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國家興衰的“五個關鍵詞”
——在“大國興衰與中國問題”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注:2006年2月3日,真善美書家(大家思想網)、烏有之鄉書社主辦的“大國興衰與中國問題”學術研討會在北京烏有之鄉書社召開,程恩富教授在會上作了主題演講,本文根據程恩富教授的發言錄音整理,已經程恩富教授審閱。)
各位專家:
首先感謝主辦方舉辦這樣的會議,使我們有機會進行互相交流。
第一個問題,聽了三位參與《大國崛起》創作人員的介紹,首先給我的感覺是,以上三位相關人員創作的歷史腳本和電視劇劇本還是有差異的。剛才何順果教授說他們和電視臺也有爭議,當然爭議的內容我們不知道,等會兒有機會給我們介紹一下。剛才董先生說的意思也是兩者之間有差異,也不一定贊成。我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就是說:在我們目前電視劇“戲說”、娛樂成風的情況下,多一點思想性的片子,我認為是非常恰當的。因為一個國家的興衰畢竟靠“戲說”,靠娛樂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是興不起來的,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性是一個重要問題。
但是,這個電視劇的劇本我粗粗地翻了一下,我覺得:要說給人家一個有關大國崛起的完整的知識,這個電視劇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有些缺陷我個人認為還是比較嚴重的。這可能主要是剛才何教授也提到的,在創作過程中可能有一種指導思想——就是過去我們強調這些國家搞殖民主義,談對外的因素比較多,現在可能有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路,就是重點談國內的多因素,這樣就可能對外部因素和內外互動因素反映的不夠。
剛才聽了宋教授發言,我覺得日本那集片子沒反映他談的重要歷史內容,沒有反映明治維新和外部侵略兩個方面。而片子現在給人家的印象,包括張五常等人的觀點都是比較極端的:日本怎么崛起?就是明治維新,就是因為搞了資本主義憲政,君主立憲制,所以就興盛起來了。實際上日本強興起來也是多種變量影響的,我認為完整地說就應該是八個字:明治維新,軍事擴張。這樣就會給我們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了。
第二個問題,“大國崛起”這個題目是可以寫的,但要完整準確。其一,這些國家里面有些不是大國,是強國,所以應該是“強國崛起”,而不是“大國崛起”。其二,如果光談崛起,還不能給人家一個完整的概念,這里面如何科學地歸類以及它們整個崛起的客觀歷程、動因可能反映還不夠全面,因而理應完整地描述強國興衰或者國家興衰,揭示其興衰的多變原因。同樣是搞資本主義憲政,一個國家為什么先興后又衰了?如果不全面地勾畫,那么從知識角度、傳播角度來說可能就不完整。它興是什么原因?往往講內因的時候,只講自由、民主或者加上技術創新多一些,簡單來說就是憲政制度和科學技術,這兩條講得比較多,最多再講到文化、文藝復興等等。
我的觀點是說,還要全面分析強國的興衰,這樣就比較完整。當然問題就復雜了,必須真正多因素來觀察。同樣是這個制度,為什么靠這個制度興,又靠這個制度衰呢?如果僅僅講它崛起,到崛起為止,它衰不談的話,關于制度的真實分析就不夠深度,不夠辯證,所以電視片還是很有大改余地的。其實我們也看到,世界上目前存在的有些國家,也是屬于小而強的,比如說以色列。以色列很小,但是它幾十年變成強了,什么原因?比如說和他們有濃厚的社會主義理念,不管是不是正宗的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但至少是比較接近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這個觀念確實起了很大作用,至少和推行比較標準的合作制這樣一個經濟制度密切有關,和它非常重視科技,重視人才,重視教育密切有關。當然它還有外部因素和美國的大力的扶持有關等等,以色列的崛起是值得研究的。
新加坡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城市國家為什么會興起,而且它是長期一黨執政,它這個黨執政了四五十年。新加坡興起在觀念和制度上還受到美國自由主義政治家和學者的猛烈批評,認為它是獨裁,不民主。為什么這樣一個國家和制度也會興起呢?也會變成一個小而優的一個國家呢?還有比較小的盧森堡、比利時,都是通過發展幾個重要產業,在幾個重要的產業和科技上領先,同時人文指數和人均收入也是比較高的,排在世界前列。這就是為何我關注的主題不是大國興衰,而是國家興衰。我們要找出一個國家興衰的關鍵詞或主要變量是什么,我這里關健詞和何老師講的變量是一個意思。
