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活動 > 烏有講堂

詹小洪講座:韓國社會的左翼思潮

詹小洪 · 2005-01-23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烏有之鄉講座
主題:韓國社會的左翼思潮
主講人:詹小洪(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2004年12月12日星期日下午2:30
地點:烏有之鄉書店

               引  言

我為什么對韓國感興趣呢?我從2003年3月底到2004年7月在韓國南部光州市的朝鮮大學教了一年書。現在大家都清楚,韓國正掀起一股中國熱潮,漢語也跟著熱了起來,韓國有180多所4年制的全日制大學,幾乎每一所大學都有中文系,而有中文系的地方就有中國老師。現在他們已經不滿足于中文系的中國老師去講課,一些高年級的學生,特別是學習中國方面的研究生希望有一些學者去給他們講課。我給他們講的是有關中國經濟、政治、新聞等方面的內容,還有我給他們開了一門課,叫"韓中交流"。 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我也特別想和他們進行交流,我教的都是三、四年級的中文系學生,所以交流還算方便,即使語言溝通困難,也可以把內容寫在黑板上。
除了每星期三、四次課共12小時,節假日會與朋友們去旅行外,我基本都呆在學校辦公室和住宅里上網,對韓國社會的實地勘查、了解并不特別多,電視節目因為是韓語也聽不懂。我了解韓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主要途徑是兩份報紙:《朝鮮日報》、《東亞日報》的中文網,以及聯合網的中文版。前面兩種報紙從2000年,都開通了中文網站,我開始不知道,后來從在漢城教書的中國老師那里了解到的。 后來我又發現幾個很有影響的韓國網站也有中文或英文,這對我了解韓國很有幫助。另外可以通過電視的畫面、同事的介紹及和我的學生交流,使我對韓國有了相對來說比較清晰的了解。 我對韓國的認識主要通過它的報紙(從2000年有中文內容以來的報紙電子版,我幾乎每天堅持往下看),并不是通過研究典章制度或法律法規,韓國的國家統計局有一個英文網站,那里的資料非常全面,所以作為一個經濟學者,有了這些材料,了解韓國就非常容易了。這段時間,我給國內比較有影響的幾個雜志《南風窗》、《瞭望東方》周刊、《新民周刊》、《新經濟》、《環球》等共發表了29篇觀察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的文章。
回國之后,左大培和盧周來兩位先生推薦我把在韓國的所見所聞通過"烏有之鄉"書吧和大家進行交流,我很高興有此機會來此與大家見面。 力求向國內知識界說明一個相對真實客觀的韓國。我覺得題目應該更改一下,也許"韓國社會的保守與進步之爭"比"韓國社會的左翼思潮"更全面,因為左翼思潮只反映了一個方面,恰好12月11日《南方都市報》第三版登了我一篇文章《韓國政壇的紅與黑》,那篇文章只講了一個側面。

二、韓流與漢流交匯

現在回到正題,首先要回答我們為什么要關注韓國?這些年來大家在街上看到越來越多的韓國汽車和手機,現在我先告訴大家幾個數據,韓國的人口和面積和我們的浙江省差不多,浙江有4500萬人口,面積是9.5萬平方公里,韓國是9.9萬平方公里,人口有4800萬,但是它去年的GDP(國民生產總值)是6千多億美元,我們全國是1.4萬億美元,它的GDP總量排名在全球是第11位,我們是第7位(2002年是第6位,由于歐元升值,2003年意大利超過了我們),人均GDP他們是第49位,我們是第120多位。我天天看他們的報紙,韓國人都引以為自豪:"我們雖是地域面積小國,但經濟上是誰也不敢輕視的國家。"可想而知,它的實力在這里。還有1992年8月14日中韓建交以來的10多年,兩國在經貿、科技、文化領域的交流可以說是突飛猛進。這可以從下面的四個流:物流、資金流、人員流和文化交流得到反映。
