們說那比悉尼的整個城市的人口還多。他說兩個問題,第一,這三百萬人是誰介紹的,他們怎樣在北京找到工作的,政府起了什么作用,這個不太好回答了,我也只好坦率的說,政府不起什么作用,1%、2%而已,98%比如說老鄉今天管我住明天給我介紹工作,靠親戚靠朋友,哪個農民工是政府介紹的?這個問題糊弄過去了。第二個問題,他說這三百萬都住在哪兒?他說沒有在馬路上看見,北京的暖氣管道是住過人的。你想想這些人住在哪里,不像我們可以住在廣州大廈,他肯定不行,住不起,打一年工也住不起一天。北京也有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地下室什么的。 這一億人跟二億多城市人口,應該說跟城里人還是相安無事,住下來了,干下來了。前年深圳有一個劉開明,讓我給他寫一個序,他里面有一句話,深圳是農民工建的。這么大的貢獻,他們現在相安無事,基本上二十年過來了,不能說一點事也沒有,但是確實是過來了。什么原因呢?我可以給大家說一下,就是我昨天回答記者的。 從職業流動、社會流動來說,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上的,農民到工人是一個臺階,你看他一個月賺三百塊錢,住在旮旯里,干這么重的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黃山小保姆》,別看留學生到美國、到日本等等,其實并不好過,他們至少在那里當二等公民,不像在北京、在廣州,我是堂而皇之的中國人,但是他們咬著牙在那兒待著,我總是留過洋了,實際上只是小保姆而已,照樣在外國受歧視。 農民工也是這樣,你說他不行吧,我在廣州不行,但是我在貴州地級市里,山旮旯里,我還是可以吹半天,越秀公園怎么好,白云公園怎么漂亮,廣州人早茶吃什么,他可以吹半天。而且每年還可以帶兩千塊錢回去,他在家里干一年可能也只是一千塊錢。所以他們不是跟我們比,而是跟山里的生活比,他們見了世面,而且有些確實改變了,所以他們沒有當上工人,而是上了半個臺階,是社會流動往上的,所以社會可以保持穩定?,F在政府在提倡對農民工怎樣,孩子可以上學,可以上保險,將來醫療等等,而且可以不斷的聽到哪個地方戶口改了,可以看到希望了,對他們來說是上了半個臺階。 所以總的來說,不合理的一面,就是該大的沒有大起來,該小的沒有小下去。這是主要的問題。 如果說一億多農民工進來,再加上他們的親屬子女二個億的話,城市化率就上去了?,F在的城市化率,叫我看也有點不是那么靠得住。 昨天有記者也問到,我說的該小要小下去,戶口制度、就業制度、勞動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改了之后,社會流動會加快,會順暢起來,我們還不要說像國外一樣搞到5%、10%,如果我們的農民減到30%,現在很多問題,經濟問題都好解決,很多東西都賣出去了,不會像現在東西都賣不出去。 另外社會的中間階層,我在這里給大家說一下。 在我們國家,經濟學家占主流,經濟社會不協調,不光是經濟發展得快社會發展得慢,經濟學家占大頭,我們社會學家跟他們不成比例了。我看過一個數據,大概每年畢業的本科以上的經濟學本科,在七萬人以上,我們社會學本科以上畢業的,不會超過二千人一年。在國外這兩個都是大頭,在我們國家由于種種原因,使社會學家還沒有達到應該有的地位。 社會學上話語權的比例也不行,所以往往講社會中產階級也好,中間階層也好,它往往是經濟學家,經濟學家和中等收入者聯系起來,什么叫中產階級,什么是中社會中層者,中等收入者和中產階級是兩個意思,社會中產階級顯然不是一個中等的收入者,第一顯然它是一個職業,第十個階層里面前面的一部分人是,比如說中低等的干部層次,中小企業的經理、專業技術人員,它的社會中間階層跟我們這十個階層不是一個概念,包括若干個概念。它是職業概念不是收入概念,什么是中產階級,家里有兩棟房子,有一個汽車,年收入八萬塊錢以上,就是中產階級,這不行。從收入概念來說,它不能這樣。 在北京像我們這樣的人,一個月幾千塊錢,出租車司機一個月弄好也可以是幾千塊錢,但是他也不可能是社會中間階層,因為有職業的概念。現在有產的中小私營企業主、私營職業者、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我們現在在座的絕大多數,應該是中產階層。像小學教員也應該是專業技術人員,應該是中產階層,但是在貴州等山區的小學教員,可能工資都發不出來,怎么說是中產階層。 所以一部分是有產的,中小私營企業主,還有白領,我們這些人。所以這些群體多了,政治上就穩定了,美國也好,韓國也好,你看這個社會階層長到40、50、60了,日本在主觀認同里,80%以上,他們有一個調查結果一億都是中層的。