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烏有之鄉講座簡訊
——從連續性視野看當代社會變遷
12月31日(周日)下午2:30,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黃平做客烏有之鄉,作了題為“從連續性視野看當代社會變遷”的講座。
黃平老師此次講座交流的重點是想給大家一種方法,即用連續性視野分析社會和歷史。他引用馬克思的話來說明連續性視野的理論依據與重要性,“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如果歷史和社會的發展是斷裂的,那“今天就是無中生有”,就是可怕而沒有前途的了。
他說,許多學者在研究當今社會和歷史時更加注重現代性,側重以一種斷裂的眼光看待歷史和社會,比如認為19和20世紀是現代性向傳統社會的斷裂。往往強調社會的巨大變化。這種眼光固然對于社會的激烈發展變化給予突出的描述,卻容易把社會和歷史的發展簡單化。比如把所有社會歷史發展過程都看成同一類,認為只有一種途徑、一類結果,都是簡簡單單經歷從蒙昧到傳統到現代的必然而單一的過程;并且把現代社會狀態當成了所有社會發展的唯一并且必然的結果。這種視野或方法割斷社會發展的連續性、抹煞社會發展的多樣性,造成歷史終結于當今現狀的錯覺,并打消許多文明、文化的自信心。
在具體分析中,黃老師以中國的多民族為例,講傳統的世界是多姿多彩而非單一類型。他講到德國有很多小企業、意大利在經濟上甚至以小企業占據經濟主體,而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是向超級大企業式的 “國際標準”看齊的,所以現代社會也是多樣而非一個緯度的。
講到中國,黃老師說當代中國是個大陸型國家,其次是個現代國家, 第三它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同時它還是多種文化的整體。它在現代的成就是與過去相連續、分不開的,即便是改革也不是從零開始的,它繼承了前三十年的很多基礎。將來的若干年中,中國會作為世界的一部分會越來越受到制約,面臨的競爭、挑戰都將更激烈。連續性的視野更多的是讓我們認清自己歷史的來龍與去脈、認清自己文化的豐富與生機,讓我們從容對待眼前的問題與困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