物流。也就是兩國的進出口貿易。1992年中韓的貿易額是53億美元,2003年兩國的貿易總額已經達到550億美元,其中韓國對中國的出口處于順差地位,這幾年每年都占100多個億,2003年是134億。這還是韓國方面的數字。現在韓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到什么程度呢?我曾經在《南風窗》寫過一篇文章"從美國發燒韓國生病,到中國打個噴嚏韓國感冒說起。"形象說明韓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怎么估得都不過分。我昨天在《朝鮮日報》上看到,從今年初到11月20日,兩國的貿易額已經達到了770億美元,對中國的順差是170多億,韓國對香港的順差是130多個億,對臺灣的順差是20多億,也就是說韓國在整個大中華圈總共有320多億的貿易順差。出口總額中,大中華圈占30%,去年單中國大陸就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0%。韓國和日本非常相似,島國、人口稠密、資源匱乏,其實韓國人很不喜歡日本人,家仇國恨,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它的行為方式、經濟發展戰略和日本如出一轍,韓國人認為唯一可以自豪的就是人,它的資源很少,所以1992年和中國建交以后貿易往來是非常迅速的。
現在說說資金流,就是兩國相互直接投資。我最近到韓國一所排名第九的仁荷大學參加一個會議"中韓經濟增長和交流回顧與展望",我提交的論文是《韓國對華直接投資狀況的分析》,韓國提交的5篇論文中有4篇是關于在東北亞建立經濟區的。在東北亞經濟區里,中日韓三國誰占主導,韓國人很關心這個問題。韓國知道自己的分量,但它也明白,中國和日本是捏不到一起的,所以它想扮演緩沖的作用,甚至想由韓國來主導東北亞圈。當然這是韓國的如意算盤,屬于一家之言,咱們姑妄聽之。韓國現在是中國吸引外資最大的國家。2003年韓國超過了美國對華直接投資額,2004年前10個月已經超過了日本。韓國事實上和中國大陸是一個經濟實體。它成了在中國的最大投資國,韓國人很自豪。2003年,韓國在華直接投資是44.7億美元,今年到10月份的時候,已經是53億美元 。 為什么韓國要到中國來投資?這個比較復雜,簡單地說,就是中國生產要素便宜。地價低,勞動力便宜,對外資政策優惠。最重要的一點,是政局相對穩定。我在《南風窗》寫過一篇文章,叫《罷工正在摧毀韓國經濟》,它的工會力量非常強大,大到我們難以想象。我回到國內講這個問題,有人不信,就說,韓國不是資本主義國家嗎?誰敢罷工,把工人開除了不就行了?哪有那么容易啊,我看韓國資本家很怕工會,韓國現代企業的鄭夢龍對企業的工會一點辦法都沒有,工會的力量是很大的。
第三是人員交流。2002年一年,韓國有549萬人來中國旅游,中國去韓國旅游的人數是50多萬,也就是它的十分之一。當然韓國到中國的500多萬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商務旅游,主要來中國進行考察,還有一部分是留學生,我覺得不管是韓國學生到中國,還是中國學生到韓國,彼此能夠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現在韓國在中國的留學生有3.5萬人,是在中國留學生中人數最多的國家。五道口附近的很多餐館、茶座里,大家一定能碰到韓國留學生;中國目前到韓國留學的學生大概是5100多個,其中我教書的那所大學就有200多個,這其中有一大半是朝鮮族的學生,還有相當多的人是來自山東半島,因為這里面有一個語言優勢和歷史淵源,韓國的華僑有95%是膠東半島的移民。
第四是文化交流,我在《解放軍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叫《漢流席卷韓半島》,剛才說了,之前我們都認為韓流進入了中國,從汽車、手機、電腦到美容院、跆拳道,更重要的是它的影視明星和體育教練。尤其是韓國的電視劇今年對中國的影響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2003年底,中國總共播放了67部"韓流"電視劇,還不包括電影。說實話出國前我是從來不看的,電視劇太長,現在熱播的《人魚小姐》是287集,《明成皇后》是120多集,《看了又看》是178集。 回國以后我要通過電視劇來了解這個國家,包括思維方式,行為規范。我把《明成皇后》從第一集看到最后一集,從而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到,韓國近代是如何從中國的保護國變成日本的殖民地的,朝鮮是如何亡國的。 