為什么這樣呢?他的政治傾向,中產階級,或者是中產階層也好,都是跟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社會穩定了,對大家都是好的,國家上去了他們也上去了,公務員肯定上去了,教員也上去了,國家經濟不好,他們也不好,所以這部分的人,在政治上基本上是認同執政黨理念的。經濟上,他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之一,他們是創造財富的,是市場經濟的組織者。另外社會中間階層多了,他們是穩定的消費者,稍微漲價他們都能承受。在文化上,這部分人是先進文化的創造者、生產者,同時也是文化產業的消費者,交響樂他們聽得了,京劇聽得了,廣州日報等這些報紙他們訂得起,這些人多了,社會就穩定了。 現在我們的規模,1999年的調查,社會中間階層只占整個社會的15%左右,還是比較小的。但是這幾年發展的比較快,根據各方面的數據,現在每年增加1%,現在已經接近了20%。但是要變成一個穩定的社會,一般要達到40%。這是我講的第三個問題。 第四個問題,總體來說,對于我們社會階層結構發展的前景,我覺得現在這部分人,總體來說,我們現在正處于戰略轉型期,也處于我們國家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領導人胡錦濤也好,溫家寶也好,反復提出一個是抓住發展機遇,一個是要很好的渡過這個關鍵時期,搞的比較好,可以順利的進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搞的不好,可能使社會混亂。這個階段是關鍵時期,一千美元到三千美元是一個平臺,一般國際上出現問題,都是在這個時候。 十六大已經提出了經濟要更加發展、科技要更加發達、文化要更加繁榮、民主要更加健全、社會要更加和諧、人民生活要更加殷實,這六個更加。到了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念,經濟發展的同時,要使經濟社會更加協調。 最近開的四種全會就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現在我們正在學習,要我看構建和諧社會,主要應該包括這幾個方面,經濟社會要協調發展,現在我們經濟在前,社會相當的滯后,城市化嚴重的滯后于工業化,經濟社會不是那么協調。社會階層結構一定要合理,我們現在是屬于不太合理,我剛才說了,該大的沒有大起來,該小的沒有小下去,一個和諧社會,一定要有一個合理的社會結構。 另外就是社會各個階層的關系要融洽。剛才我來的時候,跟張部長以及工會的同志說,我們現在階層關系不是太協調,我們共產黨或者說人民政府該做的事沒有做,比如說我在這里簡單的說一下,象我們國家不光是廣東這里,全國一樣,農民工的工資十幾年不漲,現在還是三四百塊錢一個月,國外的工資是按照工時計算的,最低工資標準美國是七美元等等,人家一個星期發一次工資,我們這些人是一個月發一次工資,民工是一年發一次工資,還不發,還欠了很多年,現在查出老板欠他們一千多個億了。現在是初級階段,應該提五十年代毛澤東提的勞資兩利,現在出了一個民工荒,這不是真問題,而是假問題,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國大使館找到我,我說這個問題不是問題,是媒體炒成這樣,我說如果農民工荒的話,我們現在有一億五千萬農民不能充分就業,現在農村有三分之一的勞動力就可以將現在的農業承擔起來,怎么會農民工荒呢,只能說個別地區個別行業個別工廠個別單位,老板實在太狠了一點,賺錢賺的狠了一點,工資三百塊錢一個月,還不發,天天要加班,十一十二個終點,環境又次。今年農村稍微好一點,老子不干這個活了,他們也有手機了,知道這個地方不能去,這個地方的老板太黑,我們都不去了。 北京荒嗎?也不荒,上海也不荒,三資企業也不荒,廣東也不荒,主要是個別行業,現在主要是勞資關系。 現在地方領導同志,用鄧小平說的“穩定壓倒一切”弄住了,只要工人一罷工,工人一不干了,就該處理這些人了。我覺得有一個問題,我跟一些同志說,這個觀念得改變,十年前工人罷工也好,工人游行也好,這是對著我們政府的,現在是老板了,你讓他罷兩天工,改善一點條件,這沒有問題。 