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波北理工講座簡訊
解析十七大報告 分析國內外形勢
主講人簡介:林治波,《人民日報》評論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十七大宣講團成員,中宣部新聞協調小組副組長
2007年11月30日晚上7點,應烏有之鄉和北京理工大學同學共同邀請,《人民日報》評論部副主任、中宣部十七大宣講團成員林治波老師在北京理工大學七號樓報告廳作了題為“解析十七大報告,分析國內外形勢”的講座。
本次講座作為“家國天下”系列講座的第一講,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馬列主義學會、宇航學院馬列學會等主辦,烏有之鄉協辦。
林老師首先對十七大報告作了一個全局性的評價:規定具體,可操作性強;胡錦濤同志親自修改,含金量高。接下來林老師以十七大報告的內容為主線,對其中十余處新的地方進行解析。由于篇幅有限,根據其詳略程度,只對其中五處進行論述。
第一,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在“體系”二字;對于某些人懷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觀念,林老師通過對高度發達資本主義,拉美化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種道路的比較分析,有力地駁斥了謬論,指出中國現實的國情和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決定著我們只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在報告“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部分,突出“自主創新”位置之重,這是我國經驗和教訓的總結。
第三,對外開放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國策,本次報告新在強調了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當下我們尤其要注重“走出去”。“引進來”則要區分不同類型,對于在國內生產,產品銷往國外的外資持歡迎態度,但對于在國內生產,產品爭奪國內市場的外資則要進行選擇。
第四,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部分,林老師著重強調了“和諧文化”和“中華文化”的概念以及特征。在和諧文化建設中,我們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的建設。中華文化的韌性,包容性,戰略性,勤勞和智慧,使其具有成為未來世界文明的可能性。之后林老師補充了他個人堅持的“三合一”的做人原則:與人為善;性格硬朗;與眾不同。
第五,本次報告中最閃光的地方便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部分。報告中提出“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否定了某些人“教育產業化”的論斷;“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把醫療的公益性限定在“公共醫療”,是出于現實需要;在飽受爭論的分配問題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提法有所轉變,報告中明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林老師的語言犀利明了,更不乏幽默,不時激起聽眾的笑聲和掌聲。在講座的最后,林老師講了兩點,一點是我們國家可以從普京外交政策的轉變吸取經驗;另外他提出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這個問題。對此林老師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首先是要實踐,接觸社會現實;到朋友中去,不過要擇友,切莫“近墨者”;到書本中去。他建議我們“讀舊書,看新報”。“舊書”包括四書五經等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新報”包括《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環球時報》等。
講座結束時,林老師熱情地給大家留了聯系方式,歡迎有問題的聽眾與他進行進一步深入交流。 報告廳里掌聲再次響起,久久回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