韓國近代其實和中國一樣,是一個災難深重的國家,幾百年來處在中、日、俄大國的環伺之中,在這種左右逢源的環境中,形成單一的民族,凝聚力很強。他們既自卑又自尊,這些特點電視劇里表現得很明顯。我接下來看的是《看了又看》,這部電視是1998年拍攝的,我們知道那年韓國處于金融危機時期,最近我看了一個國內電視收視率報道,好幾部韓國電視劇都排名靠前。現在很多人討論為什么韓國電視劇這么受歡迎,我本人也參加了一些相關的討論。前幾天,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央電視臺電視劇中心搞了一個中國電影企業高層研討會。也可能他們看了我在《新聞周刊》寫的《韓國電影業的經濟意義》,很多電影界的負責人都去了。我給他們講了這篇文章的內容,我把今年中韓最流行的兩部電影《英雄》和《太極旗飄揚》從數字的角度作了一下比較,如前期的制作成本、觀眾人數、后電影收入(制作DVD,出口等),差別很明顯,單從觀眾角度講,中國有13億人口,觀看《英雄》的人數是800萬,而且已經破了記錄,《太極旗飄揚》的人數是1115萬,它只有4800萬人口,等于4個人里就有一個人看過。這是最高的,還有一個《實尾島》也超過了1000萬。與會的中國電影人很憂慮,他們原來擔心我們要輸給好萊塢,認為這很正常,人家都是大投入,大制作。但是韓國的電影即使相比中國電影,其前期投入也并不算大。
 在韓流文化盛行于中國時,漢流也在韓國興起。我有意識地讓我教的韓國學生作文寫出他們心目中的"漢流"。我給中文系四年級學生出過兩個作文題:"你身邊的中國現象"、"我為什么學習漢語"。韓國的高考和中國完全一樣,全世界高考比中國還激烈的地方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韓國,我看韓國學生都很苦,上了大學開始放松,和我們一樣,完全是一種文化上結出來的苦果。于是他們就給我寫出來了,韓國大學有個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大學生可以休學,4年學制,男生當兩年義務兵,這是不可動搖的;學外語的同學,利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到他所學語言的母語國學習,所以他們一般畢業的時候已經25、6歲了。韓國經濟實力比較強,所以家長都很支持學生學習,學制保留,一點關系都沒有,還有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同學可以在外面打一年工再上學。 所以,韓國學生寫的作文,內容比較充實,有一定深度。對中國的看法形成了兩極,一部分同學說中國真偉大,因為他們去過北京、上海、深圳,覺得中國發展很快,再有三五年就趕上韓國了,特別是上海,比漢城漂亮。這點和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一樣,我們到韓國首先看到它的光輝成就,韓國人均GDP是我們的十倍。還有一些同學比較有獨立性,他們獨自到中國很多地方去轉,有一個女生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到過中國的10個省,拍了很多工人、農民的生活照片,她說那就是真實的中國。我告訴他們,這兩種都是真實的,但都不全面。前一種只是東部沿海城市的中國印象,后一種是中國中西部尤其是農村的情況。而且還有比那更差的地方,要了解中國,靠一兩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全面了解的,需要時間和全面的把握。