我到日本去,問了一些教授,因為我這個年齡我知道,我們五十年代上大學,六十年代的日本罷工游行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問他們政府怎樣處理,他說實際上中小官員是支持的,我說那怎么辦,怎么一回事呢,資產階級的政府主持工人罷工怎么可能呢,我問為什么,他說那很簡單了,去罷工游行的肯定是藍領,肯定是體力工人,他罷工游行的結果,一定是漲點工資,改善點環境,比如說漲15%,老板說漲7%,最后談判是漲10%,罷工一次漲一次,老板不是這么好,就是這么斗出來的,為什么發達國家的工資這么高,就是工人運動斗出來的。 是這樣的,他說藍領工人漲了10%,那廠里的辦公室主任、科長、處長也得漲10%,工人漲到三千了,他肯定得拿六千,好了,工廠處長拿了六千,政府的處長也得拿六千,跟著漲了,不能政府的公務員比單位的還少嘛,所以白領實際上是站在工人一邊,是這個道理。我覺得對了??墒俏覀儸F在是共產黨的黨員,我們現在的工人跟資本家做斗爭,跟私營企業主做斗爭,就要壓倒一切了,強制人家復工呢,不然怎么三百塊錢一個月的工資現在還是呢? 我80年代就到過深圳,那時候深圳就有七八百塊錢的工資,01年說的平均工資是588,所以兒子的工資比老子還少。為什么搞成這樣?我跟張部長說,我們八十年代想搞梯度經濟,美國工資高了轉向日本,日本工資高了轉向四小龍,到了廣州、深圳、無錫、上海,二十年之后工資高了一些,轉到安徽、河南,二十年過去之后,河南還是不行,安徽還是不行,還是在這一塊,梯度經濟怎么發展,原因就是工資上不來。這對國家和農民工都是不利的。 十六大有一句話,民主更加健全,健全不僅僅是開會民主了,一個民主國家里有幾個工人跟資本家鬧點別扭,政府不要這么去管了,幫點工人行不行?我覺得這個關系一定要和諧,一定要提勞資兩利,特別是外國老板賺的錢太多了,據我知道,臺灣老板最黑,不光是在廣州,在蘇南、東北都是這樣,可是你現在就是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好的,可是不能降低工人的工資,不能降低土地的價格。 總的來說,社會關系要融洽,社會流通要暢通,社會要公平,要穩定有序,這是一個積極的穩定,不能是消極的穩定。我說的是這個話。 最后我只能點點題目了。 看中國的發展前景,我說的問題是多了,但是總體來說,我們這些人經常接待國外的學者,他們的評價,比中國的學者好,他們認為現在的中國不得了,咱們因為老是在這里談到毛病,社會學家是社會醫生,總得看點病,不然我們沒事干了。但是早看出點病來,提出來進行預防總是好的??傮w來說,我們國家的前景還是好的,中國現在是謹慎的樂觀,社會階層結構也是這樣,如果僅僅是三四千美元,并不就是現代化,它一定是要社會結構也現代化了,一定要搞出社會中間階層為主的兩頭小中間大的,這個社會結構才能夠穩定,不管是國家也好,還是地區,應該做這樣的研究,應該做這樣的調查,政府的領導人,當地的領導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想法。 現在看來,中國的前景,按照中國的既定政策,繼續深化改革,戶口制度、勞動就業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等,這些能夠進一步的改革,步伐不停,那么我想二十年之后,到2020年,是不是可以出現這樣的預測。 第一,城市化的步伐會加快,03年是40.5%,16年每年增加1%,到2020年我們的城市化率達到55%-60%,這是可以的。 第二,就業結構,我們現在一產二產三產占GDP比例分別是14.6%、52.3%、45.3%,,二產,49.1、29.6、29.3%,現在勞動力偏離GDP30多個百分點,到2020年前,減少一到二個百分點,到2020年降到3%以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占70%以上,就比例比較合適了。 第三,現在我們的城鄉差別太大了,我們的城鄉差別0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472,農民收入是2422,城鄉之比是1:3.23,加上城里面的隱性收入是1:5,這個是世界上沒有的,這是我們經濟研究所做的調查數據,世界上哪個國家都不是這樣的,但是我們中國是這樣的,國家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比例呢,應該是1:1.5比較合理。日本是1:1,他是比城市居民還高,是倒過來的。所以我們要一年縮小0.1-0.2個百分點,控制在1:1.2-1:2之間。 第四,貧富差距要縮小,78年的經濟系數是0.22,現在已經超過了0.4,這是一個極限,國際上認為只要超過0.4社會就不會太安定。一般學者認為現在我們一般是0.458,最近人大社會學系做了全國十個城市的調查,認為城市居民的差別在0.54,這就很高了,所以為什么一些城市不安定,跟這個有關系。