第三個問題,我認為根據國家興和衰普遍的發展軌跡、機制、規律,至少要充分滿足以下一個條件,或者說有一個條件非常領先,那它就有可能興。誠然,在不同個時代的變量處于的地位是不一樣的。中國社科院準備在3月2日召開一個“國家興衰與馬克思主義”的研討會,設想重點分析國家興衰和社會主義的關系,和自由主義的關系,和民主社會主義的關系,包括分析蘇東劇變到底什么是主因等等,也涉及到《大國崛起》電視片的一些觀點。歡迎大家出席,一起探討。
我關于國家興衰的關鍵詞或主要變量,有的和何老師講的差不多,有的不完全一樣。我這里沒有談領袖,我也考慮過,要不要談領袖,因為領袖的作用肯定是很大的,但是后來還是放棄了,為什么?因為我重點還是從國家層面來談,領袖也是要把這個幾個關鍵因素發揮得比較好,他才可能是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從古代看,可能因為他一執政就是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領袖作用非常大,但如果在現代國家,也就是八年、十年,因而某一領袖的作用有限。假如現代一個國家好幾十年才崛起,那么你說是哪個領袖呢?很難說,因為好多領袖都起了一定作用的。可見,從現代來看領袖的作用也很大,不過,可能和過去比如說元朝比,,或者和羅馬時代比,有一定區別,領袖作用相對下降。
本人有關國家興衰的五個關鍵詞或變量,第一就是科技。究竟把科技還是軍事列為首位?軍事這一因素在過去古代和近代一定是客觀上成為第一位,即使二戰以后這個因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尤其因為我這里要概括的一般變量,不僅要解釋歷史,而且還要揭示今后人類社會幾千年,幾萬年的發展規律等等,所以軍事就不放在第一位了。同時,因為我們中國也主張和平強盛起來的,如果把軍事放在第一位,那等于中國發展的第一位要放在軍事上了。軍事因素盡管在歷史上我們并不否認,但是這個歷史現象我們并不滿意,它是人類進化不夠的一個結果,是不夠文明的一個結果。人類越是進步和文明,軍事因素越是應退到后面,直至不成為國家和人類發展的一個因素。因此,作為社會進步和現代國家興衰的首因還是科技,它不僅推動生產力,使經濟崛起,而且會影響軍事變革,戰爭方式等等。
第二就是制度。我們從中國和印度的發展比較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wdGCD的執政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由于印度相當于國民黨的國大黨執政幾十年,實行以私有制為主體的資本主義制度,中印兩個國家的發展績效和強盛程度是非常明顯的。另外,我們從戰后韓國和日本的崛起也可以看到“國家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這方面我寫過一些《西方產權理論評析》、《新制度經濟學》的論著。我們可以分析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科技管理制度等正負效應。
第三就是文教。文教,既可以包括思想、觀念,價值觀,也可以包括文化產業、教育產業等。觀念、思想,肯定屬于軟實力,或者軟功。文教產業,至少部分屬于軟實力、軟國力的范疇。
第四就是軍事。時間關系,不再談了。
第五個關鍵因素是外交。為什么把外交放在這兒呢?我認為未來社會,即使過去也一樣,現在可能這個因素越來越大。就是外交的協調能力怎么樣。比如說,從當前來看,日本不承認侵略,實際上就失去了有效的外交能力,他要想變成大國來發揮作用就受阻,說明它外交協調上有問題,外交上就失去了優勢,中國和韓國等就不會支持它“入常”(即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另外,比如說當時蘇聯跟希特勒搞緩和,推遲了德國入侵蘇聯,這個有利于維護當時蘇聯的強國地位。否則發法西斯的局面也很難預料。目前中國或多或少也面臨當時蘇聯的處境,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幾個,所以,外交上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自然也包含著必要的妥協。有些輿論覺得妥協過分了,實際上可能某些外交妥協目前還是必要的。但指導思想應當是明確的,崇美、崇日、崇外國社會黨這些思想是千萬要不得的。因此,當前中國對內倡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外倡導和諧地區、和諧世界,開展多邊和全方位的和平外交、和諧外交,其中必然也包括必要的交鋒和斗爭,我認為這些戰略方針也都是正確的。
以上我是想概括從歷史上到今后的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不一定正確,歡迎大家批評。
(結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