為什么中韓建交12年,兩國的經貿往來這么多,韓流與漢流能夠交相輝映?我借用韓國駐華大使金中夏先生的一段話,兩國在經濟上具有互補性,韓國在經濟技術領域比中國先進10年左右,而又落后日本差不多同樣的年份;地域上的相鄰性,我從北京坐飛機到漢城用80分鐘,韓國有的學生周末沒課,他們就背一麻袋韓國商品坐輪船到膠東半島來賣,這樣可以解決學費等開銷,他們被稱為"袋公"。當然我們去韓國的簽證不如韓國來中國好辦理,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兩國的聯系將會更加緊密;歷史上的紐帶性,這點比較復雜,特別是歷史上的高麗民族,我們定義為唐宋時期東北的一個民族,他們始終不承認,這個以后可以慢慢討論;文化上的相似性,我覺得這一點是中韓走的很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在一篇文章里寫到,韓國人確實比現在的中國人更像過去(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我們所學的《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里所灌輸的儒家倫理韓國人比我們遵循得更好,我帶七八個班100多個學生,只要在學校碰到我,他們絕對是九十度的鞠躬,道聲:"老師好。"這種尊師重教、長幼尊卑有別的禮儀習俗很突出,這個和歐美國家有很大的區別。

三、韓國政治民主化過程概況
 下面我簡單說說韓國政治民主化歷程。為什么我對韓國這么感興趣?它不僅僅是經濟上很繁榮,是亞洲四小龍,還有它的文化、政治等我都想了解。大家可能知道,1980年韓國光州爆發了"5.18光州起義",在世界上的影響很大,有230多個大學生死于軍警的刺刀下,直到1996年才為這些學生正名,他們的烈士陵園我去了5次,一次比一次的感受深。這樣一個軍政府的國家從1988年民主化到現在也就十幾年的時間,可是民主化轉型得很快,相對來說比較成功。韓國光州事件有人拿來和中國的八九年六四事件比較,事實上是不同的。當時學生追求民主化進程代表的是左翼思潮,他們反對美國在當地的幾萬駐軍,要求美軍撤出,實行民主選舉和南北統一。當時的場面非常血腥,在"5。18"公墓(陵園)的紀念館內有當時外國記者拍攝的錄像畫面。公墓里每個人的墓碑文字都會讓人感動得流淚,因為他們的年齡上寫著出生于1960年、61年,死亡時間是1980年,算起來也就是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現在韓國總統每年5月18日都要到光州的"518"公墓去悼念這些青年學生,緬懷他們為推進韓國民主化進程所作出的貢獻。
還有一個故事,就是我在光州認識一個區政府公務員朋友,有一次他請我吃飯,他說他們區長也在,吃飯的時候這位區長問我是否知道鄭律成(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曲作者),在中國有多少人知道他?我說知道,中國知道鄭律成的人至少是韓國總人數的兩倍,他說太好了,鄭律成就是光州人,他們為自己家鄉出了這樣一個偉大的音樂家而高興,而且還要成立紀念鄭律成的研究會,韓國人如果在外國成功了,他們是很自豪的。 在韓國的政治民主發展過程中,當局大都是親美的,主要依靠大財閥、大資本家,它們當時的政商勾結很嚴重,我的一篇文章《政商勾結:韓國社會難以切割的毒瘤》,列舉了它們的很多腐敗。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韓國總統、議會選舉的時候向大企業籌集政治資金。但是老實說,這筆資金都是政黨內部的共同資金,并沒有落入哪個人的私人腰包。還有一點就是他們的腐敗和我們國內官員的腐敗相比起來可能還不如我們的嚴重,我們不要"一百步笑五十步"。 1988年和1992年的的政府都是以親美為主,到1997年的時候左翼政府上臺,金大中是被前政府關押過的政治犯。但是他在韓國人中的口碑很好,一個就是他說不搞政治報復,雖然那些親美派對他進行過殘酷的迫害;另一方面他促成了朝鮮半島南北的統一,在2001年6月15號冒著極大的壓力到北朝鮮和金正日會談。內部是親美派、保守派的干擾,千方百計不希望會談成功;外部是朝鮮的壓力,金正日希望韓國能提供資金支持,但是當時政府也沒有錢,最后是現代集團出資5億美元給朝鮮,并且南北方共同開放朝鮮的金剛山旅游項目。后來因為這件事遭到了韓國保守的大國家黨全面反對,包括現代集團總裁鄭夢憲的自殺也與此有一定的關系。當時在位的幾個部長因此而坐牢,原因就是當時的一些做法違反了韓國的憲法,直到盧武鉉時期他們才被特赦。最近披露出來的消息是,當時金正日要金大中到萬壽臺瞻仰金日成的遺容,最后是情報院院長和其他人代替金大中去瞻仰了金日成。 南北統一的"陽光政策"自2001年以來沒有什么進展,因為韓國保守勢力的干擾太多,我剛剛寫了一篇文章叫《韓國政壇的抹紅與抹黑》,紅代表的就是親北親共,他們進步的黨是開放國民黨,民主勞動黨。我寫的那篇文章是介紹他們的勞動民主黨,是韓國第三大黨,它在國會只有十個席位,但是它主要代表工會的力量。韓國保守勢力為了"抹紅"勞動民主黨,就把他們的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的黨章放在一起對比,認為勞動民主黨比中國共產黨還左。