所以我們要爭取到2020年縮小到0.4以下。 最后是中產階層,中產階層我們99年是15%,現在是19-20%,希望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到2020年能夠到達38-45%。有了這樣的一個數據,社會就穩定了,中央提出來一個新概念和諧社會,是可以實現的。 最后我還要說一句話,我們的經濟發展從總體來說,我們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現在看在經濟層面上沒有太大問題,我們已經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道,而且我們國家也有調控的能力,也有調控的經驗,經濟問題我覺得不大,再翻兩番問題不大,但是社會結構能不能像我剛才說的一樣進入理想狀態,確實還是要經過一番努力?,F在我們國家,這幾次會議,都是往前進的,所以我是樂觀的,我想是可以實現的。 我就講到這里。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我可以回答。 主持人: 我們現在安排十五分鐘的時間提問。 現場觀眾: 如果將農村的老師,把他們列為中間階層,可能很多人不能認可。中國這么大,這么復雜,特別是廣大的農村人口接受教育很不充分,請問對此您有什么高見? 陸學藝: 現在中國三大差別,最主要的是城鄉差別,所以國家在新的政治局成立之后,將它看做是黨的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溫家寶又說政府的一切重中之重就是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村問題。近幾年以來,從97年以來,今年的農民確實是好的,今年的三農問題,是97年以來最好的,今年的農業肯定是特大豐收,而且今年會完成兩個計劃,一個是九千億百斤的糧食指標,第二是保證人均增收超過5%。 有三個原因。第一,今年政策好。第二,農產品漲價。第三,今年整體來說風調雨順,全國來說今年是極好的年頭。 但是這僅僅是一年,但是要解決農村的問題,還要解決戶口制度、人口制度、土地制度和財政制度,據我知道中央都在研究,你說的這個問題會解決的更早一些,因為已經列入了以鄉為主,國家和省里有財力的話,會包下來,小學教員的問題會早一點解決。 現場觀眾: 地方政府不愿意將外來人口納入本地人口來進行統計,主要是涉及到政績評價指標,比如說第五次人口普查深圳就不愿意包括外來人口,因為涉及到人均GDP等問題。還有您提出的中國社會結構十個分層位序,但是您在講課的過程中又說到,本來在調查的過程中,人們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有一個自己的排序,比如說對科學人員、技術人員的排序應該是在公務人員的前面,目前你按照幾個資源的占有、客觀現狀,與人們所期望的社會結構有一個差距,人們期望的可能是理想良性的,目前與人們的期望有差異,您認為是不是自己的模型就是理想的? 陸學藝: 首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比如說江蘇省省長,只管我這個省的七千萬人,或者我是南京市的市長我怎樣,這實際上還是政績觀,以前說北京、上海人均GDP超過五千,這個靠不住,因為實際到底勞動人口有多少,沒有一個統計,或者在統計上將它隱掉了,這是一個政績觀的問題,所以將來國家對干部的政績考察全面了,要按照正確的科學觀去考察了,我想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了。 第二個問題,不是我們的理想指標,部分學者制定的聲望表,將科學家排在里面,確實是理想化,你到中國去問校長和院士的關系,當然在校長這邊,更不用說市長了?,F在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來,一旦你在學術上有進步了,就馬上當副校長、校長,至少是當個院長,這是國外不行的,實際上是將這個人毀掉了。為什么有人爭著當校長、市長、部長,這是各種實際指標的結構,不是我們的理想。 現場觀眾: 首先在這里感謝陸教授在這里給我們做的精采報告,我是華南師范大學的一名學生,來自農村。我在這里提一個關于農村的問題,剛才聽了陸教授關于農村的報告,好像都是一些樂觀的看法,而且我看了你91年出的《當代中國農村與當代中國農民》,書上的觀點,對于農民農村也是樂觀的看法。 我在這里表達一個相對悲觀的論調,希望能從陸教授那里獲得一些指點。 