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平邦講座簡訊:超越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的生存哲學
周日講座
主題:超越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的生存哲學
主講人:司馬平邦(博客中國副總編輯)
時間: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下午2:30
地點:烏有之鄉書社(海淀區蘇州街18號院1號樓長遠天地C座1單元901室,電話:010-62760856)
2008年10月19日下午,烏有之鄉邀請了博客中國的副總編司馬平邦老師做了一場題為“超越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的生存哲學”的演講。
首先,司馬老師講到什么是草食動物,哪些動物是草食動物,比如,鹿、馬、牛、羊等。草食動物的特征是:1.吃草(草是很多的);2.混居(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奧運會的主題曲《北京歡迎你》就是一首典型的草食歌曲。“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擁抱過就有了默契,你會愛上這里;……陌生熟悉都是客人,請不用拘禮;第幾次來沒關系,有太多話題;不管遠近都是客人,請不用客氣;相約好了在一起,我們歡迎你”。司馬老師認為:中國人是典型的草食動物,中國哲學是典型的草食動物思維。中國人總是假定世界的主題是和平,總是假定天下人都是我們的朋友。
其次,司馬老師講到什么是肉食動物,哪些動物是肉食動物,比如像獅、虎、狼、豹等。肉食動物的主要特征是:1.吃肉,吃草食動物;2.地盤觀念很重,攻擊性強。2008年8月,當時北京還在開奧運會,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卻在開戰。俄格之戰,顯示了肉食動物的本性:你憑什么說自己不是我的敵人,你需要證明。俄羅斯打的算盤是:以南奧塞梯問題向科索沃的失利討公道,利用格魯吉亞的失誤打擊格魯吉亞,順勢占領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俄羅斯的這一行動得到了美國和北約的默許,因為美國和北約家都不承認自己是俄羅斯的敵人。當然俄羅斯未必勝利,但給了中國一個如何做肉食動物的參照。
然后,司馬老師講到2008年考驗中國這只巨型草食動物的四件大事。
第一件是奧運火炬全球傳遞。中國人經歷了從歡迎“普世價值”的到來,到被人狠狠打了一個嘴巴,到本能的反抗的過程。奧運圣火讓我們和別人分享了他們的神:取圣火儀式,讓中國人更多地看到了奧林匹克運動會除了“勝者王侯敗者寇”的物競法則之外的另一種性質。而在此更遠的時候,包括奧運會在內的世界上所有的體育比賽在中國主流意識看來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政治化訴求,然而到了幾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又誠摯地開始和別的民族分享神圣和敬畏了。就在中國人歡迎普世價值到來的時候,德國《明鏡》周刊用納粹邏輯毀謗北京奧運,法國人公然羞辱奧運圣火。海內外華人發起保衛圣火,保衛祖國的運動。但是,不管海內外的中國人保衛奧運火炬的熱情有多么足,力量有多么大,它都是被動的、內在聲音雜亂的,自信心不足的。所以才有四川大地震發生時的喪盡天良的“天譴說”發生,并且追隨者也大有人在。
第二件是“5·12”汶川大地震。在巨大的逆境之下,中國從一盤散沙的食草動物,團結一致,開始顯示出巨大力量,呼喚國人內心的強大。只有團結才有力量,比如對萬科十元捐贈上限的爭論,比如范跑跑事件引來的熱議。當時司馬老師寫了一篇文章《你為什么必須/至少要為震區捐出1分錢?》。你有1分錢都不捐的自由,但這時這樣的自由不該拿出來曬太陽。西方價值觀,尤其是所謂的普世價值和自由價值在中國的失敗,它們從主流變成無用的小丑。
第三件是北京奧運會。中國以金牌總數第一,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為貴。日本《每日新聞》晚版刊登一篇題為《共同的夢想》的文章說,今晚的鳥巢成為了紅色的海洋和歡樂的海洋,看到的除了笑臉,還是笑臉,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日本時事社一篇題為《奧運會促使中國成熟,向真正的國際化國家蛻變》的文章說,奧運是中國百年的夢想,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北京奧運會的舉行很可能成為左右中國前進方向的分水嶺。但是奧運會并沒有成為左右中國前進方向的分水嶺,因為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了。
第四件是華爾街金融危機。華爾街金融危機本身只是個危機,但對中國來說,可以說是一宗陰謀,美國神話般吸引了至少1萬億美金的中國投資,現在已大量縮水,血本無歸。中國是不是應該為美國的金融危機買單?不!中國是不是要為世界的金融危機買單?分地區。中國是不是要為自己的危機買單?當然要救!關于是否為華爾街金融危機買單的爭論,滌清了中國內部的金融賣國聲音,保衛國家的金融利益在民間成為主流聲音。美國萬能的神話破滅了,世界最大的危機來自沒有信譽和念想和榜樣。
總而言之,2008年的一系列事件讓我們了解到:我們還是草食動物,而他們是肉食動物。在列強林立當今世界,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就像草食動物必須戰勝肉食動物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合乎生物鏈的自然規律的。中國必須從草食動物變成肉食動物,但是比較難。
最后司馬老師講到,現在中國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意識形態,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30周年了,之后能不能成為一個超越“姓資姓社”的國家?他認為改革開放是一個建設性而非破壞性地推進中國的進程,這一點要肯定。但是法制還有待完善,哈爾濱警察打死大學生的事件,國人的反應,不是以法制為原則,而是以強弱歸屬感為本能反應。
司馬老師認為,中國必須更多地參與世界事物,學會從世界合作分享利益。中國要勇于做世界的榜樣。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一種強勢的國民心理。而強勢的國民心理,對外可以讓國家處于被尊重的地位,對內促進民主。為此,需要做到三點:第一,重提愛國主義,不要忌諱“民族主義”;第二,中國必須從草食動物變成肉食動物;第三,中國要在美、俄、中的新三角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并保護兄弟國家。(洪星整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