今年4月15日議會大選以后,韓國政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金大中開始,韓國政府都是左翼執政,但是議會里都是右翼占多數議席,他們原以為三月份把盧武鉉彈劾可以控制韓國政局,沒想到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開放國民黨是"借力打力",不但在青年人的支持下使盧武鉉官復原職,而且一舉成為韓國議會第一大黨。在選舉前,開放國民黨只有40多個席位,選舉后變成152個席位,原來第一大反對黨大國家黨的席位由130多個席位掉到120多個席位,原來的第二大反對黨--新千年民主黨(理論上講也算左翼政黨,當時盧武鉉就是以民主黨的身份競選的總統,但是后來他們和盧武鉉的距離越來越遠,盧武鉉和它他的親信就從民主黨里分裂了出來),席位從120多個一下子掉到了9個,連進入議會的資格都沒有了(韓國法律規定,進入議會必須要有10個以上的席位),這個他們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 第三大黨是一匹誰都沒有想到的黑馬--勞動民主黨,代表工會的力量。
在韓國民主化進程中,左派的力量不斷地增強,而這個過程中高科技可以說是幫了他們很大的忙。比如在2002年總統選舉難分難解的時候,大國家黨推出的候選人是李會昌,這個人是個老政客,當過好幾屆的總理,據說他祖上和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當時有一個以韓國前國際奧委會主席鄭夢準為首的團體支持盧武鉉,兩個團體加起來剛好可以和李會昌進行抗衡,但就在選舉前兩天,鄭夢準和他的團體突然撤出與盧武鉉的合作,這對盧武鉉來說如同晴天霹靂。他深夜三顧茅廬,希望鄭夢準能收回成命,但是無濟于事。大家都認為美國從中作了手腳。 原以為盧武鉉這回肯定是輸了。但支持他的人大多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反對美國的霸權,向往民族的統一、國家的完全獨立。韓國人們一般對政治不是很感興趣,總統選舉投票率一般是60%左右。但是韓國的信息化程度很高,在全世界排第七,上網人數比重排世界第一,4800萬人中有3000萬人通過英特網搜索信息。我問過韓國學生,大學幾年下來,他們一人換過2-6部手機,淘汰率很快。 大學生們在知道選情告急后,通過手機發短信、網絡上簽名發起支持盧武鉉的運動,號召大家去投票,挽救民主。被稱作是"英特網革命",最終使盧武鉉當選了總統。
在今年彈劾盧武鉉總統前夕,我寫了一篇文章叫《漩渦中的盧武鉉》,當時我對他還不太了解,我把他比作中國二七大罷工時期的施洋。這個人貧民出身,沒上過大學是釜山商業高中(相當咱們的職高)畢業的。韓國很講究學歷和門第,一個貧民出生的人要想當總統擱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事情,盧武鉉80年代為罷工的工人當辯護律師,"5.18"以后,他為學生辯護,在韓國國會名聲大噪,所以在韓國年輕人中間很有號召力。另外他的左膀右臂也很能干,我馬上要寫一篇文章《韓國政壇的386時代》,"386"指的是六十年代出生,八十年代上大學,現在三十來歲的人,這些人能力都很強,現在盧武鉉身邊的幕僚、主力干將很多都是"386"人才,另外一部分政府要員是盧武鉉在釜山高中時的同學。韓國是一個親緣關系很濃的國家,血緣、鄉緣、地緣、學緣在現實生活中很起作用。 韓國的保守勢力很強大,他們反對盧武鉉上臺,例如電視臺有一個節目,他們評論韓國的"國母"盧武鉉的夫人,有人就說:"我們的國母以前哪個不是國外留學回來的,至少也是梨花女子大學(韓國女子大學第一高校)畢業的,現在的國母只是個初中畢業生,什么國母啊,就是個洗衣做飯的婆娘而已嘛!"當時盧武鉉剛剛被彈劾,韓國的進步勢力就很不滿。他們指出,韓國是個災難深重的國家,五六十年代不能上大學不是人民自主選擇的,而是由國情決定的。另外盧武鉉能夠通過自學成才,并且通過民選進入總統府,有什么值得攻擊的呢?

