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二十一世紀危機:中國與世界
主講人:李民騏(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加拿大約克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現任美國猶他大學助理教授,近期著作:《中國的興起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沒落》(英國Pluto Press于2008年10月出版)。)
時間:2008年10月18日星期六下午2:30
地點:烏有之鄉書社(海淀區蘇州街18號院1號樓長遠天地C座1單元901室,電話:010-62760856)
內容提要:世界和中國的能源資源將無法滿足中國經濟增長的需要;不遲于2020年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將結束;不遲于2030年中國的經濟、社會、政治發展將達到一個轉折點。全球生態系統目前處于全面崩潰的邊緣;資本主義繼續存在下去,將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世界資本主義在發展了500年以后,目前處于滅亡前夜;世界革命高潮即將來臨。
簡訊:
今天講座的主題主要是圍繞當前世界的能源和環境危機,但鑒于現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發展,李民騏先生開場先就當前正在發生的經濟危機講了自己的幾點看法:當前的危機不是普通的危機,而是結構性的、帶有重大標志意義的危機,很可能伴隨著危機的發展,世界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時代的喪鐘即將敲響。
新自由主義是世界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搞的一次反攻倒算,新自由主義在世界范圍造成的影響是罪行累累,罄竹難書。新自由主義時期的特點,一方面是世界范圍不平等的擴大,造成絕大多數人民大眾的絕對貧困化和相對貧困化,造成全球范圍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貿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造成資本在國家之間頻繁地、大幅度地投機性流動,造成了頻繁的、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90年代新自由主義經濟體系已經是風雨飄搖,多次面臨崩潰的危險。新自由主義經濟之所以沒有早一點崩潰,是源于美國經濟的相對快速增長,而對其增長起主導作用的是居民消費,而消費的快速增長主要是靠借債支持,這一過程不可持續,格林斯潘采取降息和鼓勵消費的措施企圖阻止01年的股市泡沫的破裂,卻造成了07年更大規模的房地產泡沫。
就目前危機的走向,李民騏認為危機雖然會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導致美日歐經濟在未來幾年出現停滯和衰退,但是如果不發生宏觀經濟政策的重大失誤和私人資本從美國的大規模外逃,短期內應當不會出現經濟大規模崩潰的情況。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支柱的中國經濟如果不出現宏觀經濟政策的重大失誤,還將在未來五六年內維持8%的快速增長。
但是資本主義經濟高度依賴于化石能,而石油產能在未來五六年將會達到峰值,能源價格恢復增長趨勢,導致消費品價格上漲,全球通貨膨脹,美國資本外逃風險大大增加;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經濟增長在能源供給方面將面臨不可克服的困難,中國自身將面臨不可克服的經濟危機,無法對美國經常賬戶赤字提供支持,將會全面促發美元崩潰和全球經濟蕭條。
李民騏先生分析了目前中國和世界能源需求和供給的變化趨勢:按照目前各國占世界GDP份額的變化趨勢,在2020年左右,中國將會超過美國變成全球最大的經濟體;2010年左右中國占世界的能源消費比重將會超過美國;根據最新數據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目前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煤和天然氣等化石能占90%左右;據世界多個機構預測,世界石油產量目前已經或者正在達到峰值;中國石油產能將在2015年左右達到峰值,中國的煤炭產能按最樂觀估計也會在2025年前后達到峰值。
按照能源供給和能源需求的測算,即便中國的水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充分利用,中國經濟為了維持8%的快速增長,到2020年將需要進口約50億桶石油,按照每桶100美元價格折算,中國每年能源進口將會花費5000億美元,這一方面會引起世界能源價格爆炸性的增長,達到世界經濟崩潰的程度;另一方面會引起地緣政治方面不可預測的風險。
按照能源增長速度=能源供給增長速度+能源效率增長速度,李民騏先生假設中國能源效率此后能夠大幅增長,2050年前后達到現在的3倍,大大超過日本和歐洲的能源效率水平。按照能源效率增長速度最樂觀的測算,如果中國在2020年不能從世界其他國家大幅度增加能源進口,中國經濟將在2020年以后大幅下滑,2040年以后,中國經濟將會出現絕對的負增長;2020-2025年之后,中國經濟增長的下滑就會造成經濟社會政治各方面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即使不考慮人口和環境限制,世界能源供給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世界GDP增長在2030年以后將會下滑到1%以下;1950年至今,世界經濟只有四次下滑到2%以下,而這四次均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衰退期。那么,2030年以后就進入永久性的世界經濟蕭條。
以上只是按照能源限制的估計,而資本主義發展賴以維系的各種礦產資源也將在2030-2050年陸續達到峰值;世界人均糧食產量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下滑,按照趨勢本世紀末將比1950年代還要少;2050年前后,世界2/3人口將生活在缺水地區;而很多科學家測算,為了避免全球環境惡化進入導致人類和人類文明滅亡的連鎖反應階段,全球平均溫度相對工業革命前上升不能超過2-2.4℃,這要求世界經濟不僅不能增長,而且要絕對地減少世界生產和消費的規模。
為了確保人類社會和自然的可持續關系,必須逐步減少一切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費,直到趨近于零;一切可再生資源的消費必須減少并限制在生態系統可再生的范圍內;一切污染的釋放必須減少并限制在生態系統所能吸收循環的范圍內。
然而,工業革命以后,世界能源和資源消耗開始爆炸性的增長;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和市場在社會經濟關系中占統治地位,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為本身利益展開經常的、你死我活的競爭;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也為了在競爭中取勝與生存,國家、企業與個人不得不將自身所掌握的剩余價值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于資本積累、擴大再生產;從而決定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特性必須要追求無限的資本積累和“經濟增長”,與資源和環境的限制發生根本性的沖突,世界資本主義時日無多。
最后,李民騏先生總結了人類世界的三種可能前途:資本主義繼續存在,直至世界生態系統全面崩潰、人類滅亡;世界人民起來革命,資本主義滅亡,統治階級改頭換面,建立新的剝削壓迫制度;世界人民起來革命,資本主義滅亡,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建設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新社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