在您的那本書當中,您提到在中國實行的一系列改革中最主要的是兩條,一個是在全國普遍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二是發展鄉鎮企業,但是根據我個人的理解,其實這兩條都是屬于農村所有制內部的調整和發展,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農村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通過考察中國社會運行的傳統,以及目前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我覺得這些其實都是人為的因素,所以我認為關于農村的改革,應該改革涉及農村的人入手,人有兩個方面的意思,涉及到人的組織,涉及到農村的人的觀念,組織來說,包括政府、機構,涉及到農村的,主要是縣、鄉、村三級,對于農村的改革,我覺得切入點應該從三級入手,尤其從縣一級入手。具體來說,就包括政府機構的改革,以及各級村級機構的改革。這是人組織方面的改革。 還有人的觀念,我覺得目前關于農村的改革,有一個特點,城市本位論,我稱之為城市的本位論,站在城市人的觀點來談農村的事,我覺得應該站在農村的觀點,站在農民的角度來理解和談農村的事。 陸學藝: 你這個問題是這樣,我當然說了很多農村現在存在的問題,但是有一條,你記住了,你剛才說要站在農村的本位來講農村的事,我告訴你,農民解決農民的問題,肯定是不行的!小農經濟是沒有出路的,農村的問題,要靠城市來解決,農業的問題要靠工業、流通業來解決。農村的問題要開始在農村外面解決,我說的這兩條,在當前突破計劃經濟、人民公社那一套當然是好的,但是現在光是搞鄉鎮企業,光是靠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夠了,要接著改革了,農村要靠城市的發展,靠城市化、工業化,現在的問題,中國的問題,不在于農村的困難,中國的問題叫我說,困難在城市里面,就是我們的工業,我們的城市不爭氣,特別是我們原有的工業不爭氣,國家給了這么多好的條件,就是不賺錢,特別是現在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了,這個出口百分之多少了,但是賺多少錢,財政情況如何,國外都是先將工業搞起來,城市搞起來,然后反哺農業,我們的工業到現在還不賺錢,實際上我們是工業大國,說的難聽點,就是一個裝備車間,我們搞了這么多汽車廠,哪個汽車是你們中國的,我們做了這么多的飛機,哪個飛機是你們中國造的,我們的手機每一個生產出來,都要交給人家專利費。現在說我們出口一點一萬億了,變成出口大國了,但是賺了多少錢,教育都辦不起來,還要農民辦。 我老是說,我們國家老是喜歡大兒子,國有企業,老是將農村當成小兒子,小娘養的,將錢都給了國有企業,補貼三十塊錢一畝地,現在人民銀行改造四百五十億人民,多少錢,三千多億啊,前幾年剛剛是一萬四千億的債轉股,現在又二萬一千下來了,所以我們這樣農村才這樣了,要改就象廣東這樣,每年交幾百億的財政,政府就好辦了。 省里一千萬人,交六七百億,這樣交的話,國家財政就好辦了。農民本位肯定是不行的,你還得靠城市化、工業化,我們還是要重視科技,現在看哪些科技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的國家就處于這樣的狀況,所以說我們創造了多少個財富,統計上是不少的,但是你實際上沒有財政收入。 主持人: 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的講座就到這里。 陸先生今天給我們講的題目確實是當前我們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陸先生在他的講座當中確實也引用了大量的事例,談了很多精辟的觀點,這些觀點盡管作為一種學術的觀點,跟我們進行了一次交流,但是對我們各自的工作都會有很多有益的啟發。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陸學藝研究員。 陸學藝: 我再說一句。這次廣州講壇,跟我說是學術講座,我說的比較隨便,有很多是個人之言,至于說你們在當地怎么做,還是按照當地政府的做,有些還是一家之言,有些還是很出格的,請大家跟我討論,給我寫信,或者打電話都可以。肯定有出格的地方,謝謝大家。 主持人: 今天的講座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