四、保守與進步理念之爭

 下面轉入正式話題,就是韓國社會保守與進步理念之爭。當下韓國有許多矛盾的地方,比如我剛才講的保守與進步,還有貧富差異、勞資糾紛、世代差異、階層差別,當然主要還是保守與進步之間的摩擦和沖突。 政治上,保守一方主張嚴格按照韓國憲法來行事,韓國憲法有"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其中一個核心就是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以他們批評盧武鉉有社會主義傾向,給他帶紅帽子,引用西方人士的文章,認為韓國有向左轉的趨勢,會走向社會主義。勞動民主黨雖然只有10個席位,但是保守派認為勞動民主黨是極左派,簡直成了工會的代言人;經濟上,保守勢力強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發展經濟中的作用,主張增長優先于分配。請大家注意,韓國最大的沖突就表現在這四個字"增長"與"分配"。實際上就是中國的"效率"與"公平"的問題,原來韓國一直實行的是"增長"優先的經濟發展模式,但自從金大中以來,改為以"分配"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保守派控制的《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上,基本每天都有社論批評"分配"優于"增長"的韓國現政府的經濟政策。保守派主張向大企業靠攏,依靠大企業,他們所說的大企業就是資金在2萬億韓元的企業,相當于近20億美元,認為私營企業是韓國經濟的支柱。事實確實也是這樣,就拿韓國人最引以為自豪的三星公司,它總共有5萬多員工,但是每年創造的GDP占韓國總量的20%,它的股票總額占漢城證券交易所的25%;現代企業的老總準備把北京的出租車全部換成現代索鈉塔轎車,實力很強。 保守勢力希望通過這種扶持大企業的方式發展經濟,以使韓國的社會福利得到提高,就業率得到提高。它很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更反感勞工運動,所以盧武鉉很為難,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干預,另一方面是韓國國內的工會勢力很強,罷工很多,他們也不給盧武鉉面子,于是保守派就找理由來攻擊盧武鉉,認為他是重政治,輕經濟。韓國外交上,韓美關系歷來就是重中之重,50年前的朝鮮戰爭就是美國參與其中的,現在韓國有3.5萬美軍駐扎,保守勢力認為這是韓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最重要保證。如果美國撤走,韓國就非常危險,北朝鮮就打過來了。最近我還去參觀過板門店附近的地下隧道,是70年代朝鮮從地下70多米深的地方挖過去的。聽韓國導游說,如果再遲發現幾個月,等隧道挖通了,朝鮮6萬軍隊可以在一個星期內通過隧道穿過"三八"軍事分界線,打到漢城,不過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韓國發現了這個隧道,所以沒有形成威脅。 當年"518"事件時,韓國軍隊鎮壓學生,是得到美國默認的,因為韓國的軍隊都控制在美國人手里,它的總指揮是美國人。后來金大中、盧武鉉和金正日會談,金正日老是嘲笑韓國:連自己國家的軍隊指揮權都沒有,我怎么和你談判?另外一方面,保守勢力又認為政府辦事不力,和北朝鮮談判是"熱臉湊了個冷屁股"。
進步勢力則更多地主張,在政治上建立一個公正的社會。根據韓國憲法,韓國還是要以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為主,但是進步勢力特別強調公正。韓國現在的基尼系數是0.318(我國公布的數據是0.46以上),很多人認為貧富差距很大。韓國首都漢城最富的城區是江南區,漢城的房價平均是北京的兩倍,韓國報道的有關中國的負面問題主要也是貧富差距、貪污、腐敗問題。有學生問"老師,你對于中國的問題你怎么看?"我認為,中國貧富差距比韓國大是事實,從韓國南邊到韓國北邊坐火車四個小時,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城鄉差別地區差距都不大,但是從北京坐火車往西部走,差別就很明顯,這是事實。 盧武鉉上臺提出的口號有分權、革新、參與、自主和平等。分權就是把權力下放,不像過去軍政府那樣集中權力;革新就是改革;參與,顧名思義,大家共同參與國家的發展建設;自主,這點是很重要的,主要針對美國,強調韓國的獨立自主,不要美國人干涉韓國事務,要求美國撤軍,這是對"韓美同盟"的挑戰。還有反對保守勢力對現政權的"抹紅"(認為左派政府親共親北朝鮮),主張清算歷史,清算日本侵占時期,獨裁軍政府時期,對民族和人民犯下歷史罪行的人進行清算。