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之鄉周六講座
主題:社會主義的放歸
主講人:童小溪(中國農業大學)
時間:2007年12月8日星期六下午2:30——4:30
地點:北大資源賓館三層1308室 烏有之鄉書社
網站:www.wyzxsx.com
主辦:烏有之鄉書社
參加范圍:感興趣者皆可參加。
童小溪講座簡訊——社會主義的放歸
2007年12月8日,中國農業大學社會學系童小溪老師應邀在烏有之鄉做了一次名為《社會主義的放歸》的講座。
初看到講座的題目,很多人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放歸?”童老師在講座的開頭做了解釋。先從委內瑞拉和科索沃的最近的新聞開始。委內瑞拉的旨在推進社會主義改革的修憲公投失敗,科索沃地區的塞爾維亞人要民族獨立,可能引發戰爭。這兩個新聞都是和講座有重要的聯系,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
放歸是什么意思?就像有些人工養護的珍貴動物,放歸大自然,回到本來一樣,社會主義也要回歸民間社會。從20世紀末的社會主義實踐來看,社會主義已經被囚禁在一個鐵籠里,而這個鐵籠就是政黨,體制,國家。由此,引出本次講座將要講到的三個問題:一、社會主義的譜系;二、民族解放和民族主義;三、與中國現實的相關性。
一、社會主義的譜系。前段時間關于民主社會主義的爭論,在童老師看來,并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的概念沒有分清楚。民主社會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在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是很不相同的兩個概念,本身的區別也很大。社會民主主義產生于第二國際分裂時期,產生了對立的兩派,持社會民主主義的社會民主黨,和持共產主義的革命社會主義。社會民主黨在資本主義世界主要是做改良的工作,但在體制內,使得社會民主黨的革命性被消磨,進而與民族主義結合,在兩次世界大戰時轉而支持帝國主義的戰爭。而革命社會主義,代表為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走向了革命。這是社會主義運動的第一次大分裂。而第二次大分裂,是在20世紀60年代,當時全世界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主要是共產黨。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起國家體制,但在這一體制之下,共產黨漸漸變得維護自己的體制,喪失了自身的革命性,這一過程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共產黨同樣存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在參與本國體制,也喪失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變得妥協,不革命。但在共產黨(不論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內,還有一部分堅持理想的人,他們從原來的政黨中分裂出來,他們有法國的五月風暴、美國的SDS組織,黑人運動,中國的毛派等。這一批人的觀點各異,但在西方都被籠統地稱為新左派,或者民主社會主義。
二、20世紀最偉大的革命是民族解放運動。童老師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不是十月革命,而是由十月革命鼓舞的廣大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而且有些還延續到今天,比如剛果,巴勒斯坦,東帝汶等。回顧20世紀的民族解放,會發現有些民族解放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有著聯系,有些則聯系很小。蘇聯和中國屬于前者。在這些社會主義國家,聲稱實行公有制經濟,人民當家作主。雖然蘇聯在后來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十月革命帶給廣大的亞非拉人民信心,瓦解世界帝國主義體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這一新的趨勢,帝國主義的國家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實行直接地,領土占領式地,暴力地統治,而是通過一些非國家政權的組織(如WTO,聯合國),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實行非政治、非中心、非領土的統治。現在這樣一種新殖民主義,被童老師稱為帝國。以前的帝國主義更像強盜,而現在的帝國則像警察。由于這些新的現象以及新的本質,童老師認為民族解放運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三、關于現實中國的相關性。童老師認為,從歷史上來看,社會民主主義與中國社會沒有太大的關系。所以在中國爭論社會民主主義沒有意義。而要在中國搞真正的社會主義,首先應該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以社會化的生產,以滿足以人為本的社會需求。公有制只有為社會需求服務時,才能認為是社會主義。而且社會主義需要民主。而現階段,從中國的經濟來看,基本上是凱恩斯主義在指導。社會主義已經成為民族國家的囚徒了,所以為了讓社會主義重新回到社會當中,回歸到人民當中,讓社會主義放歸,社會主義就需要和民族國家分家。
最后,童老師與聽眾做了交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