中國"文革"年代的清查祖宗三代歷史的這些東西都被韓國人學到了。在今年3月2號,韓國通過了一個法案,叫《日據時期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調查法》。日本殖民地時期是1910年到1945年,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總共調查十八類親日反民族行為。調查對象主要包括這一時期在日偽軍隊的軍官、偽政府文官職員、簽訂賣國條約的文人、當時的附逆報紙的總編輯等。要對他們的罪行進行清算,還要出一本《韓奸名錄》。因為清算親日反民族罪行在韓國民間很有市場,反對黨不便反對,所以在盧武鉉總統還沒遭彈劾的時候,在國會以壓倒性多數(151票贊成,2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了。后來因此在進步與保守勢力中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民意設想顯示,有近70%的被調查國民贊同調查親日反民族行為,但是很多人也不希望因此使政府和反對黨之間互相指責,"抹紅"和"抹黑",把祖宗三代的歷史都拿出來爭論,這樣做有損韓國的形象。當然這個修改法案還沒有通過,最近幾天在議會里打的不可開交。大家從電視直播中可能看到了,韓國在彈劾盧武鉉的時候,開放的國民黨議員以靜坐的方式占住議會主席臺,把桌子堵住階梯,不讓議長上臺通過彈劾動議,結果議長不得不動用警衛權把他們拉開。這兩天類似的情況又出現在韓國議會,不過變成了反對黨采取類似的行為。
在經濟上,進步一方比較強調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主張分配優先于增長,主張地區均衡發展,這就是這一年韓國遷都風波的由來。我在《南風窗》里寫了一篇文章叫《韓國遷都,逆風而上》,系統的介紹了遷都的由來和對遷都的反對聲音。遷都是怎么回事呢?以漢城為中心的首都圈面積占全國的20-30%,可是集中了全國45%的人口,70%的GDP,80%的產業,這就造成了南方地區的發展緩慢。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思維,這么個彈丸之地,只有浙江那么大,還有什么必要換首都呢?遷都還有一個考慮就是戰爭安全,因為漢城離朝鮮比較近。這也是盧武鉉施政綱領里提出的一項,因為開始時大國家黨也支持,所以就通過正式遷都的法案。 我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分析韓國2004年是多事之秋,事情不斷,到現在為止,在大的爭斗里,進步與保守勢力各贏了一次,進步一方在反對彈劾總統中贏了,保守一方在反對遷都問題上贏了。韓國遷都總共要花465億美元。反對遷都的有三種力量,一種是反對黨,第二種力量是媒體,準備號召1000萬國民簽名反對遷都。最后韓國憲法法院以8票對1票通過反對遷都的法案,第三種力量就是漢城的居民。
外交方面,進步勢力強調自主,這點上盧武鉉既要看國民的臉色,又要看美國的臉色,也要看反對黨的臉色。各種媒體關于南北方統一問題在大學生中做過多次調查,他們認為南北統一最大的阻礙力量是美國,認為最友好的國家是中國,在朝核問題上中韓兩方立場也是非常接近的。在對待美國態度上,進步一方建立對等互惠的關系,不像保守派唯美國馬首是瞻。 第二個是代表保守與進步的黨派。從國會來看只有三個黨,第一大黨是開放的國民黨,第二大黨是大國家黨,第三大黨是民主勞動黨,還有幾個黨,如自由民主黨,自由民盟等。代表保守的是大國家黨和自由民主聯盟,進步的是開放的國民黨和民主勞動黨。 第三是支持進步與保守的力量,從年齡上講,年輕人支持進步,年紀大的,特別是經歷過南北方戰爭的人支持保守勢力;韓國校園政治很有趣,稍微有點事情他們就帖出大字報來宣傳,我2005年初將要出版一本書叫《旅韓日記》專門介紹韓國情況,包括大學生的校園政治。從社會階層講,肯定是中低收入階層支持進步勢力,支持盧武鉉,像大學教授年輕一點的支持開放的國民黨,老一點的支持保守勢力。 

五、值得玩味的韓中關系及南北韓關系

下面講講韓國政壇對中國的態度。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在東北亞以致世界上的影響逐漸擴大以后,對韓國的影響很大,今年4月15日國會選舉后,有幾個調查結果透露了有關中韓美三國關系的重要信息。蓋普特調查機構對韓國政府70多個少壯派議員進行了調查,第一個問題是:韓國經濟上最應該依賴哪個國家?第二個是:外交和安全(國防)上最應該依賴哪個國家?經濟上毫無疑問選擇的是中國,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商品進口國。值得重視的是,多數被調查的新議員認為,外交上安全上也認為中國對韓國比美國重要;之后不久就同樣的問題在對韓國一兩千成年人進行調查后,發現幾乎相同比率的結果,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強烈的反響,美國也高度重視。 保守一方對此調查結果感到很痛惜,持保守立場的《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發表社論說,韓國已經出現"親中疏美"的思想了,這要不得啊。認為從唐朝開始中國就侵略奴役韓國,現在中國是在引誘韓國等等,批評這些議員有點"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味道。當然以上的調查只代表一部分議員觀點,大多數韓國人包括進步的左派人士都認為韓美關系在外交上是最重要的。保守一方認為,只有在鞏固韓美同盟關系的前提下,才能發展對中國的關系。韓國有相當政要對中國有警惕心理,經常報道一些中國的負面消息。保守一方認為韓國與中國的關系是競爭重于合作。盧武鉉為了迎合中間選民的選票,也不得不和保守勢力保持友好和迎合的態度。
 中韓貿易爭端很大程度與農產品有關。韓國的大米比中國貴好幾倍,但是韓國農民是強勢群體,農業人口只占3%,農村現在是五六十歲的人在種地,主要種水稻和蔬菜,如果放開農業市場,他們的生活就受到影響。 大家是否知道,在2003年9月17日,韓國人李京海在墨西哥坎昆世貿組織會議時,切腹自殺,這在國際上影響很大。他在韓國國會當過兩屆議員,是漢城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的,自己在家里經營過農場,是韓國農業協會會長。在那次會議上,世界各國要迫使韓國開放農業市場,其實沒有通過,但是他誤以為通過了,結果剖腹自殺。去年韓國和智利的貿易自由談判通過的前一天,數萬農民開著汽車、拖拉機,裝著雞蛋、西紅柿到漢城,見國會議員就砸,如同打仗一樣,原因就是韓國農民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前兩年韓國進口中國大蒜的事情,讓農民協會知道了,他們不同意開放對中國開放韓國的大蒜市場,盧武鉉只好和韓國幾個大企業商量,讓他們拿出一部分利益給農民作為補貼。因為如果中國制裁韓國,受到損失的主要是韓國大企業,但是這些大企業也不同意,后來不知怎么處理才最終平息了。今年有關開放大米市場在韓國內的爭論也很大,當初在烏拉圭回合就要求韓國開放大米市場,后來通過協商推遲十年開放,現在十年期限已到,但是它還是不愿意開放。 說到這里,咱們主張本國國民使用本國的產品,韓國有一個概念叫"身土不二",主要意思就是要使用本國的產品。還有就是韓國雖然進口牛肉,但是進口牛肉和本國牛肉分開來賣,韓國人宣稱他們的牛肉是世界上最好的,價格就相對比較高,現在中國的大米進口到韓國,他們也準備用分開賣的方法保護本國農民利益。
 最后講講南北朝鮮的關系,這是韓國保守與進步勢力現在爭論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保守勢力至今認為北朝鮮是韓國的敵對國。左右翼之間的攻防戰中涉及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保留《國家安全法》,這部法律是南北方戰爭結束后制定的,主要是防范北朝鮮而制定的。進步一方主張廢除,現在不是講"陽光政策"嗎?干嘛還要這些呢?而保守派則是誓死捍衛《國家安全法》。我這里有一個數字,北方的面積比南方大一些,是12萬平方公里,礦藏資源也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主要是農業。人口北方比南方少,大概是兩千二百多萬。韓國的統計數字是南方是北方經濟總量的33倍,人均GDP是北方的16倍左右。所以保守派不希望和北方統一,認為會出現東西德國統一后的情況。關于南北統一我也問過我的學生,他們普遍認為雙方血濃于水,南北朝鮮肯定會有統一的一天。現在南北方每年都要舉行離散親屬的聚會,我們從他們聚會的場面就可以看出兩邊人民的的同胞情深,我認為大陸和臺灣之間的同胞情比不上南北韓那樣深。當然韓國民眾也擔心,如果統一,北朝鮮的經濟和南朝鮮的差距那么大,會不會對韓國帶來負面影響。 韓國保守勢力完全和美國是一個腔調,認為要鏟除親北勢力,鏟除社會主義思想和金正日。
今天,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8.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 天天看片影院国产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图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 中文字幕精品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